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鑑》~ 卷之十三 (5)
卷之十三 (5)
1. 癖疾
脈
脈沉細為癖積。
病
天地氣運,固有南北之殊。小兒病患,亦有彼此之異。北方小兒患癖積者,十恆八九;南方小兒患癖疾者,百無二、三,是何謂而致之?蓋南方水土薄弱,飲食柔軟,易於克化,厥疾少矣;北方水土厚實,麵食堅硬,難於運動,厥疾生焉,亦由脾胃之不和也。故東垣以脾胃為人之主,脾胃和,一疾不生,虧則百病生焉。
小兒脾胃本自柔脆,臟腑尚且嬌嫩,為之母者,多不知調護之法,惟務姑息之愛,不問鹹酸甘肥之味,瓜果生冷之物,及糍粽濕面,油膩煎炙之類,諸股稠黏,乾硬難化之物,順其所欲,食之過多,損傷脾胃,脾胃既傷,則不能消化水穀,水穀不化,則停滯而痰發。發熱既久,則耗傷元氣,元氣虛,則不能運動其血,血遂不行,而停滯不散,留於脅肋之間,遂成血塊,居於皮裡膜外,不能移動,始則有如錢大。
白話文:
脈沉細為癖積。
脈象沉細,代表著身體有癖積的病症。
病
天地氣運,本來就存在著南北的差異。小孩子的疾病,也因地區而有所不同。北方的小孩患癖積的比例,十之八九;南方的小孩患癖疾的比例,百不存二三,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南方水土較為薄弱,飲食柔軟,容易消化吸收,所以疾病較少;北方水土較為厚實,麵食堅硬,難以消化,因此容易產生疾病。這也是由於脾胃失衡造成的。
東垣先生說,脾胃是人體的根本,脾胃調和,百病不生;脾胃虛弱,百病叢生。
小孩子的脾胃本來就脆弱,臟腑也十分嬌嫩。做母親的,很多都不懂如何調護孩子,只顧著溺愛,不論是鹹酸甘肥的味道,瓜果生冷的食物,或是糍粑粽子、濕面、油膩煎炸的食物,以及各種粘稠、乾硬、難以消化的食物,都任由孩子隨心所欲地吃,吃得過多,就會損傷脾胃。
脾胃受損,便無法消化水谷,水谷無法消化,就會停滯,形成痰液。發熱時間長了,就會耗損元氣,元氣虛弱,便無法推動血液循環,血液就會停滯不散,留存在兩肋之間,形成血塊。血塊位於皮肉之間,無法移動,一開始就像銅錢那麼大。
發熱則日漸長,其形如龜,如蛇,如豬肝、肺者,長短大小之不一也,內有血孔貫通,外有血筋盤固,其筋直通背脊之下,與臍相對之間,有動脈之處,乃癖疾之根。夫人身之血脈,則晝夜循環無端,一周流及此,其血則貫入筋內,由筋入孔,由孔入癖。
蓋癖得血養而漸長,邪得血助而漸盛,於是正氣愈憊,而血愈枯矣,發為潮熱,以致諸疾,或頭出虛汗,或胸前項下跳動,或肚大青筋,毛焦發堅,或面黃肌瘦,四肢乾枯,淹延日久,則毒氣發出,變生諸症。
有變為牙疳口臭,宣露出血者;有變為頭面腫大,口鼻潰爛者;有變為一切瘡毒,流膿出血者;有變為肢體浮腫、腹脹、氣喘者;有變為寒熱往來,似瘧非瘧者;有變為痰嗽喘熱,衄吐下血者;有變為嘔吐瀉痢,脫肛下墜者;有變為心腹疼痛,疝氣偏墜者。皆癖毒攻出之所致也。
白話文:
發熱的時間逐漸加長,形狀可能像龜、蛇、豬肝或肺,長度和大小各不相同。這些形狀內部有血液通道貫穿,外部有血液筋絡固定,這些筋絡直達背部下方,與腹部中央的肚臍相對,有動脈的地方,是病癥的根源。人身的血液循環,日夜不停,周而復始。當血液進入筋絡,再從筋絡進入病癥中。
病癥得到血液的滋養而逐漸擴大,邪氣得到血液的助勢而逐漸強大,這時正氣日益衰弱,血液也日益枯竭。發熱成為潮熱,引發各種疾病,例如頭部出汗、胸部或頸部震顫、肚子膨脹、青筋暴露、毛髮焦枯、面色蒼白、肌肉消瘦、四肢乾澀。病情持續拖延,毒素開始釋放,引發多種症狀。
會變為口腔潰瘍、口臭、出血;會變為頭面部腫大、口鼻潰爛;會變為各種創傷、流膿出血;會變為四肢浮腫、腹部脹滿、呼吸困難;會變為寒熱交替,類似瘧疾但又不是;會變為咳嗽、喘息、鼻血、下血;會變為嘔吐、腹瀉、脫肛下垂;會變為腹部疼痛、疝氣下垂。這些都是由於病癥毒素的攻擊所導致的。
變證多端,難以悉舉,乃九死一生之病,非一方一法所能愈也。
治
治之先宜針灸之法,以斷其根,使血不貫入筋內,則癖無血所養,癖即自敗矣。外以膏藥貼之,內以湯丸攻之。大抵宜補脾、養氣,以治其本,清熱消塊,以治其標,標本兼濟。又當執其權衡,以量兒之壯弱,病之輕重。若壯而輕者,則治標之藥多於治本之劑;若弱而重者,治本之劑多於治標之藥。
大概肥兒丸、烏金丸、阿魏丸、千金保童丸之類,乃半攻半補,平和之劑,宜對證選用,於針灸之後,可收十全之功也。臣斯疾者,宜詳究焉。
白話文:
這種病症變化多端,難以一一列舉,屬於九死一生之危疾,並非單一藥方或方法就能治癒。
治療此病,首先應採用針灸法,以切斷病根,阻止血液流入筋絡,使病灶因缺乏血液滋養而自行消退。 同時外敷膏藥,內服湯丸,以攻治病邪。總的來說,應以補脾益氣來治療根本,清熱消塊來治療表症,標本兼顧。 此外,要根據孩子的體質强弱和病情輕重,灵活调整药物比例。 体质强壮病情较轻者,治標之藥應多於治本之藥;體質虛弱病情嚴重者,則治本之藥應多於治標之藥。
像肥兒丸、烏金丸、阿魏丸、千金保童丸等等,都是屬於半攻半補、性平和的藥方,應根據具體病症選用。 在針灸治療之後,再服用這些藥物,便可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對於這種疾病,應仔細研討,谨慎治疗。
方
淨府散(西園公方),治小兒腹中癖塊,發熱口乾,小便赤。
柴胡(一錢),黃芩(八分),半夏(薑汁浸炒,八分),人參(二分),白朮(去蘆,七分),白茯苓(去皮,一錢),豬苓(七分),澤瀉(一錢),三稜(煨,一錢),莪朮(煨,一錢),山楂肉(一錢),胡黃連(三分),甘草(三分)
白話文:
方
淨府散(西園公方)
此方用於治療小兒腹中長有癖塊,伴隨發熱、口乾、小便赤等症狀。
藥物組成:
- 柴胡(一錢)
- 黃芩(八分)
- 半夏(薑汁浸炒,八分)
- 人參(二分)
- 白朮(去蘆,七分)
- 白茯苓(去皮,一錢)
- 豬苓(七分)
- 澤瀉(一錢)
- 三稜(煨,一錢)
- 莪朮(煨,一錢)
- 山楂肉(一錢)
- 胡黃連(三分)
- 甘草(三分)
上銼一劑,薑棗煎服。
抑肝扶脾散(雲林制),補元氣,健脾胃,退熱消癖。
人參(五分),白朮(土炒,八分),茯苓(八分),陳皮(六分),青皮(炒,六分),甘草(三分),龍膽草(酒洗,八分),白芥子(炒,八分),柴胡(酒洗,三分),山楂肉(八分),神麯(炒,六分),黃連(薑汁炒,一錢),胡黃連(三分)
上銼一劑,薑棗煎服。
白話文:
上銳一劑,以薑、棗煎煮後服用。
這是一個名為「抑肝扶脾散」的方劑,由雲林所制。此方旨在補充元氣,強化脾胃功能,並退熱消積。
成分如下:
- 人參:五分
- 白朮(經過土炒處理):八分
- 茯苓:八分
- 陳皮:六分
- 青皮(經過炒製處理):六分
- 甘草:三分
- 龍膽草(經過酒洗處理):八分
- 白芥子(經過炒製處理):八分
- 柴胡(經過酒洗處理):三分
- 山楂肉:八分
- 神麯(經過炒製處理):六分
- 黃連(經過薑汁炒製):一錢
- 胡黃連:三分
請注意,使用前應諮詢專業醫師意見,以適應個人健康狀況。
肥兒丸(方見諸疳),治癖疾如神。
烏金丸(徐副使傳),治癖塊發熱,一料除根。
牛黃(二錢),蘆薈(三錢),琥珀(五錢),胡黃連(五錢),人參(六錢),白朮(乳汁炒,六錢),黃連(七錢),檳榔(七錢),三稜(醋煮,七錢),莪朮(醋煮,七錢),地骨皮(七錢),水紅花子(炒,七錢),百草霜(三錢),伏龍肝(三錢)
白話文:
肥兒丸治療疳疾效果極佳,烏金丸則由徐副使傳授,專治癖塊發熱,一劑即可根治。配方如下:牛黃二錢,蘆薈三錢,琥珀五錢,胡黃連五錢,人參六錢,白朮(乳汁炒)六錢,黃連七錢,檳榔七錢,三稜(醋煮)七錢,莪朮(醋煮)七錢,地骨皮七錢,水紅花子(炒)七錢,百草霜三錢,伏龍肝三錢。
上為細末,糯米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十丸,陳皮湯送下。
阿魏丸(鮑思齋傳)
白朮(五兩,用酥油炒三兩,土炒二兩),蒼朮(三兩,米泔水浸二日,去皮,再用芝麻二兩同浸,磨下,取粉曬乾),半夏(薑製,一兩),白茯苓(去皮,一兩),陳皮(一兩),黃連(酒炒,二兩),山楂(去核,一兩),麥芽(炒,一兩),枳實(麵炒,二兩),蘿蔔子(炒,二兩),當歸(二兩),紅花(一兩),楮實子(炒,二兩),牛黃(一錢),水紅花子(炒,三兩),小桃紅子(炒,三兩),蘆薈(一兩),阿魏(一兩),酥油(二兩),人中白(火煅,五錢),黃蠟(三兩,二味同化入藥末內),桃仁(去皮,一兩),海帶(二兩),紫菜(三兩),干鹼(炒,二兩),三稜(煨,一兩),莪朮(煨,一兩),胡黃連(一兩),沉香(一兩)
白話文:
以上是詳細的配方和製法:先將所有的草藥研磨成粉末狀,然後加入糯米糊搓揉成像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約30粒左右,可以搭配陳皮湯一起吞嚥。 這個方劑是由阿魏、白朮、蒼朮等多種草藥組合而成,其中有些草藥還經過特殊的處理方式,例如白朮要使用酥油和土壤分別炒過;而其他一些草藥則需要用不同的液體浸泡或烘烤等方式進行加工。此外,此方也包含了一些動物性成分,像是牛黃、酥油等等。 總之,這是一個複雜且精緻的中醫古方,其主要功效可能與消化系統相關,但具體的效果仍需進一步的研究才能確定。
上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二三十丸,水紅花子煎湯送下。白湯、黃酒俱可。
千金保童丸,〔批〕(按此方治癖退熱,半攻半補之良劑也),消癖化積,清火退熱,殺蟲消疳,開膈除脹,養胃和脾進食,大人、小兒並宜服之。
人參(五錢),白朮(五錢),茯苓(去皮,三錢半),蘆薈(一錢),胡黃連(二錢),黃連(炒,三錢半),蕪荑仁(三錢),使君子(去殼,三錢半),夜明砂(炒,三錢半),蚵皮(二個,炒),龍膽草(去蘆,三錢半),柴胡(三錢),蒼朮(米泔水浸炒,三錢半),青皮(炒,三錢半),陳皮(三錢半),砂仁(二錢半),木香(三錢半),檳榔(三錢半),三稜(煨,三錢半),莪朮(煨,三錢半),香附(炒,三錢半),枳實(麩炒,三錢),神麯(炒,五錢),山楂(去核,三錢半),麥芽(炒,五錢),蘿蔔子(炒,五錢),水紅花子(炒,五錢),加阿魏(二錢)
白話文:
製法
將煉好的蜂蜜製成丸劑,大小如梧桐子般。每次服用二十至三十丸,用水紅花子煎煮的湯水送服。白湯或黃酒皆可。
功效
本方是治療脾胃積滯、發熱的良藥,具有消癖化積、清火退熱、殺蟲消疳、開膈除脹、養胃和脾、促進食慾等功效。大人和小兒皆可服用。
藥材組成
- 人參(五錢)
- 白朮(五錢)
- 茯苓(去皮,三錢半)
- 蘆薈(一錢)
- 胡黃連(二錢)
- 黃連(炒,三錢半)
- 蕪荑仁(三錢)
- 使君子(去殼,三錢半)
- 夜明砂(炒,三錢半)
- 蚵皮(二個,炒)
- 龍膽草(去蘆,三錢半)
- 柴胡(三錢)
- 蒼朮(米泔水浸炒,三錢半)
- 青皮(炒,三錢半)
- 陳皮(三錢半)
- 砂仁(二錢半)
- 木香(三錢半)
- 檳榔(三錢半)
- 三稜(煨,三錢半)
- 莪朮(煨,三錢半)
- 香附(炒,三錢半)
- 枳實(麩炒,三錢)
- 神麴(炒,五錢)
- 山楂(去核,三錢半)
- 麥芽(炒,五錢)
- 蘿蔔子(炒,五錢)
- 水紅花子(炒,五錢)
- 加阿魏(二錢)
註解
- 括號內為藥材處理方式,例如「炒」表示炒制, 「煨」表示煨制, 「去皮」表示去除外皮等。
- 藥材用量以錢為單位,一錢約等於3.75克。
- 此方劑屬於半攻半補的類型,適合脾胃積滯、發熱等症狀。
上為細末,豬膽汁為丸,如綠豆大。每三五十丸,食前米飲送下。此病切忌豬肉,宜食鴿子、蝦蟆。
至寶丸(許昌僧傳)
阿魏(二錢),蘆薈(二分),天竺黃(二分),雄黃(二分),沒藥(二分),穿山甲(炒成珠,二分),胡黃連(二分),白草烏(童便浸一宿,二分),硇砂(二分)
白話文:
將這些材料磨成粉末,用豬膽汁製成像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到五十粒,在飯前用水或稀粥吞服。這種病症要避免吃豬肉,可以食用鴿子和青蛙。 配方名稱:至寶丸
以下是成分:
- 阿魏兩錢
- 蘆薈兩分
- 天竺黃兩分
- 雄黃兩分
- 沒藥兩分
- 穿山甲炒成珠兩分
- 胡黃連兩分
- 白草烏一分(浸泡在童便中一夜後使用)
- 羚羊角粉一分
上為細末,用好酒和成一塊,入銅鍋內,再入酒半茶鍾,熬成膏,勿令火大,恐傷藥力。量可丸,取出丸如豌豆大。每一丸黃酒化下,十歲以上,服二丸,臨臥服,待其自然汗出,三日服一次,重者五、七服,輕者三、三丸,熱即退,塊亦消。須要忌口。一方,加血竭二分,蟾酥三分,白草烏用三分,尤效。
一提金(秘方)
阿魏(箬炙,二錢),血竭(一錢),雄黃(一錢),硃砂(一錢),乳香(一錢),沒藥(一錢),沉香(五分),木香(五分),天竺黃(五分),蘆薈(五分),穿山甲(七片,炒成珠),全蠍(一錢),木鱉子(七個)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好酒混合成一塊,放入銅鍋中,再加入半杯酒,慢慢熬製成膏狀,注意火候不要太大,以免損害藥效。製成丸狀,大小如豌豆。每次服用時,用黃酒化開,十歲以上者,每次服用兩丸,睡前服用,待自然出汗,三天服用一次。病情嚴重者,服用五到七次;病情輕者,服用三次,即可退燒消腫。服用期間需忌口。另一方,可加入血竭二分、蟾酥三分、白草烏三分,效果更佳。
上為細末。每用五分,雞子一個,小頂取破,將藥入內,紙裹蒸熟,空心食之,神效。
妙靈散(楊見序傳)
阿魏(箬炙,一錢),蘆薈(二錢半),大黃(一錢),天竺黃(一錢),雷丸(二錢半,甘草水浸半日,去皮,炒),胡黃連(二錢),蜈蚣(二條,大者一錢,紅足者佳,瓦上焙,去頭足,地上出火毒),乾漆(五錢,砂鍋慢火炒,放地上去火毒)
白話文:
把以上材料磨成粉末,每次使用五分量,加入一個雞蛋,從頂部小心敲開一小口,放入藥物,用紙包裹後蒸至熟透,空腹食用,效果神奇。 配方:妙靈散 (楊見序傳)
- 阿魏(箬炙,一錢),蘆薈(二錢半),大黃(一錢),天竺黃(一錢),雷丸(二錢半,甘草水浸泡半天,去除表皮,炒制),胡黃連(二錢),蜈蚣(兩條,大的一條一錢,紅腳的好,放在瓦片上烘烤,去掉頭和腳,在地面上排出毒素),乾漆(五錢,砂鍋慢慢加熱炒制,放置在地面排除毒性)
上為細末,用蜜水拌勻,置碗內,以豬尿泡封口,懸鍋內重湯煮,半炷香為度,埋土中一宿,次日取出。每服九釐,或茶或酒,或米湯下。
五黃丸(劉繼洲傳),退熱如神。
牛黃(一分),蘆薈(二分),阿魏(二分),天竺黃(一分),雄黃(一錢),胡黃連(二分),蜈蚣(二條,去頭尾)
上為細末,黃蠟五錢,鐵杓化開,為丸如綠豆大。每五、七丸,量兒大小,黃酒送下,或將黃蠟煎雞子入藥於內,嚼吃亦可。
將軍散(劉繼洲傳)〔批〕(按此方治癖專攻之劑)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細粉,用蜂蜜水拌勻,放進碗裡,用豬尿泡封住口,懸掛在鍋裡用大火煮,時間控制在半柱香的時間,然後埋在地裡一整夜,第二天取出。每次服用九釐,可以用茶水、酒或米湯送服。
這個方子名叫五黃丸,是劉繼洲流傳下來的,退熱效果非常神奇。
成分包括:牛黃(一分)、蘆薈(二分)、阿魏(二分)、天竺黃(一分)、雄黃(一錢)、胡黃連(二分)、蜈蚣(二條,去掉頭尾)。
將所有藥材磨成細粉,用黃蠟五錢,用鐵勺融化後,搓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到七粒,根據孩子的年齡調整用量,可以用黃酒送服。也可以將黃蠟煎雞蛋,把藥丸放進去,嚼著吃也可以。
這個方子叫做將軍散,也是劉繼洲流傳下來的,專門針對癖症。
川大黃(酒浸,蒸,五錢),蕎麥麵(炒黃,三錢),阿魏(一錢)
上為細末,每服三分,燒酒調服。
食物秘方(盧誠庵傳),此方治癖最效,宜多用之。
硼砂(二錢),硇砂(二錢),大黃(一兩),芒硝(一升)
用核桃一百個,敲損同藥入,水二十碗,煮一炷香為度,取出,無時,令兒食之。
一方,用雞子五個,阿魏五分,黃蠟一兩,鍋內煮一處,分作十服,細嚼溫水下,空心服,諸物不忌,腹中作痛無妨。十日後,大便下血,乃積化也。
一方,硇砂一錢,硼砂一錢,木鱉子去殼五個,紅花一錢半,蜈蚣一條,穿山甲五片,麩炒黃色為末,合一處,用豬曹頭肉一斤,煮熟切片,撒藥,用瓷器盛肉藥,鍋內蒸爛,任意食之。
白話文:
川大黃(酒浸,蒸,五錢),蕎麥麵(炒黃,三錢),阿魏(一錢)
這三味藥物混合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分量,以燒酒調和服用。
這是一個由盧誠庵傳授的食物祕方,對治療某種病狀非常有效,應當多使用。
硼砂(二錢),硇砂(二錢),大黃(一兩),芒硝(一升)
使用一百個核桃,打破與藥物一同放入,加水二十碗,煮到香煙燃盡,取出,隨時讓兒童食用。
另一個配方,使用五個雞蛋,阿魏五分,黃蠟一兩,一起煮沸,分成十份,細嚼後用溫水吞下,早晨空腹服用,對其他食物無需忌口,若腸胃感到疼痛無妨。十天後,大便出現血液,是因積聚物分解所致。
另一個配方,硇砂一錢,硼砂一錢,木鱉子去殼五個,紅花一錢半,蜈蚣一條,穿山甲五片,麩炒至黃色後研磨成粉末,與以上成分合在一起。使用一斤豬脷頭肉,煮熟切片,將藥粉撒在肉上,用瓷器盛裝肉和藥粉,放入鍋中蒸熟,隨意食用。
一方,急性子一兩,川大黃一兩,水紅花子一兩,各俱生用。上為細末,每用五錢,外皮硝一兩,拌勻,用白鵓鴿一隻,去毛,屎,刮腸勿黏水,以布拭淨,將末藥裝入內,線縫入鍋內,水三碗,紙封口,用細細火煮,令水乾,將鴿子番復焙黃色,冷定。早晨食之,黃酒送下,時刻住熱,三日後大便下血而愈,忌冷物百日。(張可亭傳)
一方,用鴿雛一隻,事淨,硇砂四分,硼砂五分,為末,擦遍鴿皺,碗盛入鍋上,用瓦盆罩住四周,用芒硝半斤,封住,著火蒸之,任意食之。
一方,辰砂一錢,硇砂一錢,硼砂一錢,阿魏一錢,三稜二錢,莪朮二錢,全蠍一對,血竭五分,水紅花子炒三錢,共為末,皮硝半斤,水澄清,用鴿子一個,去毛、腸,將藥一錢,撒在鴿子內,上用硝水三碗,入罐蒸熟,食之,三服痊愈。(李桐峰傳)
白話文:
治療痔瘡的方法有幾種:第一種是用急性子、川大黃、水紅花子各一兩,研成細末,每次取五錢,與皮硝一兩拌勻,塞入一隻去毛、去腸、洗淨的鴿子腹中,用線縫好,放入鍋中,加水三碗,封口小火煮至水乾,鴿子呈黃色後取出冷卻。早上食用,黃酒送下,注意保暖,三日後大便下血即可痊癒,忌食冷物一百天。第二種是用一隻乾淨的鴿子,將硇砂四分、硼砂五分研成末,塗遍鴿子全身,放入碗中,蓋上瓦盆,再用芒硝半斤封住,蒸熟後食用。第三種是用辰砂、硇砂、硼砂、阿魏各一錢,三稜、莪朮各二錢,全蠍一對,血竭五分,炒水紅花子三錢,研成細末,與半斤皮硝水一起,塞入一隻去毛、去腸的鴿子腹中,入罐蒸熟,食用三服即可痊癒。
一方,威靈仙一兩,劉寄奴一兩,芒硝一兩,為末,每用小鵓鴿一隻,如法事淨,去毛、腸,將前藥末二錢,裝入鴿肚內,以線縫固,用酒、醋各一碗,同煮令乾,取鴿去藥,只吃鴿子二、三隻,退熱,五、七隻全消。
青黛丸(郭師傅傳),治小兒癖疾發熱,上攻牙齦,腮頷腫痛,生瘡,及治諸熱痰嗽,傷風身熱,並痘疹出不快,身極熱眼黃,皆可服。
青黛(水飛,二錢),黃連(豬膽汁炒,二錢),石膏(火煅,二錢),連翹(去穰,三錢),桔梗(一錢半),升麻(一錢半),黃芩(酒炒,二錢),薄荷(二錢),防風(二錢半),半夏(薑製,二錢),牛膽南星(二錢),貝母(二錢),枳實(麩炒,一錢半),莪朮(醋炒,一錢半),木香(二錢),檳榔(二錢),香附(童便浸,三錢),山楂肉(二錢),砂仁(一錢半),人參(去蘆,一錢半),白朮(麩炒,三錢),茯苓(去皮,三錢),甘草(炙,一錢),紫蘇(二錢),麻黃(二錢)
白話文:
取威靈仙、劉寄奴、芒硝各一兩,研磨成粉末。每隻小鵓鴿,按照法事程序處理乾淨,去除毛髮和腸臟,將藥粉二錢裝入鴿肚,用線縫好。用酒、醋各一碗,一同煮至乾透,取出鴿子,去除藥粉,只吃鴿子肉。吃二、三隻可退熱,吃五、七隻可完全消除病症。
青黛丸,由郭師傅傳授,用於治療小兒癖疾發熱,上攻牙齦,腮頷腫痛,生瘡,以及各種熱痰咳嗽,傷風身熱,痘疹出不快,身極熱眼黃等症。
青黛(水飛,二錢),黃連(豬膽汁炒,二錢),石膏(火煅,二錢),連翹(去穰,三錢),桔梗(一錢半),升麻(一錢半),黃芩(酒炒,二錢),薄荷(二錢),防風(二錢半),半夏(薑製,二錢),牛膽南星(二錢),貝母(二錢),枳實(麩炒,一錢半),莪朮(醋炒,一錢半),木香(二錢),檳榔(二錢),香附(童便浸,三錢),山楂肉(二錢),砂仁(一錢半),人參(去蘆,一錢半),白朮(麩炒,三錢),茯苓(去皮,三錢),甘草(炙,一錢),紫蘇(二錢),麻黃(二錢)。
上為細末,稀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七分,或一錢,量兒大小。身熱薄荷湯下。咳嗽,五味子、桑白皮湯下。頭痛身熱,川芎湯下。痘疹,酒下。傷風身熱,麻黃紫蘇湯下。又治大人傷酒、傷食、傷氣、傷風、頭痛,每服百丸,薑湯下。
消毒散,治癖毒,上攻頭面,腮頷腫起,疼痛,及一切惡毒瘡腫如神。
白芷,鬱金,大黃,天花粉,草烏,南星,貝母,木鱉子,白芨,黃柏,皂刺,石灰,甘草,石膏(各等分)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稀糊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到七分,或一錢,根據小孩的大小調整用量。發燒時,用薄荷湯送服。咳嗽時,用五味子桑白皮湯送服。頭痛發燒時,用川芎湯送服。出疹子時,用酒送服。傷風發燒時,用麻黃紫蘇湯送服。此外,也可用於治療大人因飲酒、飲食、勞累或傷風而引起的頭痛,每次服用一百丸,用薑湯送服。
消毒散主治癖毒,上攻頭面,腮頷腫起,疼痛,以及一切惡毒瘡腫,療效顯著。
白芷、鬱金、大黃、天花粉、草烏、南星、貝母、木鱉子、白芨、黃柏、皂刺、石灰、甘草、石膏各等分。
上為細末,同雞子清調服立消,內服犀角化毒丹一、二丸,其腫痛立效。
清香散(張和川傳),治小兒癖疾,生牙疳,潰爛臭穢。
乳香,沒藥,輕粉(炒),孩兒茶,象牙(焙黃),象皮(燒灰),紅褐(燒灰),海巴(焙乾),珍珠(焙黃,各等分)
上為細末,擦患處。登時痛止,生肌如神。
信甲綠袍散(賈蘭峰傳),治小兒疳癖,牙齦臭爛,牙齒脫落,皮肉破壞。
白話文:
上為細末,與雞蛋清混合後立刻服用,可立即消腫。內服犀角化毒丹一到二粒,腫痛會馬上得到緩解。
清香散(張和川傳),用於治療小兒癖疾、生牙疳、潰爛有臭味的疾病。
成分包括:乳香、沒藥、輕粉(炒)、孩兒茶、象牙(焙黃)、象皮(燒灰)、紅褐(燒灰)、海巴(焙乾)、珍珠(焙黃,各等分)
以上材料磨成細末後,塗抹在患病部位。疼痛會馬上停止,能像神一般快速長出新肉。
信甲綠袍散(賈蘭峯傳),用於治療小兒疳癖、牙齦腐爛、牙齒掉落、皮膚損傷等問題。
紅棗(五枚,去核,每一棗入人言一分,火煅存性),黃柏(五分),青黛(三分),穿山甲(五分,燒存性)
上為極細末,和勻,搽患處立效。
治癖疾,口內疳瘡,牙齒臭爛。(周逢乾傳)
紅棗(去核,每一棗入白砒一塊在內,紙色炭,燒存性)
上用竹籤,挑入患處,低頭開口,流水連上數十遍,即日奏效。
治癖疾熱毒,上攻腮頷,潰透,如盞口大。
象牙(一錢),琥珀(一錢),珍珠(一錢),海巴(一錢),人中白(即尿桶白霜,刮下一錢)
上為細末,摻入腮頷爛處,直待內將好之際,用利刀四圍割破,見血一面,將大雄雞冠割去齒,直劈開,如患處一般大,乘熱貼在患處,四圍用生肌散,方見癰癤,敷之,令患者側臥,患處向上,勿犯湯水大半日,未用藥之先,將飲食吃飽,次日方可食,其雞冠要割得平正,四邊要薄些,方得妥貼。
白話文:
【紅棗(五個,去核,每顆加入白砒一分,用火煅煉保持物質本性),黃柏(五分),青黛(三分),穿山甲(五分,燒後保持物質本性)】
以上材料研磨成極細粉末,混合均勻後塗抹於患處,能立即見效。
此方治療口腔內的疳瘡,以及牙齒腐爛等疾病。(出自周逢乾的傳述)
【紅棗(去核,每顆內加入白砒一塊,用紙色炭燒製,保持物質本性)】
使用竹簽將上一方法製成的藥物塗抹於患處,讓患者低下頭張開嘴,用流水塗抹數十次,即可迅速見效。
此方治療口腔內的熱毒上攻至腮頷,造成潰瘍,大小如杯口。
【象牙(一錢),琥珀(一錢),珍珠(一錢),海巴(一錢),人中白(即尿桶中的白色霜狀物,刮取一錢)】
以上材料研磨成細末,撒於腮頷潰瘍處,待潰瘍開始痊癒時,用利刀將周圍割開,使患處暴露,再將大雄雞的冠部割下,與患處大小相配,趁熱貼在患處,四周使用生肌散,待腫塊出現後,再覆蓋在患處,讓患者側躺,患處朝上,避免沾染湯水大半天。在未使用藥物之前,應先讓患者飽食,第二天才可進食。雞冠要切得平整,四周要稍薄一些,才能貼合妥當。】
治癖氣,上攻牙腮腐爛。(劉嵩皋傳)
桃花信(一塊,桑柴火內燒紅,淬入細茶濃滷內,如此七次,去信),雄黃一塊,研末,山茶滷內和勻)
上用雞翎頻掃患處,止痛生肌,立時見效。
玄武膏(方外人傳),治癖退熱。
大黃(一兩),梔子(一兩),硇砂(一錢),木鱉子(一兩),硼砂(一錢),雄黃(一錢,共為細末),皮硝(一撮),油核桃(二個),大蒜(去皮,五片),白花菜(曬乾,四錢),黑狗腦子(一個)
白話文:
治療癖氣,導致牙腮腐爛的病症,可用桃花信、雄黃研末,混合山茶滷水,用雞翎頻頻掃患處,止痛生肌,效果顯著。另外,玄武膏也可用於治療癖氣退熱,配方包含大黃、梔子、硇砂、木鱉子、硼砂、雄黃、皮硝、油核桃、大蒜、白花菜、黑狗腦等藥材。
好燒酒一鍾,將前六味藥末,摻入後藥內,同搗為餅,每用一餅,貼癖上,用熱湯瓶,熨餅上,如冷再換熱瓶熨之。後用布帛扎住,貼二、三日去藥,再停一、二日,再換一餅,依前方用。忌生冷油膩發物。
紅花膏(京師傳)
水紅花科(一捆,熬膏一碗入),麝香(三錢),阿魏(三錢),血竭(三錢),沒藥(五錢),赤芍(一兩),當歸(一兩)
上為細末,入膏內攪勻,以青布攤,貼患處。
黃龍膏(周仁山傳)
白話文:
取一盅好燒酒,將前六味藥粉混合後,加入其他藥材一起搗成餅狀。每次使用一餅,貼在患處,用熱水瓶熨燙藥餅,如果藥餅冷了就換熱水瓶繼續熨燙。之後用布帛將藥餅固定,貼上兩三天後取下藥餅,休息一天兩天再換新藥餅,按照上述方法繼續使用。忌食生冷油膩及發物。
另外,紅花膏的製作方法是:取一捆水紅花熬成一碗膏,加入麝香三錢、阿魏三錢、血竭三錢、沒藥五錢、赤芍一兩、當歸一兩,研磨成細末,混合到膏中攪拌均勻,用青布攤開,貼在患處。
黃龍膏的製作方法是: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膏中攪拌均勻,用青布攤開,貼在患處。
黃狗腦子(三個),黑礬(半斤),皮硝(半斤)
以下二味,分三分,入三個腦子於內,令兒食飽,將一分用面圈癖,藥入圈內,熨斗熨至干,成餅去了。每一日一次,三日為止,又停一日,將甘草、甘遂一處為末,絹包水浸,癖揉一頓飯時,即服桃仁承氣湯。一劑,打下血塊,未下,再進一服,神效。
水潤膏(張大尹傳)
大獨蒜(三、四個),大黃(一兩),皮硝(五錢),麝香(一分),赤石脂(一錢),水紅花子(七錢)
白話文:
將黃狗腦子三個、黑礬半斤、皮硝半斤混合,分成三份。將一份混合物塞入黃狗腦子中,讓孩子吃飽。將另一份混合物用麵圈包住,用熨斗熨乾成餅。每天服用一次,連續服用三天,休息一天。之後將甘草和甘遂研磨成粉末,用絹布包好浸泡在水中,然後用它揉按患處一頓飯的時間,接著服用桃仁承氣湯一劑。如果能排出血塊,則療效顯著,若未排出,可再服用一劑。
張大尹傳授的另一種方劑,需要準備大獨蒜三到四個、大黃一兩、皮硝五錢、麝香一分、赤石脂一錢、水紅花子七錢。
上五味為末,將蒜搗爛,和末令勻,敷患處,用紙貼住,干則水潤之。一晝夜,能從口中出藥氣,癖即消矣。
黑龍妙化膏(劉少保公傳),貼癖塊,血積,氣積,疳積,食積等疾。
川烏(一兩),草烏(一兩),當歸(一兩),白芷(一兩),赤芍(一兩),生地(一兩),熟地(一兩),兩頭尖(一兩),官桂(一兩),三稜(一兩),莪朮(一兩),穿山甲(一兩),木鱉子(去殼,淨仁,一兩),巴豆(去殼,一百個),蓖麻仁(一百個)
白話文:
這個藥方叫做“黑龍妙化膏”,是劉少保公傳下來的。它可以治療各種積聚的疾病,比如癖塊、血積、氣積、疳積、食積等。
藥方製作方法
- 將五味藥材磨成粉末。
- 將大蒜搗成泥狀。
- 將蒜泥與藥粉混合均匀。
- 將混合好的藥膏敷在患處,用紙貼住。
- 如果藥膏乾燥,可以用水潤濕。
- 敷藥一天一夜後,藥味會從口中排出,積聚的病症就會消散。
藥材清單
- 川烏一兩
- 草烏一兩
- 當歸一兩
- 白芷一兩
- 赤芍一兩
- 生地一兩
- 熟地一兩
- 兩頭尖一兩
- 官桂一兩
- 三稜一兩
- 莪朮一兩
- 穿山甲一兩
- 木鱉子(去殼取仁)一兩
- 巴豆(去殼)一百個
- 蓖麻仁一百個
注意事項
- 以上藥方僅供參考,請勿自行服用。
-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
上銼碎,用香油二斤,浸三日,文武火,熬至焦黑,濾去渣,將油再熬至半炷香,下黃丹,炒黑色,一斤,研同熬,以柳條攪,不住手,滴水成珠,不散為度,取出入後藥。
乳香(一兩),沒藥(一兩),木香(一兩),麝香(二兩),五靈芝(一兩)
上為細末,入內攪勻,瓷器盛之,量疾大小,用五倍子染過狗皮,攤貼半月,一易製藥,勿犯婦人手及雞犬見之。忌食半魚等肉發物,二、三個月,大效。
化癖膏(範任庵傳)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先切碎,然後用香油兩斤浸泡三天。以文火慢慢熬煮,直到藥材焦黑,再濾去渣滓。將油繼續熬煮至半柱香時間後,加入黃丹,炒至黑色,約一斤。將黃丹研磨成粉末,與熬好的油混合均勻,用柳條不停攪拌,直到油滴入水中能凝結成珠狀且不散開為止。將混合物取出備用。
另取乳香、沒藥、木香各一兩,麝香二兩,五靈芝一兩。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先前備好的油中攪拌均勻,用瓷器盛裝。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用五倍子染過狗皮,攤貼在患處,半個月換藥一次。製藥過程中,不可讓婦人或雞犬接觸。忌食半魚等發物,一般二至三個月即可見效。
此膏方名為化癖膏,是範任庵傳授的秘方。
真香油(一斤),好黃丹(半斤),川烏(五錢),甘遂(五錢),當歸(五錢),甘草(五錢),蜣螂(二十個),穿山甲(五錢),木鱉子(五錢,仁)
上先將油入鍋內,用前七味熬焦,去渣,入黃丹熬成珠,離了火,入後藥。
蘆薈(五錢),阿魏(五錢),硇砂(五錢),硼砂(五錢),皮硝(五錢),麝香(五錢),水紅花(七錢)
此七味為細末,入內隨用,每一個,重三錢,頭貼時,先用皮硝水洗患處,極淨,然後貼上。三日覺肚皮癢;七日覺疾甚痛,即其驗也。忌生冷油膩等物。
傷水張南川消癖膏
白話文:
將一斤香油放入鍋中,先用川烏、甘遂、當歸、甘草、蜣螂、穿山甲、木鱉子仁熬至焦黑,去渣,再加入半斤黃丹熬成藥珠,離火後再加入蘆薈、阿魏、硇砂、硼砂、皮硝、麝香、水紅花這七味藥的細末。每帖藥重三錢,貼敷時,先用皮硝水洗淨患處,然後貼上。三天後會感覺肚子發癢,七天後會感覺疼痛加劇,這就是藥效顯現的跡象。忌食生冷油膩等食物。
香油(一斤),桃(一兩),榆(二兩),椿(一兩),槐(一兩),柳(一兩),柏枝(一兩),楮(一兩),豬宗(四兩),血餘(一兩),水紅花穗(一斤)
以上俱入油內熬焦,去渣,又入後藥。
黃連(一兩),黃芩(一兩),黃柏(一兩),梔子(一兩),大黃(一兩),連翹(一兩),川烏(一兩),兩頭尖(一兩),川芎(一兩),防風(一兩),荊芥(一兩),木鱉子(一兩),薄荷(一兩),蒼朮(一兩),苦參(一兩),穿山甲(一兩),當歸(尾,一兩),蓖麻仁(一兩)
白話文:
材料:
- 香油(一斤):使用一斤的香油。
- 桃(一兩):加入一兩的桃。
- 榆(二兩):加入二兩的榆。
- 椿(一兩):加入一兩的椿。
- 槐(一兩):加入一兩的槐。
- 柳(一兩):加入一兩的柳。
- 柏枝(一兩):加入一兩的柏枝。
- 楮(一兩):加入一兩的楮。
- 豬宗(四兩):加入四兩的豬宗。
- 血餘(一兩):加入一兩的血餘。
- 水紅花穗(一斤):加入一斤的水紅花穗。
上述所有材料加入油中煮至焦黑,過濾掉渣滓,然後加入下述藥物。
材料:
- 黃連(一兩):加入一兩的黃連。
- 黃芩(一兩):加入一兩的黃芩。
- 黃柏(一兩):加入一兩的黃柏。
- 梔子(一兩):加入一兩的梔子。
- 大黃(一兩):加入一兩的大黃。
- 連翹(一兩):加入一兩的連翹。
- 川烏(一兩):加入一兩的川烏。
- 兩頭尖(一兩):加入一兩的兩頭尖。
- 川芎(一兩):加入一兩的川芎。
- 防風(一兩):加入一兩的防風。
- 荊芥(一兩):加入一兩的荊芥。
- 木鱉子(一兩):加入一兩的木鱉子。
- 薄荷(一兩):加入一兩的薄荷。
- 蒼朮(一兩):加入一兩的蒼朮。
- 苦參(一兩):加入一兩的苦參。
- 穿山甲(一兩):加入一兩的穿山甲。
- 當歸(尾,一兩):加入一兩的當歸(使用根部)。
- 蓖麻仁(一兩):加入一兩的蓖麻仁。
入油內熬焦撈出,稱前油,如油一兩,入黃丹五錢,熬至滴水成珠,離火待溫,入後細藥。
阿魏(一錢),血竭(一錢),蘆薈(一錢),硼砂(一錢),硇砂(一錢),乳香(一錢),沒藥(一錢),胡黃連(一錢),兒茶(一錢),輕粉(一錢),雄黃(一錢),天竺黃(一錢),蜈蚣(三條,為末),朝腦(一個),麝香(三分)
臨攤貼藥入麝,貼患處,神效。
挑筋灸癖法
令患人低坐彎腰,醫以右手大指、中指橫掐住兩胯骨尖上,相平橫過,中間脊骨掐處是穴,將牙花記住,用手按脊下二寸許,則上記牙花必跳動,是真穴;不動,不是穴。於動處,用藥制過紙擦之,使皮肉麻木,用艾灸一炷,將大布針穿絲線一條,將針放斜,橫刺入皮,如艾炷大穿到線,慢慢勒破皮,然後再用針,斜入橫挑,過線勒斷,白筋四、五條,出鮮血易治,出紫血難愈。
白話文:
在油中慢煮至焦黑,取出,稱為前油,如果油的重量是一兩,加入黃丹五錢,煮到滴水成珠,離火後待其溫度下降,加入後續的細藥材。
阿魏(一錢),血竭(一錢),蘆薈(一錢),硼砂(一錢),硇砂(一錢),乳香(一錢),沒藥(一錢),胡黃連(一錢),兒茶(一錢),輕粉(一錢),雄黃(一錢),天竺黃(一錢),蜈蚣(三條,研成粉末),朝腦(一個),麝香(三分)
在最後的調和時加入麝香,貼在患處,效果神妙。
對於挑筋灸癖的方法:
讓病人坐下彎腰,醫者用右手的大拇指和中指橫向夾住兩側骨頭尖端,水平方向過去,在脊椎骨被夾的地方就是穴位,記下這個位置,用手按在脊椎下兩寸左右,那麼之前記下的位置就會跳動,這是真正的穴位;如果不跳動,就不是正確的穴位。在跳動的位置,使用經過處理的紙擦拭,使皮膚失去知覺,用艾草灸一炷,用大布針穿一根線,將針斜著插入皮膚,直到針穿過線,然後慢慢割開皮膚,接著再用針斜著插入,橫向挑起,切斷線,挑出四到五條白筋,流出鮮血比較容易治療,流出紫血則較難痊癒。
用真三七末少許,摻上血即止,再用艾灸三壯,用前膏藥貼之,當時熱退,指日癖消,神效。
製紙法:用花椒樹上馬蜂窩為末,用黃蠟蘸末,並香油頻擦紙,將此紙擦患處皮上,即麻木不知痛。
灸癖法:穴在小兒背脊中,自尾骶骨,將手揣摸脊骨兩旁,有血筋發動處兩穴,每一穴用銅錢三文,壓在穴上,用艾煙安錢孔中,各灸七壯,此是癖之根,貫血之所,灸之瘡即發,即可見效,灸不著血筋,則瘡不發,而不效矣。
治小兒疳積、眼矇、發豎者。(郭師傅方)
遠志(去心,一錢七分),蒼朮(米泔水浸,一錢七分),三稜(一錢七分),木鱉子(去殼,一錢七分),檳榔(火炮,一錢七分)
白話文:
用少量三七粉末混合在出血的地方,就能止血。接著用艾灸三壯,然後貼上藥膏,就能立刻退熱,很快就能消除腫塊,效果奇佳。
製作止痛藥紙的方法:將花椒樹上的馬蜂窩磨成粉末,用黃蠟蘸取粉末,再用香油反覆塗抹在紙上。用這種紙擦拭患處的皮膚,就會麻木無痛。
治療腫塊的方法:在小孩背脊中央,從尾骶骨開始,用手摸索脊骨兩側,找到血管跳動的兩個穴位,每個穴位用三個銅錢壓住,然後用艾條在銅錢孔中灸七壯。這是腫塊的根源,也是血脈聚集的地方,灸治之後瘡就會發出來,就能見到效果。如果灸不到血管,瘡就不會發出來,也就沒有效果。
治療小兒疳積、眼蒙、頭髮豎立的方法:遠志(去心,一錢七分)、蒼朮(米泔水浸泡,一錢七分)、三稜(一錢七分)、木鱉子(去殼,一錢七分)、檳榔(火炮,一錢七分)。
用牙豬肝一副,竹刀切片,皮硝水洗淨,將藥末撒上,仍用竹籤貫合,兩片為一蒸,一炷香為度,取出仍將皮硝水洗之,露一宿。病人服,任意多寡,或煎煮不拘,輕者半副,重者一副。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醫的文字是描述一種治療疾病的方子: 使用一個有牙齒痕跡的豬肝,切成薄片後用皮硝水清洗乾淨。然後在豬肝片上撒上一些草藥粉末,再用竹籤把兩片豬肝串起來並加熱蒸熟,時間大約是一根線香燃燒完畢的程度。蒸好之後再次用皮硝水清洗一遍,放在外面放置一夜。患者可以隨意服用這個方子,量多少都可以,或者也可以選擇煎煮食用。病情較輕的人可以用一半份量的豬肝,病情嚴重的人則需要用整個一份的豬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