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暑熄風湯

QING SHU XI FE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23

熱/寒比例

極寒 (0.1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4%
胃經 20%
心經 17%
肝經 10%
腎經 6%
大腸經 3%
脾經 3%
膀胱經 3%
肺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腎經
大腸經
脾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清暑熄風湯中加入玄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玄參味甘苦寒,入心、肺、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功效。清暑熄風湯主要針對暑熱內侵,風熱上擾所致的症狀,玄參能清熱解毒,降低體內熱度,並消除暑熱引起的炎症反應,有助於緩解頭昏腦脹、口渴咽乾等症狀。
  2. 滋陰降火,潤燥生津: 玄參性寒,能滋陰降火,潤燥生津,對於暑熱傷津、津液不足引起的口渴、咽痛等症狀,玄參能有效緩解。同時,玄參也能緩解暑熱引起的皮膚乾燥、口脣乾裂等症狀。

清暑熄風湯中包含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清熱:麥門冬味甘性寒,具有滋陰潤肺、清心除煩的功效,能有效緩解暑熱引起的口渴、心煩、失眠等症狀。
  2. 養陰生津:麥門冬能滋養陰液,生津止渴,對於暑熱損傷津液所致的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綜上所述,麥門冬在清暑熄風湯中,起到滋陰清熱、養陰生津的作用,有助於緩解暑熱引起的各種不適症狀。

清暑熄風湯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之效。夏季暑熱之邪易於侵襲人體,導致心火亢盛,出現煩躁不安、口渴、咽乾等症狀。石膏能清泄心火,緩解暑熱引起的各種不適。
  2. 止痙熄風:石膏還能清熱止痙,熄風止癇。夏季暑熱易引起體內陰陽失衡,導致熱極生風,出現頭暈目眩、四肢抽搐等症狀。石膏入肝經,能清肝熱,熄風止痙,緩解暑熱引起的痙攣抽搐症狀。

綜上所述,清暑熄風湯中加入石膏,是爲了清熱瀉火,止痙熄風,以達到緩解夏季暑熱引起的各種不適之目的。

清暑熄風湯中加入牡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牡丹皮味苦寒,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清暑熄風湯多用於暑熱傷津、風熱上擾所致的發熱、頭痛、口渴、咽痛等症狀。牡丹皮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可有效緩解暑熱引起的各種不適。
  2. 疏散風熱:牡丹皮具有疏散風熱之效,能解表散邪,緩解風熱上襲所致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清暑熄風湯中加入牡丹皮,可起到清熱解毒、疏散風熱,同時活血化瘀的功效,達到整體治療的效果。

清暑熄風湯中包含薄荷,主要源於其清熱解表、疏風散熱的功效。

薄荷味辛、性涼,入肺、肝經,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涼血止癢之效。在清暑熄風湯中,薄荷能清熱解表,疏散因暑熱所致的風邪,並能涼血止癢,緩解因暑熱引起的皮膚瘙癢等症狀。

此外,薄荷氣味芳香,可醒脾開胃,增進食慾,有助於恢復因暑熱引起的食慾不振等症狀。

清暑熄風湯中包含桑葉,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功效:

  1. 清熱解表:桑葉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表、疏散風熱之效,可緩解夏季暑熱所致的發熱、口渴、咽痛等症狀。
  2. 涼血止血:桑葉入肺經,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可治療因風熱上攻所致的鼻衄、吐血等症狀。

因此,清暑熄風湯中加入桑葉,能起到清熱解表、涼血止血的功效,有助於治療夏季暑熱引發的各種疾病。

清暑熄風湯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化痰:川貝母味甘微苦,性寒,入肺經,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之效。暑熱易傷肺津,導致痰熱壅肺,而川貝母可清熱化痰,緩解暑熱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

二、熄風止痙:川貝母具有一定鎮靜作用,可熄風止痙,緩解暑熱所致的頭暈目眩、神志不清等症狀。

因此,清暑熄風湯中加入川貝母,可起到清熱化痰、熄風止痙的作用,有效緩解暑熱所致的各種症狀。

清暑熄風湯中包含金銀花,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金銀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可有效清除暑熱,並抑制風熱邪氣入侵。
  2. 疏散風熱:金銀花善於疏散風熱,可治療風熱感冒、咽喉腫痛等病症,與清暑熄風湯的功效相輔相成。

金銀花在清暑熄風湯中發揮著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有助於消除暑熱、緩解風熱症狀,達到清暑熄風的目的。

清暑熄風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是為了發揮其以下兩方面的作用: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降低藥物刺激性的功效。清暑熄風湯中多用辛涼解表之品,甘草能調和藥性,避免藥性過於寒涼而損傷脾胃。
  2. 增強療效: 甘草能益氣補中,與其他藥物相配伍,能增強清熱解暑、熄風止痙的功效,使藥效更加顯著。例如,甘草與石膏、知母等藥物配合,可增強清熱解暑之力;與柴胡、葛根等藥物配合,可增強解表散寒之力。

清暑熄風湯中加入滑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利濕:滑石性寒滑利,能清熱利濕,化解暑熱引起的濕熱內蘊。夏季暑熱蒸騰,容易導致濕熱內生,引發頭昏腦脹、口渴心煩等症狀,滑石可清熱解暑,緩解濕熱症狀。
  2. 止咳平喘:滑石性滑利,能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暑熱易傷肺,引起咳嗽喘息,滑石可潤肺止咳,平喘降逆,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清暑熄風之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清暑熄風湯」主治功效分析

古文內容分析

我們可以得知「清暑熄風湯」主要用於治療夏日暑熱引起的喉部疾病。其病因為「夏日炎暑,內熱煩蒸而上逼清逍,致生喉部諸症」,具體症狀為「熱病風暑,發熱汗出,口渴心煩,不惡寒反惡熱,咽喉紅痛或白腐腫甚,脈來洪大,舌黃或燥」。從中醫角度分析,這是由於「三焦相火升騰上竅,陽明熱甚」所導致。

治療原理分析

「清暑熄風湯」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點:

  1. 清暑: 對應「夏日炎暑」的病因,方劑中應包含清解暑熱的藥物,以清除體內過盛的暑邪。古文沒有明確標註成分,但是根據方劑的名稱,可以推測這個方劑中含有清熱解毒的藥物,例如石膏,金銀花,可以清除三焦之熱,陽明之熱。

  2. 熄風: 對應「三焦相火升騰上竅」,「風」可以理解為內風,與肝火上炎有關。方劑中可能包含平抑肝陽、熄風止痙的藥物。對應症狀中的「咽喉紅痛或白腐腫甚」,也可以推測這個方劑中含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藥物,如玄參、牡丹皮等。

  3. 滋陰潤燥: 對應「發熱汗出,口渴心煩,舌黃或燥」等症狀,說明體內津液受損,需要滋陰潤燥的藥物來補充津液、緩解乾燥。例如玄參,麥門冬,既可以滋陰潤燥,又可以清熱。

  4. 疏散風熱: 根據《喉科家訓》中提到的「咽喉一科,介乎內外之間」,喉部疾病可能與外感風熱有關。因此,方劑中可能包含疏散風熱的藥物,如薄荷、桑葉等。

  5. 和中緩急: 根據《喉科家訓》中提到的「甘草:和中緩急、補脾益胃。」所以推測方劑中含有甘草,用來調和藥性,減輕藥物的刺激性。

綜合分析

綜合古文內容和方劑組成,可以推斷「清暑熄風湯」是一個針對夏季暑熱引起的喉部疾病的方劑,其治療原理是通過清暑、熄風、滋陰潤燥、疏散風熱等方法,來達到清解暑熱、平抑肝陽、補充津液、消腫止痛的目的,從而緩解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等症狀。從《喉科家訓》提供的方劑組成可以判斷,清暑熄風湯的組成為:玄參、麥門冬、石膏、牡丹皮、薄荷、桑葉、川貝母、金銀花、甘草、滑石。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清暑熄風湯, 出處:《喉科家訓》卷二。 組成:元參、麥冬、石膏、丹皮、薄荷、桑葉、川貝、鮮地、銀花、六一散。 主治:熱病風暑,發熱汗出,口渴心煩,不惡寒反惡熱,咽喉紅痛或白腐腫甚,脈來洪大,舌黃或燥,乃三焦相火升騰上竅,陽明熱甚之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