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效萬應剪金丹

神效萬應剪金丹

SHEN XIAO WAN YING JIAN JIN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袖珍》卷三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偏熱 (1.2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胃經 18%
大腸經 14%
肝經 13%
肺經 12%
膽經 6%
腎經 5%
心經 5%
三焦經 2%
脾經
胃經
大腸經
肝經
肺經
膽經
腎經
心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神效萬應剪金丹」中加入陳皮,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

一、理氣健脾:陳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方劑中若有脾胃氣虛、食積不化、脘腹脹滿等症狀,陳皮可助其理氣消食,增進脾胃運化功能。

二、疏肝和胃:陳皮亦能疏肝解鬱,和胃止痛。若方劑中同時存在肝氣鬱結、胃脘疼痛等症狀,陳皮可起到舒肝理氣、和胃止痛的作用,緩解患者的整體不適。

青皮作為理氣化痰、消積導滯的藥材,在神效萬應剪金丹方劑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其理氣化痰之效,有助於疏通氣機,緩解胸悶氣短、痰多咳嗽等症狀。而消積導滯的功效則能幫助消化不良、食積停滯的患者改善食慾,促進消化吸收。

此外,青皮還具有抗炎消腫的作用,可以幫助治療一些炎症性疾病。因此,在神效萬應剪金丹中加入青皮,不僅可以增強其治療效果,還可提高藥物安全性,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神效萬應剪金丹」方劑中含有半夏,主要有以下原因:

  1. 燥濕化痰: 半夏味辛、性溫,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可針對因濕邪阻肺導致的咳嗽、痰多等症狀。
  2. 降逆止嘔: 半夏可降逆止嘔,對於濕痰阻滯胃氣、脾胃不和導致的嘔吐、噁心等症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因此,半夏在「神效萬應剪金丹」中起到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有助於改善因濕邪阻滯所引起的各種病症。

神效萬應剪金丹方劑中加入烏梅,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收斂止瀉: 烏梅味酸性收斂,能收斂腸道,止瀉止痢,對於脾胃虛弱,久瀉不止者,能有效緩解症狀。
  2. 生津止渴: 烏梅性寒,能生津止渴,清熱解暑,對於暑熱傷津,口渴煩躁者,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烏梅在神效萬應剪金丹方劑中,與其他藥材相互配合,發揮協同作用,達到治療多種疾病的效果。

「神效萬應剪金丹」方劑中包含蜂蠟,主要原因有二:

  1. 封閉固形,防止藥效散失:蜂蠟具備較高的熔點,在製成藥丸後能固化成薄膜,有效封閉藥丸,防止藥材中的有效成分揮發或氧化,確保藥效持久。
  2. 潤滑腸道,幫助藥物吸收:蜂蠟具有潤滑腸道的功效,可以幫助藥丸順利通過腸胃,增加藥物在體內的吸收率,提高療效。

此外,蜂蠟亦具備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可輔助治療某些疾病。然而,藥材的運用應遵循醫囑,不可自行服用。

神效萬應剪金丹中加入枳殼,主要原因在於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1. 理氣消積,行滯通便:枳殼味苦、辛,性寒,歸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寬中下氣,破氣消痞的功效。對於因氣滯食積導致的腹脹、便祕、消化不良等症狀,枳殼能有效緩解。
  2. 疏肝解鬱,降逆止嘔:枳殼能疏肝解鬱,降逆止嘔,對於肝氣鬱結,氣逆上衝導致的胸悶、嘔吐等症狀也有不錯的效果。

因此,在神效萬應剪金丹中加入枳殼,可以綜合其理氣消積、疏肝解鬱等功效,達到治療相關病症的效果。

「神效萬應剪金丹」方劑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解毒: 黃連性寒,味苦,入心、胃、肝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可有效抑制因熱毒、濕熱所致的各種炎症反應,例如咽喉腫痛、牙齦腫痛、皮膚瘡瘍等。
  2. 涼血止血: 黃連能清熱涼血,並具有收斂止血作用。對於熱毒引起的出血症狀,如鼻衄、咯血、吐血等,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神效萬應剪金丹」方劑中包含乳香,其原因主要有二: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乳香性溫,味苦辛,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骨折疼痛等症狀,乳香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疼痛,有助於傷患恢復。
  2. 行氣止痛,解毒消炎: 乳香亦具行氣止痛、解毒消炎的作用。對於因氣血不通引起的疼痛,乳香能疏通經絡,緩解疼痛。同時,乳香對一些細菌和病毒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幫助消炎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神效萬應剪金丹」中包含「沒藥」,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活血化瘀: 沒藥性溫,味苦辛,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疼痛。
  2. 生肌斂瘡: 沒藥還具有生肌斂瘡的作用,能促進傷口癒合,對於外傷出血、潰瘍瘡口等,能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將沒藥加入「神效萬應剪金丹」中,能增強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生肌斂瘡的功效,達到治療多種外傷疾病的目的。

「神效萬應剪金丹」方劑中包含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大腸經。其具有行氣解鬱、燥濕止瀉、止痛的作用。對於氣滯血瘀、脘腹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狀,木香能有效疏通氣機,緩解疼痛。
  2. 健脾和胃:木香能促進脾胃消化功能,對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有改善作用。此外,木香還能抑制細菌生長,有助於預防腸胃感染。

因此,在「神效萬應剪金丹」中加入木香,不僅有助於緩解疼痛,更能調理脾胃,增強消化功能,提升藥效。

「神效萬應剪金丹」方劑中包含檳榔,主要原因是其具有以下功效:

  1. 消積化滯:檳榔味辛性溫,能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導滯、行氣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食積腹脹、消化不良、脘腹疼痛等症。
  2. 驅蟲殺蟲:檳榔性溫燥,能殺滅腸道寄生蟲,常用於治療蟲積腹痛、蟲積腹瀉等症。

雖然檳榔具有上述功效,但其性燥烈,使用需謹慎。現代研究也發現,檳榔存在致癌風險,因此不建議長期服用。若需使用,需遵醫囑,並根據自身情況適量服用。

神效萬應剪金丹中加入粟米,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和胃: 粟米性平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積的功效。其豐富的膳食纖維能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的改善。
  2. 利水消腫: 粟米利水滲濕,能消除體內多餘水分,有助於緩解水腫。對於一些因脾虛濕盛或腎虛水腫引起的疾病,粟米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神效萬應剪金丹」為綜合性強效方劑,主治範圍廣泛,涵蓋內科、外科、兒科等證候,核心在於「通滯、止痛、調氣血」。

  1. 諸痢:針對血痢、白痢、噤口痢等,以不同引經藥(如甘草、乾薑)引藥直達病所,調和寒熱、止瀉固腸。
  2. 霍亂吐瀉:乾薑溫中止嘔,配合半夏、陳皮等化濕降逆。
  3. 落馬折傷:乳香、沒藥活血化瘀,木香、檳榔行氣止痛,酒送服助藥力散瘀。
  4. 五勞七傷、宿食不消:枳殼、青皮破氣消積,黃連清熱燥濕,調理脾胃氣滯。
  5. 小兒驚風:烏梅、粟米安神緩急,丹火(推測為硃砂或丹砂)鎮驚。
  6. 風疾疼痛:乳香、沒藥通絡止痛,配伍行氣藥疏導經絡滯氣。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此方以「攻邪兼顧護正」為原則,藥性峻烈與緩和並用:

  1. 峻下逐邪

    • 老陽子(巴豆)老陰子(杏仁):一熱一潤,巴豆攻逐冷積,杏仁潤腸通便,相制相成,去皮油可減毒性,但此方強調「不去皮油」,力猛而速效。
    • 檳榔、枳殼:破氣行滯,助巴豆推蕩積滯,針對宿食、痢疾裡急後重。
  2. 調和氣血

    • 乳香、沒藥:活血定痛,治折傷瘀血;木香理氣醒脾,防攻伐傷胃。
    • 黃蠟:甘緩護胃,包覆峻藥(如巴豆)緩釋藥性,減腸道刺激。
  3. 寒熱並調

    • 黃連清熱燥濕,治熱痢;乾薑(引藥)溫中散寒,治寒痢,二者寒熱互制。
    • 烏梅酸收,防巴豆瀉下太過,兼安蛔止痢。
  4. 特殊工藝

    • 丹火水飛七次:推測為硃砂,鎮心安神,治驚風;水飛去燥烈之性。
    • 黃蠟溶洗去粗:取其純淨,固護腸胃。

綜論
此方以巴豆為君,攻逐積滯,配伍行氣、活血、清熱、酸收之藥,形成「通—調—護」體系,針對急症、實證(如痢疾、傷損)設計,而蠟丸製法及引經藥的靈活運用,增強針對性與安全性。然其組方峻烈,需嚴格辨證使用,體現古代「急病用猛藥」之思路。

傳統服藥法


老陽子(江子)35粒(不去皮油),老陰子(杏子,不去皮油)3錢,陳皮金(去白)3錢,青皮木3錢(去瓤),半夏(水燙7次)9粒,烏梅7個(全用),丹火2兩(水飛7次,去粗)1兩,黃蠟(生用2兩,溶,水洗去粗)1兩半,枳殼(羅去瓤)3錢,黃連(羅去須)3錢,乳香2錢,沒藥(炙)2錢,木香(蒸)2兩,檳榔21個,粟米5錢。上將黃蠟溶開,入眾藥和勻,杵千百下作一塊,再分一半藥末,以油單紙收,臨用旋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0丸,血痢,甘草湯送下;白痢,乾薑湯送下;紅白痢,草、薑湯送下;赤痢,椿根皮湯送下;噤口痢,蓮肉、山藥、防風、粟米湯送下;落馬、折傷、血悶,酒送下;霍亂吐瀉,乾薑湯送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年老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咳血消化不良肺結核霍亂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細菌性食物中毒蛔蟲病咳嗽腹瀉全身酸痛上吐下瀉

相同名稱方劑


神效萬應剪金丹, 出處:《袖珍》卷三。 組成:老陽子(江子)35粒(不去皮油),老陰子(杏子,不去皮油)3錢,陳皮金(去白)3錢,青皮木3錢(去瓤),半夏(水燙7次)9粒,烏梅7個(全用),丹火2兩(水飛7次,去粗)1兩,黃蠟(生用2兩,溶,水洗去粗)1兩半,枳殼(羅去瓤)3錢,黃連(羅去須)3錢,乳香2錢,沒藥(炙)2錢,木香(蒸)2兩,檳榔21個,粟米5錢。 主治:諸痢,霍亂吐瀉,一切風疾,心疼,頭身疼痛,咳嗽,五勞七傷,宿食不消,水瀉,時氣傷寒,落馬折傷,小兒驚風,蛔蟲寸白蟲,脾胃寒痛,小兒驚風,二便不通,熱病,一切瘡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