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綠霞散中包含側柏葉,主要基於其 清熱涼血、止血生肌 的功效。
側柏葉 性涼,味苦澀,歸肺、肝經。其藥性可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對於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以及外傷出血、瘡瘍腫毒等病症,均有良好的療效。
綠霞散作為治療熱毒熾盛、血熱妄行所致的皮膚病方劑,加入側柏葉,可有效 清熱涼血,止血生肌,促進創面癒合,達到治療目的。
綠霞散中加入全蠍,主要基於其祛風止痙、通絡止痛的功效。
全蠍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熄風止痙的作用,對於因肝風內動導致的抽搐、痙攣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此外,全蠍還具有通絡止痛的作用,可疏通經絡,緩解疼痛。
綠霞散的組成中,通常包含其他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藥物,與全蠍搭配使用,可以更好地治療風熱內侵、血熱妄行導致的各種症狀,例如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肢體麻木等。
綠霞散中包含天南星,主要是利用其燥濕化痰和祛風止痙的功效。
天南星性溫,味辛、苦,歸肺、脾經。其燥濕化痰之功,能有效針對痰濕阻肺、咳嗽氣喘等症狀;而其祛風止痙之效,則能緩解因風痰上擾所致的驚癇、抽搐等病症。
因此,在綠霞散中加入天南星,旨在透過其燥濕化痰和祛風止痙的藥性,治療因痰濕阻肺、風痰上擾所引起的相關疾病。
綠霞散方劑中包含白僵蠶,主要原因如下:
- 祛風止痙:白僵蠶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祛風止痙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因風邪入侵導致的痙攣、抽搐等症狀。
- 解毒散結:白僵蠶亦具有解毒散結的功效,能清熱解毒,消散結塊,對於風熱痰火導致的咽喉腫痛、瘰癧等病症,也能起到一定的療效。
綠霞散方劑中,白僵蠶的加入,一方面可以祛除風邪,另一方面也能解毒散結,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療效,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
綠霞散方中加入鬱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鬱金性寒,味苦辛,入肝膽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痛之效。綠霞散主要用於治療熱毒蘊結所致的瘡瘍腫痛,鬱金的清熱解毒作用可有效控制炎症,促進傷口癒合。
- 活血化瘀:鬱金亦具活血化瘀之功效,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綠霞散中常與其他活血化瘀藥物配伍使用,以增強療效,加速傷口癒合。
綠霞散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雄黃,這一成分在中醫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雄黃的主要成分為二硫化砷,歷來被認為具有驅邪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在古代文獻中,雄黃常用於治療各類熱毒及某些皮膚疾病,還被用作外用藥物來防礙和治療感染。
綠霞散的配方中加入雄黃,主要是因為其特有的藥理作用能增強方劑的療效。雄黃能夠加強內外解毒的效果,使得身體更有效地清除病邪。此外,雄黃還能平衡方劑中其他成分的作用,使整體效果更加協調。
然而,需注意的是,雄黃的毒性也不可忽視,使用時必須謹慎,以免產生不良反應。因此,在使用綠霞散時,應由專業的中醫師進行辨證施治,以確保安全有效地達到治療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綠霞散]主治功效分析
治療原理
綜合各古籍記載,綠霞散主治小兒外感風熱,症見身體發熱如火,夜間啼哭,不肯吃奶。方中各藥的功效如下:
- 側柏葉: 涼血止血、化痰止咳。在此方中主要取其清熱涼血之效,以退熱。
- 全蠍: 解毒殺蟲、活絡通經。有祛風解毒之效,可用於緩解風熱外感引起的不適。
- 天南星: 燥濕化痰、祛風定驚。此方中用其祛風之效,可輔助緩解風熱上擾。
- 白僵蠶: 消腫止痛、解毒殺菌。同樣具有祛風解毒之效,可協助緩解風熱引起的不適。
- 鬱金: 行氣止痛、利水消癥。此方中用其行氣止痛,可舒緩患兒的煩躁不安。
- 雄黃:多數的古文紀載沒有,但在《嬰童寶鑑》有記載,解毒殺蟲,燥濕祛痰,截瘧。用於癰腫疔瘡,蛇蟲咬傷,蟲積腹痛,驚癇,瘧疾。
從各藥的功效來看,綠霞散以清熱、祛風、解毒為主要治療思路。側柏葉清熱涼血,為主藥;全蠍、天南星、白僵蠶祛風解毒,為輔藥;鬱金行氣止痛,可緩解患兒因發熱引起的不適。各藥合用,共奏清熱祛風解毒之功,以達到退熱止啼的效果。
古文分析
《幼科類萃》及《原幼心法》
兩者紀載的方劑組成非常相似,主治「小兒風熱,身如火炭,發則多啼」,點明了綠霞散的主要功效在於清解小兒風熱,緩解發熱啼哭等症狀。
《幼幼新書》
此書除了方劑組成外,還增加了雄黃,並詳細記載了煎服方法。方中加入竹葉、薄荷,增強了清熱之力。其中提到「治小兒風熱,體如湯火,夜啼」,與《幼科類萃》的描述基本一致,突出了綠霞散清熱退燒的功效。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此書僅簡要記載了「治如前」,沒有列明方劑組成。可推測此處的「如前」指的是小兒風熱的症狀。
傳統服藥法
柏葉2錢(末),蠍(末)1錢,大南星(炮過為末)1分,白僵蠶(去絲嘴,末)1錢,鬱金(末)1錢,雄黃(末)1錢(水飛)。
上為細末。
每服1字或半錢,薄荷蜜水調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及過敏體質者慎用。
- 服用本方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綠霞散, 出處:《衛生總微》卷十五。 組成:柏葉2錢(末),蠍(末)1錢,大南星(炮過爲末)1分,白僵蠶(去絲嘴,末)1錢,鬱金(末)1錢,雄黃(末)1錢(水飛)。 主治:小兒外感風熱,體如湯火,夜啼不乳。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