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廣要》~ 外因類 (4)
外因類 (4)
1. 中風
又有中之輕者,在皮膚之間,言語微謇,眉角牽引,遍身瘡癬,狀如蟲行,目旋耳鳴,又當隨證治之。(《醫方大成》)
五臟證候,心中風,但得偃臥,不得傾側,汗出。若唇赤汗流者可治,急灸心俞百壯。若唇或青或黑,或白或黃,此是心壞為水,面目亭亭時悚動者,皆不可復治,五六日而死。肝中風,但踞坐不得低頭。若繞兩目連額,色微有青,唇青血黃者可治,急灸肝俞百壯。若大青黑,面一黃一白者,是肝已傷,不可復治,數日而死。脾中風,踞而腹滿,身通黃,吐咸汁出者可治,急灸脾俞百壯。若手足青者,不可復治。腎中風,踞而腰痛。視脅左右,未有黃色如餅粢大者可治,急灸腎俞百壯。若齒黃赤,鬢髮直,頭面土色者,不可復治。肺中風,偃臥而胸滿短氣,冒悶汗出。視目下,鼻上下兩邊,下行至口,色白可治,急灸肺俞百壯。若色黃,為肺已傷,化為血,不可復治。其人當妄掇空指地,或自拈衣尋縫,如此數日而死。(《病源論》)
心脾俱中風,則舌強不能言也。肝腎俱中風,則手足不遂也。(《中藏經》)
五臟雖皆有風,而犯肝經為多。蓋肝主筋屬木,風易入之,各從其類。肝受風則筋緩不榮,或緩或急,所以有喎斜、癱緩、不遂、舌強、語澀等證(《證治要訣》)
臟腑血脈經絡之別,中風雖能言,口不喎斜,而手足嚲曳,脈虛浮而數,風中府也。蓋風中脈則口眼喎斜,風中府則肢體廢,風中藏則性命危。凡風中府,宜汗而解。(《本事方》)
範子默曰:凡覺手足痹,或麻或痛,良久乃已,此將中府之候。凡覺心中憒亂,神思不怡,或手足麻,此中藏之候。(《方氏家藏方》)
中府者,面加五色,有表證脈浮而惡寒,拘急不仁,或中身之後,或中身之前,或中身之側,皆曰中府也,其治多易。中藏者,唇吻不收,舌不轉而失音,鼻不聞香臭,耳聾而眼瞀,大小便秘結,皆曰中藏也,其治多難。大抵中府者多著四肢,中藏者多滯九竅。雖中府者多兼中藏之證,至於舌強失音,久服大藥能自愈也。(《保命集》)
若以臟腑言之,則又各有形證焉。中藏者多滯九竅,故有癱緩失音、鼻塞耳聾、目瞀便秘之症。中府者多著四肢,故有半身不遂、手足不隨、左癱右瘓之形。又有中血脈者,則外無六經之形症,內無便溺之阻澀,惟口眼歪斜、或左或右而已,而手足動靜,起居食息,故無恙也。其或股不能舉,口不能言,更無別症,乃中經也。
比中臟腑則為輕,比之中血脈猶為重耳。然因其病而藥之,則中藏者宜下,中府者宜汗,中經者宜補血以養筋,中血脈者宜養血以通氣,此皆可治之症也;而又有難易於其間,中藏為難而中腑次之,中經又次之。其或初中於血脈,藥之而愈,苟不守禁忌必復中,而中必在於藏。
白話文:
中風也有輕微的情況,病邪侵犯到皮膚表面,會出現說話有點遲鈍、眉毛嘴角抽動、全身長瘡像蟲子爬一樣、眼睛暈眩、耳朵嗡鳴等症狀,都應該根據具體情況來治療。《五臟證候》中提到,心臟中風的人會想躺著,不能側身,並且會流汗。如果嘴唇是紅色而且大量流汗,還有救,要趕快灸心俞穴一百壯。如果嘴唇發青、發黑、發白或發黃,表示心臟已經壞死變成水腫,臉色發白、身體顫抖,這種情況就沒救了,大概五六天就會死亡。肝臟中風的人只能坐著,不能低頭。如果眼睛周圍到額頭一帶,顏色有點發青,嘴唇青紫、臉色蠟黃,表示還有救,要趕快灸肝俞穴一百壯。如果臉色發青發黑,臉上一塊黃一塊白,表示肝臟已經受損,沒救了,幾天內就會死亡。脾臟中風的人坐著會覺得肚子脹滿,全身發黃,會吐出鹹水,表示還有救,要趕快灸脾俞穴一百壯。如果手腳發青,就沒救了。腎臟中風的人坐著會覺得腰痛。如果腰側兩邊還沒有出現像餅一樣大小的黃色斑塊,表示還有救,要趕快灸腎俞穴一百壯。如果牙齒發黃發紅、鬢角頭髮直豎、臉色像泥土一樣,表示沒救了。肺臟中風的人會想躺著,覺得胸悶、呼吸短促、煩悶、流汗。看眼睛下方和鼻子兩側到嘴邊,如果顏色是白色,表示還有救,要趕快灸肺俞穴一百壯。如果顏色發黃,表示肺臟已經受損,化為血,沒救了。這種人會胡亂抓空或捏衣角找縫隙,這樣過幾天就會死亡。《病源論》中提到,心臟和脾臟同時中風,會導致舌頭僵硬說不出話。肝臟和腎臟同時中風,會導致手腳不能動。《中藏經》中提到,五臟雖然都可能中風,但以侵犯肝經最多。因為肝主筋,五行屬木,風邪容易侵入,各從其類。肝受風邪,筋脈就會鬆弛、失去濡養,或鬆或緊,所以會出現口歪、癱瘓、手腳不靈活、舌頭僵硬、說話困難等症狀。《證治要訣》中提到,從臟腑、血脈、經絡來看,中風即使能說話,口也不歪,但手腳無力下垂,脈象虛浮而快,是風邪侵犯了府。風邪侵犯血脈會口眼歪斜,風邪侵犯府會肢體癱瘓,風邪侵犯藏則會危及生命。凡是風邪侵犯府,適合用發汗的方式來治療。《本事方》中提到,范子默說,凡是感覺手腳麻木、或麻或痛,過一會兒又好了,這是將要中府的徵兆。凡是感覺心中煩亂、精神不佳、或手腳麻木,這是將要中藏的徵兆。《方氏家藏方》中提到,中府的人,臉色會出現五種顏色,有表證,脈浮且怕冷,身體拘急麻木,可能影響身體前面、後面或側面,都稱為中府,這種情況比較容易治療。中藏的人,嘴唇無法閉合、舌頭不能轉動而失語、鼻子聞不到氣味、耳朵聽不見、眼睛昏花、大小便秘結,都稱為中藏,這種情況比較難治療。一般來說,中府的症狀多在四肢,中藏的症狀多在九竅。雖然中府的人常常也伴有中藏的症狀,但如果只是舌頭僵硬、說不出話,長期服用藥物可以自愈。《保命集》中提到,如果從臟腑來說,各種中風各有不同的表現。中藏多侵犯九竅,所以會出現癱瘓、失語、鼻塞、耳聾、眼花、便秘等症狀。中府多影響四肢,所以會出現半身不遂、手腳不聽使喚、左邊癱瘓右邊麻痺等症狀。還有一種是侵犯血脈,外表沒有六經的症狀,內部沒有大小便不通暢的問題,只是口眼歪斜,可能偏左或偏右,手腳活動、起居飲食都沒有問題。如果腿不能抬起、嘴巴不能說話,但沒有其他症狀,那就是侵犯了經脈。這種情況比侵犯臟腑要輕,但比侵犯血脈要重。治療上,侵犯臟腑的適合用瀉下的方法,侵犯府的適合用發汗的方法,侵犯經脈的適合用補血養筋的方法,侵犯血脈的適合用養血通氣的方法,這些都是可以治療的。但其中也有難易之分,侵犯藏的最難治,其次是府,再次是經脈。有些人最初侵犯血脈,治療後痊癒,如果不注意禁忌,一定會復發,而且復發時一定會侵犯到臟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