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元堅撰

《雜病廣要》~ 外因類 (7)

回本書目錄

外因類 (7)

1. 中風

病風入脈緊數浮沉,有汗出不止,呼吸有聲者死,不然則生。(同上)

若搖頭直視,心腎脫絕。蓋諸陽獨留,諸陰悉盡,故直視搖頭,心藏絕,真藏病也,鮮有再生。(《朱氏集驗方》)

王碩曰:但口開手散,眼合遺尿,聲如鼾睡者,並難治療。若此立說,則五證中凡見一證,遽皆不治,此豈可哉。按經言之,身虛急卒中,至五臟閉絕,脈道不通,氣不往來,譬如墮溺,不可與期。何則?口開者心氣閉絕也,手撒者脾氣閉絕也,眼合者肝氣閉絕也,遺尿者腎氣閉絕也,鼻鼾者肺氣閉絕也,備此五者,始不可治。若見其一,猶當審餘證,詳餘脈,以施救療。

蓋以初中眼合者多,痰上鼻鼾者亦多,惟遺尿口開二證俱見為惡。心為五臟之君主,腎為一身之根本,誠不可閉絕也。(《續易簡方後集》)

諸中或未蘇,或已蘇,或初病,或久病,忽吐出紫紅色者死。(《證治要訣》)

預防法(宜參前先兆條),寶鑑云:凡人初覺大指次指麻木不仁或不用者,三年內有中風之疾也,宜先服愈風湯、天麻丸各一料,此治未病之法也。(按:此本出《保命集》)薛己云:預防之理,當養氣血,節飲食,戒七情,遠幃幕可也。若服前方以預防,適所以招風取中也。(《準繩》)

若風病既愈,而根株未能悉拔,隔一二年或數年必再發,發則必加重,或至喪命。故平時宜預防之,第一防房勞暴怒鬱結,調氣血,養精神;又常服藥以維持之,庶乎可安。(《沈氏尊生書》)

治法概略,按中風之候,當先辨其真中類中,及在經絡臟腑之別,更察其陰陽左右寒熱氣血之偏虛,濕痰之症據,然後立法施治。其治之大略,不外攻風逐痰,收氣灸脫,開關通閉,湧吐活絡,清火養血,潤燥培元,補氣回陽等法。(《醫級》)

昏沉不省人事,口噤不可進藥,急以生半夏為末,吹入鼻中,或用細辛皂角為末,吹入喉,噴嚏則蘇。(按此法本出《易簡方》)此可以驗其受病深淺,則知其可治不可治。若稍得蘇省者,八味順氣散便服治風藥,然未遽絕治氣藥,小續命湯煎熟去滓,調蘇合香丸一粒。或五積散加麝香少許,或星香散,或醒風湯加木香一錢。

如服前藥不效,其人頑涎愈盛,或前證不解,或增困重,宜星附湯,或三生飲加全蠍三個,間磨沉香湯下養正丹。(《要訣》)(按:五積散加麝香本出《百一選方》)

治當調氣活血,治療之法,當推其所自。若內因七情而得之者,法當調氣,不當治風。外因六淫而得之者,亦先當調氣,然後依所感六氣隨證治之,此良法也。(《濟生方》)

治之之法,調氣為先。經云:善治風者,以氣理風。氣順則痰消,徐理其風,庶可收效。先用麻油調蘇合香丸,或用薑汁,或用自湯調。如口噤,抉開灌之,稍蘇則進八味順氣散。(《要訣》)

白話文:

中風

如果風邪侵入脈絡,導致脈象緊數且時浮時沉,又出現汗流不止、呼吸有聲音的情況,這表示病情危重,很可能死亡,否則就有生還的機會。

如果病人出現頭部搖晃、眼睛直視的現象,代表心腎功能衰竭。這是因為陽氣獨存,陰氣耗盡所致。眼睛直視和頭部搖晃,代表心臟功能衰竭,屬於嚴重的臟腑疾病,難以恢復。

有人說,如果病人出現口張開、手鬆開、眼睛閉合、大小便失禁、打鼾等情況,都難以治療。如果按照這種說法,只要出現其中任何一種情況,就判定無法治療,這是不對的。應該按照經典記載,身體虛弱時突然中風,導致五臟功能衰竭、脈絡不通、氣機無法運行,就像溺水一樣,難以預料。口張開代表心氣衰竭,手鬆開代表脾氣衰竭,眼閉合代表肝氣衰竭,大小便失禁代表腎氣衰竭,打鼾代表肺氣衰竭。如果五種情況同時出現,確實難以治療。如果只出現其中一種,應該仔細觀察其他症狀和脈象,再施以救治。

中風初期,眼睛閉合的狀況比較常見,痰液阻塞呼吸道導致打鼾的情況也很多,只有大小便失禁和口張開兩種情況同時出現,才屬於嚴重狀況。心臟是五臟的主宰,腎臟是一身的根本,心腎功能絕對不能衰竭。

中風病人,無論是昏迷不醒、清醒、剛發病或久病,如果突然吐出紫紅色的物質,都代表病情危重。

預防方法

(可以參考前面關於中風先兆的描述)《寶鑑》記載,如果一個人開始感覺大拇指和食指麻木不仁,或是活動不靈活,那麼三年內可能會發生中風。應該提前服用愈風湯和天麻丸各一劑,這是預防疾病的方法。薛己認為,預防中風的重點在於調養氣血、節制飲食、避免情緒波動、遠離性生活。如果為了預防而提前服用藥方,反而可能招致中風。

如果中風已經痊癒,但病根沒有完全清除,可能一兩年或幾年後再次發作,而且病情會更加嚴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平時要注意預防,首先要避免過度勞累、情緒暴怒、憂鬱,要調理氣血,保養精神。還要經常服藥來維持健康,才能安穩度日。

治療方法概略

治療中風,首先要辨別是真正的中風,還是類似中風的症狀,以及病變部位是在經絡還是臟腑。還要觀察陰陽、左右、寒熱、氣血的偏盛偏衰,以及是否有濕痰等情況,然後才能制定治療方案。治療的大方向包括:祛風、化痰、收斂散失的氣、艾灸脫症、開竅通閉、催吐、活血通絡、清火養血、滋潤乾燥、培補元氣、補氣回陽等方法。

如果病人昏迷不醒,嘴巴緊閉無法餵藥,可以將生半夏磨成粉吹入鼻孔,或者用細辛、皂角磨粉吹入喉嚨,打噴嚏後病人可能就會甦醒。(這個方法出自《易簡方》)這可以判斷病情深淺,來決定是否可以治療。如果病人稍微甦醒,可以服用八味順氣散,並配合治療風邪的藥物。但不要完全停止服用補氣的藥物,可以將小續命湯煎好去渣,加入蘇合香丸一粒服用。或者服用五積散加少量麝香,或者星香散,或者醒風湯加木香一錢。

如果服用上述藥物無效,病人痰液增多,或者原有症狀沒有緩解,甚至更加嚴重,應該服用星附湯,或者三生飲加三隻全蠍,間隔服用沉香湯和養正丹。(五積散加麝香出自《百一選方》)

治療原則:調氣活血

治療中風的方法,要根據病因來決定。如果是因內在情緒波動導致的,應該先調理氣機,而不是直接祛風。如果是因外感六淫邪氣導致的,也應該先調理氣機,然後根據所感的邪氣種類來對症治療,這是正確的治療方法。

治療中風,調氣是首要的。《黃帝內經》說,善於治療風邪的醫生,會先用氣來調理風。氣順了,痰液就會消散,然後再慢慢治療風邪,這樣才能見效。可以先用麻油調和蘇合香丸服用,或者用薑汁、白湯調和。如果病人嘴巴緊閉,要撬開灌入藥液,稍微甦醒後再服用八味順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