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雲散

BI YU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中性 (1.0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5%
肺經 24%
胃經 11%
心經 11%
膽經 6%
脾經 6%
大腸經 4%
肝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膽經
脾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碧雲散中包含側柏葉,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側柏葉性涼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效。碧雲散主治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如鼻衄、吐血、咯血、尿血、便血等,而側柏葉的清熱涼血之性可有效控制出血。

其二,側柏葉富含揮發油、黃酮類化合物等成分,具有收斂止血作用。碧雲散中包含其他止血藥材,如生地黃、赤芍藥等,與側柏葉協同作用,可更有效地止血,達到治療出血症狀的目的。

碧雲散中含有天南星,主要基於其 燥濕化痰、開竅醒神 的功效。

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較強的燥濕化痰之力,可有效祛除痰濕阻滯,並兼具開竅醒神之效,對於痰迷心竅、神志不清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碧雲散為治療痰濕阻肺、神志不清等症的常用方劑,天南星的加入正是為了發揮其燥濕化痰、開竅醒神的作用,使藥效更加全面。

碧雲散方劑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熱: 白僵蠶性寒,味辛,具有疏風散熱、止痙定搐的功效。在碧雲散中,白僵蠶能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清熱解毒,散風止痙,對於風熱邪毒入侵引起的頭痛、鼻塞、發熱、口渴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2. 化痰止咳: 白僵蠶也能化痰止咳,對於風熱犯肺引起的咳嗽、痰多、胸悶等症狀有一定的療效。在碧雲散中,白僵蠶與其他化痰止咳藥物配合使用,可加強其療效。

碧雲散中包含全蠍,主要原因有二:

  1. 通絡止痛: 全蠍性寒,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止痛消腫之效。碧雲散主治風寒濕痹,肢體麻木、疼痛,全蠍可疏通經絡,緩解疼痛,達到治本之效。
  2. 息風定驚: 全蠍亦能息風定驚,對於因風寒濕邪入絡,所致的眩暈、頭風、口眼歪斜等症狀,全蠍可起到平息肝風、止痙定搐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使療效更顯著。

碧雲散中加入鬱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鬱金味辛、苦,性平,歸肝、脾經。其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之效,可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疼痛等症狀。碧雲散主要用於治療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疼痛、嘔吐、煩躁等症狀,鬱金的疏肝理氣作用正好可緩解這些症狀。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鬱金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障礙,從而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碧雲散中加入鬱金,可以更好地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碧雲散中包含雄黃,主要原因有二:

一、 殺蟲止癢: 雄黃性溫,味辛,具有殺蟲止癢之效。對於濕疹、疥瘡等皮膚病,可抑制病原菌,消除瘙癢。

二、 解毒消腫: 雄黃亦具有解毒消腫功效。對於毒蛇咬傷、蜂螫等,可解毒消腫,緩解疼痛。

然而,雄黃性熱,且有毒性,需謹慎使用,不可自行服用,應遵醫囑。

主治功效


碧雲散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以上古籍文獻,碧雲散的主要功效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 開竅通絡,散風解毒:碧雲散以鵝不食草為君藥,其性溫味辛,具有升散之性,能上達頭腦,通利鼻竅,將體內濁氣、邪毒從鼻竅排出。正如《本經逢原》所言,「鵝不食草氣溫而升,味辛而散,故能透達巔頂」,「是昔人以開鍋蓋法喻之」。此作用機制類似於開啟鍋蓋,使閉塞之邪毒有出路,達到疏通經絡,祛除風邪之效。

  2. 明目退翳,消腫止痛:碧雲散善治各種眼疾,如目赤腫脹、羞明昏暗、隱澀疼痛、眵淚風癢、外翳扳睛等。《本草綱目》中提到,「鵝不食草,氣溫而升,味辛而散,陽也,能通於天。頭與肺皆天也,故能上達頭腦,而治頂痛目病,通鼻氣而落息肉;內達肺經,而治齁?痰瘧,散瘡腫。其除翳之功,尤顯神妙。」 可見,碧雲散不僅能解除眼部表層的炎症,還能深入清除翳膜,且對於頭痛亦有良效。

  3. 治療頭痛,兼治結毒:文獻中多次提及碧雲散可治頭痛,特別是「結毒入於巔頂,以致頭疼脹痛如破者」。《外科正宗》亦言:「治結毒入於顛頂,以致頭疼脹痛如破者吹之。」 此外,亦有醫家將其用於治療頭部腫痛、筋骨疼痛等,可見其具有散瘀止痛,解毒消腫之功。

  4. 小兒夜啼:在《保嬰撮要》中,提到碧雲散可治「渾身壯熱夜啼」,說明此方亦可應用於小兒科,但古籍中對於此功效的論述不多,可能與其主要功效並非專治此症有關。

綜合分析治療原理:

碧雲散的治療原理,在於其藥性辛散溫通,能通過鼻腔給藥,直接作用於頭面,疏通經絡,驅散風邪,解除鬱滯。其核心是以「開竅」為主,使得邪氣有出路,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如同《審視瑤函》所言:「大抵如開鍋蓋法。?之隨效。」

方中藥物分析:

  • 鵝不食草(石胡荽): 作為君藥,其辛溫升散之性,能開竅通絡,上達頭面,祛風散邪,是本方發揮療效的關鍵。
  • 青黛: 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可輔助鵝不食草清除熱毒。
  • 川芎: 活血行氣,祛風止痛,能引藥上行,並加強止痛效果。

總體而言,碧雲散的配伍具有開竅、散風、清熱、止痛的綜合作用,主要用於治療風邪侵襲頭面、經絡阻塞所致的各種病症,尤其以眼疾、頭痛為其主要適應症。

傳統服藥法


石綠4錢,輕粉1錢。
上為末。
每服1字,薄荷湯入酒少許同調下。良久先吐後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碧雲散性味辛溫,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服用碧雲散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扁桃腺炎結膜炎小兒驚巒鼻塞神經性厭食症原發性高血壓鼻竇炎鼻咽腫瘤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急性脊髓灰白質炎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鼻息肉四肢抽搐暈眩頭痛多痰眼睛紅痛

相同名稱方劑


碧雲散, 出處:《慈幼新書》卷六。 組成:冰片5分,銅綠5分。 主治:痘風眼。

碧雲散, 出處:《保嬰撮要》卷四。 組成:柏葉2分,南星、薑蠶、全蠍、鬱金、雄黃1錢。 主治:小兒渾身壯熱,夜啼。

碧雲散, 出處:《金鑑》卷六十三。 組成:川芎1兩,鵝不食草1兩,細辛2錢,辛荑2錢,青黛1錢。 主治:頭風,眉棱痠痛。腦漏,常流濁涕。

碧雲散, 出處:《慈禧光緒醫方選議》。 組成:鵝不食草3錢,細辛1錢5分,蘇薄荷3錢,青黛3錢(飛淨)。 主治:頭痛腦痠,眵沮稠粘,及風癢鼻塞。

碧雲散, 出處:《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鵝不食草2錢,川芎2錢,薄荷2錢,白芷2錢,青黛2錢。 主治:通關散風。主治:風熱上攻,頭痛目眩,眼睛紅赤風癢。

碧雲散, 出處:《慈禧光緒醫方選議》。 組成:南薄荷1錢,菊花1錢,川芎1錢,白芷1錢,鵝不食草3分,青黛3分,冰片2分。 主治:上焦風熱久蘊,鼻孔燥痛,覺有氣味,或見涕有黑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