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槐花散中包含槐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槐花清熱涼血、止血消腫功效顯著:槐花性涼,味苦,入肝、大腸經,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消腫的功效。對於因熱毒上攻所致的目赤腫痛、鼻衄、齒齦出血、痔瘡出血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 槐花與其他藥材配伍相宜:槐花常與其他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藥材配伍使用,如生地、丹皮、赤芍等,共同發揮協同作用,增強療效。
加味槐花散中加入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滋陰補血:槐花性涼,有清熱涼血、止血功效,但容易耗損陰血。熟地黃性溫,味甘,能滋陰補血、填精益髓,可與槐花相配,避免單用槐花耗損陰血,使藥效更加溫和。
- 改善便祕:熟地黃有潤腸通便之效,槐花則能清熱利濕,兩者合用,既能清熱止血,又能潤腸通便,更能改善因血熱或陰虛所致的便祕症狀。
加味槐花散中加入白朮,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一、健脾益氣: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槐花性寒,容易損傷脾胃陽氣,白朮可以起到補脾益氣、溫陽化濕的作用,平衡槐花的寒性,避免其寒涼傷脾胃。
二、固澀止瀉:白朮能健脾固澀,對於脾虛所致的泄瀉有良好的改善作用。槐花也有止瀉作用,與白朮配合使用,能起到相輔相成,增強止瀉效果的作用。
加味槐花散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青皮味苦辛,性微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之功效。槐花散主治濕熱下注、腸風便血等症,而青皮加入後,可助於疏通肝氣,調和脾胃,使氣血運行通暢,進一步達到止痛止血的效果。
- 輔助槐花清熱涼血:槐花性涼,具有清熱涼血、止血生肌之功效。青皮雖然本身不具涼血作用,但其疏肝理氣的作用,可促進槐花清熱涼血的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加味槐花散中加入荊芥,主要有兩方面的考量:
- 疏風解表: 槐花性涼,善清熱解毒,但單用則力弱。荊芥辛溫,能發散風寒,與槐花相配,一寒一溫,寒涼解毒,溫散風邪,相輔相成,提升藥效,使藥力更顯著。
- 通竅散結: 槐花散主治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而荊芥具有疏散風熱、通鼻竅的功效,與槐花配合,可使藥效更有效地達至眼部,疏散眼周風熱,通利經絡,促進眼部炎症消退。
加味槐花散中加入川芎,主要是利用其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
槐花本身具有涼血止血、清肝瀉火的作用,但對於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效果有限。川芎的加入,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緩解瘀血,進一步達到止痛的效果。
此外,川芎還能起到協調藥性的作用,使藥效更加全面,更好地發揮槐花散的療效。
加味槐花散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改善血液循環: 槐花散主治血熱妄行所致的便血、痔瘡等,而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血液流通,從而幫助止血、消腫、緩解疼痛。
2. 協同槐花清熱涼血: 槐花具有清熱涼血、止血的作用,但單用槐花可能過於寒涼,而當歸性溫,能中和槐花的寒性,避免傷脾胃,同時還能增強槐花的清熱涼血功效,使藥效更佳。
加味槐花散中加入升麻,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 疏散風熱,清熱解毒:槐花散以槐花清熱涼血、止血為主,升麻性涼,善於疏散風熱,清熱解毒,二者合用,可增強散熱解毒之效,對於因風熱上攻所致的頭痛、目赤腫痛、咽喉腫痛等症狀,療效更佳。
- 升陽舉陷,利濕止瀉:升麻具有升陽舉陷的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氣虛下陷所致的腹瀉、脫肛等症狀。槐花散中加入升麻,可增強其止瀉作用,並能改善脾胃虛弱,提高整體療效。
加味槐花散中加入枳殼,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枳殼味苦性寒,具有疏肝理氣、消食降逆之效。槐花散以槐花清熱涼血、止血收澀為主,而枳殼的加入可以幫助疏解肝氣鬱結,促進氣血流通,減輕因肝氣不舒導致的腹痛等症狀,增強槐花散的止痛效果。
- 緩解便祕: 枳殼能促進腸道蠕動,有助於排泄宿便。槐花散主要用於治療便血、痔瘡等,而便祕是痔瘡的誘發因素之一,加入枳殼可以幫助改善便祕,從而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主治功效
加味槐花散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
組成與功效
加味槐花散由以下藥材組成:
- 槐花: 涼血止血、解毒消腫。
- 熟地黃: 滋陰補虛、養肝明目。
- 白朮: 健脾益氣、利水消脹。
- 青皮: 行氣化痰、疏肝理氣。
- 荊芥: 發汗解表、透疹止癢。
- 川芎: 活血通絡、調經止痛。
- 當歸: 補血活血、潤燥滑腸。
- 升麻: 升陽舉陷、疏散風熱。
- 枳殼: 開胃消食、舒筋活絡。
古代主治
腸風下血,痔瘡腫痛,發熱便祕。
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保嬰撮要》記載,痔瘡的成因可歸納為:
- 胎毒: 先天稟賦不足,遺留胎毒。
- 食積: 飲食不節,膏粱厚味積滯腸胃。
- 母食影響: 母親飲食不當,過食炙煿厚味,影響胎兒。
而痔瘡的表現則有:
- 腫痛: 多為濕熱蘊結。
- 作癢: 多為風熱侵襲。
- 便閉: 多為火熱內盛。
- 膿潰: 多為血熱妄行。
加味槐花散針對痔瘡腫痛、便祕、甚至腸風下血等症狀,其治療原理如下:
- 涼血止血,消腫止痛: 方中槐花為君藥,能直接作用於患處,涼血止血,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緩解痔瘡出血、腫痛等症狀。
- 滋陰養血,補益肝腎: 熟地黃、當歸滋陰養血,補益肝腎,針對陰虛血虧引起的便祕,以及痔瘡出血後陰血耗傷的情況。
- 健脾益氣,利水滲濕: 白朮健脾益氣,能促進水濕運化,改善因濕熱蘊結引起的腫痛、便祕等症狀。
- 行氣活血,疏通經絡: 青皮、川芎行氣活血,疏通經絡,能改善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並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有利於消腫止痛。
- 疏風解表,透疹止癢: 荊芥疏風解表,透疹止癢,能緩解痔瘡引起的瘙癢不適。
- 升陽舉陷,清熱解毒: 升麻升陽舉陷,能提升中氣,改善脫肛,並能清熱解毒,輔助槐花治療痔瘡。
- 開胃消食,理氣寬腸: 枳殼開胃消食,理氣寬腸,能促進腸道蠕動,緩解便祕。
綜合來看,加味槐花散透過涼血止血、清熱解毒、滋陰養血、健脾益氣、行氣活血等多種途徑,綜合調理臟腑功能,標本兼治,從而達到治療腸風下血、痔瘡腫痛、發熱便祕的目的。
臨牀應用
從《柳選四家醫案》的案例可見,加味槐花散不僅能用於治療痔瘡,還能與其他方劑合用,治療因陰虛濕熱引起的淋濁、便血等症狀。例如,與豬苓湯合用,能加強利水清熱、育陰止血的功效。這顯示了加味槐花散在臨牀應用上的靈活性和廣泛性,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特色。
傳統服藥法
槐花2錢,熟地黃2錢,白朮2錢,青皮2錢,荊芥穗2錢,川芎2錢,當歸身4分,升麻4分,枳殼(麩炒)5分。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 本方有通便的作用,大便溏泄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槐花散, 出處:《保嬰撮要》卷十四。 組成:槐花2錢,熟地黃2錢,白朮2錢,青皮2錢,荊芥穗2錢,川芎2錢,當歸身4分,升麻4分,枳殼(麸炒)5分。 主治:腸風下血,痔瘡腫痛,發熱便秘。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