Ancient Disease Acupuncture Treatment

中醫古典籍記載「清涕」的經絡穴道清單(附原文)

清涕是中醫的一個病症,指的是鼻涕清稀、量多、色白,常伴有頭痛、發熱、咳嗽等症狀。清涕的病因多為外感風寒,風寒之邪侵襲人體,阻遏肺氣,使肺失宣降,津液外溢而成清涕。清涕的治療以辛溫解表、宣肺散寒為主,常用藥物有麻黃、桂枝、白朮、生薑、大棗等。

清涕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注意保暖,避免受涼。
  2. 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3.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勤通風換氣。
  4. 注意飲食衛生,不吃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5. 一旦出現清涕等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清涕是中醫的一個常見病症,如果治療及時,一般都能治癒。但如果治療不當,或者病情嚴重,可能會引起其他併發症,如肺炎、鼻竇炎等。因此,如果出現清涕等症狀,一定要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相關經絡穴道清單及中醫典籍原文如下:

囟會

囟會

  • 1.《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鼻酸多嚏,流清涕:囟會,風門(灸)
  • 2.《針灸資生經》:「小兒多涕。是腦門被冷風拍著及肺寒也。灸囟會三壯。(明)明堂、療頭風多鼻涕。鼻塞。禾髎、療鼻窒口僻。鼻多清涕出。不可止。鼽衄有瘡。(下同。)崑崙、療鼻衄多涕。風門、療鼻衄不止。鼻垂清涕。(下)禾髎、治鼻洞涕生瘡。(銅)風門、治鼻鼽出清涕。(見傷寒雜病。

風門

風門

  • 1.《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鼻酸多嚏,流清涕:囟會,風門(灸)
  • 2.《針灸資生經》:「小兒多涕。是腦門被冷風拍著及肺寒也。灸囟會三壯。(明)明堂、療頭風多鼻涕。鼻塞。禾髎、療鼻窒口僻。鼻多清涕出。不可止。鼽衄有瘡。(下同。)崑崙、療鼻衄多涕。風門、療鼻衄不止。鼻垂清涕。(下)禾髎、治鼻洞涕生瘡。(銅)風門、治鼻鼽出清涕。(見傷寒雜病。
  • 3.《普濟方·針灸》:「_風門二穴_,一名熱府。在二椎下兩旁。相去各寸半。針五分。留七呼。若頻刺。泄諸陽熱氣。背永不發癰疽。灸五壯。銅人經云。督脈足太陽之會。治傷寒頸項強。目瞑多嚏。鼻鼽。出清涕。風勞。嘔逆上氣。胸背痛。喘氣臥不安。西方子云。療風眩頭痛。鼻衄。窒喘息不通。咳逆。

上星

上星

  • 1.《針灸大成》:「**鼻流清涕名鼻淵,先瀉後補疾可痊,若是頭風並眼痛,上星穴內刺無偏。**
  • 2.《針方六集》:「迎香,穴在鼻孔旁五分直縫中。針入一分,瀉多補少,沿穴向上。禁灸。應穴,上星穴也。治鼻塞不聞香臭,先補後瀉;流濁涕,單瀉;流清涕,單補。

五處

五處

  • 1.《金針秘傳》:「3.承光:二穴在五處後一寸五分,足太陽脈氣所發,治鼻塞不聞香臭,口喎,鼻多清涕,風眩頭痛,嘔吐心煩,目生白膜。針入三分,禁不可灸,忌如前法。
  • 2.《普濟方·針灸》:「_承光二穴_,在五處後寸半。針三分。禁灸。明堂經云。在五處後二寸。素問注云。一寸。銅人經云。足太陽脈氣所發。治鼻塞不聞香臭。口喎。鼻多清涕。風眩。頭痛欲嘔吐。心煩。目生白膜。忌如前法。

承光

承光

  • 1.《金針秘傳》:「3.承光:二穴在五處後一寸五分,足太陽脈氣所發,治鼻塞不聞香臭,口喎,鼻多清涕,風眩頭痛,嘔吐心煩,目生白膜。針入三分,禁不可灸,忌如前法。
  • 2.《針灸資生經》:「(並見偏風。)承光、治口喎。鼻多清涕。風眩頭痛。(銅)通天、治口喎。鼻多清涕。衄血頭重。列缺、完骨、治口面喎。(並見偏風。)翳風、治口眼(明下作吻。)喎斜。失欠脫頷。口噤不開。吃不能言。頰腫牙車痛。承漿、治偏風口喎。(明下同。)巨髎、治瘛瘲口喎。
  • 3.《普濟方·針灸》:「_承光二穴_,在五處後寸半。針三分。禁灸。明堂經云。在五處後二寸。素問注云。一寸。銅人經云。足太陽脈氣所發。治鼻塞不聞香臭。口喎。鼻多清涕。風眩。頭痛欲嘔吐。心煩。目生白膜。忌如前法。
  • 4.《普濟方·針灸》:「治口喎鼻多清涕。風眩頭痛。穴承光
  • 5.《針方六集》:「承光二穴,主鼻塞不聞香臭,口喎風眩,頭痛,嘔吐心煩,鼻多清涕,目生白膜。

水溝

水溝

  • 1.《金針秘傳》:「5.禾髎:二穴,在鼻孔下,俠水溝傍五分,手陽明脈氣所發。治鼻衄血不止,鼻清涕,生瘡,口噤不開。針入二分。
  • 2.《黃帝明堂灸經》:「_禾聊_,二穴,在鼻孔下俠水溝旁五分。灸三壯。主鼻窒口癖,清涕出不可止,鼻衄有瘡,口不可開,及屍厥也。
  • 3.《針灸問答》:「答:前頂離百會寸半,二分五壯頭目眩,小兒驚癇瘛瘲風,頸項腫痛並赤面。(注:前頂穴,在百會前寸半。二分,五壯。主治頭風目眩,面赤腫,小兒驚癇,瘛瘲,鼻多清涕,頸項腫痛。按:《神農經》云:治小兒驚風,炷如小麥。《百症賦》:兼水溝治面腫虛浮。

巨髎

巨髎

  • 1.《針灸資生經》:「(並見偏風。)承光、治口喎。鼻多清涕。風眩頭痛。(銅)通天、治口喎。鼻多清涕。衄血頭重。列缺、完骨、治口面喎。(並見偏風。)翳風、治口眼(明下作吻。)喎斜。失欠脫頷。口噤不開。吃不能言。頰腫牙車痛。承漿、治偏風口喎。(明下同。)巨髎、治瘛瘲口喎。

列缺

列缺

  • 1.《針灸資生經》:「(並見偏風。)承光、治口喎。鼻多清涕。風眩頭痛。(銅)通天、治口喎。鼻多清涕。衄血頭重。列缺、完骨、治口面喎。(並見偏風。)翳風、治口眼(明下作吻。)喎斜。失欠脫頷。口噤不開。吃不能言。頰腫牙車痛。承漿、治偏風口喎。(明下同。)巨髎、治瘛瘲口喎。

完骨

完骨

  • 1.《針灸資生經》:「(並見偏風。)承光、治口喎。鼻多清涕。風眩頭痛。(銅)通天、治口喎。鼻多清涕。衄血頭重。列缺、完骨、治口面喎。(並見偏風。)翳風、治口眼(明下作吻。)喎斜。失欠脫頷。口噤不開。吃不能言。頰腫牙車痛。承漿、治偏風口喎。(明下同。)巨髎、治瘛瘲口喎。

承漿

承漿

  • 1.《針灸資生經》:「(並見偏風。)承光、治口喎。鼻多清涕。風眩頭痛。(銅)通天、治口喎。鼻多清涕。衄血頭重。列缺、完骨、治口面喎。(並見偏風。)翳風、治口眼(明下作吻。)喎斜。失欠脫頷。口噤不開。吃不能言。頰腫牙車痛。承漿、治偏風口喎。(明下同。)巨髎、治瘛瘲口喎。

通天

通天

  • 1.《針灸資生經》:「(並見偏風。)承光、治口喎。鼻多清涕。風眩頭痛。(銅)通天、治口喎。鼻多清涕。衄血頭重。列缺、完骨、治口面喎。(並見偏風。)翳風、治口眼(明下作吻。)喎斜。失欠脫頷。口噤不開。吃不能言。頰腫牙車痛。承漿、治偏風口喎。(明下同。)巨髎、治瘛瘲口喎。

翳風

翳風

  • 1.《針灸資生經》:「(並見偏風。)承光、治口喎。鼻多清涕。風眩頭痛。(銅)通天、治口喎。鼻多清涕。衄血頭重。列缺、完骨、治口面喎。(並見偏風。)翳風、治口眼(明下作吻。)喎斜。失欠脫頷。口噤不開。吃不能言。頰腫牙車痛。承漿、治偏風口喎。(明下同。)巨髎、治瘛瘲口喎。

崑崙

崑崙

  • 1.《針灸資生經》:「小兒多涕。是腦門被冷風拍著及肺寒也。灸囟會三壯。(明)明堂、療頭風多鼻涕。鼻塞。禾髎、療鼻窒口僻。鼻多清涕出。不可止。鼽衄有瘡。(下同。)崑崙、療鼻衄多涕。風門、療鼻衄不止。鼻垂清涕。(下)禾髎、治鼻洞涕生瘡。(銅)風門、治鼻鼽出清涕。(見傷寒雜病。

百會

百會

  • 1.《針灸問答》:「答:前頂離百會寸半,二分五壯頭目眩,小兒驚癇瘛瘲風,頸項腫痛並赤面。(注:前頂穴,在百會前寸半。二分,五壯。主治頭風目眩,面赤腫,小兒驚癇,瘛瘲,鼻多清涕,頸項腫痛。按:《神農經》云:治小兒驚風,炷如小麥。《百症賦》:兼水溝治面腫虛浮。
  • 2.《針灸問答》:「頂門禁針灸五壯,百會七壯補瀉施,鼻流清涕名鼻淵,先瀉後補疾可痊。

前頂

前頂

  • 1.《針灸問答》:「答:前頂離百會寸半,二分五壯頭目眩,小兒驚癇瘛瘲風,頸項腫痛並赤面。(注:前頂穴,在百會前寸半。二分,五壯。主治頭風目眩,面赤腫,小兒驚癇,瘛瘲,鼻多清涕,頸項腫痛。按:《神農經》云:治小兒驚風,炷如小麥。《百症賦》:兼水溝治面腫虛浮。

幽門

幽門

  • 1.《勉學堂針灸集成》:「_通谷_,在幽門下二寸,少去中行五分。針五分,灸五壯。主治口喎暴喑,積聚痃癖,胸滿食不化,膈結嘔吐,目赤痛不明、清涕,項似拔不可回顧。

玉枕

玉枕

  • 1.《針方六集》:「承光二穴,主鼻塞不聞香臭,口喎風眩,頭痛,嘔吐心煩,鼻多清涕,目生白膜。

迎香

迎香

  • 1.《針方六集》:「迎香,穴在鼻孔旁五分直縫中。針入一分,瀉多補少,沿穴向上。禁灸。應穴,上星穴也。治鼻塞不聞香臭,先補後瀉;流濁涕,單瀉;流清涕,單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