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元堅撰

《雜病廣要》~ 外因類 (2)

回本書目錄

外因類 (2)

1. 中風

病虛者氣多脫,病實者氣多閉。脫者欲其收,不收則死,閉者欲其通,不通亦死。(《金匱翼》)(按:風犯肝經為多,戴原禮有說,見於後五臟諸證條,宜參閱。)

論真中類中,人有卒暴僵仆,或偏枯,或四肢不舉,或不知人,或死,或不死者,世以中風呼之,而方書亦以中風治之。余嘗考諸《內經》,則曰:風者百病之始也。又曰:風者百病之長也,至其變化,乃為他病,無常方。又曰:風者善行而數變。又曰:風之傷人也,或為寒熱,或為熱中,或為寒中,或為癘風,或為偏枯,或為風也。其卒暴僵仆、不知人、四肢不舉者,並無所論,止有偏枯一語而已。及觀《千金方》(引岐伯)、《金匱要略·中風篇》,知卒暴僵仆、不知人、偏枯、四肢不舉等證,固為因風而致者矣。故用大小續命、西州續命、排風、八風等諸湯散治之。及近代劉河間、李東垣、朱彥修三子者出,所論始與昔人異矣。三子之論,河間主乎火,東垣主乎氣,彥修主乎濕,反以風為虛象。殊不知因於風者,真中風也;因於火、因於氣、因於濕者,類中風而非中風也。三子所論者,自是因火、因氣、因濕,而為暴病暴死之證,與風何相干哉。(《醫經溯洄集》)

古人論中風者,言其證也,三先生論中風者,言其因也。知乎此,則中風之候可得而詳論矣。其所謂真中風邪者,未必不由氣體虛弱,榮衛失調,然後感於外邪也。若非體虛所致,則西北二方風寒大盛之地,而中風者比比皆是,何暇為他證哉。其所謂因火、因氣、因濕者,亦未必絕無外邪侵侮而作也。

若無外邪侵侮,則因氣、因火、因濕,各自為他證,豈有歪僻、癱瘓、暴僕、暴喑之候乎。經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是也。豈可以一中風之證,歧為二途哉。(《醫學正傳》)

脈候,診其脈虛弱者亦風也,緩大者亦風也,浮虛者亦風也,滑散者亦風也。(《病源論》)

診人被風不仁痿蹶,其脈虛者生,堅急疾者死。(《脈經》)

中風之病,口噤筋急,脈遲者生,脈急而數者死。(《中藏經》)

凡人中風,脈無不大者,非熱也,是風脈也。(《醫說》引《醫余》)

風邪中人,六脈多沉伏(按:此丹溪說),亦有脈隨氣奔指下洪盛者。(《證治準繩》)

凡脈浮弦無力為風,浮滑不清為痰,浮數有力為火,沉弦有力為氣,沉實有力為便結,沉澀而數為血凝。凡下元無根,則兩腎脈不應,或沉滑微細。若尺浮而無力,腎氣不足。尺洪而弦數,腎陰大虧。若痰塞氣滿,並逆於上,有升無降,則虛弦搏急,一如沸釜。或精神元氣一時暴絕,則虛散而欲絕。

脈來緩滑,或浮滑,或滑數,有神者易治;或弦滑,或浮數,或洪大者難治。若兩尺絕無,下元已絕。寸關虛豁而空大,真氣已散。或舉之搏大,按之絕無,孤陽無依者死。(《錦囊秘籙》)

白話文:

中風

身體虛弱的人,氣容易散失,身體強實的人,氣容易阻塞。氣散失的,要幫助它收斂,無法收斂就會死亡;氣阻塞的,要幫助它疏通,無法疏通也會死亡。(這是說中風時氣的狀態,氣散失或阻塞都很危險)

關於「真中風」和「類中風」:有人會突然昏倒、肢體僵硬,或半身不遂,或四肢不能動彈,或意識不清,有的人死了,有的人沒死,世俗都把它叫做中風,醫書也用中風的方法治療。我研究過《內經》,裡面說:「風是所有疾病的開始」,又說:「風是所有疾病的首領」,它的變化會導致其他疾病,沒有固定的治療方法。還說:「風的特性是善於遊走變化快速」。風侵犯人體,可能會造成發冷發熱,或身體發熱,或身體發冷,或癩病,或半身不遂,或只是普通的風邪。但對於突然昏倒、意識不清、四肢不能動彈這些症狀,卻沒有討論,只提到了半身不遂。後來參考《千金方》和《金匱要略》的〈中風篇〉,才知道突然昏倒、意識不清、半身不遂、四肢不能動彈等症狀,確實是由風邪引起的。所以才使用大小續命湯、西州續命湯、排風湯、八風湯等方劑來治療。到了近代,劉河間、李東垣、朱彥修這三個人出現後,他們的觀點才和古人不同。劉河間認為中風是火引起的,李東垣認為是氣引起的,朱彥修認為是濕引起的,反而認為風是身體虛弱的表現。但是要知道,因為風邪引起的,才是真正的中風;因為火、氣、濕引起的,是類似中風而不是中風。他們三個人說的,實際上是因為火、氣、濕引起的突然發病和死亡,和風邪沒有關係。(這段在討論中風的病因,認為風邪才是真正的中風,其他是類似中風)

古人說的中風,講的是中風的症狀;這三位先生說的中風,講的是中風的原因。了解這一點,才能詳細討論中風的各種情況。所謂真正的中風邪氣,未必不是因為身體虛弱、氣血失調,然後才感受外來的邪氣。如果不是因為身體虛弱,那麼西北地區風寒強盛,中風的人應該很多,怎麼會出現其他疾病呢?他們所說的因為火、氣、濕引起的,也未必沒有外來的邪氣侵犯。

如果沒有外邪侵犯,單純因為氣、火、濕引起的,應該各自成為其他疾病,怎麼會有歪嘴、癱瘓、突然昏倒、突然失聲這些症狀呢?《內經》說:「邪氣侵襲的地方,一定是身體氣虛的時候」,怎麼可以把同一個中風的症狀,分為兩種不同的病因呢?(這段認為中風和身體虛弱、外邪有關,不能把所有突然出現的癱瘓都歸因於火、氣、濕)

關於中風的脈象:診斷脈象時,如果發現脈搏虛弱,也是風邪引起的;脈搏緩慢而寬大,也是風邪引起的;脈搏浮在表面且虛弱,也是風邪引起的;脈搏滑動而散亂,也是風邪引起的。(這段描述中風的脈象特徵)

診斷病人因為風邪侵襲而出現麻木、萎弱、不能動彈的症狀,如果脈搏虛弱,表示還有希望;如果脈搏堅硬、急促,表示危險。(這段說明中風脈象的吉凶)

中風的病人,口不能張開,筋脈緊張,如果脈搏遲緩,表示還有希望;如果脈搏急促而次數快,表示危險。(這段也說明中風脈象的吉凶)

一般來說,中風的人,脈象沒有不寬大的,這不是熱造成的,而是風邪的脈象。(這段強調中風脈象寬大的特徵)

風邪侵犯人體,大多數的脈象都是沉伏的(這是朱丹溪的說法),但也有脈搏隨著氣的運行而衝到指下,表現為洪大強盛。(這段補充了中風脈象的另一種情況)

脈象浮而弦但無力,是風邪;脈象浮而滑但不清澈,是痰濕;脈象浮而次數快且有力,是火熱;脈象沉而弦且有力,是氣滯;脈象沉而實且有力,是大便不通;脈象沉而澀且次數快,是血瘀。如果腎氣虛弱,兩腎的脈象不會正常跳動,或脈象沉滑細微。如果尺脈浮在表面且無力,表示腎氣不足;如果尺脈洪大且弦數,表示腎陰大虧。如果痰阻塞、氣壅滿,都向上逆行,有升無降,則脈象虛弱而弦,搏動急促,像沸騰的鍋一樣。如果精神元氣突然消失,脈象就會虛散,像要斷絕一樣。

脈象來得緩慢而滑動,或浮而滑,或滑而次數快,有精神的容易治療;或弦而滑,或浮而次數快,或洪大,這些脈象都難治療。如果兩尺脈都沒有跳動,表示腎氣已經衰竭。如果寸關脈虛弱而空大,表示真氣已經耗散。如果摸起來搏動強大,按下去卻沒有感覺,表示孤陽無所依附,這個人會死亡。(這段詳細解釋了不同脈象所代表的病因和吉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