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保陰煎中包含熟地黃,主要原因如下:
- 滋陰補血: 熟地黃味甘性溫,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填精益髓的功效。保陰煎用於治療陰虛血虧、潮熱盜汗、虛煩不眠等症,而熟地黃能滋補腎陰,填精益髓,從根本上改善陰虛血虧的狀態。
- 配伍相宜: 熟地黃與保陰煎中的其他藥物,如當歸、生地黃等,配伍相宜,能相輔相成,發揮更好的療效。熟地黃與生地黃合用,能補腎陰、滋陰血,而當歸則能活血化瘀,共同改善陰虛血虧的病症。
保陰煎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降火: 生地黃味甘性寒,具有滋陰涼血、清熱解毒之功效。保陰煎主要用於治療陰虛火旺,症狀如潮熱盜汗、口乾咽燥、心煩失眠等。生地黃能滋陰降火,改善陰虛所致的各種症狀,達到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效果。
- 配伍相宜: 保陰煎中,生地黃與其他藥材如熟地黃、麥冬、玄參等相配伍,能加強滋陰降火的功效,並互相協調,達到更好的療效。例如,熟地黃補腎陰,與生地黃相輔相成,使陰虛得以改善。
保陰煎方中使用麥門冬,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潤肺,養陰生津: 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養陰生津之效。保陰煎主要用於治療陰虛火旺所致的症狀,如口乾舌燥、心煩失眠、盜汗等。麥門冬能滋陰降火,緩解這些症狀。
- 清熱解毒,生津止渴: 麥門冬亦具清熱解毒之效,能清肺熱、降心火,配合其他藥物,可更好地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緩解因陰虛所致的熱毒。
總而言之,麥門冬在保陰煎方中發揮了滋陰潤肺、清熱解毒的功效,為治療陰虛火旺症狀提供了重要藥效。
保陰煎中包含天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滋陰潤燥: 天門冬味甘、性寒,入肺、胃經,具有滋陰潤燥、生津止渴的功效。保陰煎主治陰虛火旺,症狀包括口乾舌燥、咽乾口渴、五心煩熱、盜汗等。天門冬可以滋補陰液,降低體內燥熱,緩解陰虛症狀。
- 養陰清肺: 天門冬亦有養陰清肺之效。保陰煎常用於治療肺陰不足、肺燥咳嗽等。天門冬可以滋潤肺部,改善咳嗽痰少、口乾舌燥等症狀。
總而言之,天門冬在保陰煎中發揮滋陰潤燥、養陰清肺的作用,是方劑中重要的藥材之一。
保陰煎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引火歸源:川牛膝性微寒,能引血下行,將下焦虛寒之氣引導至腎經,起到溫腎補腎的作用。保陰煎主要用於治療腎陰虛,而川牛膝有助於將腎陰虛之火引導至腎經,以達到補益腎陰的效果。
- 活血通絡:川牛膝具有活血通絡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腎臟氣血運行,有助於改善因腎陰虛導致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等症狀。
保陰煎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腎:茯苓性平味甘,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保陰煎以滋陰補腎為主,茯苓能健脾益腎,促進脾腎功能正常運作,使藥效更易於吸收和發揮。
- 利水滲濕:茯苓能利水滲濕,去除體內多餘水分,有助於改善陰虛體質所致的口渴、尿少、乏力等症狀。同時,茯苓也能輔助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滋陰補腎、清熱利濕之效。
保陰煎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益腎氣,滋陰固腎:山藥味甘性平,入脾、肺、腎經,具有補脾益氣、滋陰養腎之功效。保陰煎以滋陰補腎為主,而山藥的滋陰補腎作用正好能協同其他藥材,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2. 健脾益胃,助藥力吸收:山藥能健脾益胃,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有助於其他藥材的吸收利用,使藥效更顯著。
總而言之,山藥在保陰煎方劑中發揮了補腎滋陰、健脾益胃的重要作用,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效果。
保陰煎中加入玉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滋陰潤燥:玉竹性甘寒,入肺、胃經,具有滋陰潤肺、生津止渴的功效。保陰煎主治陰虛火旺、燥熱傷津,而玉竹可以滋陰降火,緩解陰虛導致的燥熱症狀,並補充津液,滋養五臟。
- 養陰生津:玉竹富含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微量元素等營養成分,能有效提高機體免疫力,改善體質,促進細胞再生,幫助恢復損傷組織。保陰煎中,玉竹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養陰生津、滋補強壯的功效,改善陰虛體質。
保陰煎中加入鱉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潛陽: 鱉甲性寒,入肝、腎經,具有滋陰潛陽、清熱涼血的功效。對於陰虛火旺、潮熱盜汗、虛煩不眠、口乾舌燥等症狀,鱉甲能滋陰降火,起到平衡陰陽的作用。
- 軟堅散結: 鱉甲還具有一定的軟堅散結作用,對於肝腎陰虛所致的瘰癧、癭瘤等病症,也有輔助治療的效果。
總之,保陰煎中加入鱉甲,是為了發揮其滋陰潛陽、軟堅散結的功效,達到治療陰虛火旺、肝腎陰虛等病症的目的。
保陰煎中加入龜板,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潛陽: 龜板味甘鹹,性寒,入肝、腎經。具有滋陰潛陽、益腎固精、收斂止血之功效。對於陰虛火旺、腎精虧虛、遺精滑泄等症狀,龜板能滋養腎陰,抑制陽氣過亢,達到潛陽止瀉的效果。
- 固本培元: 龜板富含膠質蛋白,具有補益精血、強筋健骨的功效。對於體虛乏力、腰膝酸軟、骨骼疏鬆等症狀,龜板能補益腎氣,固本培元,改善身體機能。
因此,保陰煎中加入龜板,不僅能滋陰潛陽,還能固本培元,達到治本的效果。
主治功效
保陰煎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類證治裁》、《驗方新編》、《竹林女科證治》、《成方切用》、《虛損啟微》等古籍所述,保陰煎主要針對陰虛火旺所致的各種病證,其治療原理為滋陰降火、涼血止血。具體分析如下:
主治病證:
陰虛發熱:
- 證見午後發熱或但皮寒骨蒸,五心煩熱,此為陰虛火旺,虛火內擾之象。
- 《類證治裁》提及「血虛挾火,必脈洪煩熱」、「微火陰虛,內熱動血者,保陰煎」。
- 《虛損啟微》亦言「若陰虛而兼微火者,宜保陰煎」。
血熱妄行:
- 證見各種出血證,如吐血、衄血、便血、血淋、崩漏、經早、產後惡露不止等,皆由陰虛內熱,迫血妄行所致。
- 《類證治裁》中多次強調「陰虛火炎,一切溺血血淋,保陰煎」、「血熱妄行,保陰煎」、「惡露不止,淋瀝太多,血熱者,保陰煎」。
- 《成方切用》指出「治男婦帶濁,遺淋色赤帶血,脈滑多熱,便血不止。及血崩血淋,或經期太早,凡一切陰虛內熱動血等證」。
- 《竹林女科證治》載「婦人四十四五歲,經水閉塞郁久成崩。但當察其有火無火,有火者...宜服保陰煎」。
- 《虛損啟微》也說「治男婦帶濁遺淋,色赤帶血,脈滑多熱,便血不止,及血崩血淋,或經期太早,凡一切陰虛內熱動血等症」。
陰虛津虧:
- 證見口乾舌燥,鼻中乾燥,唇紅顴赤,耳鳴目眩,大便燥結等,乃陰虛津液不足之象。
產後及婦科病:
- 產後惡露不止,乳汁自溢,經期提前,崩漏等,凡屬血熱或陰虛內熱者,皆可使用。
- 《竹林女科證治》說明「產後乳自出...若陽明血熱而溢者,宜保陰煎」。
- 《類證治裁》亦言「女人交接輒出血作痛,多由陰氣薄弱...陰分有火者,保陰煎」。
其他:
- 胎熱不安,帶下赤濁等亦可考慮使用。
- 《竹林女科證治》載「胎熱之證...宜涼胎飲、保陰煎」、「一濕熱下流而為帶濁...保陰煎」。
治療原理:
保陰煎之組方,旨在滋陰、清熱、涼血,以達到標本兼治之效。
滋陰補腎: 方中以熟地黃、生地黃、麥門冬、天門冬、玉竹、鱉甲、龜板等,滋養肝腎之陰,填精補髓,充養體內陰液,以達到滋陰制陽的目的。
清熱降火: 生地黃、黃芩、黃柏等能清熱涼血,瀉陰火,以消除虛火上炎之症。
涼血止血: 生地黃、黃芩、黃柏能涼血止血,使血不妄行。
健脾和胃: 山藥、茯苓可健脾益氣,使脾胃功能正常運轉,以助生化氣血,並防止因滋陰藥物過於滋膩而影響消化。
活血通絡: 川牛膝能活血通絡,引藥下行,對兼有瘀滯者有幫助。
甘草調和: 生甘草調和諸藥,並能清熱解毒。
總結:
保陰煎以滋陰為本,清熱為輔,兼顧氣血,標本兼治,對於陰虛火旺所致的各種內熱出血證具有顯著療效,同時兼顧了津液的滋養和脾胃的運化,是治療陰虛內熱的常用方劑。
方藥加減:
根據病情的具體情況,亦可對原方進行加減:
- 如小水多熱,或兼怒火動血者,加焦梔子。
- 如夜熱身熱,加地骨皮。
- 如肺熱多汗者,加麥冬、地骨皮。
- 如血熱甚者,加黃連。
- 如血虛血滯,筋骨腫痛者,加當歸。
- 如氣滯而痛者,去熟地,加青皮、陳皮、丹皮、香附等。
- 如血脫血滑,及便血久不止者,加地榆、烏梅或百藥煎、文蛤。
- 骨蒸多汗加地骨皮,熱甚而渴或頭痛加石膏,下熱便澀加木通或黃柏、梔子,如兼外邪發熱加柴胡。
這些加減法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靈活性,使方劑能更好地適應不同的病證。
傳統服藥法
生地2錢,熟地2錢,芍藥2錢,山藥1錢半,川續斷1錢半,黃芩1錢半,黃柏1錢半,生甘草1錢。
如小水多熱或兼怒火動血者,加焦梔子1-2錢;如夜熱身熱,加地骨皮1錢5分;如肺熱多汗者,加麥冬、棗仁;如血熱甚者,加黃連1錢5分;如血虛血滯,筋骨腫痛者,加當歸2-3錢;如氣滯而痛,
上以水2鐘,煎7分,食遠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保陰煎是一張滋陰降火、清熱生津的方劑,因此不宜長期服用。此外,本方有滋陰降火、清熱生津的功效,因此不宜與溫熱、燥烈的中藥同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保陰煎, 出處:《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組成:生地2錢,熟地2錢,芍藥2錢,山藥1錢半,川續斷1錢半,黃芩1錢半,黃柏1錢半,生甘草1錢。 主治:男婦帶濁遺淋,色赤帶血,脈滑多熱,便血不止,及血崩血淋,或經期太早,凡一切陰虛內熱動血等證。胎氣熱而不安,及産婦淋瀝不止。
保陰煎, 出處:《顧松園醫鏡》卷十一。 組成:熟地3錢至1兩,生地2-3錢,麥冬2-3錢,天冬2錢,牛膝(酒蒸)2-3錢,茯苓2錢,山藥(蒸)2-3錢,玉竹4-5錢,鱉甲4-5錢,龜甲4-5錢(加圓肉10枚)。 主治:真陰虛衰,相火熾盛而發熱,其熱在於午後子前,或但皮寒骨蒸,五心常熱,鼻中乾燥,唇紅顴赤,口苦舌乾,耳鳴目眩,腰膝痠軟,四肢無力,倦怠嗜卧,大便燥結,小便黃赤,六脈弦數或虛數無力。或病日久,飲食少思,大便溏泄,午後灑淅惡寒,少頃發熱,或熱至雞鳴寅卯時分,盜汗身涼等證。虛勞。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