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鑑》~ 序
序
1. 序
余備員臺省,歷事三朝,佐理庶政。以天下之民不無病於飢寒困窮顛連而無告者,思所以生養安全之,廣聖天子好生之德,躋之仁壽之域焉。蓋嘗殫厥心矣。頃以衰病,乞休林下,蒙詔賜歸,佩恩隆渥,罔所事事,日惟掩扉檢閱方書,以求所謂調攝之宜,戒忌之法,以延修齡,以求至眷。然篇章浩瀚,論議繁冗。
欲文約而事詳,辭簡而義當者,艱弗能獲。一日,金溪世醫龔生持《古今醫鑑》謁余曰:「是書乃家君暨廷賢所編輯,欲付諸梓,幸得名言於弁首。余觀之,見其說祖之岐黃,宗諸倉、越,下及劉、張、李歷代名家。凡論辯之精詳,脈方之神妙者,悉採而集之。先之以脈息,次之以病症,終之以治方。
白話文:
我曾經在臺省擔任官員,經歷過三朝,協助處理政事。看到天下百姓中不乏因飢寒困苦、顛沛流離而無處求助的人,便思考如何使他們得到溫飽安全,廣泛宣揚聖天子愛民如子的仁德,讓他們步入仁愛長壽的境界。我曾經竭盡全力去做到這些。
最近因身體衰弱,請求退休歸隱田園,蒙受聖旨賜予回家,深感恩典隆重,無所事事,每天只是關起門來翻閱醫書,希望能找到所謂的調養身體之道,以及飲食禁忌的法則,以期延年益壽,獲得長久的福壽。然而醫書浩瀚,論述繁雜冗長。
我渴望能找到文字簡潔卻內容詳實,辭藻精煉卻意義深刻的醫書,但卻難以尋得。有一天,金溪的世醫龔生帶著《古今醫鑑》來拜訪我,說道:「這本書是我父親和一些賢達之人共同編撰的,打算付梓印刷,希望能得到您的題詞作為書的序言。我仔細閱讀後發現,書中理論承襲了岐黃之學,尊崇倉公、扁鵲,向下延及劉、張、李等歷代名醫。凡是論證精闢、脈法精妙的內容,都一一收錄。先以脈象呼吸為起點,再以病症為依據,最終以治病方藥作為總結。」
立為紀綱,列為十六卷。且遊兩畿。歷諸省,循許昌而抵於扶。凡縉紳家珍藏秘錄,靡不搜萃其精,逾二十載而書始就。是誠遠稽先聖之遺言,以紹其正傳;近取諸儒之確論,以示之成法。余前所謂文約而事詳,辭簡而義當者,舍是書其奚以也。以《醫鑑》名,信哉不誣。龔生不自私而與天下後世共之,則夫業醫者得而宗之,將可以考古證今,察脈治病。
如執鑑以照物,以起天下之昏扎。天下之民皆為太平考終之人,功豈淺淺哉。抑嘗聞開諸古曰:上醫醫國,次醫醫人。又曰:達則為良相,不達則為良醫。龔生以是道舉而措之天下,咸躋於仁壽之域。聖天子好生之德廣矣。又何間於窮與達,次與上哉?遂書之以著其用心之仁。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了一本醫學著作的編纂過程和其重要性。書籍被分為十六卷,並遍歷了全國各地,收集了各個名門大族珍藏的醫學祕錄,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才完成。此書旨在遵循先賢的遺訓,傳承正確的醫學知識,並且採納儒家學者的確切理論,作為醫學實踐的指導方法。這本書簡潔而內容豐富,清晰而符合道理,是研究醫學的理想資源。以「醫鑑」為書名,實至名歸。龔生(這裡指的可能是某位醫學大師)並非為了個人利益,而是為了與天下後世共同分享這些知識,使得從事醫學工作的人能夠尊崇他,用來研究古人的醫學理論,理解脈搏,診斷疾病,甚至治癒病痛。就像手持鏡子照物,能讓天下昏庸的人變為太平盛世的終身受益者。這份功勞深遠。古人曾說過:最好的醫生是國家的良醫,其次是治療個人的醫生。又說:有才能的人應成為優秀的宰相,如果無法做到,那麼成為優秀的醫生也是好的選擇。龔生運用這個理念在天下各地推行,使所有人都能進入仁壽之境。聖明的君主對生命有著深厚的愛護之心,因此對於窮人或達人,都同等看待。這段文字用來彰顯龔生的仁心。
龔生名廷賢,字子才,別號雲林,江西金溪人氏。其父西園,諱信,字瑞之。父子並以醫大行於世。
扶溝三周劉自強撰。
白話文:
龔生名叫廷賢,字子才,別號雲林,是江西省金溪縣的人。他的父親叫西園,諱言“信”,字瑞之。父子倆都因爲醫術高明而聞名於世。 這是由扶溝縣的劉自強撰寫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