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廣要》~ 外因類 (9)
外因類 (9)
1. 中風
上為細末,入研藥勻,用安息香膏並煉白蜜和劑,每服旋丸,如梧桐子大,早朝取井花水,溫冷任意,化服四丸,老人小兒可服一丸,溫酒化服亦得,並空心服之。去龍腦,名麝香蘇合香丸。蘇合香丸古方多以酒調服,是以往往服者不能奏功;若以人參湯佐之,其功倍於常也。
凡中風不省人事,牙關緊急者,用此丸旋加麝香一二分,以真麻油調灌之,無不吐痰而蘇者。蓋麻油最能化痰,試滴痰上,須臾痰化為水。若口開脈絕者不救。(《續醫說》)(按:麝香、麻油本出《是齋》)
治中風不計緩急,潮涎瞀悶,不知人事,七寶丸。
硃砂,牛黃,水銀,龍腦,膩粉,麝香(各一分),金箔(二十一大片)
上件藥一處同研,水銀星盡,用棗肉為丸,如綠豆大,病輕者分作四服,患重者只作一服,溫水或化破服之。利下涎後,平氣丸散,漸服慢治風藥。(《傳家秘寶》)(按:此方似宜入寧神中,然據其主證,姑列於斯。)
治痰方法,人之胃中,必有涎液為養。風內動而氣上逆,則涎隨氣上,而為痰嘶。風中雖屬挾虛,半是痰邪為患,虛痰實痰,治有分別。若窒礙不通,必先治標為急,所以湧吐、開通、豁降之治,在所必需也。(《醫級》)
或因風而動痰,或因痰而致風,或邪風多附頑痰,或痰病有如風病。是以掉搖、眩暈、倒僕、昏迷等證,風固有之,痰亦能然,要在有表無表、脈浮脈滑為辨耳。風病兼治痰則可,痰病兼治風則不可。(《金匱翼》)
《必用方》論中風無吐法,引金虎碧霞為戒。且如卒暴涎生,聲如引鋸,牙關緊急,氣閉不行,湯藥不能入,命在須臾者,執以無吐法可乎。但不當用銀粉藥,恐損脾壞人四肢爾。(《本事方》)
治痰之法,凡非風初病而痰氣不甚者,必不可猜其為痰而妄用痰藥,此大戒也。若果痰涎壅盛,填塞胸膈,湯液俱不能入,則不得不先開其痰,以通藥食之道。而開痰之法,惟吐為捷,如古方之獨聖散、茶調散、稀涎散之屬,皆吐痰之劑也。但恐元氣太虛,不能當此峻利之物,或但用新方之吐法為妥,或用牛黃丸、抱龍丸之類。
但使咽喉氣通,能進湯飲即止,不可盡攻其痰,致令危困,則最所當慎。以故治痰之法,又必察其可攻與否,然後用之,斯無誤也。(按:新方吐法系蘿蔔子及鹽湯二方)
若其眼直咬牙,肢體拘急,面赤,強勁有力者,雖見昏沉,亦為可治。先用粗箸之類挖開其口,隨以堅實筆桿䱒住牙關,乃用淡淡姜鹽湯徐徐灌之,然後以中食二指探入喉中,徐引其吐。若指不能入,則以鵝翎蘸湯代指探吐亦可。如是數次,得吐氣通,必漸蘇矣,然後酌宜可以進藥,此治實痰壅滯之法也。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細末,均勻混合後,加入安息香膏和煉製過的白蜂蜜調和,做成藥丸,每顆像梧桐子大小。早上用剛打上來的井水,溫的或冷的都可以,配服四顆藥丸。老人和小孩可以服用一顆。也可以用溫酒配服,都在空腹時服用。如果去掉龍腦,就叫做麝香蘇合香丸。蘇合香丸古時候的配方大多是用酒調服,所以常常無法發揮藥效。如果用人參湯來輔助,效果會比平常好很多。
凡是中風導致昏迷不醒、牙關緊閉的病人,用這種藥丸,再加入少許麝香(約一至兩分),用純麻油調和後灌入口中,沒有不吐出痰液而清醒的。麻油最能化痰,滴在痰上,痰很快就會化成水。但如果病人已經口張開、脈搏消失,就無法救治了。(《續醫說》)(註:麝香、麻油的用法出自《是齋》)
治療中風不論病況輕重,出現流口水、頭暈、意識不清等症狀,可使用七寶丸。
藥材包含:硃砂、牛黃、水銀、龍腦、膩粉、麝香(各一分)、金箔(二十一大片)。
將以上藥材一同研磨,直到水銀消失,再用棗肉做成藥丸,像綠豆大小。病情輕的,分四次服用;病情重的,一次服用。用溫水或化開後服用。排泄出痰液後,再服用平氣的藥丸或散劑,然後慢慢服用治療風病的藥物。(《傳家秘寶》)(註:這個配方似乎應該歸類於安神藥,但根據它的主要治療症狀,暫且列在這裡。)
關於治療痰的方法,人的胃中一定有唾液來滋養。當體內有風邪擾動,導致氣往上逆,唾液就隨著氣向上,形成痰。中風雖然通常也帶有虛症,但一半是因為痰邪作祟,虛痰和實痰,治療方法有所不同。如果痰阻礙氣血運行不暢通,必須先治標為急,所以用催吐、開通、疏導的方法是必要的。(《醫級》)
有時是因為風邪導致痰液產生,有時是因為痰液導致風邪產生,有時是風邪多附著在頑固的痰上,有時痰病看起來又像風病。因此,出現身體搖晃、頭暈、跌倒、昏迷等症狀,風邪和痰液都可能導致。重點在於辨別有沒有表證(發燒、怕冷等)以及脈象是浮還是滑。治療風病可以同時治療痰,但治療痰病,不可同時治療風。(《金匱翼》)
《必用方》中認為中風不應該用催吐法,並以金虎、碧霞的例子作為警惕。但如果遇到突然產生痰液,發出像鋸子拉木頭一樣的聲音,牙關緊閉,氣息阻塞,湯藥都灌不進去,生命危在旦夕的情況,難道還要堅持不用催吐法嗎?只是不應該使用含有銀粉的藥物,以免損傷脾胃和四肢。(《本事方》)
治療痰的方法,凡不是剛發病的風病,而且痰氣不很嚴重的,一定不能因為猜測是痰就隨便使用化痰藥,這是必須特別戒備的。如果確實痰液過多,堵塞胸腔,湯藥都灌不進去,就必須先化開痰液,以疏通藥物和食物的通道。而化痰的方法,以催吐最快,像古方中的獨聖散、茶調散、稀涎散等,都是催吐的藥劑。但恐怕病人元氣太虛弱,承受不住這些猛烈的藥物,或者可以使用新的催吐方法比較穩妥,或是使用牛黃丸、抱龍丸之類的藥物。
只要咽喉氣息暢通,能夠喝下湯飲就可以停止,不可過度地化痰,導致病人陷入危險,這是最應該注意的。因此治療痰的方法,必須仔細觀察是否可以攻伐,然後再使用,這樣才不會出錯。(註:新方催吐法指的是蘿蔔子和鹽湯這兩種方法)
如果病人眼睛直視、咬緊牙關、肢體僵硬、臉色發紅、身體強壯有力,雖然看起來昏沉,也是可以治療的。先用較粗的筷子之類撬開他的嘴巴,然後用堅硬的筆桿頂住他的牙關,再用稀釋的薑鹽湯慢慢灌入,接著用中指和食指深入喉嚨,慢慢引導他嘔吐。如果手指無法進入,可以用鵝毛蘸著湯來代替手指探吐。這樣反覆幾次,如果能吐出痰液、氣息暢通,一定會逐漸清醒,然後再酌情給予適當的藥物。這是治療痰液壅塞的實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