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肝益胃丸

QING GAN YI WE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3%
脾經 16%
肝經 12%
膀胱經 11%
腎經 11%
心經 8%
胃經 7%
大腸經 6%
三焦經 5%
心包經 1%
肺經
脾經
肝經
膀胱經
腎經
心經
胃經
大腸經
三焦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清肝益胃丸為傳統中醫藥方,其組成精妙,旨在調理肝胃,增進消化功能與情緒穩定。其中犀角作為珍貴成分,自古以來被視作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佳品。犀角性寒,善於清除肝經實火,對肝火上炎所致的頭痛、目赤、耳鳴等症狀有顯著療效。此外,犀角還能滋養肝陰,防止肝火過旺傷及陰液,從而保護胃黏膜,促進消化系統健康。現代醫學研究亦證實,犀角含有豐富的生物活性物質,可提升人體免疫力,並具有一定的抗病毒效果。然而,鑑於犀牛瀕臨滅絕,犀角已被列為保護動物產品,禁止非法貿易,故現代制備清肝益胃丸時,多以水牛角或人工合成物替代犀角,以實現相同療效,同時兼顧生態平衡與動物保護原則。

清肝益胃丸中添加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緩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降低藥物刺激性的功效。清肝益胃丸中可能含有較為寒涼的藥材,甘草可以起到中和寒性、緩解胃腸不適的作用。
  2. 增強補益: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解疲勞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可以增強整體的補益效果,促進肝胃功能恢復。

總體而言,甘草在清肝益胃丸中起到調和藥性、緩解副作用、增強療效的作用。

清肝益胃丸中加入鈎藤,主要基於其清肝降壓、息風止痙的功效。鈎藤性味甘平,入肝經,能平肝熄風,清熱解毒。肝火上炎,肝陽亢盛,可導致頭暈目眩、耳鳴耳聾、面紅耳赤、煩躁不安等症狀。鈎藤能清泄肝火,平息肝陽,緩解上述症狀。此外,鈎藤還能改善肝臟功能,促進肝臟血液循環,有助於肝臟的修復和再生。因此,在清肝益胃丸中加入鈎藤,可起到清肝降壓、息風止痙、改善肝臟功能的作用,從而更好地達到清肝益胃的療效。

清肝益胃丸中添加麻黃,乍看之下令人困惑,因為麻黃性溫,偏於發散,與清肝益胃的功效看似相悖。但實際上,麻黃在此方劑中並非單純發揮其發散作用,而是借其辛散之性,以「通陽宣肺,疏肝解鬱」之效,間接達到清肝益胃的目的。

麻黃可以促進氣機流通,疏解肝氣鬱結,從而解除肝臟對脾胃的抑制作用,有利於脾胃運化,達到益胃健脾的效果。此外,麻黃也能緩解肝火上炎,使肝氣下降,配合其他清熱藥物,達到清肝的效果。

清肝益胃丸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健脾,增強胃腸功能: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益氣健脾、託毒生肌之功效。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健旺,則氣血充足,肝臟功能亦能得到滋養,有助於改善肝胃失和所致的諸多症狀。
  2. 扶正祛邪,提高機體抵抗力: 黃耆能增強機體免疫力,有助於抵抗外邪入侵,減少肝胃疾病的發生。對於肝胃失和導致的體虛乏力、食慾不振等症狀,黃耆能起到補氣益血、強壯身體的作用,有助於恢復機體正常功能。

「清肝益胃丸」方劑中加入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清利肝膽: 羌活性溫,味辛,具有疏散風寒、止痛解痙之效。肝膽為風木之臟,若肝氣鬱結,易導致頭風、頭痛、目眩等症狀。羌活能疏散風寒,清利肝膽,改善肝氣鬱結所致的各種不適。
  2. 調和脾胃,增進食慾: 羌活亦有健脾胃、增進食慾之功效。肝氣不舒,易影響脾胃功能,導致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羌活能調和脾胃,促進消化吸收,改善食慾不佳的狀況。

因此,羌活在「清肝益胃丸」中,能發揮疏散風寒、清利肝膽、調和脾胃的功效,幫助改善肝氣不舒、脾胃失調所導致的諸多症狀。

清肝益胃丸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其疏散風邪、止痛止癢的功效。

防風性味辛溫,入肺、膀胱經,具有疏散風邪、止痛止癢的作用。方中加入防風,一方面可以疏散肝經鬱熱所致的風熱,緩解肝火上炎引起的頭暈目眩、口苦咽乾等症狀;另一方面,防風還可止痛止癢,改善肝火引起的皮膚瘙癢等不適。

因此,防風的加入,有助於清肝益胃丸更好地發揮清熱解毒、疏肝利膽、養胃健脾的作用,達到整體治療效果。

清肝益胃丸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養肝柔肝: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其具有養血柔肝、緩解肝氣鬱結的作用,能改善肝功能,緩解肝火上炎引起的口苦、目赤、頭暈等症狀。
  2. 健脾和胃:白芍亦能健脾和胃,緩解脾胃氣虛導致的食慾不振、腹痛等症狀。肝脾相濟,肝氣疏暢,脾胃運化才能正常,從而達到益胃之效。

因此,白芍在清肝益胃丸中,起著養肝柔肝、健脾和胃的作用,協同其他藥材,達到清肝利膽、益胃和中的功效。

清肝益胃丸中包含天花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生津止渴:天花粉味甘性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生津、解毒消腫之功效。清肝益胃丸主治肝胃濕熱所致的口苦口幹、食慾不振、腹脹便祕等症狀,天花粉能有效清熱解毒,緩解肝胃熱症,同時生津止渴,改善口乾舌燥等症狀。
  2. 利水消腫,通便止瀉:天花粉還具有利水消腫、通便止瀉的功效。肝胃濕熱常伴隨水濕停滯,導致腹脹、小便不利等症狀。天花粉能利水消腫,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同時潤腸通便,改善便祕等症狀。

綜上所述,天花粉在清肝益胃丸中發揮著清熱解毒、生津止渴、利水消腫、通便止瀉等多重作用,有助於改善肝胃濕熱所致的各種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清肝益胃丸

組成

  • 麻黃性辛溫,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 鈎藤具有平肝息風、清熱瀉火之功。
  •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 羌活性辛溫,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
  • 天花粉性甘寒,歸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止咳化痰、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排膿、潤燥、清熱解毒等功效。
  • 犀角性寒涼,清熱解毒之力甚強,能清心肝之熱,涼血止血,又能解瘡瘍疔毒。

主治

風寒邪氣侵犯大腸,出現了搖頭晃腦和便血的症狀。

功效

清熱瀉火、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祛風除濕、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

用法

口服,一次6~9g,一日2~3次。

禁忌

孕婦、兒童及陰虛火旺者禁用。

總結

清肝益胃丸是一味中藥方劑,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祛風除濕、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主治風寒邪氣侵犯大腸,出現了搖頭晃腦和便血的症狀。

傳統服藥法


犀角屑1錢,甘草1錢,全蛇蛻(炙黃)1錢,鈎藤鈎子1錢,麻黃(去節)1錢,黃耆(蜜炙)半兩,羌活半兩,防風半兩,白芍藥半兩,天花粉半兩。
上為末,搗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次50丸,食後薄荷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清肝益胃丸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適合風邪侵入大腸、導致腸道出血的患者服用。但是,清肝益胃丸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服用後可能會出現頭暈、噁心、嘔吐等症狀。因此,在服用清肝益胃丸前,患者應先諮詢醫生,以確保安全。

相關疾病


胃腸出血大便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清肝益胃丸, 出處:《保嬰撮要》卷二。 組成:犀角屑1錢,甘草1錢,全蛇蛻(炙黃)1錢,鉤藤鉤子1錢,麻黃(去節)1錢,黃耆(蜜炙)半兩,羌活半兩,防風半兩,白芍藥半兩,天花粉半兩。 主治:風邪侵於大腸,搖頭便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