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元堅撰

《雜病廣要》~ 外因類 (3)

回本書目錄

外因類 (3)

1. 中風

先兆(宜參灸法)人有患頭目眩,或遊或風,口眼瞤動,非痰,乃風之漸也。(《魏氏家藏方》)中風者,俱有先兆之證。凡人如覺大拇指及次指麻木不仁,或手足不用,或肌肉蠕動者,三年內必有大風之至。經曰。肌肉蠕動。名曰微風。(《保命集》)(《汪石山醫按》舉此證曰:手大指次指,是手太陰陽明經風。酒肉動痰起火,入房傷陰血,水弱火盛,竟枯竭而然耳。更遠色戒酒,自得虛無恬憺,而後用十全大補湯年餘,間服八味丸,遂復康,是亦預防中風之術也。)

中風者,人本氣血兩虛,或有形盛氣衰,或指節不時麻木,或手足間痠疼,或頭眩,眼吊或虛跳,痹於半身或周身,有如蟲行,此中風之兆也。人未之覺,不謹調護者多。(《諸證辨疑》)

大凡見眩暈之漸,勞即耳鳴目眩,背膊痠疼,有時腰痛者,此中風之履霜也,此是病之緩也。(《醫經會元》)

證狀總說,岐伯曰:中風大法有四:一曰偏枯,二曰風痱,三曰風懿,四曰風痹。夫諸急卒病多是風,初得輕微,人所不悟,宜速與續命湯,依腧穴灸之。夫風者百病之長,岐伯所言四者,說其最重也。(《千金方》)

風者百病之長,岐伯所謂大法有四:一曰偏枯,半身不遂;二曰風痱,於身無痛,四肢不收,三曰風懿者,奄忽不知人也,四曰風痹者,諸痹類風狀。此特言其大概,而又有卒然而中者。(《醫方大成》)(按:此說據《病源論》,風懿彼作風癔。)

中風之證,卒然暈倒,昏不知人,或痰涎壅盛,咽喉作聲,或口眼喎斜,手足癱瘓,或半身不遂,或舌強不語。風邪既盛,氣必上逆,痰隨氣上,停留壅塞,昏亂暈倒,皆痰為之也。(《證治要訣》)

其狀涎潮昏塞,不省人事,舌強不能言,此等疾證,鮮有不斃者,然亦有輕重。經云:風中藏則性命危。且以簡易言之,先察口眼開闔,以別重輕。如眼開口噤,無汗搐搦,涎不作聲,六脈遲浮者,易治。

若眼閉口開,手足不收,自汗如珠如油,髮直吐沫,面赤如妝,魚口氣粗,咽中涎響,似水雞聲,或如拽鋸,聲如鼾睡,或時長噓,搖頭上竄,噴藥悶亂,目瞪直視,頭面青黑,六脈急疾大數,脈遲緩,倘有一證,皆不可治也。(按:《婦人良方》曰:當察口眼開闔,以別重輕;涎沫有無,以明證治。

如眼開口閉,手足不開,涎不作聲者,可治。如眼閉口開,聲如鼾睡,遺尿者,死。此較之本文更覺明約,蓋陳氏說實為辨閉脫者之嚆矢。)若是中之輕者,涎潮昏塞,不省人事,語言謇澀,半身不遂,緩縱嚲曳,左癱右瘓,偏枯風懿,痿痹不仁,口眼喎斜,頭痛頭眩,如坐舟船之上,角弓反張,搖頭馬鳴,白虎歷節,走注疼痛,蟲行搔癢,恍惚驚悸,為癲為癇,暗風倒地,難可枚舉,已上之證皆可施治。(《管見大全良方》)

白話文:

中風

先兆(可以參考針灸方法):有些人會感到頭暈眼花,或者頭部有遊走性的風感,眼皮或嘴角會不自主地跳動,這不是因為痰,而是風邪開始侵襲的徵兆。(《魏氏家藏方》)中風的人,通常都會有先兆。一般人如果感覺到大拇指和食指麻木,或者手腳活動不靈活,或者肌肉會不自主地跳動,那麼三年內很可能會發生中風。醫書上說,肌肉跳動叫做「微風」。(《保命集》)(《汪石山醫案》提到,大拇指和食指麻木,是手太陰和陽明經脈受到風邪影響。因為飲酒吃肉導致痰火上行,房事過度損傷陰血,腎水不足火氣旺盛,最終導致身體枯竭而引發中風。所以應該戒色戒酒,保持心境平和,然後服用十全大補湯一年多,期間搭配服用八味丸,就能恢復健康,這也是預防中風的方法。)

中風的人,本身就是氣血兩虛,或者體格強壯但氣虛,或者手指關節時常麻木,或者手腳痠痛,或者頭暈、眼斜、眼皮跳動,半身或全身麻木,感覺像有蟲子在爬,這些都是中風的徵兆。很多人沒有察覺到這些徵兆,不注意調養身體。(《諸證辨疑》)

通常,如果出現眩暈的徵兆,勞累時會耳鳴眼花,背部和肩膀痠痛,有時會腰痛,這些都是中風的初期跡象,是疾病發展比較慢的表現。(《醫經會元》)

症狀總說:岐伯說,中風主要有四種類型:一是偏枯,二是風痱,三是風懿,四是風痹。各種急發的疾病大多與風邪有關,初期症狀輕微,容易被忽略,應該及早服用續命湯,並配合針灸。風邪是許多疾病的根源,岐伯所說的四種是最嚴重的中風類型。(《千金方》)

風邪是許多疾病的根源,岐伯說主要有四種類型:一是偏枯,指半身不遂;二是風痱,指身體沒有疼痛,但四肢不聽使喚;三是風懿,指突然昏迷不省人事;四是風痹,指各種痹症都像風邪引起的。這些只是一些概括性的說法,還有些中風是突然發生的。(《醫方大成》)(按:《病源論》中,風懿寫作風癔。)

中風的症狀,是突然暈倒,昏迷不醒,或者痰液很多,喉嚨發出痰聲,或者口眼歪斜,手腳癱瘓,或者半身不遂,或者舌頭僵硬說不出話。當風邪很強時,氣血就會上逆,痰液也會隨著氣上湧,停留在體內造成阻塞,導致昏迷和暈倒,這些都是痰液造成的。(《證治要訣》)

中風的症狀,有的是痰液很多,昏迷不醒,不省人事,舌頭僵硬不能說話。這種病通常很危險,但也有輕重之分。醫書上說:「風邪藏在體內,性命就會有危險」。簡單來說,先觀察患者的眼睛和嘴巴,來判斷病情的輕重。如果眼睛睜開,嘴巴緊閉,沒有出汗和抽搐,痰液不多,脈搏緩慢浮動,病情就比較容易治療。

如果眼睛閉著,嘴巴張開,手腳不聽使喚,汗如雨下,頭髮豎直,口吐白沫,臉色發紅,呼吸粗重,喉嚨裡有痰鳴聲,像水雞叫一樣,或者像拉鋸子,或者像打鼾,或者時常長嘆氣,頭部亂動,噴藥時會感到煩躁,眼睛直愣愣的,頭和臉色發青發黑,脈搏急促有力,或者脈搏緩慢,只要出現一種症狀,就表示病情非常嚴重,無法治癒。(按:《婦人良方》中說:要觀察口眼開合,來判斷輕重;觀察是否有痰液,來明確治療方向。如果眼睛睜開,嘴巴閉著,手腳不能動,沒有痰聲,可以治療。如果眼睛閉著,嘴巴張開,發出鼾聲,大小便失禁,就是死症。這個說法比原文更加明確簡要,陳氏的說法實際上是區分閉證和脫證的開始。)如果是中風比較輕微的,症狀是痰液多,昏迷不醒,不省人事,說話不清楚,半身不遂,手腳活動緩慢無力,左邊癱瘓右邊麻痺,偏枯風懿,麻木沒有知覺,口眼歪斜,頭痛頭暈,感覺像坐在船上,身體彎曲,頭部亂動,發出像馬鳴的聲音,關節疼痛,像有蟲子在皮膚上爬,引起瘙癢,精神恍惚,容易驚恐,會癲癇發作,突然倒地,這些症狀實在太多,無法一一列舉,以上這些症狀都可以治療。(《管見大全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