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元堅撰

《雜病廣要》~ 外因類 (5)

回本書目錄

外因類 (5)

1. 中風

中一次則虛一次,虛一次則重一次。故中府雖可治也,由先中血脈與經而後及於府,則難治矣;中藏本難治也,由先中府而後及於藏,則不治矣。若中府而兼中藏,與傷寒兩感者何異,其又可生耶。(《丹臺玉案》)

中風一證,分中血脈、中府、中藏,始自李東垣。中血脈者大秦艽湯,中府者小續命湯,中藏者三化湯,然從未見有三化湯中藏之證。惟《金匱》書中分為四證,曰絡、曰經、曰府、曰藏,其說最為的當,可為後世法。蓋口眼喎斜,肌膚不仁,邪在絡也;左右不遂,筋骨不用,邪在經也;昏不識人,便溺阻隔,邪在府也,神昏不語,唇緩涎出,邪在藏也。學者細閱諸家之論,自知不謬云爾。

(《醫宗金鑑》)

其為病則有臟腑經絡淺深之異。口眼歪斜,絡病也,其邪淺而易治。手足不遂,身體重痛,經病也,邪差深矣,故多從倒僕後見之。卒中昏厥,語言錯亂,府病也,其邪為尤深矣。大抵倒僕之候,經府皆能有之,其倒後神清識人者在經,神昏不識人者在府耳。至於唇緩失音、耳聾目瞀、遺尿聲鼾等症,則為中藏,病之最深者也。

然其間經病兼府者有之,藏病連經者有之,腑臟經絡齊病者有之,要在臨病詳察也。(《金匱翼》)

閉脫(宜參後固脫方法),設或口不能言者為心絕,唇吻(此非訛則脫)手撒者為脾絕,眼合直視者為肝絕,遺尿而黑者為腎絕,鼾睡自汗者為肺絕,此名脫證。如止牙關緊閉,兩手握固,則為閉證。閉證則可以蘇合香丸、牛黃、至寶之類灌之。如見脫證。惟宜以大劑理中湯灌之。及灸臍下。雖曰不治。亦可望救十中之一。若誤投蘇合、牛黃等藥。即終難活矣。蓋斬關奪門之將。原為閉證設也。若施之脫證。如人既入井。又下之石矣。世人陷此弊而死者。不可勝數。(《醫林繩墨》)(周京曰:凡遇脫症,法在不治,惟大進參附,或可冀其萬一。按:《醫學綱目》曰:五臟氣絕,速宜大料參、耆煎濃湯灌之,及臍下大艾灸之,亦可轉死回生也。《女科準繩》辨閉脫證治,湊合《繩墨》、《綱目》二書,但牛黃、至寶之類,改作三生飲之類卻誤,《醫宗必讀》全取《繩墨》。)

按卒僕暴厥之證,不論男子婦人,風寒氣食痰濕,但要分得閉與脫二證明白。(《女科準繩》)

閉者,邪氣閉塞於外,元氣猶然在內,但與開關利氣,則邪自散,故治易。脫者,元氣泄於外,邪氣混於內,雖與峻補,而臟已傷殘,故治難。諸證皆然,不獨中風也。(《證治匯補》)

冷熱虛實,六脈沉伏或指下浮盛二脈,正有陰中陽中之分,正經謂之寒中熱中是也。若脈見沉急,顏青臉白,如懈如怠,此為寒中,治法則有天雄、附子例,三建湯、星附湯之類是也。脈見浮洪而急,顴赤臉赭,如醉如怒,此為熱中,治法則有防風、獨活例,大小省風湯、紫豆湯之類是也。(《續易簡方後集》)(按:《永類鈐方》稍同。熱中更有牙關緊急,上視強直掉眩。)

白話文:

中風這種疾病,發作一次就會虛弱一次,虛弱一次就會病情加重一次。所以說,雖然中府(指中風侵犯的部位較淺)可以治療,但如果病情是先侵犯血脈和經絡,之後才侵犯到府(較深的部位),那就很難治療了;中藏(指中風侵犯的部位最深)本來就難以治療,如果病情是先侵犯府,之後才侵犯到藏,那就沒救了。如果中府又兼中藏,那就像同時感染傷寒兩種病一樣,又怎麼可能活呢?

中風這種病症,可以分為中血脈、中府、中藏,這個分類最早是從李東垣開始的。中血脈可以用大秦艽湯治療,中府可以用小續命湯治療,中藏可以用三化湯治療,但是從來沒看過有三化湯能治好中藏證的例子。《金匱要略》這本書將中風分為四種證型,分別是絡、經、府、藏,這種說法最為恰當,可以作為後世的法則。口眼歪斜,皮膚麻木不仁,是邪氣在絡;半身不遂,筋骨不能使用,是邪氣在經;昏迷不認識人,大小便不通暢,是邪氣在府;神志不清不能說話,嘴唇鬆弛流口水,是邪氣在藏。學習醫學的人仔細閱讀各家的論述,自然會明白我說的沒有錯。

中風這個病,根據侵犯的臟腑經絡有淺深的區別。口眼歪斜,屬於絡的病,邪氣較淺,容易治療;手腳不能動,身體沉重疼痛,屬於經的病,邪氣比較深了,所以常常是摔倒後才出現的;突然昏倒,胡言亂語,屬於府的病,邪氣更加深重了。大體來說,摔倒的症狀,經和府都可能出現,摔倒後神志清醒的屬於經,神志不清的屬於府。至於嘴唇鬆弛失聲、耳聾眼花、大小便失禁、打鼾等症狀,就屬於中藏,病情最嚴重。

然而,有時候經的病會兼有府的病,藏的病也會連帶經的病,甚至有腑臟經絡都同時發病的,這就要在看病的時候仔細觀察。

至於閉證和脫證(這裡應該參考後面的固脫方法),如果病人無法說話,這是心氣衰竭;嘴唇鬆弛(如果不是錯誤就是脫證)、手撒開,這是脾氣衰竭;眼睛閉合直視,這是肝氣衰竭;大小便失禁且顏色發黑,這是腎氣衰竭;打鼾、自汗,這是肺氣衰竭,這些都叫做脫證。如果只是牙關緊閉,雙手握拳,那就是閉證。閉證可以用蘇合香丸、牛黃、至寶之類的藥灌下去;如果出現脫證,只能用大劑量的理中湯灌下去,並且在肚臍下方進行艾灸。雖然說脫證很難治,但也許能救活十分之一。如果誤用了蘇合香、牛黃等藥,那就很難活了。因為這些藥就像是攻城掠地的將軍,原本是為了治療閉證而設的,如果用在脫證上,就像是人已經掉進井裡,又往下面扔石頭一樣。世人犯這種錯誤而死的,數都數不清。

周京說:凡是遇到脫證,按理說是不治的,只有用大量的參附湯,或許還有一線生機。《醫學綱目》說:五臟氣絕的時候,應該趕緊用大量的人參、黃耆煎濃湯灌下去,並且在肚臍下進行大量艾灸,或許還可以起死回生。《女科準繩》辨別閉脫證的治療方法,是綜合《醫林繩墨》和《醫學綱目》兩本書,只是把牛黃、至寶之類的藥,改用三生飲之類的藥是錯的,《醫宗必讀》則是完全採用《醫林繩墨》的說法。

總而言之,突然昏倒的病症,不論男女,不論是風、寒、氣、食、痰、濕引起的,都要清楚地辨別閉證和脫證這兩種證型。

閉證是邪氣堵塞在外面,元氣還在裡面,只要疏通關竅、疏通氣機,邪氣自然就會散去,所以比較容易治療。脫證是元氣外洩,邪氣混在裡面,即使大補,臟腑也已經受損,所以難以治療。各種疾病都是這樣,不只是中風而已。

中風有冷、熱、虛、實的不同。如果六脈沉伏,或者指下只有浮盛的兩脈,就說明有陰中和陽中的區別,正經中就叫做寒中和熱中。如果脈象沉細而急,臉色發青發白,精神萎靡,那就是寒中,治療方法可以用天雄、附子等藥,用三建湯、星附湯之類;如果脈象浮大而急,臉頰發紅,像醉酒一樣,那就是熱中,治療方法可以用防風、獨活等藥,用大小省風湯、紫豆湯之類。

(《永類鈐方》的說法也類似,熱中更會有牙關緊閉,眼睛上翻,身體強直,頭暈目眩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