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元堅撰

《雜病廣要》~ 外因類 (6)

回本書目錄

外因類 (6)

1. 中風

《外臺秘要》云:凡初中風,四肢不收,揚手擲足,心神昏憒,眼不識人,言不出口,煩悶惡衣,噴藥悶亂,此等疾證多由熱起,王叔和云熱積生風是也。(按:此所引當考出典)故先聖用至寶丹、紅雪通中散、龍腦芎犀丸、薄荷煎、牛黃清心丸以對之。亦有單飲竹瀝及大小竹瀝湯、敗毒散加防風、荊芥煎服亦效。

若不審是熱積生風,例以三生飲、三建湯、養正丹投之,則禍不旋踵。(《管見良方》)

中風手足軟弱,不能舉動,外證自汗者,虛中風也。若手足強急,口眼喎斜,伸縮痛者,實中也。(《壽世保元》)

中風(中氣之別宜參氣病門),中氣與中風相似,所以別者,風中身溫,氣中身冷。(《證治要訣》)

又有中氣與中風相類,語言謇澀,涎潮昏塞,不知人事,牙關緊急,但手足不偏廢為異耳。(《奇效良方》)

氣中即俗謂之氣厥也,脈必沉,若浮則風脈也。中風與類中風,身溫且多痰涎;中氣,身冷且無痰涎。(《丹溪纂要》)

風中脈浮洪,氣中脈沉澀。(《醫約》)

中風與中氣,形同而病異。中風因人元氣衰弱,腠理空疏,風邪所襲,卒然中倒,其形身強而熱。中氣乃七情所傷,氣厥而暈,必身寒氣冷,而無強攣之苦,既蘇之後,氣逆不已。(《原病集》)

相類證(更有痰厥食厥等,見厥及痰涎傷食中。),手足沉重,狀若風者,此證其源起於脾胃虛,榮衛不足。胃為水穀之海,脾氣磨而消之,水穀之精,化為榮衛,以養四肢。若起居失節,飲食不時,則致脾胃之氣不足,既榮衛之氣潤養不周,風邪乘虛而干之。蓋脾胃主四肢,其脈連舌本而終於唇口,故四肢與唇口俱痹,語言謇澀也。治法宜多用脾胃藥,少服去風藥,則可取安矣。若久久不治,則變為痿疾,經所謂治痿獨取陽明是也,陽明者胃之經也。(《雞峰》)

有無故口眼喎斜,投以中風藥劑不效,蓋緣骨虛中受風所致,當於此求之,不可例作尋常中風治之,川烏一味決不可少,宜炮熟用。(《證治要訣》)

有元氣素弱,或過於勞役,或傷於嗜欲,而卒然厥僕,狀類中風者,手必散,口必開,非大劑參耆用至斤許,豈能回元氣於無何有之鄉哉。亦有不僕而但舌強語澀痰壅,口眼喎斜,肢體不遂者,作中風治必殆。(《證治準繩》)

丹溪治王從一四十二歲,十指盡麻木並面麻,乃氣虛症,補中益氣湯加木香、附子各五分愈。(《名醫類案》)

祝橘泉治英國公病左癱不語,氣上壅。醫以為中風,用順氣祛風之劑弗效。祝曰:此痰火濕熱所致。與之清燥化痰,前後飲竹瀝數升愈。(同上)

死證,中風之病,鼻下赤黑相兼,吐沫而身直者,七日死也。(《中藏經》)

白話文:

中風

《外臺秘要》裡說:剛開始中風時,會出現四肢不聽使喚、手腳亂動、神智不清、眼睛認不出人、說不出話、心煩意亂、討厭穿衣服、噴嚏連連或悶悶不樂等症狀,這些病症大多是由熱引起的,就像王叔和說的「熱積而生風」。所以,古時候的醫者會使用至寶丹、紅雪通中散、龍腦芎犀丸、薄荷煎、牛黃清心丸等藥方來治療。也有單獨喝竹瀝或用大小竹瀝湯,或用敗毒散加防風、荊芥煎服的方法,也有效。

如果不確定是不是熱積而生風,卻用三生飲、三建湯、養正丹等藥方來治療,很快就會出問題。

中風時,如果手腳軟弱無力,不能抬動,而且身體會自發性出汗,這屬於虛性中風。如果手腳僵硬,口眼歪斜,抽搐疼痛,則屬於實性中風。

中風與中氣的區別(中氣的詳細內容可以參考氣病門):中氣和中風的症狀相似,區別在於中風時身體會發熱,而中氣時身體會發冷。

還有一種情況,中氣和中風症狀很像,都是說話不清楚、口水多、昏迷不醒、失去意識、牙關緊閉,只是手腳不會偏癱。

所謂的中氣,就是俗稱的「氣厥」,脈象一定是沉的。如果是浮的,那就是風的脈象。中風和類中風,身體會發熱,而且痰多;而中氣,身體會發冷,沒有痰。

中風的脈象是浮大而有力,中氣的脈象是沉而澀。

中風和中氣,外表看起來相似,但病因不同。中風是因為人體元氣衰弱,皮膚毛孔疏鬆,被風邪入侵,突然倒地,身體僵硬而且發熱。中氣是因為情緒波動太大,氣血逆亂導致昏厥,身體會發冷,沒有抽搐僵硬的痛苦,醒來後,氣還會持續上逆。

類似中風的症狀(還有痰厥、食厥等,可以參考厥和痰涎、飲食損傷的相關內容):手腳沉重,看起來像中風,這種症狀通常是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引起的。胃是水穀的倉庫,脾負責將食物磨碎消化,食物的精華會轉化成氣血,來滋養四肢。如果作息不規律、飲食不定時,就會導致脾胃虛弱,氣血無法滋養四肢,風邪就會趁虛而入。因為脾胃主管四肢,它的經脈連接舌根並終於嘴唇,所以四肢和嘴唇都會麻木,說話不清楚。治療方法應該多用補益脾胃的藥,少用祛風的藥,這樣才能康復。如果長時間不治療,就會變成痿症,就像《黃帝內經》說的「治療痿症要從陽明經入手」,陽明經指的就是胃經。

有些人會無緣無故出現口眼歪斜,用治療中風的藥沒有效果,這可能是因為骨頭虛弱,導致風邪入侵。應該從這方面著手治療,不能把它當作普通的中風來治療,川烏這個藥材絕對不能少,而且要炮製熟透後才能用。

有些人元氣本來就虛弱,或者過度勞累,或者沉迷於慾望,導致突然昏厥,看起來像中風,這種情況手一定會張開、口也一定會開。必須用大量的人參、黃耆,才能把元氣從無有的地方拉回來。也有人沒有昏倒,只是出現舌頭僵硬、說話不清楚、痰多、口眼歪斜、肢體活動不便,如果當作中風來治療,可能會耽誤病情。

名醫丹溪治療一位叫王從一的四十二歲患者,他手指全部麻木,臉也麻木,丹溪診斷為氣虛症,用補中益氣湯加木香、附子各少許就治好了。

名醫祝橘泉治療一位英國公,他得了左半身癱瘓、說不出話,氣往上衝的病。醫生都認為是中風,用了順氣祛風的藥沒有效果。祝橘泉認為這是痰火濕熱造成的,於是給他用清燥化痰的藥,喝了很多竹瀝,病就好了。

中風的死證:中風的病人如果鼻子下面呈現紅色和黑色交雜,吐出白沫而且身體僵直,通常七天就會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