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芎藭湯

JIA WEI XIONG QIO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金鑑》卷九十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2.83)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3%
肝經 23%
脾經 15%
肺經 15%
膽經 7%
心包經 7%
胃經 7%
心經
肝經
脾經
肺經
膽經
心包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芎藭湯中包含川芎,主要原因有二:

  1. 活血行氣: 川芎味辛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效。可改善氣血運行不暢,緩解頭痛、頭暈、肢體麻木等症狀。
  2. 引藥上行: 川芎辛溫走上,可引導其他藥物上行至頭部,加強治療頭部疾病的效果。

因此,川芎在加味芎藭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活血行氣和引藥上行的特性,有效提升方劑的治療效果。

加味芎藭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調和氣血: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等功效。芎藭湯本身以活血化瘀為主,加入當歸則能進一步補血,達到補血活血、氣血雙調的效果,使治療更全面。
  2. 增強藥效,協同作用: 當歸與芎藭、川芎等藥物搭配,能增強活血化瘀的效果。同時,當歸還能與白芍、生地等藥物協同作用,滋陰養血,緩解瘀血引起的疼痛和不適,使治療效果更顯著。

加味芎藭湯中加入白朮,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作用:

  1. 健脾燥濕: 白朮性溫味甘,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芎藭湯本身偏於活血化瘀,容易造成脾胃虛寒,加用白朮可健脾燥濕,防止藥性過寒傷脾。
  2. 補氣升陽: 白朮可補中益氣,升舉陽氣。芎藭湯治療月經不調、痛經等症,多因氣血運行不暢,脾胃虛弱,陽氣不足。加入白朮可補氣升陽,促進氣血運行,提升藥效。

因此,白朮的加入可調和藥性,使加味芎藭湯的治療效果更佳。

加味芎藭湯中添加百合,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潤肺,養心安神:百合味甘性微寒,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清心安神的功效。芎藭湯主治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多因肝陽上亢、氣血逆亂所致。百合的加入可滋養陰血,緩解肝陽上亢,並安定心神,減輕頭痛眩暈等不適。
  2. 協同增效:百合與芎藭湯中其他藥物如川芎、白芍等,具有協同作用。百合的滋陰潤肺可減輕川芎的燥熱之性,白芍的養血柔肝亦可輔助百合滋陰養心。因此,百合的加入可使方劑整體功效更趨平衡,療效更佳。

加味芎藭湯中加入荊芥,主要是針對其疏散風寒的功效。

芎藭湯本為溫經止痛之方,加入荊芥後,可增強其散寒止痛的效果。臨牀應用上,若患者出現風寒襲表、頭身疼痛、惡寒發熱等症狀,則可考慮使用加味芎藭湯,藉由荊芥疏散風寒,配合芎藭湯溫經止痛,達到緩解疼痛、驅散寒邪之效。

主治功效


加味芎藭湯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

加味芎藭湯主要用於治療因跌打損傷導致的敗血流入胃脘,嘔吐黑血如豆汁,且患者形氣虛弱的情況。

治療原理

加味芎藭湯的組成為:川芎、當歸、白芍、百合(水浸)、荊芥穗。

從方劑組成和古文記載分析,其治療原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

  1. 活血化瘀、止血:

    • 川芎、當歸、白芍:這三味藥是經典的活血化瘀組合,川芎行氣活血,當歸補血活血,白芍養血斂陰、柔肝止痛。三藥合用,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瘀血,並防止出血加重。特別是針對「敗血流入胃脘」的情況,此組合可以有效地清除胃中的瘀血。
    • 百合:百合除了滋陰潤肺之外,還有一定的止血作用,尤其適用於出血兼有陰虛的情況。百合在此方中可以輔助止血,並滋養因失血而受損的陰液。
  2. 疏散外邪,防止感染:

    • 荊芥穗:荊芥穗具有疏風解表的作用,可以祛除侵襲肌表的風邪。在跌打損傷中,荊芥穗可以防止外邪侵入傷口,預防感染,並有助於減輕疼痛。
  3. 調和氣血,顧護正氣:

    • 水酒同煎:方劑採用水酒同煎的方式,酒性溫熱,具有行氣活血的作用,可以增強藥物的活血化瘀功效,並幫助藥力更好地發揮。
    • 形氣虛者:加味芎藭湯適用於「形氣虛者」,這說明該方在活血化瘀的同時,也考慮到了患者的正氣。方中當歸、白芍能夠補血養血,百合滋陰,這些藥物都可以扶助正氣,防止活血化瘀藥物過於耗傷氣血。

綜合分析

加味芎藭湯是一個針對跌打損傷後,瘀血內阻,兼有氣血虛弱的方劑。它巧妙地結合了活血化瘀、止血、疏風解表、扶助正氣等治法,既能清除體內的瘀血,又能防止外邪侵襲和正氣受損。方中各藥物相互協調,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總結而言,加味芎藭湯通過活血化瘀、止血、疏散外邪、調和氣血等方式,達到清除敗血、止痛、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特別適合於跌打損傷後,瘀血內阻、嘔吐黑血,且正氣不足的患者。

傳統服藥法


川芎、 當歸、 白芍藥、 百合(水浸半日)、 荊芥穗各等分。
上為散。
每服4錢,水1盞,酒半盞,同煎7分,去滓,不拘時候服。
加味芎歸湯(《正體類要》卷下)、芎歸湯(《慎齋遺書》卷五)。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子宮崩漏慢性腎衰竭嗜眠症(嗜睡症)細菌性食物中毒嘔吐月經期間過長噁心反胃月經淋漓不止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芎藭湯, 出處:《普濟方》卷三五二引《醫學類證》。 組成:芎藭、當歸、芍藥各等分。 主治:産後崩中漏下。

加味芎藭湯, 出處:《三因》卷九。 組成:川芎、當歸、白芍藥、百合(水浸半日)、荊芥穗各等分。 主治:打撲傷損,敗血流入胃脘,嘔吐黑血,或如豆羹汁。

加味芎藭湯, 出處:《金鑑》卷九十。 組成:芎藭1錢,當歸1錢,白朮1錢,百合(水浸1日)1錢,荊芥1錢。 主治:因打撲傷損,敗血流入胃脘,嘔吐黑血如豆汁,而形氣虛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