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潤燥湯中加入桃仁,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項功效:
- 活血化瘀:桃仁性味苦甘,入心、肺、大腸經,能活血化瘀,潤腸通便。潤燥湯多用於治療燥邪犯肺,肺津不足,或血虛生燥,引起皮膚乾燥、口渴咽燥、便祕等症狀,桃仁在此可改善氣血運行不暢,促進津液生成,緩解燥熱便祕。
- 潤燥滑腸:桃仁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對於燥邪導致的便祕有較好的改善效果。潤燥湯中的其他藥材如麥冬、生地等也具有滋陰潤燥的作用,與桃仁相輔相成,更能有效緩解燥熱便祕。
潤燥湯中包含杏仁,主要原因如下:
- 潤肺止咳:杏仁性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的功效。潤燥湯旨在潤燥止咳,而杏仁可有效緩解燥咳、乾咳等症狀,起到潤肺止咳的作用。
- 宣肺化痰:杏仁還有宣肺化痰的作用,可幫助清除肺部痰液,改善呼吸道通暢,有助於緩解肺燥咳嗽等症狀。因此,在潤燥湯中加入杏仁,可起到宣肺化痰,潤肺止咳的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潤燥湯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瀉熱通便:大黃性寒,味苦,入肝、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之功效。潤燥湯多用於燥邪犯肺、津液不足所致的燥咳、便祕、口乾咽燥等症,而大黃的瀉熱通便作用,有助於清除腸道積熱,促進腸道蠕動,改善便祕,從而達到潤燥通便的效果。
- 清熱解毒:大黃除了瀉熱通便之外,還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燥邪犯肺,易導致肺熱,而大黃的清熱解毒作用,能夠清泄肺熱,輔助潤燥湯達到清熱潤燥的目的。
主治功效
潤燥湯
潤燥湯為中藥方劑,由桃仁、杏仁、大黃三味藥材組成。具有潤燥通便、活血化瘀、清熱解毒之功效。
方劑組成介紹
杏仁:又稱甜杏仁或苦杏仁,為薔薇科植物杏的種子。杏仁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等功效。杏仁富含維生素E、維生素B羣、蛋白質等,為呼吸系統保健之品,可治咳嗽痰多;其含有的油脂具有潤滑腸道的作用,而苦味則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出糞便,常與柏子仁、郁李仁等同用,具有增強潤腸通便的作用。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大黃清熱利尿,可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大黃瀉下,可治療熱結便祕、實熱結而兼氣血虛虧、脾陽不足、冷積便祕、濕熱痢疾初起、食積腹痛等症。大黃止血,可治療血熱妄行所致之吐血、衄血等症。大黃活血化瘀,可治療產後瘀阻腹痛、惡露不盡、瘀血腫痛等症。大黃清熱解毒,可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水火燙傷等。大黃降氣,可治療腹痛、脹氣、嘔吐等消化系統問題。
桃仁:性溫味苦,歸肝經,具有調經、活血化瘀、通便、止咳化痰、清熱瀉火等功效。其能改善經期不調、經血量少或過多、經期疼痛等病症,緩解腸燥、促進消化道分泌,加速腸道排放,促進呼吸道分泌物分泌,擴張呼吸道,降低咳嗽氣喘。桃仁常用於治療經閉、痛經、產後瘀滯腹痛、癥積痞塊、跌打損傷、腸燥便祕、寒痰咳嗽、痰多無色且稀薄、咳嗽氣喘等病症。
主治功效
大便不通,小便自利:大便不通暢,但小便卻很通暢。
及酒疾濕毒成淋:由於飲酒過度、濕毒過重而導致淋病。
氣凝血枯,小便不通:氣血不足,導致小便不通暢。
小腹作痛,腫結腎囊:小腹疼痛,腎臟部位腫脹結塊。
總結
潤燥湯為中藥方劑,具有潤燥通便、活血化瘀、清熱解毒之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大便不通,小便自利;及酒疾濕毒成淋;氣凝血枯,小便不通;小腹作痛,腫結腎囊等病症。
傳統服藥法
當歸2錢,熟地(再用薑汁入瓷器內炒乾)2錢,麥冬(去心,炒)1錢,陳皮(去白)8分,白豆蔻(去殼,炒,研)8分,肉茯蓉1錢半,威參4錢。
服藥而有氣不足者,加人參,或加沙參、黃耆之類,但由輕而重,不得頓加。
養血潤燥。
水煎,加牛乳、白蜜、竹瀝、薑汁各4-5匙調合,每用半杯,頻頻服之,不得間斷。或食稀粥或豬肉湯、羊肉湯。
忌食雞鴨、炙煿之類。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潤燥通便的作用,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潤燥湯, 出處:《玉案》卷二。 組成:生地、山梔、升麻、柴胡、石膏、生薑。 主治:瘟疫燥甚者。
潤燥湯, 出處:《點點經》卷一。 組成:桃仁2錢,杏仁2錢,大黃2錢。 主治:大便不通,小便自利;及酒疾濕毒成淋,氣凝血枯,小便不通,小腹作痛,腫結腎囊。
潤燥湯, 出處:《蘭室秘藏》卷下。 組成:升麻2錢,生地黃2錢,熟地黃1錢,當歸梢1錢,生甘草1錢,大黃(煨)1錢,桃仁泥1錢,麻仁1錢,紅花5分。 主治:大便燥結。
潤燥湯, 出處:《會約》卷四。 組成:當歸2-3錢,熟地3-5,生地2錢,威參8錢,肉茯蓉3錢,枸杞1錢半,牛膝1錢半,小茴(鹽炒)3分,麥冬1錢。 主治:傷寒血虛而燥,二便艱澀。
潤燥湯, 出處:《萬氏女科》卷三。 組成:人參5分,甘草5分,歸身梢1錢,生地1錢,枳殼1錢,火麻子(去殼,捶碎)2錢,桃仁泥2錢,檳榔5分(取汁)。 主治:産後氣血俱虛,大便閉澀不通。
潤燥湯, 出處:《會約》卷八。 組成:當歸2錢,熟地(再用薑汁入瓷器內炒乾)2錢,麥冬(去心,炒)1錢,陳皮(去白)8分,白豆蔻(去殼,炒,研)8分,肉茯蓉1錢半,威參4錢。 主治:養血潤燥。主治:噎塞而食不下,火燥而津液枯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