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圖表

加味芎藭湯

JIA WEI XIONG QIONG TANG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學習使用方法

心經 23%
肝經 23%
脾經 15%
肺經 15%
心包經 7%
膽經 7%
胃經 7%
最後更新日:2022-01-02

主治功效

因打撲傷損,敗血流入胃脘,嘔吐黑血如豆汁,而形氣虛者。

傳統服藥法

川芎、 當歸、 白芍藥、 百合(水浸半日)、 荊芥穗各等分。
上為散。
每服4錢,水1盞,酒半盞,同煎7分,去滓,不拘時候服。
加味芎歸湯(《正體類要》卷下)、芎歸湯(《慎齋遺書》卷五)。

方劑組成解釋

川芎性味辛、溫。主治活血祛瘀;行氣開鬱;祛風止痛。用於頭痛眩暈、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產後瘀滯腥痛、症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頭痛、風濕痺痛、跌打損傷、癰疽瘡瘍等症。

當歸性味甘辛、苦、溫。主治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用於血虛諸證、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症瘕結聚、崩漏、虛寒腹痛、痿痹、肌膚麻木、腸燥便難、赤痢後重、癰疽瘡瘍、跌撲損傷等症。

白朮性味苦、甘、溫。主治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常用於治療脾虛食少、腹脹腹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等症。

百合性甘、微苦寒。主治養陰潤肺、清心安神。主治陰虛久嗽、痰中帶血、熱病後期、餘熱未清、虛煩驚悸、失眠多夢、精神恍惚、癰腫、濕瘡等症。

荊芥性味辛、微苦、性微濕。主治祛風解表、透疹止癢、理血、炒炭止血。治感冒發熱、頭痛、咽喉腫痛、中風口噤、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産後血暈、癰腫、瘡疥、瘰癧。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子宮崩漏慢性腎衰竭嗜眠症(嗜睡症)細菌性食物中毒嘔吐月經期間過長噁心反胃月經淋漓不止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芎藭湯, 出處:《普濟方》卷三五二引《醫學類證》。 組成:芎藭、當歸、芍藥各等分。 主治:産後崩中漏下。

加味芎藭湯, 出處:《三因》卷九。 組成:川芎、當歸、白芍藥、百合(水浸半日)、荊芥穗各等分。 主治:打撲傷損,敗血流入胃脘,嘔吐黑血,或如豆羹汁。

加味芎藭湯, 出處:《金鑑》卷九十。 組成:芎藭1錢,當歸1錢,白朮1錢,百合(水浸1日)1錢,荊芥1錢。 主治:因打撲傷損,敗血流入胃脘,嘔吐黑血如豆汁,而形氣虛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人參芎歸湯

相似度 66%

古卿古敗散

相似度 66%

金粟散

相似度 66%

救産止痙湯

相似度 66%

秦艽丸

相似度 66%

蘇醒湯

相似度 66%

槐萼散

相似度 66%

歸經佛手散

相似度 66%

相關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