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信

《古今醫鑑》~ 卷之五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5)

1. 痢疾

蒼朮(米泔浸,炒),片術(炒,各一錢),陳皮(八分),厚朴(姜炒,七分),枳殼(一錢),白芍(炒,一錢),檳榔(一錢),木香(八分)

上銼一劑,水二盞,煎一盞,濾去渣,空心溫服。如赤痢,厚朴、芍藥俱不必炒,再加黃連、條芩各一錢五分。白痢只依本方。

加味香連丸,〔批〕(按此方治痢,調理之劑),此方治痢之總司。

黃連(二兩,炒),吳茱萸(滾水泡,炒,二兩),木香(一錢),白豆蔻(帶殼麵裹火煨,一錢五分),秘方加乳香、沒藥(各一錢)

上為細末,用烏梅二兩,滾水泡去核,搗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白痢,乾薑湯下;血痢,甘草湯下;赤白相兼,二味泡湯下,白瀉,米湯下。

倉廩散,治赤白痢疾,發熱不退。凡下痢有積、有暑,如用藥不效,即是腸胃有風邪熱也。此方甚效。即人參敗毒散加黃連、陳倉米、薑、棗煎服。噤口痢,加石蓮肉七枚。痢後手足痛,加檳榔、木瓜。不早治,則成鶴膝風。

六一順氣散,〔批〕(按此方治內外兩感發熱痢疾及時行疫痢之劑),治痢不問赤白相雜,肚痛,裡急後重,渾身發熱,口乾煩渴,用此通利即止。(方見傷寒門)

納臍膏(何晴岳傳),治噤口痢,危急之證,用之立愈。

黃瓜藤(不拘多少,連莖葉經霜者,曬乾燒灰存性,出火毒)

上用香油調,納臍中,即效。

點眼膏(黃賓),治一切赤白痢,及噤口危急之證。

初胎糞(炙乾,一錢),雄黃(五分),黃連(四分),片腦(少許)

上為極細末,水調,點兩眥,神效。

倉連煎(劉太府傳),治噤口痢,不拘赤白。

陳倉米(赤痢用三錢,白痢用七錢,赤白相兼用五錢),黃連(赤痢用七錢,白痢用三錢,赤白相兼用五錢)

上銼,水一鍾,煎至七分,露一宵,空心溫服。

凡下痢噤口不食者,雖曰脾虛,蓋因熱毒閉塞,心胸胃口所致。用參苓白朮散,加石菖蒲一錢,木香少許,共為末,陳米飲調下。再服倉連煎,尤妙。噤口痢,諸藥不效者,糞缸中蛆,不拘多少,洗淨,瓦上焙乾為末。每服一、二匙,米飲調服,即能思食。

噤口痢,多是胃口熱甚,用黃連一兩,人參五錢,煎湯。終日呷之,如吐,再強飲。但得一呷下咽,便好。一方加石蓮肉三錢,水煎服,立效。外以田螺搗爛,入麝香少許,合臍上,引熱下行故也。又方用秤錘燒紅,用好醋澆之,令病人吸其煙,神效。按前諸方,皆治噤口不食之劑。

凡醫者用藥,不必拘其赤白,飲食即吐,諸物不納,皆是毒氣熏蒸,胃口熱甚,切不可認胃寒噤口,而用辛熱之藥。宜以前方選用,或木香導氣湯去大黃煎熟入韭汁,陳倉米飲各一盞於內同服,即愈。

白話文:

痢疾

基本藥方:

蒼朮(用米泔水浸泡後炒過)、片術(炒過,各用一錢)、陳皮(八分)、厚朴(用薑炒過,七分)、枳殼(一錢)、白芍(炒過,一錢)、檳榔(一錢)、木香(八分)。

將以上藥材切碎,加兩碗水煎成一碗,濾掉藥渣,空腹時溫服。 如果是赤痢(大便帶血),厚朴和白芍就不用炒,再加入黃連和條芩各一錢五分。白痢(大便白色)就按照原方服用。

加味香連丸:(此方是治療痢疾的總綱)

黃連(二兩,炒過)、吳茱萸(用滾水泡過後炒過,二兩)、木香(一錢)、白豆蔻(帶殼用麵包裹後煨過,一錢五分),秘方另外加入乳香、沒藥(各一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烏梅二兩,用滾水泡過後去核,搗爛與藥末混合,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白痢用乾薑湯送服;血痢用甘草湯送服;赤白痢相兼則用兩種藥湯一起送服;如果只是腹瀉,則用米湯送服。

倉廩散:

治療赤白痢疾,發燒不退。通常下痢有積食、暑熱,如果用藥無效,就表示腸胃有風邪熱。此方非常有效。即人參敗毒散加上黃連、陳倉米、薑、棗一起煎服。如果是噤口痢(無法進食),加入石蓮肉七枚。痢疾之後手腳疼痛,加入檳榔、木瓜。如果不早點治療,就會變成鶴膝風(關節變形的疾病)。

六一順氣散:(此方治療內外感受風寒發熱的痢疾和流行性痢疾)

治療痢疾不論是赤痢、白痢還是赤白相雜,腹痛、裡急後重(想拉卻拉不出來的感覺)、全身發熱、口乾煩渴,用此方通利腸胃就能止住。(此方在傷寒門中可見)。

納臍膏(何晴岳傳授):

治療噤口痢這種危急的病症,用此膏可以立刻見效。

黃瓜藤(不論多少,連著莖葉,經過霜打的,曬乾燒成灰,去除火毒)。

將上述藥材用香油調和,敷在肚臍中,立即見效。

點眼膏(黃賓傳授):

治療各種赤痢、白痢,以及噤口痢這種危急病症。

初生嬰兒的胎糞(烤乾,一錢)、雄黃(五分)、黃連(四分)、片腦(少許)。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水調和,塗抹在兩眼內角,效果神奇。

倉連煎(劉太府傳授):

治療噤口痢,不論赤痢還是白痢。

陳倉米(赤痢用三錢,白痢用七錢,赤白相兼則用五錢)、黃連(赤痢用七錢,白痢用三錢,赤白相兼則用五錢)。

將以上藥材切碎,加一碗水煎至七分,放置一夜,空腹時溫服。

通常下痢導致無法進食的人,雖然說是脾胃虛弱,實際上是熱毒阻塞了心胸和胃口。可以使用參苓白朮散,加入石菖蒲一錢、少許木香,一起研磨成粉末,用陳米煮的米湯送服。然後再服用倉連煎,效果更好。如果是噤口痢,各種藥物都無效,可以用糞缸中的蛆,不論多少,洗淨後在瓦片上烤乾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二匙,用米湯送服,就能恢復食慾。

噤口痢大多是因為胃部熱盛,可以使用黃連一兩、人參五錢,煎湯。整天慢慢喝,如果吐出來,再強迫喝。只要能喝下一口,就會好轉。有個方子還會加入石蓮肉三錢,用水煎服,效果很好。另外,可以將田螺搗爛,加入少許麝香,敷在肚臍上,引導熱氣往下走。還有一個方子是用燒紅的秤錘,澆上好醋,讓病人吸入煙氣,效果神奇。前面所說的這些方子,都是治療噤口痢無法進食的藥方。

通常醫生用藥,不必拘泥於赤痢還是白痢,如果出現飲食就吐,無法進食任何東西,都是因為毒氣上蒸,胃部熱盛,千萬不能認為是胃寒噤口,而使用辛熱的藥物。應該選擇前面提到的方子使用,或者用木香導氣湯去掉大黃煎熟,加入韭菜汁、陳倉米湯各一碗一起服用,就能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