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鑒》~ 卷之五 (4)
卷之五 (4)
1. 痢疾
脈
下利之脈,宜微小,不宜浮洪;宜滑大,不宜弦急;宜身涼,不宜身熱。經所謂;身涼脈細者生,身熱脈大者死。是亦大概言之耳,不可一途而論也。叔和云:下痢微小卻為主,脈大浮洪無瘥日。
證
夫痢乃濕、熱、食積三者,下青、黃、赤、白、黑五色也。濕熱傷血分則赤,傷氣分則白,氣血俱傷,則赤白相兼。黃者食積,黑者濕勝也。其症臍腹㽲痛,或下鮮血,或下瘀血,或下紫黑血,或下白膿,或赤白相雜,或下如豆汁,或如魚腦髓,或如屋漏水,裡急後重,頻欲登廁,晝夜無度。
治
治法行氣和血,開鬱散結。瀉脾胃之濕熱,消臟腑之積滯。經云:熱積氣滯而為痢,其初只宜立效散,一服即愈。或木香導氣湯,以推其邪,以徹其毒,皆良法也。痢稍久者不可下,胃虛故也。調中理氣湯,加味香連丸之類,擇便用之。痢多屬熱,亦有虛與寒者。虛者補之,寒者溫之,以神效參香散主之。
蓋痢之初,邪毒正盛,宜推蕩之,不可用粟殼、訶子收澀之藥;則淹纏不已。痢之稍久,真氣下陷,宜收澀之。不可用巴豆、牽牛通利之劑,用之則必致殺人。又有下痢噤口而不食者,亦有二也。有脾虛,有脾熱。脾虛者,參苓白朮散,脾熱,參連湯,或倉連煎之類。大凡下痢純紅者,如塵腐色者,如屋漏水者,大孔開如竹筒者,唇如硃紅者,俱死症也。
如魚腦髓者,身熱脈大者,俱半死半生。
方
木香導氣湯,治痢疾初起,腹痛,紅白相雜,裡急後重,發熱噤口,不拘老幼,先與一服甚效。
大黃(一錢五分),檳榔(一錢二分),厚朴(一錢二分),白芍藥(一錢二分),黃連(一錢二分),歸尾(八分),茯苓(八分),朴硝(一錢二分),木香(五分),小便赤加滑石(一錢五分),木通(一錢)
上銼一劑,水二鍾,煎至八分,濾去渣,空心熱服。
閘板丹(張小庵傳)〔批〕(按此方治痢,以推其邪而徹其毒也),治痢初起,以此丹推蕩其邪毒。
黃丹(一兩,水飛),黃蠟(一兩),乳香(一錢),沒藥(一錢),杏仁(八個,去皮尖),巴豆(八個,去油)
上將五味為末,將黃蠟熔化,後將藥末同蠟拌勻,攪冷成塊。每服一丸,如黃豆大,空心服。紅痢,冷甘草湯下;白痢,冷乾薑湯下;水瀉,冷米湯下。
立效散(雲林制)〔批〕(按此方治熱積氣滯而為痢者,以黃連清熱,枳殼破氣,清平之劑),治痢,腹中癘痛,赤白相兼,即止。
黃連(四兩,酒洗,吳茱萸二兩,同炒,去茱萸用),枳殼(二兩,麩炒)
上為末,每服三錢,空心酒送下。泄瀉,米湯下。噤口痢,陳倉米湯下。
調中理氣湯,丹溪云:調氣則後重自除。此也。
白話文:
[痢疾]
脈象
拉肚子的脈象,應該是微弱而細小的,不應該是浮大或洪大的;應該是滑順而有力的,不應該是弦而急促的;身體應該是涼爽的,不應該是發熱的。古籍上說:「身體涼爽脈搏細微的能活,身體發熱脈搏粗大的會死」。這也只是大概來說,不能只用一種標準來判斷。名醫叔和說:「拉肚子時脈搏微弱細小的才是主證,如果脈搏浮大而洪大,就沒有痊癒的日子了。」
症狀
所謂痢疾,是由於濕、熱、食積三種原因導致的,會排出青色、黃色、紅色、白色、黑色五種顏色的糞便。濕熱侵犯到血液,就會拉出紅色糞便;侵犯到氣,就會拉出白色糞便;氣和血都受到損傷,就會拉出紅白色相間的糞便。拉黃色的糞便是因為食物積滯;拉黑色的糞便則是濕邪太過。痢疾的症狀是肚臍周圍或腹部絞痛,有時會拉出鮮血,有時會拉出瘀血,有時會拉出紫黑色的血,有時會拉出白色的膿,有時會拉出紅白色相雜的,有時拉出的像豆汁,有時像魚腦髓,有時像屋漏水一樣。患者會有裡急後重(想拉卻拉不出來的感覺),頻繁地想上廁所,不分白天黑夜。
治療
治療的原則是疏通氣機、調和氣血、解開鬱結。要瀉掉脾胃的濕熱,消除內臟的食物積滯。古籍上說:「熱邪積聚、氣機阻滯就會導致痢疾」,初期應該用立效散,一服藥就能見效。或者使用木香導氣湯,來推動邪氣、清除毒素,都是很好的方法。如果痢疾持續較久,就不能用瀉下的藥物,因為會損傷胃氣。應該使用調中理氣湯,或加味香連丸之類的藥,選擇合適的藥方使用。痢疾大多屬於熱症,但也有虛症和寒症。虛症要用補益的方法,寒症要用溫熱的方法,可以用神效參香散來治療。
痢疾初期,邪毒正盛,應該用推盪的方法把邪氣排出去,不能使用罌粟殼、訶子等收澀的藥物,否則會讓病情纏綿不癒。痢疾稍久,正氣下陷,才適合用收澀的方法,絕對不能用巴豆、牽牛等通便的藥物,用了會害死人。還有一種情況是拉肚子拉到嘴巴不能吃東西,這種情況有兩種,一種是脾虛,一種是脾熱。脾虛的用參苓白朮散治療,脾熱的用參連湯或倉連煎之類的藥治療。總之,拉肚子拉出的糞便如果是純紅色,像塵土腐爛的顏色,像屋漏水一樣,或是排出物像竹筒一樣空洞,嘴唇像硃紅色,這些都是死亡的症狀。
如果拉出的像魚腦髓,或是身體發熱、脈搏粗大,都是半死半生的情況。
藥方
木香導氣湯:治療痢疾初期,腹痛,拉出紅白相間的糞便,裡急後重,發熱,不能吃東西,不論老人小孩,先服用一劑,效果很好。
- 大黃(一錢五分)
- 檳榔(一錢二分)
- 厚朴(一錢二分)
- 白芍藥(一錢二分)
- 黃連(一錢二分)
- 當歸尾(八分)
- 茯苓(八分)
- 芒硝(一錢二分)
- 木香(五分)
- 小便發紅加滑石(一錢五分),木通(一錢)
以上藥材切碎,用水兩碗煎到剩八分,濾去藥渣,空腹趁熱服用。
閘板丹(張小庵傳):這個方子治療痢疾,用來推動邪氣,清除毒素。治療痢疾初期,用這個藥丸來推盪邪毒。
- 黃丹(一兩,用水飛過)
- 黃蠟(一兩)
- 乳香(一錢)
- 沒藥(一錢)
- 杏仁(八個,去皮尖)
- 巴豆(八個,去油)
將以上五味藥磨成粉末,把黃蠟熔化後,將藥粉和黃蠟拌勻,等冷卻成塊。每次服用一丸,像黃豆大小,空腹服用。拉紅痢,用冷甘草湯送服;拉白痢,用冷乾薑湯送服;拉水瀉,用冷米湯送服。
立效散(雲林制):這個方子治療熱邪積聚、氣機阻滯導致的痢疾,用黃連清熱,枳殼破氣,是清平和緩的藥方。治療痢疾,腹中絞痛,拉出紅白色相間的糞便,可以立刻止住。
- 黃連(四兩,用酒洗,與吳茱萸二兩同炒,去吳茱萸用)
- 枳殼(二兩,用麩皮炒)
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空腹用酒送服。拉肚子,用米湯送服。如果拉肚子到不能吃東西,用陳年倉米湯送服。
調中理氣湯:朱丹溪說:「調順氣機,裡急後重的症狀自然會消除。」說的就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