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天王補心丸的組成中,包含硃砂,其加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 鎮心安神:硃砂性寒,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效。對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可有效緩解因心火亢盛、心神不安而導致的心悸、失眠等症狀。
- 潛陽降火:硃砂入心經,能潛陽降火,抑制陽氣過盛而引發的熱證,例如心煩失眠、口燥咽乾等。在天王補心丸中,硃砂與其他藥物配合,可起到清心瀉火、鎮心安神的效果。
天王補心丸中包含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降逆止嘔: 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胃經,能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方中因心氣不足,心神不寧,導致痰濁上擾,出現心悸、失眠等症狀。半夏能化解痰濕,降逆止嘔,使心神安寧。
- 配伍增效: 半夏與方中其他藥物如黃連、生地、麥冬等配合使用,能增強降火、清心安神之效。半夏性辛溫,能助黃連、生地清熱降火,並能促進麥冬滋陰養心,使心氣充盈,心神安定。
天王補心丸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益心: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健脾益氣、寧心安神之功效。對於心氣不足、心悸怔忡、失眠多夢等症狀,人參能起到補益心氣、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 固本培元:天王補心丸治療心悸、失眠等症,往往與心脾兩虛、氣血不足有關。人參能補氣固本,提高機體免疫力,從根本上改善心臟功能,鞏固療效。
總之,人參在天王補心丸中起着補氣益心、固本培元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心功能,達到治療心悸、失眠等症的效果。
天王補心丸中加入木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調和脾胃: 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肝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心悸失眠常與肝氣鬱結、脾胃不和相關,木香可疏肝理氣,調和脾胃,使氣機調暢,心神安寧。
- 降逆止嘔,安神定志: 木香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可緩解心悸、失眠所伴隨的噁心嘔吐等症狀。此外,木香亦能安神定志,幫助改善睡眠質量,進而增強心臟功能。
總而言之,木香在天王補心丸中發揮疏肝理氣、調和脾胃、降逆止嘔、安神定志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心悸失眠等症狀。
天王補心丸中加入琥珀,是基於其安神定驚的功效。琥珀性味甘平,歸心、脾經,具有鎮心安神、化痰開竅的作用。
在方劑中,琥珀與其他藥材如遠志、酸棗仁、柏子仁等相配合,共同發揮鎮靜安神的作用,可有效改善心悸、失眠、多夢、心神不安等症狀,起到補心安神的作用。
此外,琥珀還具有化痰開竅的功效,可以促進痰液排出,改善神志不清等症狀。因此,琥珀在天王補心丸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為整體方劑的療效增添了一份保障。
天王補心丸中包含杏仁,主要原因如下:
- 降逆止咳: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降氣止咳之效。天王補心丸用於治療心悸、失眠、心煩、口渴等症,而這些症狀常伴隨咳嗽,杏仁的降逆止咳作用有助於緩解呼吸道不適。
- 疏散風熱:杏仁亦具有疏散風熱之效,能解表清熱。心悸失眠等症多因心火亢盛,熱邪上擾所致,杏仁的疏散風熱作用能幫助清除體內熱邪,降低心火,緩解症狀。
天王補心丸中包含麝香,主要源於其獨特的藥理作用。
1. 開竅醒神: 麝香氣味芳香濃烈,能通達心竅,醒神開竅,對於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有明顯改善作用。
2. 豁痰開竅: 麝香具有豁痰開竅之效,可化解痰濁阻滯心竅,改善心悸、胸悶等症狀。
3. 溫通心脈: 麝香性溫,可溫通心脈,改善心陽不足、心氣虛寒導致的胸痛、心寒等症狀。
因此,天王補心丸中加入麝香,可有效改善心神不寧、痰濁阻滯、心陽不足等症狀,提升整體療效。
天王補心丸中加入檳榔,主要是爲了緩解心悸、失眠等症,其作用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 降逆止嘔:檳榔味辛性溫,能降逆止嘔,緩解因心火亢盛、痰熱內擾導致的胸悶氣短、心悸失眠等症。
- 行氣化濕:檳榔具有行氣化溼的作用,可幫助脾胃運化,防止痰溼阻滯心脈,進一步加重心悸、失眠等症狀。
此外,檳榔還能健脾消食,配合其他藥材,更好地增強心脾功能,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天王補心丸中加入葶藶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瀉心火,降心熱: 葶藶子性寒,味苦,入肺、膀胱經,具有瀉肺熱、利水消腫之效。心火亢盛,易導致心煩失眠,而葶藶子可清熱瀉火,降心熱,緩解心煩不寧之症。
- 利水消腫,通心竅: 葶藶子能利水消腫,通利心包,對於心包積熱所致的胸悶、心悸等症狀也有效。
綜上,葶藶子在天王補心丸中,起到清心熱、利水消腫的作用,協助其他藥物,達到寧心安神、改善心悸失眠的功效。
主治功效
天王補心丸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各醫家著作,天王補心丸主要針對心腎陰虛、虛火內擾所致的病症,其治療原理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滋陰養血,寧心安神
多部古籍皆提及天王補心丸具「寧心保神」、「益血固精」之效。《楊氏家藏方》更直言其能「壯力強志,令人不忘」,並能「育養心氣」。這些描述均指向該方劑的核心功效,即滋養心陰,補充心血,從而安定心神。心陰不足,則心火易亢,導致心神不寧,產生驚悸、怔忡等症狀。天王補心丸通過滋陰養血,平息虛火,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
清虛熱,化痰涎
《楊氏家藏方》和《簡明醫彀》均記載本方能「清三焦,化痰涎,祛煩熱」。陰虛日久,虛火上擾,易導致津液虧耗,煉液成痰。此痰多為虛痰,與實痰不同。天王補心丸能滋陰降火,從而減少痰液產生,並幫助清除體內虛熱。
改善心腎陰虛相關症狀
多部醫籍詳述了心腎陰虛的臨床表現,如《虛損啟微》所述的「善驚」、「爪甲痛」、「腰脅痛」、「不能久立」、「不能獨臥」、「皮毛枯」、「足心痛」、「手指微脹,言語急遽」、「合目恍惚不寧」、「內熱,五心熱」、「虛損呃逆」、「口瘡」等症狀。這些症狀多與陰虛火旺、虛火上炎有關。天王補心丸透過滋陰降火,可以有效改善上述諸多症狀。此外,《續名醫類案》中記載,天王補心丸可與補中益氣湯合用,治療因驚恐導致的泄瀉,說明其在改善情志失調方面亦有一定功效。
結合其他方劑應用
古籍中亦常將天王補心丸與其他方劑合併使用,以加強療效。《先醒齋醫學廣筆記》提及本方可與加味六味地黃丸合用,以補腎陰,增強療效。《石室秘錄》則指出,針對不同臟器的陰虛,可選用不同方劑,其中針對心陰不足,則選用天王補心丸。這顯示了天王補心丸在治療心陰虛方面的重要地位。
主治病症歸納
綜合以上分析,天王補心丸的主治病症可歸納如下:
- 心腎陰虛:表現為心悸、失眠、多夢、健忘、煩躁、盜汗等。
- 虛火內擾:表現為五心煩熱、口乾咽燥、舌紅少苔、脈細數等。
- 情志失調:如驚悸、怔忡、善驚等。
- 其他:虛損性疾病引起的口瘡、呃逆、虛性便秘等。
總而言之,天王補心丸並非僅僅是針對「心」的補益方劑,而是著眼於心腎同治,滋陰降火,寧心安神的綜合性方劑,其應用範圍廣泛,可針對多種與陰虛火旺相關的症狀,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
傳統服藥法
人參(去蘆)5錢,當歸(酒浸)1兩,五味子1兩,麥門冬(去心)1兩,天門冬(去心)1兩,柏子仁1兩,酸棗仁1兩,白茯苓(去皮)5錢,玄參5錢,丹參5錢,桔梗5錢,遠志5錢,生地黃4兩,黃連(酒洗,炒)2兩。
寧心保神,益血固精,壯力強志,令人不忘;除怔仲,定驚悸,清三焦,化痰涎,祛煩熱,療咽乾,育養心神。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為衣。
每服20-30丸,臨臥用燈草、竹葉煎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天王補心丸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及過敏體質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天王補心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七五。 組成:朱砂(半衣)3錢,半夏(浸10日,換水10遍,每換水攪1次)3錢,人參3錢,南木香3錢,琥珀1錢,杏仁(炒黃色,卻以湯泡,去皮尖)1錢,麝香1錢,青木香1錢,檳榔1錢,葶藶子(炒黃色)1錢,江子7粒(去皮,去油)。 主治:小兒急慢驚風。
天王補心丸, 出處:《中國藥典》一部。 組成:丹參25g,當歸50g,石菖蒲25g,黨參25g,茯苓25g,五味子50g,麥冬50g,天冬50g,地黃200g,玄參25g,遠志(制)25g,酸棗仁(炒)50g,柏子仁50g,桔梗25g,甘草25g,朱砂10g。 主治:滋陰養血,補心安神。主治:心陰不足,心悸健忘,失眠多夢,大便乾燥。
天王補心丸,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 組成:熟乾地黃(洗,焙)4兩,白茯苓(去皮)1兩,茯神(去木)1兩,當歸(洗,焙)1兩,遠志(去心)1兩,石菖蒲1兩,黑參1兩,人參(去蘆頭)1兩,麥門冬(去心)1兩,天門冬(去心)1兩,桔梗(去蘆頭)1兩,百部1兩,柏子仁1兩,杜仲(薑汁炒)1兩,甘草(炙)1兩,丹參(洗)1兩,酸棗仁(炒)1兩,五味子(去梗)1兩。 主治:寧心保神,益血固精,壯力強志,令人不忘;清三焦,化痰涎,祛煩熱,除驚悸,療咽乾口燥,育養心氣。主治:心腎虛耗,怔仲不寧。
天王補心丸, 出處:《準繩·類方》卷五。 組成: 天王補心丸(《準繩·類方》卷五。)出處:《準繩·類方》卷五。組成:人參(去蘆)5錢,當歸(酒浸)1兩,五味子1兩,麥門冬(去心)1兩,天門冬(去心)1兩,柏子仁1兩,酸棗仁1兩,白茯苓(去皮)5錢,玄參5錢,丹參5錢,桔梗5錢,遠志5錢,生地黃4兩,黃連(酒洗,炒)2兩。主治:寧心保神,益血固精,壯力強志,令人不忘;除怔仲,定驚悸,清三焦,化痰涎,祛煩熱,療咽乾,育養心神。 。 主治:寧心保神,益血固精,壯力強志,令人不忘;除怔仲,定驚悸,清三焦,化痰涎,祛煩熱,療咽乾,育養心神。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