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元堅撰

《雜病廣要》~ 外因類 (8)

回本書目錄

外因類 (8)

1. 中風

治風之法,初得之,即當順氣,及其久也,即當活血,此萬古不易之理。久患風疾,四物湯吞活絡丹愈者,正是此義。若先不順氣,遽用烏附,又不活血,徒用防風、天麻、羌活輩,吾未見其能治也。(同上)(《準繩》又曰:然順氣之藥則可,破氣瀉氣之藥則不可。)

此症予歷治歷效者,良由先為疏通經絡,活血調氣,然後以補劑收功。惟經絡疏通,宿痰磨去,新痰不生,何疾不決瘳。(《赤水玄珠》)

大劑久服,凡中風,用續命、排風、風引、竹瀝諸湯及神精丹、茵芋酒之類,更加以灸,無不愈者。然此疾積習之久,非一日所能致,皆大劑久而取效。《唐書》載王太后中風,喑默不語,醫者蒸黃耆數斛以熏之得差,蓋此類也。今人服三五盞便求效,責醫也亦速矣。孟子曰七年之病,三年之艾,久而後知爾。(《本事方》)

開關方法,卒然口噤目張,兩手握固,痰壅氣塞,無門下藥,此為閉證。閉則宜開,不開則死,搐鼻、揩齒、探吐,皆開法也。(《金匱翼》)

經驗方治急中風,目瞑牙噤,無門下藥者,以中指點散子揩齒三二十,揩大牙左右,其口自開,始得下藥。龍腦、天南星等分為末,乳缽內研,只用一字至半錢,名開關散。(《本草》)

《簡要濟眾》如牙關不開,用白梅揩齒,口開即灌藥。(同上皂莢條)《聖濟》名白神散(又有白礬散,用白礬、鹽花二味。)

治中風牙關緊急方

甘草(比中指節,截作五截,於生油內浸過,炭火上炙,候油入甘草用。)

上一味,以物斡開牙關,令咬定甘草,可如人行一里時候,又換甘草一截,後灌藥極效。(《聖濟》)

男子婦人中風,涎潮於心,卒然中倒,當即時扶入暖室中,扶策正坐,當面作好醋炭熏之,令醋氣衝入口鼻內。良久,其涎潮聚於心者,自收歸舊,輕者即時蘇省,重者亦省人事,惟不可吃一滴水湯入喉也。如吃湯水,則其涎永繫於心絡不能去,必成廢人。今只以醋炭熏之,既得涎離於心,漸漸蘇省,當以生料五積散加麝香煎服之。

(《澹寮集驗方》引《傳心方》)

初病卒倒,危急不醒,但察其有無死證。如無死證,而形氣不脫,又無痰氣,但扶定掐其人中,自當漸醒。或以白湯薑湯,徐徐灌之亦可。待其甦醒,然後察證治之。(《景岳全書》)

通竅方法,風邪中人,與痰氣相搏,閉其經隧,神暴昏,脈暴絕者,急與蘇合、至寶之屬以通之。蓋惟香藥,為能達經隧通神明也。(《金匱翼》)

蘇合香丸。

蘇合香,白朮,硃砂,沉香,訶子肉,丁香,木香香附子,白檀香,烏犀角,乳香,蓽茇,安息香(各一兩),麝香,龍腦(各半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雞頭實大,每服一丸,溫酒嚼下,人參湯亦得。此方大家皆有,恐未知其神驗耳。本出《廣濟方》,謂之白朮丸,後人編入《外臺》。(按:此出《外臺·鬼魅精魅及古今諸家丸方》中)《和劑局方》蘇合香油(入安息香膏內)、薰陸香(別研)、龍腦(研各一兩)、青木香、白朮、白檀香、丁香、硃砂(研水飛)、沉香、香附子(炒去毛)、烏犀(鎊屑)、蓽茇、安息香(別為末用無灰酒一升熬膏)、麝香(研)、訶黎勒(煨取皮各二兩)。

白話文:

治療中風的方法,在剛發病時,應該先順理氣機,等到病情拖久了,就應該活血化瘀,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長期患有風病,用四物湯搭配活絡丹治好的,正是這個道理。如果一開始不先順氣,就急著使用烏頭、附子等藥材,又不活血化瘀,只是使用防風、天麻、羌活等藥材,我看是很難治好的。(同上)(《準繩》又說:順氣的藥可以使用,但破氣瀉氣的藥就不能用了。)

我過去治療這個病,之所以能屢次見效,是因為先疏通經絡,活血調氣,然後再用補益的藥材來鞏固療效。只要經絡疏通了,舊的痰液消除了,新的痰液不再產生,什麼疾病不能治好呢?(《赤水玄珠》)

大量而且長期地服用,凡是中風的病人,使用續命湯、排風湯、風引湯、竹瀝湯等方劑,以及神精丹、茵芋酒等藥物,再加上灸療,沒有不治好的。然而這種病是長期積累形成的,不是一天就能造成的,都需要長期大量用藥才能見效。《唐書》記載,王太后中風,不能說話,醫生用蒸過的好幾斛黃耆來熏她,病就好了,大概就是這個道理。現在的人服藥三五碗就想要見效,對醫生的要求也太快了。孟子說,七年的病,要用三年的艾草來治療,時間久了才能知道它的效果。(《本事方》)

開竅的方法:突然口噤、眼睛張開、兩手緊握、痰液堵塞、氣息不暢,無法讓藥物進入,這是閉證。閉證就應該開竅,不開竅就會死亡,用藥刺激鼻孔、擦拭牙齒、引吐,都是開竅的方法。(《金匱翼》)

經驗方治療急性中風,眼睛閉著、牙關緊閉、無法讓藥物進入,用中指沾取開關散擦拭牙齒三、二十次,擦拭左右兩邊的大牙,牙關自然會打開,才能夠給藥。龍腦、天南星等量磨成粉末,在乳缽中研磨,每次使用一字到半錢,稱為開關散。(《本草》)

《簡要濟眾》記載,如果牙關打不開,用白梅擦拭牙齒,口開了就可以灌藥。(同上皂莢條)《聖濟》中記載的白神散(又有名為白礬散,用白礬、鹽花兩種藥材)。

治療中風牙關緊閉的藥方:

甘草(取中指一節的長度,截成五段,用生油浸泡過,放在炭火上烤,等油進入甘草後使用。)

用上述藥材,用器具撬開牙關,讓病人咬住甘草,大約走一里的時間,再換一截甘草,之後灌藥,效果極佳。(《聖濟》)

男子婦人中風,痰液湧到心臟,突然倒地,應該立刻扶到溫暖的房間裡,扶正坐好,在臉前用好醋燒炭來熏,讓醋的氣味衝入口鼻。過一會兒,聚在心臟的痰液,就會回到原處,輕微的就會立刻清醒,嚴重的也能恢復意識,但千萬不能喝一滴水或湯,如果喝了水或湯,痰液就會永遠附著在心絡無法去除,一定會變成殘廢。現在只要用醋炭熏,等痰液離開心臟,就會漸漸清醒,然後服用生料五積散加麝香來煎服。(《澹寮集驗方》引《傳心方》)

剛發病突然倒地,情況危急不清醒時,先觀察是否有死亡的跡象。如果沒有死亡跡象,而且形體氣息沒有脫失,也沒有痰氣,只要扶穩並按壓人中穴,自然就會逐漸清醒。也可以用白開水或薑湯,慢慢地灌下去。等清醒後,再診斷病症進行治療。(《景岳全書》)

通竅的方法:風邪侵入人體,與痰氣相互搏擊,阻塞經絡,導致突然昏迷、脈搏突然消失,應該立即使用蘇合香、至寶等藥物來疏通。因為只有香藥,才能夠到達經絡,疏通神明。(《金匱翼》)

蘇合香丸:

蘇合香、白朮、硃砂、沉香、訶子肉、丁香、木香、香附子、白檀香、烏犀角、乳香、蓽茇、安息香(各一兩),麝香、龍腦(各半兩)。

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丸藥,像雞頭實一樣大,每次服用一丸,用溫酒嚼服,人參湯也可以。這個方子大家都知道,恐怕不知道它的神奇效果。《廣濟方》最早記載此方,稱之為白朮丸,後來的人將它編入《外臺》。(按:此方出自《外臺·鬼魅精魅及古今諸家丸方》中)《和劑局方》蘇合香油(加入安息香膏中)、薰陸香(另外研磨)、龍腦(研磨各一兩)、青木香、白朮、白檀香、丁香、硃砂(研磨後用水飛過)、沉香、香附子(炒過去除毛)、烏犀(刨成屑)、蓽茇、安息香(另外研磨成粉,用無灰酒一升熬製成膏狀)、麝香(研磨)、訶黎勒(煨過取皮,各二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