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陰清肺湯

ZI YIN QING FE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21

熱/寒比例

極寒 (0.19)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1%
心經 22%
胃經 18%
肝經 13%
腎經 9%
脾經 4%
肺經
心經
胃經
肝經
腎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滋陰清肺湯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潤肺: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清熱生津之功效。肺燥傷陰,則出現咳嗽、咯血、口乾咽燥等症狀。生地黃能滋陰潤肺,清熱降火,緩解肺燥所致的各種不適。
  2. 清熱解毒: 滋陰清肺湯多用於熱邪犯肺,或肺熱陰傷所致的咳嗽、咯血、咽痛等。生地黃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能清解肺熱,減少熱毒對肺部的傷害,達到清肺解毒的功效。

因此,生地黃在滋陰清肺湯中起到滋陰潤肺、清熱解毒的作用,是方中不可或缺的藥物。

滋陰清肺湯中加入玄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滋陰降火: 玄參性寒,味苦甘,入肺、腎經,具有滋陰降火、清熱解毒之效。對於肺熱燥咳、咽喉腫痛、口乾舌燥等症狀,可有效清熱潤燥,滋陰生津。
  2. 清肺利咽: 玄參還能清肺利咽,對於肺熱所致的咳嗽痰稠、聲音嘶啞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同時,其清熱解毒作用也能緩解咽喉疼痛,促進咽喉腫脹消退。

滋陰清肺湯中包含麥門冬,主要基於其滋陰潤肺的功效。麥門冬味甘性寒,入肺、心經,具有養陰生津、清熱潤肺的功效。

肺燥津傷,咳嗽少痰,或肺熱傷陰,乾咳痰粘,均可見於臨牀,而麥門冬能滋陰潤肺,生津止渴,有效緩解上述症狀。此外,麥門冬亦能清熱解毒,對於熱邪傷肺所致的咳嗽、痰多等症狀,也有一定療效。因此,麥門冬在滋陰清肺湯中,可謂是不可或缺的藥材,發揮著重要作用。

滋陰清肺湯中加入桑葉,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潤肺止咳的功效。

桑葉性寒,味甘苦,入肺經,可清熱涼血,尤其善於疏散風熱,適用於外感風熱引起的發熱、咳嗽、咽痛等症狀。同時,桑葉也能滋陰潤肺,對於肺熱燥咳、咽乾口渴等症狀也有緩解作用。

因此,桑葉在滋陰清肺湯中,既能清熱解毒,又能滋陰潤肺,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清熱潤肺、止咳化痰的功效。

滋陰清肺湯中加入牡丹皮,主要基於其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牡丹皮性寒,味苦酸,入心、肝、脾經。其清熱涼血作用可針對肺熱咳嗽、咯血等症狀,而活血化瘀則能改善因熱毒瘀阻而導致的胸悶、氣喘等症狀。

此外,牡丹皮能解熱毒,對因熱毒引起的皮膚紅腫、瘡瘍等亦有療效。總體而言,牡丹皮在滋陰清肺湯中扮演著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關鍵角色,有助於緩解肺熱及相關症狀。

滋陰清肺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藥性,緩解其他藥材的燥性或寒性,使藥物更易於被人體吸收,並減少副作用。滋陰清肺湯中可能包含一些性質偏寒或燥的藥材,加入甘草可使藥性平衡,更適合患者服用。
  2. 增強療效: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解咳嗽、止渴生津的功效,可以增強滋陰清肺湯的療效。甘草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可以更好地達到滋陰清肺、止咳化痰的功效,改善患者的肺部問題。

滋陰清肺湯中加入枇杷葉,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肺止咳:枇杷葉性涼味苦,入肺經,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對於肺熱咳嗽、痰黃黏稠、胸悶氣促等症狀,枇杷葉能起到清熱潤肺、止咳化痰的作用。

2. 滋陰潤燥:枇杷葉亦有滋陰潤燥之效。對於因肺陰不足、燥熱傷肺所致的咳嗽、口乾咽燥、皮膚乾燥等症狀,枇杷葉可以起到滋陰潤肺、生津止渴的作用。

因此,在滋陰清肺湯中加入枇杷葉,可以協同其他藥材,更有效地清熱潤肺、止咳化痰,達到滋陰清肺的功效。

主治功效


滋陰清肺湯主治功效分析

古文內容分析:

從提供的古文內容,可以將關於滋陰清肺湯的資訊歸納如下:

  1. 《婦科百辨》: 提到滋陰清肺湯用於治療「乾咳日久而火上炎」,並列出了藥方組成:黃柏、麥冬、熟地、知母、山梔、當歸、黃芩、白芍、青黛、甘草,並加入童便和薑汁服用。
  2. 《喉科家訓》: 提到在疫病後期,咽喉腐爛,汗出縵熱,音啞無聲,氣逆喘急,苔色絳乾等症狀,可以用「加減滋陰清肺湯」進行調理。並強調「肺胃二經為受病之根本,先散後清為治法之宗旨」。
  3. 《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提到「加減滋陰清肺湯」專治痧麻重症,症狀包括壯熱煩躁、渴欲冷飲、譫語妄言、咽喉腫痛腐爛、脈洪數、舌紅絳或黑糙無津,並列出藥方組成:鮮生地、細木通、薄荷葉、金銀花、京元參、川雅連、冬桑葉、連翹殼、鮮石斛、甘中黃、川貝母、鮮竹葉、活蘆根,便祕者可加生川軍。

治療原理分析:

綜合三段古文內容,滋陰清肺湯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滋陰降火:

    • 《婦科百辨》中使用的黃柏、知母、山梔、麥冬、熟地等藥物,均具有滋陰降火的功效。這些藥物可以滋養陰液,清除體內虛火,緩解因陰虛火旺導致的乾咳等症狀。
    • 《全國名醫驗案類編》中提到的鮮生地、京元參、鮮石斛等藥物也具有滋陰生津的作用,針對的是舌紅絳、黑糙無津的症狀。
  • 清熱解毒:

    • 《婦科百辨》中提到的黃芩、青黛,以及《全國名醫驗案類編》中提到的金銀花、連翹殼、川雅連等藥物均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清除體內熱毒,緩解咽喉腫痛腐爛等症狀。
  • 潤肺止咳:

    • 《全國名醫驗案類編》中提到的川貝母、冬桑葉等藥物,可以潤肺止咳,緩解咳嗽症狀。
  • 清宣肺胃:

    • 《喉科家訓》強調「肺胃二經為受病之根本,先散後清為治法之宗旨」。這說明在治療過程中,需要先疏散表邪,然後再清解肺胃之熱。這與《全國名醫驗案類編》中使用的薄荷葉、活蘆根等藥物的功效相符,這些藥物具有疏散風熱、清熱生津的作用。

總結:

從古文內容來看,滋陰清肺湯及其加減方主要用於治療因熱病後期,陰液耗損,虛火上炎所致的各種症狀,包括乾咳、咽喉腫痛腐爛、壯熱煩躁、舌紅絳無津等。其治療原理主要是通過滋陰降火、清熱解毒、潤肺止咳、清宣肺胃等方法,達到恢復陰陽平衡,清除餘熱的目的。特別是《喉科家訓》強調的「先散後清」的治法,提示在應用該方時,應根據病情的發展階段,靈活調整藥物組成和劑量。

傳統服藥法


鮮生地、鮮金釵、京元參、剖麥冬、霜桑葉、川尖貝、湖丹皮、生甘草、枇杷葉、甜梨汁。
水煎服。
白喉:葉女。白喉四天,咽喉左右兩關爛腐,蒂丁亦去其半,身熱不壯,舌質淡紅,中後薄黃,脈象濡數。四日之中,粒米未入。此乃疫癘之邪,熏蒸肺胃,心肝之火內煩,用滋陰清肺湯加川連、通草一劑,咽喉腐爛漸脫,反覺焮痛,此腐爛雖去,新肉未生,仍用原方加花粉,鮮石斜,因未大便,加生川軍三錢開水泡,絞汁沖服,得大便甚暢,胃熱下行,白喉隨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有滋陰清熱、涼血解毒的作用,因此陰虛火旺、口乾咽燥、大便乾結、小便短赤者慎用。
  • 本方含有生地黃,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因此孕婦慎用。
  • 本方含有甘草,有緩急和中的作用,因此糖尿病患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滋陰清肺湯, 出處:《喉科家訓》卷四。 組成:鮮生地、鮮金钗、京元參、剖麥冬、霜桑葉、川尖貝、湖丹皮、生甘草、枇杷葉、甜梨汁。 主治:疫癧喉症,轉機之後,肺胃餘熱未清,腎陰不足,舌絳而乾,喉雖清爽,燥癢無津,脈仍數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