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羌活柴胡散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疏散風寒,行氣止痛:川芎性溫,味辛,入肝經,具疏散風寒、行氣止痛之功效。與羌活、柴胡等藥材相配,可更有效地散寒解表,緩解風寒所致的頭身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二、活血化瘀,通絡止痛:川芎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作用,可改善因風寒阻滯經絡所導致的局部疼痛。與羌活、柴胡等藥材協同作用,可更有效地解除經絡阻滯,促進氣血運行,減輕疼痛。
羌活柴胡散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活血,調和氣血: 羌活柴胡散主要治療風寒表證,但寒邪入體易傷陽氣,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當歸具有補血活血之效,能促進氣血流通,使寒邪得以宣散,緩解表證症狀。
- 緩解藥性,避免過於燥烈: 羌活、柴胡等藥性偏燥,長期服用容易傷陰。當歸能滋陰補血,與其他藥物相配,可以緩解藥性,避免過於燥烈,使藥效更加平和,更適合長期服用。
羌活柴胡散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瀉火: 柴胡、羌活等藥性偏溫,若患者熱邪較重,容易出現發熱、口渴、煩躁等症狀。黃連味苦性寒,能清熱瀉火,與其他藥物配伍,有助於緩解熱證,避免藥性過於燥烈。
- 抑菌消炎: 黃連具有抗菌消炎作用,能抑制腸道內細菌的生長繁殖,對於因熱毒引起的發熱、腹痛等症狀具有輔助治療作用,提升整體療效。
羌活柴胡散中加入梔子,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梔子性寒,味苦,入肝、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效。方中柴胡、羌活等藥性偏溫燥,容易耗傷陰津,而梔子可起到清熱解毒,防止溫燥傷陰的作用。
- 緩解肝膽鬱熱:方中柴胡、羌活等藥主治外感風寒,但若兼有肝膽鬱熱,則會出現發熱、口苦、脅痛等症狀。梔子清熱解毒,可以緩解肝膽鬱熱,使藥效更為全面。
羌活柴胡散中加入連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連翹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之效。方中柴胡、羌活等藥材雖主治風寒表證,但同時也可能伴隨有熱毒蘊結於表。連翹可協同柴胡、羌活清熱解毒,使外感邪氣得以降伏,並防止熱毒內陷。
- 疏散風熱:連翹兼具疏散風熱之功效,能與羌活、柴胡等藥材共同疏散風熱,使風邪、熱邪得以降解,達到治療風寒表證的目的。連翹的加入,使得方劑在疏散風寒的同時,也能兼顧清熱解毒,使藥效更為全面。
羌活柴胡散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寒,止痛解痙: 防風性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止痛解痙之效。與羌活、柴胡等藥物配合,能更有效地疏解風寒之邪,緩解頭痛、發熱、肢體痠痛等症狀。
-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防風性溫,可調和羌活柴胡散中柴胡、羌活等藥物偏寒的特性,避免寒性過於強勁,損傷脾胃,同時也能增強藥物整體的療效,使藥力更趨於平和。
總而言之,防風的加入,不僅能提高羌活柴胡散的疏風解表、止痛解痙功效,還能調和藥性,使其療效更佳。
羌活柴胡散中加入玄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玄參性寒,味甘苦,入心、肺、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其可輔助羌活柴胡散清解外感風熱之邪,並緩解發熱、頭痛、咽痛、口渴等症狀。
- 滋陰降火: 玄參能滋陰降火,對於因熱毒熾盛而導致的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等症狀也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在羌活柴胡散中,玄參可以協調藥性,避免藥物燥熱傷陰。
羌活柴胡散中加入陳皮,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健脾,和解表裏: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和胃降逆的功效。羌活柴胡散主治風寒表証兼脾胃不和者,陳皮能疏肝理氣,使氣機流通,協調脾胃功能,與柴胡、羌活等藥物相輔相成,共同發揮解表散寒、和解表裏的作用。
- 行氣止痛,助藥力達病所: 陳皮有行氣止痛的作用,可以促進藥物更好地運行,使藥力直達病所,提高藥效。
羌活柴胡散方劑中包含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風解表,散寒止痛: 羌活性溫,味辛,入肝、膀胱經,具有疏散風寒,止痛解痙的功效。對於風寒表證引起的頭痛、身痛、發熱、惡寒等症狀,羌活能有效改善。
- 配合柴胡,增強療效: 柴胡性微寒,味苦,入肝、膽經,善於疏肝解鬱,和解表裏。羌活與柴胡相配,一寒一溫,寒溫並用,既能疏散風寒,又能解表和解,協同作用,增強治療效果。
羌活柴胡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 調和藥性,緩解副作用: 羌活、柴胡等藥性較烈,容易傷脾胃,而甘草性甘平,具有補脾益氣、緩解藥物毒性、調和藥性的作用,能有效減輕藥物對脾胃的刺激,防止藥物過於寒涼或燥烈,使藥性更平和,提高患者的耐受性。
- 增強療效,協同作用: 甘草能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與羌活、柴胡等藥物共同作用,能更有效地發揮驅風散寒、疏肝解鬱、清熱解毒的功效,提高治療效果。
羌活柴胡散中加入赤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涼血: 赤芍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止痛的功效。方中柴胡、羌活升散解表,容易引起內熱,赤芍可清解表熱,防止熱邪內陷。
- 活血止痛: 方中柴胡、羌活升散解表,同時亦可引發肝氣鬱結,導致疼痛。赤芍活血化瘀,能緩解肝氣鬱結,達到止痛的效果,使整體功效更加完善。
羌活柴胡散中包含龍膽草,主要是因為其 清熱燥濕、瀉肝膽火 的功效,與方劑主治的 風邪外襲、肝膽濕熱 相契合。
龍膽草味苦寒,能清泄肝膽實火,並能燥濕利膽,對於因肝膽濕熱引起的發熱、頭痛、口苦、目赤、黃疸等症狀具有很好的療效,與羌活、柴胡等藥材共同作用,可有效驅散風邪,清熱解毒,達到治病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羌活柴胡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肝熱所致暴赤眼腫」,屬中醫眼科範疇。暴赤眼腫指突然發作的目赤腫痛,多因肝經鬱火上炎,或外感風熱引動內火,攻衝目竅所致。其病機核心為「肝熱」,表現為眼部紅腫熱痛,可能伴隨頭痛、畏光流淚等。方名雖含「柴胡」,但組成未列,可能為傳抄遺漏,或需結合他藥加减(如後文加味藥所示)。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清肝瀉火為君
- 黃連、龍膽草:苦寒直折肝火,清泄肝經實熱。
- 山梔、連翹:清熱解毒,散三焦鬱火,助主藥瀉火退赤。
疏風退翳為臣
- 羌活、防風:辛散風邪,開洩目竅鬱滯,風熱並治。
- 加味藥(木賊、決明、蟬蛻、蔓荊子):專攻目翳,輕清上浮,散風明目。
活血養血為佐
- 川芎、當歸、赤芍:活血行氣,涼血散瘀,治「赤腫」之血熱瘀滯。
- 玄參:滋陰降火,防苦燥傷陰,兼清無根浮火。
調和為使
- 陳皮:理氣和中,防寒涼藥壅滯脾胃。
- 甘草:調和諸藥,緩和急症。
全方配伍特點
- 清散並用:苦寒瀉火與辛散風藥同施,既治肝火內熾,又疏外束風邪,契合「火鬱發之」之理。
- 標本兼顧:瀉火治標(紅腫),兼活血養陰防肝血耗傷,體現「肝藏血」、「目受血而能視」的臟象理論。
- 動靜結合:黃連、龍膽草靜以清熱,羌活、防風動以散邪,避免涼遏之弊。
此方反映中醫「從肝論治眼疾」的思想,透過多層次調理肝之氣血火風,達到退赤消腫之效。
傳統服藥法
川芎、當歸、黃連、山梔、連翹、防風、玄參、陳皮、羌活、甘草、赤芍、龍膽草。
有翳,加木賊、決明、蟬蛻、蔓荊子。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羌活柴胡散, 出處:《陳氏幼科秘訣》。 組成:川芎、當歸、黃連、山梔、連翹、防風、玄參、陳皮、羌活、甘草、赤芍、龍膽草。 主治:肝熱所致暴赤眼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