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風疾」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風疾是中醫古代疾病的一種,主要由風邪引起,臨床表現以頭痛、眩暈、肢體麻木、肌肉酸痛、關節疼痛等為主。
風疾的病因主要有外感風邪、內生風邪、情志不遂、飲食不節等。外感風邪是指風邪從外界侵入人體,引起風疾。內生風邪是指由於體內臟腑功能失調,產生風邪,引起風疾。情志不遂是指由於情志不暢,肝氣鬱結,化生風邪,引起風疾。飲食不節是指飲食不當,損傷脾胃,導致脾失健運,生濕生痰,痰濕內生,化生風邪,引起風疾。
風疾的臨床表現主要有頭痛、眩暈、肢體麻木、肌肉酸痛、關節疼痛等。頭痛多為脹痛、跳痛,可伴有頭暈、目眩、耳鳴、噁心、嘔吐等。眩暈多為眼前發黑、天旋地轉,可伴有噁心、嘔吐等。肢體麻木多為四肢麻木、疼痛,可伴有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等。關節疼痛多為游走性疼痛,可伴有紅腫、熱痛等。
風疾的治療以祛風散寒、通絡止痛為主。常用中藥有羌活、防風、白芷、蒼耳子、細辛、川芎、白芍、甘草等。外治可用風油精、清涼油等塗抹患處。
風疾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 注意保暖,避免受風寒。
- 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緒激動。
- 飲食清淡,不吃生冷油膩食物。
- 適當鍛鍊,增強體質。
- 定期體檢,早發現早治療。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四物湯
- 1.《雜病廣要》:「治風之法,初得之,即當順氣,及其久也,即當活血,此萬古不易之理。久患風疾,四物湯吞活絡丹愈者,正是此義。若先不順氣,遽用烏附,又不活血,徒用防風、天麻、羌活輩,吾未見其能治也。(同上)(《準繩》又曰:然順氣之藥則可,破氣瀉氣之藥則不可。)」
- 2.《証治準繩‧雜病》:「如小續命湯,亦麻黃、桂枝之變,麻黃、桂枝若不施於冬月即病之傷寒,而施於溫熱之症,未有不殺人者,其可執乎。戴復庵云:治風之法,初得之即當順氣,及其久也,即當活血。久患風疾,四物湯吞活絡丹愈者,正是此義。若先不順氣,遽用烏附,又不活血,徒用防風、天麻、羌活輩,吾未見其能治也。」
- 3.《類編朱氏集驗醫方》:「此方乃善養守元氣。得之巢先生,大有神效。高道貴云:患風疾及渾身燥癢,以四物湯青汁調消風散甚妙。」
- 4.《濟陽綱目》:「_戴復庵_,云:治風之法,初得之,即當順氣,及其久也,即當活血。久患風疾,四物湯吞活絡丹愈者,正是此義。若先不順氣,遽用烏、附,又不活血,徒用防風、天麻、羌活輩,吾未見其能治也。然順氣之藥則可,破氣、瀉氣之藥則不可。」
防風通聖散
- 1.《古今醫鑒》:「_防風通聖散_(方見中風)〔批〕(按此方治癲狂初起,多有實熱風邪宜之),治一切癲狂風疾,暴發之症。」
- 2.《古今醫鑑》:「_防風通聖散_(方見中風)〔批〕(按此方治癲狂初起,多有實熱風邪宜之),治一切癲狂風疾,暴發之症。」
- 3.《醫學入門》:「_防風通聖散_,預防風疾,通靈如聖。」
- 4.《雜病廣要》:「防風通聖散,治一切癲狂風疾暴發之證。(《醫鑑》)(按:此本於子和,既見上。)」
消風散
- 1.《類編朱氏集驗醫方》:「此方乃善養守元氣。得之巢先生,大有神效。高道貴云:患風疾及渾身燥癢,以四物湯青汁調消風散甚妙。」
小續命湯
- 1.《祖劑》:「按外臺秘要云余昔任戶部員外,忽嬰風疹,便服此湯。三年之中,凡得四十六劑,風疾迄今不發。余曾任殿中少監,以此狀說向名醫,咸云此方為諸陽之要藥。又云此方甚良,不瘥合三四劑必佳。取汗隨人風輕重、虛實。也有人腳弱,服此方至六七劑得瘥。有風疹家,天陰節變,輒合之,可以防喑也。」
人參敗毒散
- 1.《萬病回春》:「_人參敗毒散_,治傷寒頭痛、壯熱惡風及風疾、咳嗽鼻塞聲重,四時瘟疫熱毒,頭面腫痛,痢疾發熱,諸般瘡毒,小兒驚風。」
三聖散
- 1.《濟陽綱目》:「_三聖散_,治半身不遂,口眼喎斜,骨節疼痛,遍身盡痛,一切風疾,血脈凝滯,筋絡拘攣,行步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