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氏女科》~ 女科上卷一 (1)

回本書目錄

女科上卷一 (1)

1. 女科上卷一

(共三十八條,三十九症,四十一方)

2. 白帶下一

夫帶下俱是濕症,而以帶名者,因帶脈不能約束,而有此病,故以名之。蓋帶脈通於任督,任督病帶脈始病。帶脈者,所以約束胞胎之系也。帶脈無力則難以提系,必然胎胞不固,故曰:帶弱則胎易墜,帶傷則胎不牢。然而帶脈之傷,非獨跌閃挫氣已也,或行房而放縱,或飲酒而癲狂,雖無疼痛之苦,而有暗耗之害,則氣不能化經水,而反變為帶者,病矣。故病帶者惟尼僧、寡婦、出嫁之女多有之,而在室女則少也。

況加以脾氣之虛,肝氣之郁,濕氣之侵,熱氣之逼,安得不成帶下之病哉!故婦人有終年累月下流白如涕如唾,不能禁止,甚則臭穢者,所謂白帶也。夫白帶乃濕盛而火衰,肝鬱而氣弱,則脾土受傷,濕土之氣下陷,是以脾精不守,不能化榮血以為經水,反變成白滑之物,由陰門直下,欲自禁而不可得也。

治法宜大補脾胃之氣,稍佐以舒肝之品,使風木不閉塞於地中,則地氣自升騰於天上,脾氣健而濕氣消,自無白帶之患矣。方用完帶湯

白朮(一兩,土炒),山藥(一兩,炒),人參(二錢),白芍(五錢,酒炒),車前子(三錢,酒炒),蒼朮(三錢,制),陳皮(五分),黑芥穗(五分),甘草(一錢),柴胡(六分)

水煎服。二劑輕,四劑止,六劑則白帶痊愈。此乃脾、胃、肝三經同治之法,寓補於散之中,寄消於升之內。升提肝木之氣,則肝血不燥,何至於下克脾土;補益脾土之元,則脾氣不濕,何難分消水氣。至於補脾而兼以補胃者,由里以及表也。脾非胃氣之強,則脾之弱不能旺,是補胃正所以補脾耳。

3. 青帶下二

婦人有帶下而色青者,甚則綠於綠豆汁,稠黏不斷,其氣腥臭,所謂青帶也。夫青帶乃肝經之濕熱。肝屬木,木色屬青,帶下流如綠豆汁,明明是肝木之病矣。但肝木最喜水潤,濕亦水之積,似濕非肝木之所惡,何以竟成青帶之症?不知水為肝木之所喜,而濕實肝木之所惡,以濕為土之氣故也。以所惡者合之所喜必有違者矣。

肝之性既違,則肝之氣必逆。氣欲上升,而濕欲下降,兩相牽掣,以停住於中焦之間,而走於帶脈,遂從陰器而出。其色青綠者,正以其乘肝木之氣化也。逆輕者,熱必輕而色青;逆重者,熱必重而色綠,似乎治青易而治綠難,然而均無所難也。解肝木之火,利膀胱之水,則青綠之帶病均去矣。

方用加減逍遙散

茯苓(五錢),白芍(酒炒,五錢),甘草(生用,五錢),柴胡(一錢),茵陳(三錢),陳皮(一錢),梔子(炒,三錢)

水煎服。二劑而色淡,四劑而青綠之帶絕,不必過劑矣。夫逍遙散之立法也,乃解肝鬱之藥耳,何以治青帶者斯其神與?蓋濕熱留於肝經,因肝氣之郁也,鬱則必逆,逍遙散最能解肝之郁與逆。郁逆之氣既解,則濕熱難留,而又益之以茵陳之利濕,梔子之清熱,肝氣得清,而青綠之帶又何自來!此方之所以奇而效捷也。倘僅以利濕清熱治青帶,而置肝氣於不問,安有止帶之日哉!

4. 黃帶下三

婦人有帶下而色黃者,宛如黃茶濃汁,其氣腥穢,所謂黃帶是也。夫黃帶乃任脈之濕熱也。任脈本不能容水,濕氣安得入而化為黃帶乎?不知帶脈橫生,通於任脈,任脈直上走於唇齒,唇齒之間原有不斷之泉,下貫於任脈以化精,使任脈無熱氣之繞,則口中之津液盡化為精,以入於腎矣。惟有熱邪存於下焦之間,則津液不能化精而反化濕也。

夫濕者,土之氣,實水之侵;熱者,火之氣,實木之生。水色本黑,火色本紅,今濕與熱合,欲化紅而不能,欲返黑而不得,煎熬成汁,因變為黃色矣,此乃不從水火之化,而從濕化也。所以世之人,有以黃帶為脾之濕熱,單去治脾而不得痊者,是不知真水、真火合成丹邪、元邪,繞於任脈、胞胎之間,而化此黅色也。單治脾何能痊乎?法宜補任脈之虛,而清腎火之炎,則庶幾矣。

方用易黃湯

山藥(一兩,炒),芡實(一兩,炒),黃柏(二錢,鹽水炒),車前子(一錢,酒炒),白果(十枚,碎)

水煎。連服四劑,無不痊愈。此不特治黃帶方也,凡有帶病者,均可治之,而治帶之黃者更奇也。蓋山藥、芡實專補任脈之虛,又能利水,加白果引入任脈之中,更為便捷,所以奏功之速也。至於用黃柏清腎中之火也,腎與任脈相通以相齊,解腎中之火,即解任脈之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