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佐

《類編朱氏集驗醫方》~ 卷之一 諸風門(附:卒中腳氣)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諸風門(附:卒中腳氣) (4)

1. 治方

上件糯米粉用酒和成餅煮熟,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加至五十丸。空心,鹽湯下。一方用靈砂不使硃砂。

既濟丹,升降心腎。

磁石(好者,煅,醋淬,研碎,水飛),辰砂(蜜者尤妙),酸棗仁,人參(各二兩),乳香(半兩)

上為細末,神麯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燈心棗湯下。不拘時候。

既濟玉關丸,治憂思過多,心腎不足,水火不能交養,神志不寧。此藥壯真元,益心氣,使水火既濟,不生諸疾。

真辰砂(一兩),滴乳香(半兩),法酒(一升。以上三味,用銀器慢火煮令極干,刮下為末,卻入附子罐內),大附子(四隻,生,去皮臍,作罐子,留頂蓋,將煮了辰砂等勻在附子罐內,附子肉亦入在內,有餘粉留木瓜內不妨,以原頂益定,線扎)

宣州花木瓜二隻大者,中分作兩片,去皮瓤,卻將扎定附子四隻分入木瓜內,以竹籤定,用大麥坐木瓜蒸之,候兩時辰,木瓜香熟,卻取出附子切作片,焙乾,其辰砂別研令細,木瓜別研為膏。

補骨脂(去毛,炒),熟地黃(酒浸),菟絲子,杜仲(姜炒。各一兩半),鹿茸,川當歸,遠志,柏子仁,沉香,巴戟,肉蓯蓉,牛膝,北五味子,石斛,綿,黃耆(各一兩),上件修制了同附子為細末,入辰砂、乳香末令勻,更用

山藥,白茯苓(各一兩)

上為細末,或只以末入木瓜亦得,打糊,同木瓜膏子上處,搜和為丸。每服五七十丸至百丸,溫酒、鹽湯吞下。久服腰膝不痛,小便如水,功效甚驗,不可具述。

秋石丸,益精生血,補養心腎。

秋石(一兩),白茯苓,南參,山藥,川當歸(酒浸。各半兩),血茸(蜜炙,二兩),龍骨(煅,半兩),大附子(炮,一隻),沉香(一錢半),辰砂(二錢半,別研,一半為衣,一半入藥)

上為細末,鹿角膠煮酒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鹽湯、溫酒任下。

瓜砂丹,治男子、婦人諸虛不足,心氣不寧,夢寐不安,手足疼痛,腰膝拘攣,步履艱難。及治婦人腳氣衝心,嘔吐,藥食不能下咽者,並皆治之。(蜀醫何殿機複方,)

硃砂(四兩,以木瓜十數個,每木瓜一個開蓋去瓤,底下根鋪藥末少許,中以絹片裹硃砂一兩,蜜拌濕,坐於其間,仍蓋藥末令滿,仍以木瓜蓋子蓋定,篾簽簽定,紗片裹木瓜全個,不令散失,如此者二三十個,看其銀合大小,坐於其中,銀合上下仍鋪藥末,封益定,坐於銀鍋銀甑中,勿用鐵器,以桑柴燒文武火蒸七晝夜,再換木瓜藥末一次,又蒸七晝夜乃止。取出硃砂一味攤乾研細,以薏苡粉煮稀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三十丸,茶酒任下。煮藥在後:)

黃耆(炙),當歸,遠志(去心),柏子仁,川烏(炮),木香,茯神(去木),益智仁,人參,乳香,龍齒,五味子,石斛,川椒,熟地黃,麥門冬,白芍藥,仙靈脾(各一兩),鹿茸(炙),酸棗仁(炒),附子(炮,去皮),鍾乳粉(各二兩),瓜砂(二兩)

白話文:

[治方]

將糯米粉用酒調和成餅狀煮熟,然後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丸,可以增加到五十丸。空腹時用鹽水送服。另一種方法是用靈砂代替硃砂。

既濟丹,調和心腎陰陽。

使用磁石(優質的,煅燒後用醋淬火,研磨成粉末,再用水淘洗),辰砂(用蜂蜜處理過的更好),酸棗仁,人參(各兩兩),乳香(半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神麴調和製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五十丸,用燈心草紅棗湯送服。服用時間不拘。

既濟玉關丸,治療因憂慮思慮過多、心腎不足、水火不能互相滋養、神志不安等症狀。此藥可以強壯真元之氣,補益心氣,使水火相濟,從而防止疾病發生。

使用真辰砂(一兩),滴乳香(半兩),法酒(一升)。將這三味藥材放入銀器中,用慢火煮至極乾,刮下研磨成粉末,再放入附子罐中。另取大附子(四隻,生的,去皮臍),做成罐子狀,保留頂蓋。將煮好的辰砂等藥粉均勻地放入附子罐中,附子肉也放入其中,如有剩餘的藥粉可放入木瓜中。用原來的頂蓋蓋好,並用線紮緊。

選用宣州的兩個大花木瓜,從中間切開,去掉皮和瓤,然後將紮好的四隻附子分別放入木瓜中,用竹籤固定。用大麥圍住木瓜蒸煮兩個時辰,待木瓜熟透有香味時取出附子,切成片,焙乾。將辰砂另外研磨成細末,木瓜另外研磨成膏狀。

使用補骨脂(去除絨毛,炒過),熟地黃(用酒浸泡),菟絲子,杜仲(用薑汁炒過。各一兩半),鹿茸,川當歸,遠志,柏子仁,沉香,巴戟,肉蓯蓉,牛膝,北五味子,石斛,棉,黃耆(各一兩)。將以上藥材處理好,和附子一起研磨成細末,加入辰砂和乳香末,攪拌均勻。

再加入山藥、白茯苓(各一兩),研磨成細末,或者直接用藥末加入木瓜膏中,揉合成丸子。每次服用五七十丸到一百丸,用溫酒或鹽水吞服。長期服用可以治療腰膝疼痛、小便清長等症狀,效果顯著,無法一一描述。

秋石丸,可以補益精血,補養心腎。

使用秋石(一兩),白茯苓,南沙參,山藥,川當歸(用酒浸泡。各半兩),血鹿茸(用蜂蜜炙過,二兩),龍骨(煅燒過,半兩),大附子(炮製過,一隻),沉香(一錢半),辰砂(二錢半,另外研磨,一半做藥丸外衣,一半放入藥中)。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鹿角膠煮酒調和製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四十丸,用鹽水或溫酒送服。

瓜砂丹,治療男女各種虛損不足、心神不寧、睡眠不安、手腳疼痛、腰膝拘攣、行走困難。也治療婦女腳氣上衝心臟、嘔吐、藥物和食物難以下嚥等症狀。(此方為蜀地醫生何殿機所傳)。

使用硃砂(四兩),用十幾個木瓜,每個木瓜開蓋去瓤,在底部鋪上少許藥末,中間用絹布包裹一兩硃砂,用蜂蜜拌濕,放在木瓜中間,再用藥末填滿,蓋上木瓜蓋,用篾籤固定。用紗布包裹整個木瓜,防止散開。如此製作二三十個,放入銀製的容器中(根據銀容器大小決定數量),銀容器的上下也鋪上藥末,密封好。放入銀鍋或銀甑中,不要用鐵製器皿,用桑柴火蒸煮七晝夜。再換一次木瓜藥末,繼續蒸煮七晝夜。取出硃砂,攤乾研磨成細末,用薏苡粉煮成稀糊,製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

每次服用二三十丸,用茶或酒送服。以下是煮藥的配方:

黃耆(炙過),當歸,遠志(去心),柏子仁,川烏(炮製過),木香,茯神(去木),益智仁,人參,乳香,龍齒,五味子,石斛,川椒,熟地黃,麥門冬,白芍藥,仙靈脾(各一兩),鹿茸(炙過),酸棗仁(炒過),附子(炮製過,去皮),鐘乳粉(各二兩),瓜砂(二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