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陰湯

TIAN YI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證錄》卷二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1%
肺經 17%
心經 16%
胃經 14%
肝經 13%
脾經 12%
心包經 5%
腎經
肺經
心經
胃經
肝經
脾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填陰湯方劑中包含熟地黃,主要源於其滋陰補血的功效,適用於陰虛血虧之症。

熟地黃性味甘、溫,歸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填精益髓的功效。其「熟」制,去除藥性中的寒涼,更易於補益陰血。

填陰湯主要針對陰虛內熱、血虛津虧的病症,而熟地黃的滋陰補血功效,可以改善因陰虛導致的口乾舌燥、手足心熱、失眠多夢、面色蒼白等症狀,同時也能改善血虛引起的頭暈目眩、心悸氣短、面色萎黃等症狀。

填陰湯中加入山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固精: 山茱萸性溫,味酸澀,歸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固精縮尿之效。填陰湯主治腎陰不足,腰膝痠軟,遺精滑精等症,而山茱萸能補腎固精,緩解腎陰虧虛,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2. 收斂止汗: 山茱萸還有收斂固澀之效,能收斂汗液,止汗止瀉。填陰湯中常用於治療虛汗、盜汗等症,山茱萸的收斂止汗作用,可減輕汗液流失,改善患者的症狀。

填陰湯中包含五味子,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五味子味酸甘,入肺、腎經,具有收斂固澀、滋腎生津之效。填陰湯用於治療陰虛津傷、虛熱燥咳等症,五味子能收斂肺氣、滋養腎陰,有助於改善陰虛症狀。

其二,五味子可益氣固精,有助於改善腎氣不足、精關不固等問題。填陰湯中常加入其他滋補腎陰的藥物,五味子可輔助其作用,全面提升腎陰虛證的治療效果。

填陰湯中包含麥門冬,主要原因如下:

  1. 滋陰潤肺: 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生津止渴的功效。填陰湯旨在滋陰補虛,而麥門冬能有效改善肺陰不足、津液虧損等症狀,與方劑的整體功效相契合。
  2. 清熱除煩: 麥門冬還具有一定的清熱除煩作用,對於陰虛火旺所致的煩躁不安、口渴咽乾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緩解效果。填陰湯常用於治療陰虛內熱、心煩失眠等病症,麥門冬的清熱除煩作用也能為方劑增效。

填陰湯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補腎: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具有滋陰補腎、健脾益肺之功效。填陰湯常用於治療腎陰虛、脾氣虛等症,而山藥能有效補充腎陰,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等症狀,同時也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功能。
  2. 固澀止瀉:山藥具有收斂固澀之效,對於脾胃虛弱、腎氣不足導致的泄瀉有一定的止瀉作用。填陰湯中常加入山藥,有助於固澀止瀉,改善患者的腹瀉症狀。

填陰湯中加入白芥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化痰止咳: 白芥子性溫,入肺經,具有溫陽散寒、化痰止咳之效。填陰湯多用於脾腎陽虛、寒溼凝滯所致的寒咳、痰多、胸悶等症,白芥子可溫陽散寒,驅散寒邪,並化痰止咳,緩解患者症狀。
  2. 增強藥力,助其發揮效用: 白芥子辛溫,具有開宣肺氣、行氣散結之功效,可增強填陰湯中其他藥物的藥力,使藥物更好地發揮治療效果。例如,白芥子可促進人參、黃芪等補氣藥的吸收,增強其補氣固表作用。

「填陰湯」中包含「補骨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填精: 補骨脂性溫,味甘,歸腎經,具有溫腎助陽、補精填髓之功效,能溫煦腎陽,促進腎精生化,有助於填補陰虛所致的精血不足。
  2. 溫陽散寒: 填陰湯常用於治療腎陽不足、脾腎陽虛導致的腰膝酸軟、畏寒肢冷、面色蒼白等症狀,補骨脂能溫陽散寒,有助於溫煦腎陽,改善陽虛之症,提高機體的抗寒能力。

總而言之,補骨脂在填陰湯中,一方面能補腎填精,改善陰虛狀態;另一方面能溫陽散寒,調節腎陽虛弱,二者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填陰湯中加入川牛膝,主要有兩方面的考量:

  1. 活血通絡,引血下行:川牛膝性溫,味苦酸,入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絡、引血下行的功效。對於陰虛血少、血行不暢、瘀血阻滯等症狀,川牛膝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並將藥力引導至下焦,以填補陰液不足。
  2. 補益肝腎,固本培元:川牛膝亦能補益肝腎,固本培元。對於因肝腎虧虛所致的陰虛血少、腰膝痠軟、頭暈目眩等症狀,川牛膝可滋養肝腎,增強機體免疫力,從根本上改善陰虛體質。

總之,川牛膝在填陰湯中,既能活血通絡,引血下行,又能補益肝腎,固本培元,對於改善陰虛血少、血行不暢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填陰湯中加入附子,主要原因如下:

  1. 溫陽散寒: 附子性熱,入心、腎經,具有溫陽補火、散寒止痛之效。填陰湯用於治療陽虛寒盛、陰寒內盛證,附子可溫陽驅寒,使陽氣振奮,溫煦脾腎,有助於陰液的補充。
  2. 回陽救逆: 附子可回陽救逆,用於寒邪侵襲、陽氣衰微之證,如四肢厥冷、面色蒼白、脈微欲絕等。填陰湯中配合附子,可回陽固脫,救治危重病症。

主治功效


填陰湯

填陰湯是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熟地黃、山茱萸、五味子、麥門冬、山藥、白芥子、補骨脂、川牛膝、附子。

熟地黃

熟地黃性微溫,味甘,具有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等功效。它能補血養血,改善貧血癥狀;滋補肝腎,緩解肝腎陰虛症狀;益精填髓,增強精血;補腎填精,增強腎臟功能;滋補養生,增強體質,延緩衰老。

山茱萸

山茱萸性味酸澀,具有固澀收斂、澀精止遺、補益肝腎、補血養肝、益精等傳統功效。山茱萸能治療腎虛精虧引起的遺精、早泄、腰膝痠軟、月經過多、崩漏等症狀,以及眩暈耳鳴、腰膝痠痛、陽痿遺精、遺尿尿頻、崩漏帶下、大汗虛脫等症狀,以及內熱消渴。

五味子

五味子性溫、味酸、澀,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其中,固澀收斂可斂肺止咳、澀腸固精、益氣生津、補腎寧心;補氣可助脾益氣,增強抵抗力,緩解疲勞;補腎可改善腎虛諸症,如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遺精早洩、陽痿不舉等;止咳化痰可稀釋呼吸道分泌物,促進痰液排出;降氣可治嘔吐、暈眩、口苦等症;生津止渴可刺激唾液和其他消化液的分泌,從而起到生津止渴的作用;強筋骨可增強骨骼力量,強健筋骨;解酒毒可保護肝臟,促進酒精代謝,緩解酒後不適。

麥門冬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用於治療陰虛津虧的各種症狀,如乾咳少痰、口乾咽燥、舌紅少苔;心肺氣陰兩虛所致的咳嗽、氣喘、心悸、失眠;以及熱病津傷、煩躁、身熱、神昏等症狀。

山藥

山藥具有補氣、澀精止遺、補腎、止咳化痰、強筋骨、健脾胃、滋陰、止瀉等功效。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有補氣益虛,生津止渴,健脾養胃的功效。

白芥子

白芥子性溫,味辛,具有溫補陽氣、溫化寒痰、補益脾胃、行氣通絡、利水消腫等功效。適用於痰飲咳喘、胸脅脹滿疼痛、反胃嘔吐、中風不語、肢體痺痛麻木、腳氣、陰疽、腫毒、跌打腫痛、陽虛體質、陽虛下陷、脾胃虛弱、寒濕痹痛、老年咳嗽、氣逆痰痞、風濕涎痰等症狀。白芥子辛溫發散,走肺胃經,散寒邪,補陽氣,溫脾胃,消積食,化痰止咳。外用有活血通絡,消炎止痛之功。

補骨脂

補骨脂具有補陽、補氣、止瀉和健脾胃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可以刺激腎上腺皮質分泌激素,增加陽氣能量,起到補陽作用。此外,其富含營養成分,能促進能量合成,增強免疫,補充營養,從而補氣。補骨脂還含有生物鹼類物質,可以刺激腸道運動,促進蠕動,止瀉。另外,它性溫,味苦、辛,入脾、腎經,具有健脾益氣、溫腎壯陽的功效。

川牛膝

牛膝具有多種功效。包括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等。牛膝最突出的功效是強筋骨,尤其以懷牛膝為良品。牛膝活血化瘀,適用於瘀血閉阻引起的婦科疾病,如經閉、痛經、月經不調、產後腹痛等。牛膝利水滲濕,利尿消腫,可治淋證、小便不利等症。牛膝活血止痛,能緩解頭痛、肌肉痛、經痛、關節痛等疼痛。牛膝通經,舒筋活絡,能緩解經痛。牛膝清熱利尿,能治肝陽上亢,眩暈,胃火上炎,齒齦腫痛,口舌生瘡等火熱上炎、陰虛火旺之證。牛膝滋陰,有引火(血)下行之效,故可治肝陽上亢之頭痛眩暈,及胃火上炎之齒齦腫痛,口舌生瘡等火熱上炎、陰虛火旺之證。牛膝補益肝腎,強筋壯骨,活血止痛,適用於腰膝酸軟、筋骨疼痛、腎虛、肝血不足、月經不調、產後血虛等症。

附子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附子能溫暖身體,促進血循,增強心臟功能,加速新陳代謝,排毒。此外,附子能補腎陽、益火消陰,治療腎陽虛寒性陽萎宮冷、腰膝冷痛、夜尿頻多等症。另外,附子還能活絡止痛,治療寒邪內侵之胃腹疼痛、洩瀉,以及寒濕阻絡之痹痛。

總結

中藥方劑「填陰湯」,主要成分是熟地黃、山茱萸、五味子、麥門冬、山藥、白芥子、補骨脂、川牛膝、附子,主治功效是腎臟的水分枯竭,無法上行滋潤心臟,所以痰濕侵襲心臟,一時神志昏迷而突然中風,手腳抽搐,口眼歪斜,但神智清醒,言語正常。

傳統服藥法


熟地4兩,山茱萸,北五味3錢,麥冬1兩,山藥1兩,白芥子5錢,破故紙1錢,牛膝3錢,附子1分。
"水煎服。一劑而牽搐除,再劑而口眼正,一連十劑而平復如常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陰陽並補,陰陽雙調,對腎陰虛、腎陽虛兼有痰濁者,有較好的療效。但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貝爾氏癱瘓多痰顏面神經麻痺

相同名稱方劑


填陰湯, 出處:《辨證錄》卷二。 組成:熟地4兩,山茱萸、北五味3錢,麥冬1兩,山藥1兩,白芥子5錢,破故紙1錢,牛膝3錢,附子1分。 主治:直補腎陰。主治:腎水乾涸,不能上滋於心,故痰來侵心,一時迷亂而猝中,手足牽搐,口眼歪斜,然神思則清,言語如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