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信纂輯

《古今醫鑒》~ 卷之十三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三 (5)

1. 癖疾

脈沉細為癖積。

天地氣運,固有南北之殊。小兒病患,亦有彼此之異。北方小兒患癖積者,十恆八九;南方小兒患癖疾者,百無二、三,是何謂而致之?蓋南方水土薄弱,飲食柔軟,易於克化,厥疾少矣;北方水土厚實,麵食堅硬,難於運動,厥疾生焉,亦由脾胃之不和也。故東垣以脾胃為人之主,脾胃和,一疾不生,虧則百病生焉。

小兒脾胃本自柔脆,臟腑尚且嬌嫩,為之母者,多不知調護之法,惟務姑息之愛,不問鹹酸甘肥之味,瓜果生冷之物,及糍粽濕面,油膩煎炙之類,諸股稠黏,乾硬難化之物,順其所欲,食之過多,損傷脾胃,脾胃既傷,則不能消化水穀,水穀不化,則停滯而痰發。發熱既久,則耗傷元氣,元氣虛,則不能運動其血,血遂不行,而停滯不散,留於脅肋之間,遂成血塊,居於皮裡膜外,不能移動,始則有如錢大。

白話文:

脈象沉細通常是積食的徵兆。

孩子生病,各地差異很大。北方孩子積食的比例很高,而南方孩子積食的比例就低很多。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南方水土較弱,食物也比較柔軟,容易消化吸收,所以生病的機率較低;北方水土強健,麵食堅硬,不容易消化,所以容易生病。這都是脾胃不和造成的。東垣醫家認為,脾胃是人體的根本,脾胃健康,百病不生,脾胃虛弱,就會百病叢生。

孩子脾胃本來就比較脆弱,臟腑也比較嬌嫩,很多父母不懂得如何照護,只顧著溺愛孩子,不注意飲食,讓孩子吃太多鹹酸甘肥的食物,還有生冷的瓜果、糍粑、粽子、濕面、油膩煎炸的食物,以及一些黏稠、堅硬、難消化的東西,這些都會損傷脾胃。脾胃受傷,就無法消化食物,食物積滯就會形成痰。發燒時間久了,會消耗元氣,元氣虛弱,就無法運化血液,血液停滯不散,就會積聚在脅肋之間,形成血塊,停留在皮肉之間,無法移動,一開始就像錢幣大小。

發熱則日漸長,其形如龜,如蛇,如豬肝、肺者,長短大小之不一也,內有血孔貫通,外有血筋盤固,其筋直通背脊之下,與臍相對之間,有動脈之處,乃癖疾之根。夫人身之血脈,則晝夜循環無端,一周流及此,其血則貫入筋內,由筋入孔,由孔入癖。

蓋癖得血養而漸長,邪得血助而漸盛,於是正氣愈憊,而血愈枯矣,發為潮熱,以致諸疾,或頭出虛汗,或胸前項下跳動,或肚大青筋,毛焦發堅,或面黃肌瘦,四肢乾枯,淹延日久,則毒氣發出,變生諸症。

有變為牙疳口臭,宣露出血者;有變為頭面腫大,口鼻潰爛者;有變為一切瘡毒,流膿出血者;有變為肢體浮腫、腹脹、氣喘者;有變為寒熱往來,似瘧非瘧者;有變為痰嗽喘熱,衄吐下血者;有變為嘔吐瀉痢,脫肛下墜者;有變為心腹疼痛,疝氣偏墜者。皆癖毒攻出之所致也。

白話文:

發熱的時間越來越長,病症的形狀就像烏龜、蛇、豬肝或肺,大小不一,裡面有血孔貫通,外面有血筋包圍。血筋直通背脊下方,與肚臍相對的地方有動脈,這就是癖疾的根源。人體的血脈日夜循環不休,流經這個地方,血液就會進入血筋,再從血筋進入血孔,最後進入癖疾。

癖疾因為得到血液的滋養而逐漸長大,邪氣也因為得到血液的幫助而逐漸加重。因此正氣越來越衰弱,血液也越來越枯竭,就會出現發熱、潮熱等症狀,以及頭部出虛汗、胸前和脖子下面跳動、腹部青筋暴露、頭髮枯焦堅硬、面黃肌瘦、四肢乾枯等情況。時間久了,毒氣就會發出,導致各種不同的病症。

有些會變成牙齒潰爛、口臭、流血;有些會變成頭面腫大、口鼻潰爛;有些會變成各種瘡毒、流膿出血;有些會變成肢體浮腫、腹部脹滿、氣喘;有些會變成寒熱交替,像瘧疾但又不完全是;有些會變成痰嗽喘熱、鼻出血、吐血;有些會變成嘔吐、腹瀉、痢疾、脫肛、下墜;有些會變成心腹疼痛、疝氣下垂。這些都是癖毒發作的結果。

變證多端,難以悉舉,乃九死一生之病,非一方一法所能愈也。

治之先宜針灸之法,以斷其根,使血不貫入筋內,則癖無血所養,癖即自敗矣。外以膏藥貼之,內以湯丸攻之。大抵宜補脾、養氣,以治其本,清熱消塊,以治其標,標本兼濟。又當執其權衡,以量兒之壯弱,病之輕重。若壯而輕者,則治標之藥多於治本之劑;若弱而重者,治本之劑多於治標之藥。

大概肥兒丸、烏金丸、阿魏丸、千金保童丸之類,乃半攻半補,平和之劑,宜對證選用,於針灸之後,可收十全之功也。臣斯疾者,宜詳究焉。

白話文:

這種病症變化多端,難以一一列舉,是九死一生的大病,單憑一種藥方或療法是無法治癒的。

治療之前,應先用針灸的方法,斷其根源,讓血液不再流入筋脈,這樣腫塊就沒有血液滋養,自然會自行消散。此外,可以用膏藥外敷,用湯藥內服來攻治。總的來說,應以補脾益氣來治其根本,清熱消塊來治其表象,標本兼治。還要根據孩子的體質強弱和病情輕重來權衡用藥。如果孩子體質強健,病情輕微,則治標的藥物可以多於治本的藥物;如果孩子體質虛弱,病情嚴重,則治本的藥物可以多於治標的藥物。

像肥兒丸、烏金丸、阿魏丸、千金保童丸之類,都是半攻半補的平和藥劑,應根據症狀選擇使用。在針灸之後服用這些藥物,可以達到最佳療效。對於這種疾病,一定要仔細研究。

淨府散(西園公方),治小兒腹中癖塊,發熱口乾,小便赤。

柴胡(一錢),黃芩(八分),半夏(薑汁浸炒,八分),人參(二分),白朮(去蘆,七分),白茯苓(去皮,一錢),豬苓(七分),澤瀉(一錢),三稜(煨,一錢),莪朮(煨,一錢),山楂肉(一錢),胡黃連(三分),甘草(三分)

白話文:

淨府散,由西園公所創,用於治療小兒腹中長有癖塊,伴隨發熱、口乾、小便赤等症狀。藥方包括:柴胡一錢、黃芩八分、半夏(薑汁浸炒)八分、人參二分、白朮(去蘆)七分、茯苓(去皮)一錢、豬苓七分、澤瀉一錢、三稜(煨)一錢、莪朮(煨)一錢、山楂肉一錢、胡黃連三分、甘草三分。

上銼一劑,薑棗煎服。

抑肝扶脾散(雲林制),補元氣,健脾胃,退熱消癖。

人參(五分),白朮(土炒,八分),茯苓(八分),陳皮(六分),青皮(炒,六分),甘草(三分),龍膽草(酒洗,八分),白芥子(炒,八分),柴胡(酒洗,三分),山楂肉(八分),神麯(炒,六分),黃連(薑汁炒,一錢),胡黃連(三分)

上銼一劑,薑棗煎服。

白話文:

以上提供一副藥方,以薑和棗煎煮後服用。這副藥方名為「抑肝扶脾散」,由雲林所制。其主要功能為補充元氣,強化脾胃功能,並能退燒消積。

成分如下:

  • 人參:五分
  • 白朮(土炒):八分
  • 茯苓:八分
  • 陳皮:六分
  • 青皮(炒):六分
  • 甘草:三分
  • 龍膽草(酒洗):八分
  • 白芥子(炒):八分
  • 柴胡(酒洗):三分
  • 山楂肉:八分
  • 神麯(炒):六分
  • 黃連(薑汁炒):一錢
  • 胡黃連:三分

請按照上述比例將所有材料混合,然後用薑和棗一起煎煮,飲用此湯。

肥兒丸(方見諸疳),治癖疾如神。

烏金丸(徐副使傳),治癖塊發熱,一料除根。

牛黃(二錢),蘆薈(三錢),琥珀(五錢),胡黃連(五錢),人參(六錢),白朮(乳汁炒,六錢),黃連(七錢),檳榔(七錢),三稜(醋煮,七錢),莪朮(醋煮,七錢),地骨皮(七錢),水紅花子(炒,七錢),百草霜(三錢),伏龍肝(三錢)

白話文:

「肥兒丸」和「烏金丸」都是治療癖疾的良方,效果顯著。烏金丸特別適合治療伴隨發熱的癖塊,一劑就能根治。

上為細末,糯米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十丸,陳皮湯送下。

阿魏丸(鮑思齋傳)

白朮(五兩,用酥油炒三兩,土炒二兩),蒼朮(三兩,米泔水浸二日,去皮,再用芝麻二兩同浸,磨下,取粉曬乾),半夏(薑製,一兩),白茯苓(去皮,一兩),陳皮(一兩),黃連(酒炒,二兩),山楂(去核,一兩),麥芽(炒,一兩),枳實(麵炒,二兩),蘿蔔子(炒,二兩),當歸(二兩),紅花(一兩),楮實子(炒,二兩),牛黃(一錢),水紅花子(炒,三兩),小桃紅子(炒,三兩),蘆薈(一兩),阿魏(一兩),酥油(二兩),人中白(火煅,五錢),黃蠟(三兩,二味同化入藥末內),桃仁(去皮,一兩),海帶(二兩),紫菜(三兩),干鹼(炒,二兩),三稜(煨,一兩),莪朮(煨,一兩),胡黃連(一兩),沉香(一兩)

白話文:

上等材料研磨成細末,以糯米糊做成藥丸,大小類似綠豆。每次服用三十粒,用水煎的陳皮湯送服。

阿魏丸(鮑思齋傳)

白朮(五兩,用酥油炒三兩,土炒二兩),蒼朮(三兩,米泔水浸泡兩天,去皮,再與二兩芝麻一同浸泡,磨成粉後曬乾),半夏(薑製,一兩),白茯苓(去皮,一兩),陳皮(一兩),黃連(酒炒,二兩),山楂(去核,一兩),麥芽(炒,一兩),枳實(麵炒,二兩),蘿蔔子(炒,二兩),當歸(二兩),紅花(一兩),楮實子(炒,二兩),牛黃(一錢),水紅花子(炒,三兩),小桃紅子(炒,三兩),蘆薈(一兩),阿魏(一兩),酥油(二兩),人中白(火煅,五錢),黃蠟(三兩,與前兩味一起熔化後加入藥末中),桃仁(去皮,一兩),海帶(二兩),紫菜(三兩),幹鹼(炒,二兩),三稜(煨,一兩),莪朮(煨,一兩),胡黃連(一兩),沈香(一兩)

上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二三十丸,水紅花子煎湯送下。白湯、黃酒俱可。

千金保童丸,〔批〕(按此方治癖退熱,半攻半補之良劑也),消癖化積,清火退熱,殺蟲消疳,開膈除脹,養胃和脾進食,大人、小兒並宜服之。

人參(五錢),白朮(五錢),茯苓(去皮,三錢半),蘆薈(一錢),胡黃連(二錢),黃連(炒,三錢半),蕪荑仁(三錢),使君子(去殼,三錢半),夜明砂(炒,三錢半),蚵皮(二個,炒),龍膽草(去蘆,三錢半),柴胡(三錢),蒼朮(米泔水浸炒,三錢半),青皮(炒,三錢半),陳皮(三錢半),砂仁(二錢半),木香(三錢半),檳榔(三錢半),三稜(煨,三錢半),莪朮(煨,三錢半),香附(炒,三錢半),枳實(麩炒,三錢),神麯(炒,五錢),山楂(去核,三錢半),麥芽(炒,五錢),蘿蔔子(炒,五錢),水紅花子(炒,五錢),加阿魏(二錢)

白話文:

將蜂蜜煉製後做成丸狀,每個大約像梧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二三十個,用紅花子煎好的湯來送服。也可以用白湯或黃酒來送服。

千金保童丸,(注:此方對於去除積聚、降低熱度、消除蟲病和疳疾、開闊食道、減少腹脹、滋養胃部、調和脾臟、促進飲食有良好效果),具有消積化癥、清熱退燒、殺蟲消疳、開膈減脹、養胃和脾、進食等功能,適合大人和小孩共同服用。

人參(五錢),白朮(五錢),茯苓(去皮,三錢半),蘆薈(一錢),胡黃連(二錢),黃連(炒,三錢半),蕪荑仁(三錢),使君子(去殼,三錢半),夜明砂(炒,三錢半),蚵皮(二個,炒),龍膽草(去蘆,三錢半),柴胡(三錢),蒼朮(米泔水浸炒,三錢半),青皮(炒,三錢半),陳皮(三錢半),砂仁(二錢半),木香(三錢半),檳榔(三錢半),三稜(煨,三錢半),莪朮(煨,三錢半),香附(炒,三錢半),枳實(麩炒,三錢),神麲(炒,五錢),山楂(去核,三錢半),麥芽(炒,五錢),蘿蔔子(炒,五錢),水紅花子(炒,五錢),加上阿魏(二錢)。

以上是藥物的組合和用量。

上為細末,豬膽汁為丸,如綠豆大。每三五十丸,食前米飲送下。此病切忌豬肉,宜食鴿子、蝦蟆。

至寶丸(許昌僧傳)

阿魏(二錢),蘆薈(二分),天竺黃(二分),雄黃(二分),沒藥(二分),穿山甲(炒成珠,二分),胡黃連(二分),白草烏(童便浸一宿,二分),硇砂(二分)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豬膽汁做成丸狀,大小如綠豆。每次服用三十到五十丸,飯前用米湯送服。治療此病要忌食豬肉,宜食鴿子和蟾蜍。

上為細末,用好酒和成一塊,入銅鍋內,再入酒半茶鍾,熬成膏,勿令火大,恐傷藥力。量可丸,取出丸如豌豆大。每一丸黃酒化下,十歲以上,服二丸,臨臥服,待其自然汗出,三日服一次,重者五、七服,輕者三、三丸,熱即退,塊亦消。須要忌口。一方,加血竭二分,蟾酥三分,白草烏用三分,尤效。

一提金(秘方)

阿魏(箬炙,二錢),血竭(一錢),雄黃(一錢),硃砂(一錢),乳香(一錢),沒藥(一錢),沉香(五分),木香(五分),天竺黃(五分),蘆薈(五分),穿山甲(七片,炒成珠),全蠍(一錢),木鱉子(七個)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好酒混合成團,放入銅鍋,加入半茶杯酒,用小火慢慢熬煮成膏狀,注意不要用大火,以免損害藥效。將膏狀藥物分成豌豆大小的藥丸,每次用黃酒送服,十歲以上者每次服用兩丸,睡前服用,待其自然出汗,每三天服用一次,病情嚴重者服用五到七次,病情輕者服用三到三次,發熱就會退去,腫塊也會消散。服用期間需要注意忌口。另外,也可以在藥方中加入血竭兩分、蟾酥三分、白草烏三分,效果更佳。

上為細末。每用五分,雞子一個,小頂取破,將藥入內,紙裹蒸熟,空心食之,神效。

妙靈散(楊見序傳)

阿魏(箬炙,一錢),蘆薈(二錢半),大黃(一錢),天竺黃(一錢),雷丸(二錢半,甘草水浸半日,去皮,炒),胡黃連(二錢),蜈蚣(二條,大者一錢,紅足者佳,瓦上焙,去頭足,地上出火毒),乾漆(五錢,砂鍋慢火炒,放地上去火毒)

白話文:

上等的草藥研磨成細粉。每次使用五分量,取雞蛋一個,打破後,將藥粉放入蛋中,用紙包好蒸煮至熟,於空腹時食用,有奇效。

「妙靈散」(楊見序傳)

  • 阿魏(用箬葉烤製,一錢),
  • 蘆薈(二錢半),
  • 大黃(一錢),
  • 天竺黃(一錢),
  • 雷丸(二錢半,用甘草水浸泡半天,去皮後炒制),
  • 胡黃連(二錢),
  • 蜈蚣(二條,大者一錢,紅腳者更佳,放在瓦片上烘焙,去頭與腳,地上除掉其毒性),
  • 乾漆(五錢,用砂鍋在慢火上炒制,然後放到地上去除其毒性)。

上為細末,用蜜水拌勻,置碗內,以豬尿泡封口,懸鍋內重湯煮,半炷香為度,埋土中一宿,次日取出。每服九釐,或茶或酒,或米湯下。

五黃丸(劉繼洲傳),退熱如神。

牛黃(一分),蘆薈(二分),阿魏(二分),天竺黃(一分),雄黃(一錢),胡黃連(二分),蜈蚣(二條,去頭尾)

上為細末,黃蠟五錢,鐵杓化開,為丸如綠豆大。每五、七丸,量兒大小,黃酒送下,或將黃蠟煎雞子入藥於內,嚼吃亦可。

將軍散(劉繼洲傳)〔批〕(按此方治癖專攻之劑)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蜂蜜水拌勻,放入碗中,用豬尿泡封口,懸掛在鍋裡用大火煮,以半柱香的時間為度,然後埋入土中一晚,隔天取出。每次服用九釐,可以用茶水、酒或米湯送服。

此方名為五黃丸,出自劉繼洲傳,退熱效果奇佳。

藥材包括:牛黃一分,蘆薈二分,阿魏二分,天竺黃一分,雄黃一錢,胡黃連二分,蜈蚣二條(去頭尾)。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五錢黃蠟用鐵勺子融化,製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到七丸,根據孩童的大小調整劑量,用黃酒送服,或將黃蠟煎雞蛋後加入藥物,嚼著吃也可以。

此方名為將軍散,出自劉繼洲傳,專治癖疾,效果顯著。

川大黃(酒浸,蒸,五錢),蕎麥麵(炒黃,三錢),阿魏(一錢)

上為細末,每服三分,燒酒調服。

食物秘方(盧誠庵傳),此方治癖最效,宜多用之。

硼砂(二錢),硇砂(二錢),大黃(一兩),芒硝(一升)

用核桃一百個,敲損同藥入,水二十碗,煮一炷香為度,取出,無時,令兒食之。

一方,用雞子五個,阿魏五分,黃蠟一兩,鍋內煮一處,分作十服,細嚼溫水下,空心服,諸物不忌,腹中作痛無妨。十日後,大便下血,乃積化也。

一方,硇砂一錢,硼砂一錢,木鱉子去殼五個,紅花一錢半,蜈蚣一條,穿山甲五片,麩炒黃色為末,合一處,用豬曹頭肉一斤,煮熟切片,撒藥,用瓷器盛肉藥,鍋內蒸爛,任意食之。

白話文:

川大黃用酒浸泡後蒸熟,取五錢,蕎麥麵炒至黃色,取三錢,阿魏取一錢,將這三味藥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三分,用燒酒調服。這個秘方出自盧誠庵,專治癖症,效果極佳,建議多用。

另一個方子是用核桃一百個敲碎,加入硼砂二錢、硇砂二錢、大黃一兩、芒硝一升,用水二十碗煮,煮至一炷香的時間即可。取出藥液,讓孩子隨時服用。

還有一個方子是用雞蛋五個、阿魏五分、黃蠟一兩一起煮,分成十份,每次細嚼溫水送服,空腹服用,無需忌口,腹痛也無妨。服用十天後,大便會排出血液,這是積聚的病邪化解了。

最後一個方子是用硇砂一錢、硼砂一錢、去殼的木鱉子五個、紅花一錢半、蜈蚣一條、穿山甲五片,將它們炒至黃色後研成細末,與一斤煮熟切片的豬肉一起放入瓷器中蒸熟,可以隨意食用。

一方,急性子一兩,川大黃一兩,水紅花子一兩,各俱生用。上為細末,每用五錢,外皮硝一兩,拌勻,用白鵓鴿一隻,去毛,屎,刮腸勿黏水,以布拭淨,將末藥裝入內,線縫入鍋內,水三碗,紙封口,用細細火煮,令水乾,將鴿子番復焙黃色,冷定。早晨食之,黃酒送下,時刻住熱,三日後大便下血而愈,忌冷物百日。(張可亭傳)

一方,用鴿雛一隻,事淨,硇砂四分,硼砂五分,為末,擦遍鴿皺,碗盛入鍋上,用瓦盆罩住四周,用芒硝半斤,封住,著火蒸之,任意食之。

一方,辰砂一錢,硇砂一錢,硼砂一錢,阿魏一錢,三稜二錢,莪朮二錢,全蠍一對,血竭五分,水紅花子炒三錢,共為末,皮硝半斤,水澄清,用鴿子一個,去毛、腸,將藥一錢,撒在鴿子內,上用硝水三碗,入罐蒸熟,食之,三服痊愈。(李桐峰傳)

白話文:

治療痔瘡,可以用以下幾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將急性子、川大黃、水紅花子各一兩,研磨成細粉,每次取五錢,與一兩外皮硝拌勻,裝入一隻去毛、內臟、清洗乾淨的鴿子肚子裡,縫合後放入鍋中,加水三碗,封口,小火慢煮至水乾,鴿子呈黃色,冷卻後食用,黃酒送服,注意保溫。連續服用三天,大便下血後即可痊癒。忌食冷物百日。

第二種方法,用一隻乾淨的鴿子,將硇砂四分、硼砂五分研磨成粉,塗抹在鴿子全身皺褶處,放入碗中,用瓦盆罩住四周,再用芒硝半斤封住,蒸熟後食用。

第三種方法,將辰砂、硇砂、硼砂、阿魏各一錢,三稜、莪朮各二錢,全蠍一對,血竭五分,水紅花子炒三錢,研磨成細粉,與半斤澄清的皮硝水混合,裝入一隻去毛、內臟的鴿子肚子裡,再用三碗硝水蒸熟,食用,三服即可痊癒。

一方,威靈仙一兩,劉寄奴一兩,芒硝一兩,為末,每用小鵓鴿一隻,如法事淨,去毛、腸,將前藥末二錢,裝入鴿肚內,以線縫固,用酒、醋各一碗,同煮令乾,取鴿去藥,只吃鴿子二、三隻,退熱,五、七隻全消。

青黛丸(郭師傅傳),治小兒癖疾發熱,上攻牙齦,腮頷腫痛,生瘡,及治諸熱痰嗽,傷風身熱,並痘疹出不快,身極熱眼黃,皆可服。

青黛(水飛,二錢),黃連(豬膽汁炒,二錢),石膏(火煅,二錢),連翹(去穰,三錢),桔梗(一錢半),升麻(一錢半),黃芩(酒炒,二錢),薄荷(二錢),防風(二錢半),半夏(薑製,二錢),牛膽南星(二錢),貝母(二錢),枳實(麩炒,一錢半),莪朮(醋炒,一錢半),木香(二錢),檳榔(二錢),香附(童便浸,三錢),山楂肉(二錢),砂仁(一錢半),人參(去蘆,一錢半),白朮(麩炒,三錢),茯苓(去皮,三錢),甘草(炙,一錢),紫蘇(二錢),麻黃(二錢)

白話文:

將威靈仙、劉寄奴、芒硝各一兩研磨成粉末,每隻小鵓鴿處理乾淨,去除毛髮和內臟,將藥粉二錢裝入鴿子肚子裡,用線縫好,用酒和醋各一碗,一起煮到乾,取出鴿子,只吃鴿肉,吃兩三隻可以退熱,吃五七隻可以完全消除病症。

青黛丸用於治療小兒癖疾發熱,熱氣上攻牙齦,腮幫子腫痛,生瘡,以及治療各種熱痰咳嗽,傷風發熱,麻疹出疹緩慢,全身發熱眼黃等症狀。

青黛(水飛,二錢)、黃連(豬膽汁炒,二錢)、石膏(火煅,二錢)、連翹(去籽,三錢)、桔梗(一錢半)、升麻(一錢半)、黃芩(酒炒,二錢)、薄荷(二錢)、防風(二錢半)、半夏(薑製,二錢)、牛膽南星(二錢)、貝母(二錢)、枳實(麩炒,一錢半)、莪朮(醋炒,一錢半)、木香(二錢)、檳榔(二錢)、香附(童便浸,三錢)、山楂肉(二錢)、砂仁(一錢半)、人參(去蘆頭,一錢半)、白朮(麩炒,三錢)、茯苓(去皮,三錢)、甘草(炙,一錢)、紫蘇(二錢)、麻黃(二錢)

上為細末,稀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七分,或一錢,量兒大小。身熱薄荷湯下。咳嗽,五味子、桑白皮湯下。頭痛身熱,川芎湯下。痘疹,酒下。傷風身熱,麻黃紫蘇湯下。又治大人傷酒、傷食、傷氣、傷風、頭痛,每服百丸,薑湯下。

消毒散,治癖毒,上攻頭面,腮頷腫起,疼痛,及一切惡毒瘡腫如神。

白芷,鬱金,大黃,天花粉,草烏,南星,貝母,木鱉子,白芨,黃柏,皂刺,石灰,甘草,石膏(各等分)

白話文:

【消毒散】,用於治療內毒外發,導致頭面、頰下腫脹,疼痛,以及各種惡性毒瘡癢癩,其療效如同神聖。

白芷,鬱金,大黃,天花粉,草烏,南星,貝母,木鱉子,白芨,黃柏,皁刺,石灰,甘草,石膏(各等分)

此藥方以等分方式配比,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適合內毒外發引起頭面腫脹、疼痛,以及各種惡性毒瘡癢癩的情況。對於大人因傷酒、傷食、傷氣、傷風而引起的頭痛,亦能使用此方,每次服用約一百粒,以薑湯送服。

上為細末,同雞子清調服立消,內服犀角化毒丹一、二丸,其腫痛立效。

清香散(張和川傳),治小兒癖疾,生牙疳,潰爛臭穢。

乳香,沒藥,輕粉(炒),孩兒茶,象牙(焙黃),象皮(燒灰),紅褐(燒灰),海巴(焙乾),珍珠(焙黃,各等分)

上為細末,擦患處。登時痛止,生肌如神。

信甲綠袍散(賈蘭峰傳),治小兒疳癖,牙齦臭爛,牙齒脫落,皮肉破壞。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與雞蛋清混合服用,立刻消除病症。內服犀角化毒丹一到兩丸,腫痛馬上見效。

清香散,由張和川傳授,用於治療小兒癖疾、生牙疳、潰爛臭穢。

將乳香、沒藥、輕粉(炒)、孩兒茶、象牙(焙黃)、象皮(燒灰)、紅褐(燒灰)、海巴(焙乾)、珍珠(焙黃)等藥材,各取等量。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塗抹患處,立刻止痛,生肌效果奇佳。

信甲綠袍散,由賈蘭峯傳授,用於治療小兒疳癖、牙齦臭爛、牙齒脫落、皮肉破壞。

紅棗(五枚,去核,每一棗入人言一分,火煅存性),黃柏(五分),青黛(三分),穿山甲(五分,燒存性)

上為極細末,和勻,搽患處立效。

治癖疾,口內疳瘡,牙齒臭爛。(周逢乾傳)

紅棗(去核,每一棗入白砒一塊在內,紙色炭,燒存性)

上用竹籤,挑入患處,低頭開口,流水連上數十遍,即日奏效。

治癖疾熱毒,上攻腮頷,潰透,如盞口大。

象牙(一錢),琥珀(一錢),珍珠(一錢),海巴(一錢),人中白(即尿桶白霜,刮下一錢)

上為細末,摻入腮頷爛處,直待內將好之際,用利刀四圍割破,見血一面,將大雄雞冠割去齒,直劈開,如患處一般大,乘熱貼在患處,四圍用生肌散,方見癰癤,敷之,令患者側臥,患處向上,勿犯湯水大半日,未用藥之先,將飲食吃飽,次日方可食,其雞冠要割得平正,四邊要薄些,方得妥貼。

白話文:

【紅棗(五個,去核,每顆加入白砒一分,用火煅煉保持物質本性),黃柏(五分),青黛(三分),穿山甲(五分,燒後保持物質本性)】

以上材料研磨成極細粉末,混合均勻後塗抹於患處,能立即見效。

此方治療口腔內的疳瘡,以及牙齒腐爛等疾病。(出自周逢乾的傳述)

【紅棗(去核,每顆內加入白砒一塊,用紙色炭燒製,保持物質本性)】

使用竹簽將上一方法製成的藥物塗抹於患處,讓患者低下頭張開嘴,用流水塗抹數十次,即可迅速見效。

此方治療口腔內的熱毒上攻至腮頷,造成潰瘍,大小如杯口。

【象牙(一錢),琥珀(一錢),珍珠(一錢),海巴(一錢),人中白(即尿桶中的白色霜狀物,刮取一錢)】

以上材料研磨成細末,撒於腮頷潰瘍處,待潰瘍開始痊癒時,用利刀將周圍割開,使患處暴露,再將大雄雞的冠部割下,與患處大小相配,趁熱貼在患處,四周使用生肌散,待腫塊出現後,再覆蓋在患處,讓患者側躺,患處朝上,避免沾染湯水大半天。在未使用藥物之前,應先讓患者飽食,第二天才可進食。雞冠要切得平整,四周要稍薄一些,才能貼合妥當。】

治癖氣,上攻牙腮腐爛。(劉嵩皋傳)

桃花信(一塊,桑柴火內燒紅,淬入細茶濃滷內,如此七次,去信),雄黃一塊,研末,山茶滷內和勻)

上用雞翎頻掃患處,止痛生肌,立時見效。

玄武膏(方外人傳),治癖退熱。

大黃(一兩),梔子(一兩),硇砂(一錢),木鱉子(一兩),硼砂(一錢),雄黃(一錢,共為細末),皮硝(一撮),油核桃(二個),大蒜(去皮,五片),白花菜(曬乾,四錢),黑狗腦子(一個)

白話文:

治療癖氣導致牙腮腐爛,可以用桃花信、雄黃研末,用山茶滷混合後,用雞翎頻頻掃患處,止痛生肌,效果很快。另外,玄武膏可以治療癖氣退熱,其方劑包含大黃、梔子、硇砂、木鱉子、硼砂、雄黃、皮硝、油核桃、大蒜、白花菜、黑狗腦子。

好燒酒一鍾,將前六味藥末,摻入後藥內,同搗為餅,每用一餅,貼癖上,用熱湯瓶,熨餅上,如冷再換熱瓶熨之。後用布帛扎住,貼二、三日去藥,再停一、二日,再換一餅,依前方用。忌生冷油膩發物。

紅花膏(京師傳)

水紅花科(一捆,熬膏一碗入),麝香(三錢),阿魏(三錢),血竭(三錢),沒藥(五錢),赤芍(一兩),當歸(一兩)

上為細末,入膏內攪勻,以青布攤,貼患處。

黃龍膏(周仁山傳)

白話文:

喝一杯燒酒,把前六味藥的藥粉混入後面的藥材中,一起搗成餅狀。每次使用一片藥餅,貼在患處,用熱水壺熨藥餅,如果涼了就換熱水壺繼續熨。之後用布帛綁住,貼上二到三日後取下藥餅,休息一到二日再換一片藥餅,按照上述方法使用。忌食生冷、油膩、發物。

黃狗腦子(三個),黑礬(半斤),皮硝(半斤)

以下二味,分三分,入三個腦子於內,令兒食飽,將一分用面圈癖,藥入圈內,熨斗熨至干,成餅去了。每一日一次,三日為止,又停一日,將甘草、甘遂一處為末,絹包水浸,癖揉一頓飯時,即服桃仁承氣湯。一劑,打下血塊,未下,再進一服,神效。

水潤膏(張大尹傳)

大獨蒜(三、四個),大黃(一兩),皮硝(五錢),麝香(一分),赤石脂(一錢),水紅花子(七錢)

白話文:

取黃狗腦子三個,黑礬半斤,皮硝半斤,將這三味藥分成三份,其中一份放入三個狗腦子裡,讓孩子吃飽後,再將另一份藥用麵圈裹住,用熨斗熨乾,做成餅狀。每天服用一次,連續三天,休息一天後,將甘草和甘遂研磨成粉末,用絹布包裹浸水,在揉肚子時服用桃仁承氣湯一劑。一劑藥下去,就能排出血塊,如果沒有排出,就再服用一劑,效果顯著。

張大尹傳授了一個藥方,叫做水潤膏,裡面包含大獨蒜三到四個,大黃一兩,皮硝五錢,麝香一分,赤石脂一錢,水紅花子七錢。

上五味為末,將蒜搗爛,和末令勻,敷患處,用紙貼住,干則水潤之。一晝夜,能從口中出藥氣,癖即消矣。

黑龍妙化膏(劉少保公傳),貼癖塊,血積,氣積,疳積,食積等疾。

川烏(一兩),草烏(一兩),當歸(一兩),白芷(一兩),赤芍(一兩),生地(一兩),熟地(一兩),兩頭尖(一兩),官桂(一兩),三稜(一兩),莪朮(一兩),穿山甲(一兩),木鱉子(去殼,淨仁,一兩),巴豆(去殼,一百個),蓖麻仁(一百個)

白話文:

將上五味研磨成粉末,再將大蒜搗碎,與粉末混合均勻,敷在患處,用紙貼住,乾燥了就用清水潤濕。一天一夜後,藥物氣味就能從口中排出,癖症就會消失。

這是劉少保公傳下的黑龍妙化膏,適用於治療癖塊、血積、氣積、疳積、食積等疾病。

配方為:川烏、草烏、當歸、白芷、赤芍、生地、熟地、兩頭尖、官桂、三稜、莪朮、穿山甲、木鱉子(去殼取仁)、巴豆(去殼取一百個)、蓖麻仁(一百個)。

上銼碎,用香油二斤,浸三日,文武火,熬至焦黑,濾去渣,將油再熬至半炷香,下黃丹,炒黑色,一斤,研同熬,以柳條攪,不住手,滴水成珠,不散為度,取出入後藥。

乳香(一兩),沒藥(一兩),木香(一兩),麝香(二兩),五靈芝(一兩)

上為細末,入內攪勻,瓷器盛之,量疾大小,用五倍子染過狗皮,攤貼半月,一易製藥,勿犯婦人手及雞犬見之。忌食半魚等肉發物,二、三個月,大效。

化癖膏(範任庵傳)

白話文:

將上面列出的材料磨成碎末,然後用香油兩斤浸泡三天的時間。之後用文火和武火交替熬煮,直到藥材熬成焦黑色。接著過濾掉渣滓,再將油繼續熬煮,直到只剩下半炷香的份量。然後加入黃丹,用文火炒至黑色,一共要炒一斤。將黃丹研磨成粉末,與之前熬好的油一起攪拌。用柳條不停地攪拌,直到油滴落時能形成圓珠,且不會散開為止。最後將混合好的藥膏取出,加入後面的藥材。

乳香、沒藥、木香各一兩,麝香二兩,五靈芝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加入之前熬好的藥膏中充分攪拌均勻。用瓷器盛裝好,根據病症的輕重,取用適當的藥量。用五倍子染過的狗皮攤平,將藥膏塗抹在上面,敷貼半個月,然後換一次新的藥膏。注意,女性和雞犬都不能觸碰藥膏。忌食半魚等發物,持續服用二到三個月,效果顯著。

以上是化癖膏的製作方法,出自範任庵傳。

真香油(一斤),好黃丹(半斤),川烏(五錢),甘遂(五錢),當歸(五錢),甘草(五錢),蜣螂(二十個),穿山甲(五錢),木鱉子(五錢,仁)

上先將油入鍋內,用前七味熬焦,去渣,入黃丹熬成珠,離了火,入後藥。

蘆薈(五錢),阿魏(五錢),硇砂(五錢),硼砂(五錢),皮硝(五錢),麝香(五錢),水紅花(七錢)

此七味為細末,入內隨用,每一個,重三錢,頭貼時,先用皮硝水洗患處,極淨,然後貼上。三日覺肚皮癢;七日覺疾甚痛,即其驗也。忌生冷油膩等物。

傷水張南川消癖膏

白話文:

取真香油一斤,好黃丹半斤,川烏、甘遂、當歸、甘草各五錢,蜣螂二十個,穿山甲、木鱉子(取仁)各五錢,先將油倒入鍋中,用前七味熬至焦黃,去除渣滓,再加入黃丹熬製成珠狀,離火後加入剩下的藥材。另取蘆薈、阿魏、硇砂、硼砂、皮硝、麝香各五錢,水紅花七錢,研成細末備用。每次取藥末三錢,將患處用皮硝水清洗乾淨,然後將藥末貼敷在患處。三日後會感到腹部發癢,七日後會感到疼痛加劇,這便是藥效顯現。忌食生冷油膩的食物。

香油(一斤),桃(一兩),榆(二兩),椿(一兩),槐(一兩),柳(一兩),柏枝(一兩),楮(一兩),豬宗(四兩),血餘(一兩),水紅花穗(一斤)

以上俱入油內熬焦,去渣,又入後藥。

黃連(一兩),黃芩(一兩),黃柏(一兩),梔子(一兩),大黃(一兩),連翹(一兩),川烏(一兩),兩頭尖(一兩),川芎(一兩),防風(一兩),荊芥(一兩),木鱉子(一兩),薄荷(一兩),蒼朮(一兩),苦參(一兩),穿山甲(一兩),當歸(尾,一兩),蓖麻仁(一兩)

白話文:

先將香油、桃、榆、椿、槐、柳、柏枝、楮、豬宗、血餘、水紅花穗一起放入油中熬至焦黑,去除渣滓後,再加入黃連、黃芩、黃柏、梔子、大黃、連翹、川烏、兩頭尖、川芎、防風、荊芥、木鱉子、薄荷、蒼朮、苦參、穿山甲、當歸尾、蓖麻仁。

入油內熬焦撈出,稱前油,如油一兩,入黃丹五錢,熬至滴水成珠,離火待溫,入後細藥。

阿魏(一錢),血竭(一錢),蘆薈(一錢),硼砂(一錢),硇砂(一錢),乳香(一錢),沒藥(一錢),胡黃連(一錢),兒茶(一錢),輕粉(一錢),雄黃(一錢),天竺黃(一錢),蜈蚣(三條,為末),朝腦(一個),麝香(三分)

臨攤貼藥入麝,貼患處,神效。

挑筋灸癖法

令患人低坐彎腰,醫以右手大指、中指橫掐住兩胯骨尖上,相平橫過,中間脊骨掐處是穴,將牙花記住,用手按脊下二寸許,則上記牙花必跳動,是真穴;不動,不是穴。於動處,用藥制過紙擦之,使皮肉麻木,用艾灸一炷,將大布針穿絲線一條,將針放斜,橫刺入皮,如艾炷大穿到線,慢慢勒破皮,然後再用針,斜入橫挑,過線勒斷,白筋四、五條,出鮮血易治,出紫血難愈。

白話文:

在油中慢煮至焦黑,取出,稱為前油,如果油的重量是一兩,加入黃丹五錢,煮到滴水成珠,離火後待其溫度下降,加入後續的細藥材。

阿魏(一錢),血竭(一錢),蘆薈(一錢),硼砂(一錢),硇砂(一錢),乳香(一錢),沒藥(一錢),胡黃連(一錢),兒茶(一錢),輕粉(一錢),雄黃(一錢),天竺黃(一錢),蜈蚣(三條,研成粉末),朝腦(一個),麝香(三分)

在最後的調和時加入麝香,貼在患處,效果神妙。

對於挑筋灸癖的方法:

讓病人坐下彎腰,醫者用右手的大拇指和中指橫向夾住兩側骨頭尖端,水平方向過去,在脊椎骨被夾的地方就是穴位,記下這個位置,用手按在脊椎下兩寸左右,那麼之前記下的位置就會跳動,這是真正的穴位;如果不跳動,就不是正確的穴位。在跳動的位置,使用經過處理的紙擦拭,使皮膚失去知覺,用艾草灸一炷,用大布針穿一根線,將針斜著插入皮膚,直到針穿過線,然後慢慢割開皮膚,接著再用針斜著插入,橫向挑起,切斷線,挑出四到五條白筋,流出鮮血比較容易治療,流出紫血則較難痊癒。

用真三七末少許,摻上血即止,再用艾灸三壯,用前膏藥貼之,當時熱退,指日癖消,神效。

製紙法:用花椒樹上馬蜂窩為末,用黃蠟蘸末,並香油頻擦紙,將此紙擦患處皮上,即麻木不知痛。

灸癖法:穴在小兒背脊中,自尾骶骨,將手揣摸脊骨兩旁,有血筋發動處兩穴,每一穴用銅錢三文,壓在穴上,用艾煙安錢孔中,各灸七壯,此是癖之根,貫血之所,灸之瘡即發,即可見效,灸不著血筋,則瘡不發,而不效矣。

治小兒疳積、眼矇、發豎者。(郭師傅方)

遠志(去心,一錢七分),蒼朮(米泔水浸,一錢七分),三稜(一錢七分),木鱉子(去殼,一錢七分),檳榔(火炮,一錢七分)

白話文:

用三七粉少許,撒在傷口上就能止血,然後用艾灸三壯,再貼上膏藥,很快就能退熱消腫,效果非常顯著。

製作止痛紙的方法:用花椒樹上的馬蜂窩研磨成粉,用黃蠟蘸取蜂窩粉,再用香油反复塗抹在紙上,用這種紙擦拭患處的皮膚,就能使患處麻木,不再疼痛。

治療小兒癖症的方法:在小兒背脊中央,從尾椎骨開始,用手摸索脊骨兩旁,找到血筋跳動的地方,這兩個穴位各用三枚銅錢壓住,然後在銅錢孔中放入艾條,每個穴位灸七壯。這是治療癖症的根本方法,因為這裡是血脈流通的地方,灸治後會使瘡瘍發出來,就能見效。如果灸灸不到血筋,瘡瘍就不會發出來,也就沒有效果。

治療小兒疳積、眼矇、頭髮豎立的方法:遠志(去心,一錢七分),蒼朮(用米泔水浸泡,一錢七分),三稜(一錢七分),木鱉子(去殼,一錢七分),檳榔(用火炮炒,一錢七分)。

用牙豬肝一副,竹刀切片,皮硝水洗淨,將藥末撒上,仍用竹籤貫合,兩片為一蒸,一炷香為度,取出仍將皮硝水洗之,露一宿。病人服,任意多寡,或煎煮不拘,輕者半副,重者一副。

白話文:

使用豬肝一片,用竹刀切成薄片,用水和皮硝清洗乾淨,然後在每片豬肝上撒上藥粉,接著用竹簽串起,兩片為一組,蒸煮至一炷香的時間後取出,再用水和皮硝清洗一遍,然後放置一夜讓其自然風幹。

病人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來食用,無論是多還是少都可以,也可以選擇煎煮。病情輕微的患者可以食用半片豬肝,病情嚴重的則可以食用一片完整的豬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