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燥脾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燥濕: 白朮性溫味甘,具有健脾燥濕之功效。燥脾湯用於治療脾虛濕困、脘腹脹滿、食少便溏等症,白朮能補脾氣、燥脾濕,有助於改善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水濕代謝,緩解脾虛濕困的症狀。
- 固脾止瀉: 白朮還有固脾止瀉之效。脾虛易導致脾氣不固,造成泄瀉。白朮能補脾氣,固脾止瀉,進一步穩定脾胃功能,減少腹瀉的發生。
總之,白朮在燥脾湯中的加入,可有效改善脾虛濕困、脘腹脹滿、食少便溏等症狀,起到健脾燥濕、固脾止瀉的作用。
燥脾湯中包含茯苓,主要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項功效:
1. 健脾利濕: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能利水滲濕、健脾和胃。燥脾湯主治脾虛濕困,症狀包括食少納呆、脘腹脹滿、便溏泄瀉等。茯苓能幫助脾胃運化水濕,改善脾虛所致的各種不適。
2. 寧心安神:茯苓還有寧心安神的作用,可緩解脾虛所致的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燥脾湯中加入茯苓,不僅能健脾利濕,更能兼顧心神,使療效更全面。
燥脾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調和脾胃,緩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益氣,和中緩急,調和藥性的功效。燥脾湯中往往含有辛燥之品,容易傷及脾胃,甘草可以緩和藥性,防止損傷脾胃。
2. 增強藥效: 甘草可以增強其他藥材的藥效。例如,甘草與黃芪配合,可以增強補氣健脾的作用,與白朮配合,可以增強健脾燥溼的作用。
燥脾湯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脾散寒:乾薑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嘔之效。脾胃喜溫惡寒,若脾胃虛寒,則易出現腹痛、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狀。乾薑可溫脾胃之陽氣,驅散寒邪,改善脾胃功能。
- 燥濕化痰:乾薑性燥,可燥濕化痰,對於脾胃濕氣重,痰多咳嗽等症狀也有較好的治療效果。脾胃濕氣重,往往伴隨脾胃功能減弱,乾薑可溫脾健脾,促進脾胃運化水濕,達到燥濕化痰之效。
燥脾湯中加入砂仁,主要是針對其 健脾消食,理氣化濕 的功效。
砂仁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食,溫脾止瀉的作用。燥脾湯常用於治療脾胃氣滯,食積不化,脘腹脹滿,噯氣泛酸,食慾不振等症。而砂仁的加入,可以 促進脾胃消化,化解食積,緩解氣滯,從而改善脾胃功能,達到治療目的。
同時,砂仁還具有 理氣化濕 的作用,有助於 排除體內濕氣,進一步 改善脾胃運化,使藥效更加顯著。
燥脾湯中加入藿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芳香化濕,理氣和中: 藿香性辛溫,具有芳香化溼、理氣和中的功效。燥脾湯主要用於治療脾胃溼熱導致的口乾、舌苔黃膩、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藿香可以芳香醒脾,化解脾胃溼熱,促進消化吸收,緩解脾胃不適。
- 燥濕健脾,止嘔止瀉: 藿香除了化濕,還具有燥溼健脾的功效。燥脾湯中常與其他健脾燥溼藥材配合使用,可以更有效地改善脾胃功能,緩解脾虛導致的消化不良、腹瀉等症狀。同時,藿香還能止嘔止瀉,進一步緩解脾胃溼熱帶來的不適。
燥脾湯中加入肉桂,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溫陽散寒,助脾陽運化: 燥脾湯主要針對脾陽不足,寒濕困脾導致的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狀。肉桂性熱,味辛,入心、脾、腎經,具有溫陽散寒、補火助陽的功效。它能溫暖脾胃,驅散寒濕,促進脾陽運化,有助於改善消化吸收功能。
- 引藥入脾,增強藥效: 肉桂味辛,性熱,能引導藥性下行,並可引導其他藥材的藥性更好地作用於脾胃。在燥脾湯中,肉桂的加入能起到引藥入脾,增強藥效的作用,使藥物更有效地發揮溫脾健胃、化濕止瀉的功效。
燥脾湯中加入肉荳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脾止瀉:肉荳蔻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燥濕止瀉的作用。燥脾湯主要用於治療脾虛寒濕所致的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狀,肉荳蔻的溫暖脾胃作用,可以促進脾陽運化,達到止瀉的效果。
- 降逆止嘔:肉荳蔻還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可以緩解因脾胃虛寒、氣機逆亂而引起的噁心、嘔吐等症狀。燥脾湯中加入肉荳蔻,可以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溫脾止瀉、降逆止嘔的綜合效果。
主治功效
燥脾湯是中醫中藥中的一種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濕淫轉甚、泄瀉不止等症狀。
燥脾湯由八種中藥組成,分別是:白朮、茯苓、甘草、乾薑、砂仁、藿香、肉桂、肉荳蔻。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乾薑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砂仁具有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等功效。
藿香具有燥濕、芳香化濕、止嘔、止咳化痰、祛風除濕、健脾胃等功效。
肉桂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肉荳蔻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瀉、止嘔、下氣消食等功效。
燥脾湯的八味中藥合用,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化痰、溫中散寒、止瀉止嘔等功效。適用於脾胃虛寒、濕淫轉甚、泄瀉不止等症狀。
燥脾湯的八味中藥中,白朮、茯苓、甘草為君藥,具有補氣益氣、健脾益胃的作用;乾薑、砂仁、藿香為臣藥,具有溫中散寒、燥濕化痰、止瀉止嘔的作用;肉桂、肉荳蔻為佐藥,具有溫補腎陽、散寒止痛的作用。諸藥合用,共奏健脾益氣、燥濕化痰、溫中散寒、止瀉止嘔之效。
傳統服藥法
白朮2錢,茯苓1錢半,甘草(炙)1錢,乾薑(炮)1錢,砂仁(炒,研)1錢,藿香1錢,肉桂1錢,肉豆蔻(飯或麵包煨)1錢。
如泄而水多者,加蒼朮1錢半;如寒甚肚痛者,加附子1-2錢;如氣滯作痛者,加木香5分,或丁香4-5分、吳茱萸(制)7-8分。
紅棗、生薑為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 本方有溫燥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服用期間,忌食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燥脾湯, 出處:《會約》卷十。 組成:白朮2錢,茯苓1錢半,甘草(炙)1錢,乾薑(炮)1錢,砂仁(炒,研)1錢,藿香1錢,肉桂1錢,肉豆蔻(飯或面包煨)1錢。 主治:脾胃虛寒,濕淫轉甚,泄瀉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