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胡飲
QIAN HU YI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八十二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前胡飲」方劑中包含「前胡」,乃因其具有疏風解表,散寒止咳之功效,對於風寒犯肺所致的咳嗽、鼻塞、頭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前胡性辛溫,入肺經,能疏散風寒,止咳化痰,且具有解表作用,可緩解因風寒引起的發熱、惡寒等症狀。因此,在「前胡飲」中使用前胡,旨在驅散風寒,緩解肺氣不宣,達到止咳平喘之效。
前胡飲中加入生薑,主要原因有二:
1. 解表散寒: 前胡飲主要針對風寒咳嗽,而生薑性溫,具有解表散寒之效,可幫助驅散風寒,緩解咳嗽、鼻塞等症狀。
2. 和胃降逆: 前胡飲中的前胡、杏仁等藥物,具有化痰止咳的功效,但同時可能對脾胃造成寒涼之氣。生薑能溫中和胃,避免藥物寒涼傷胃,使其藥力更易發揮。
「前胡飲」方劑中,添加「羚羊角」的用意,主要有以下兩點:
- 清熱解毒,鎮驚熄風: 羚羊角性寒,味鹹,具有清熱解毒、鎮驚熄風的功效。對於前胡飲所治的熱毒壅盛,神昏譫語、驚厥抽搐等症狀,羚羊角可以起到清熱解毒、鎮驚熄風的作用,輔助前胡等藥物達到更好的療效。
- 疏散風熱,化痰止咳: 羚羊角還能疏散風熱,化痰止咳。前胡飲中的前胡、桔梗等藥物,主要作用於肺經,具有疏散風熱、化痰止咳的功效。羚羊角的加入,可以進一步增強此功效,並起到協同作用,使藥效更佳。
前胡飲中加入半夏,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和胃降逆:前胡善於疏散風寒,但容易導致脾胃氣逆。半夏性溫,入脾胃經,能燥濕化痰,降逆止嘔,協同前胡疏散風寒,避免寒邪犯胃,導致脾胃不和。
- 燥濕止咳:前胡飲用於風寒咳嗽,若患者痰多黏膩,則需要加入半夏以燥濕化痰。半夏入肺經,能化痰止咳,與前胡共同作用,起到止咳化痰的效果。
因此,半夏在方劑中起到和胃降逆、燥濕止咳的功效,與前胡相輔相成,使藥效更為全面。
前胡飲中包含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瀉熱通便: 前胡飲主治風熱犯肺,症見咳嗽、痰黃黏稠、胸悶等。大黃性寒,味苦,入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之效。加入大黃可清熱瀉火,促進痰液排出,緩解胸悶不適。
- 引藥下行: 前胡飲中包含前胡、桔梗等清熱化痰藥,而大黃苦寒,能引藥下行,將藥力引導至肺經,加強清熱化痰的效果。同時,大黃也能起到潤腸通便的作用,避免藥物積滯。
前胡飲中加入赤茯苓,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健脾利濕,燥濕化痰:赤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胃經,具有健脾利濕、燥濕化痰之效。前胡飲主要用於治療風寒咳嗽、痰多粘稠等症,赤茯苓的加入可幫助健脾胃,促進水液代謝,利濕化痰,進一步減輕痰濕之症。
- 配伍前胡,增強療效:前胡性寒,善於疏散風寒,宣肺止咳。而赤茯苓性平,可緩解前胡的寒性,避免過度寒涼,同時又能增強前胡的宣肺止咳作用,使藥效更佳。
因此,赤茯苓在「前胡飲」中起到健脾利濕、燥濕化痰,以及配伍前胡,增強療效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前胡飲中加入枳殼,主要考量其理氣寬中、消食化滯的功效。
前胡飲以疏風散寒、止咳化痰為主,而枳殼的加入,能助前胡、陳皮理氣化痰,並消食積、導滯氣,避免痰濁內停,加重咳嗽。
此外,枳殼還能寬胸散結,配合前胡等藥物,更能暢達氣機,使藥力更好地發揮,達到疏風解表、止咳化痰之效。
主治功效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前胡:具有清化熱痰、止咳化痰、散風熱、降氣等功效。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中藥方劑「前胡飲」,主要成分有:前胡、生薑、羚羊角、半夏、大黃、赤茯苓、枳殼。主治功效為:腳氣攻心、腹脹滿、嘔吐不下食。
羚羊角:具有清熱涼血、止血、解毒、明目、補益肝腎、強壯筋骨等功效。
赤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清熱解毒、安神定驚等功效。
前胡飲方中,前胡、生薑、半夏、大黃、枳殼均具有清熱化痰、行氣止嘔的功效,可共同治療痰熱壅盛、氣滯血瘀導致的腳氣攻心、腹脹滿、嘔吐不下食等症狀。羚羊角清熱涼血、止血解毒,可輔助治療腳氣攻心。赤茯苓利水滲濕、健脾益氣,可輔助治療腹脹滿。
前胡飲是中醫治療腳氣攻心、腹脹滿、嘔吐不下食的常用方劑,具有清熱化痰、行氣止嘔的功效。臨牀上,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加減用藥,以增強療效。
傳統服藥法
前胡(去蘆頭)半兩,細辛(去苗葉)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甘草(炙)半兩,厚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煙出7遍)半兩。
上為粗末。
每服2錢匕,水1盞,加生薑1分(切),同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1日2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瀉下作用,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弱者慎用。
- 本方服用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 如有不適,應及時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前胡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四。 組成:前胡(去蘆頭)、赤茯苓(去黑皮)、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人參、半夏(湯洗7遍,去滑)、枇杷葉(炙,去毛)、旋覆花等分。 主治:痰飲嘔逆,頭目不利。
前胡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五四。 組成:前胡(去蘆頭)半兩,細辛(去苗葉)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甘草(炙)半兩,厚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煙出7遍)半兩。 主治:妊娠惡阻,食即吐逆,頭痛顛倒,寒熱。
前胡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二。 組成:前胡(去蘆頭)半兩,生薑(切,焙)半兩,羚羊角(鎊)半兩,半夏(湯洗7遍)半兩,大黃(銼,炒)半兩,赤茯苓(去黑皮)半兩,枳殼(去瓤,麸炒)3分。 主治:腳氣攻心,腹脹滿,嘔吐不下食。
前胡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四。 組成:前胡(去蘆頭)1兩,桔梗(炒,銼)1兩,旋覆花(炒)1兩,玄參1兩,人參1兩,桂(去粗皮)1兩,生乾地黃(焙)1兩,甘草(炙,銼)1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1兩半,半夏(湯洗去滑,焙)2兩。 主治:肺臟感寒,痰嗽不止,心膈煩滿,飲食不得,常多嘔逆。
前胡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七。 組成:前胡(去蘆頭)1兩,人參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桂(去粗皮)1兩,柴胡(去苗)1兩,桔梗(炒)1兩,生乾地黃(焙)1兩,黃芩(去黑心)1兩,玄參1兩,旋覆花1兩,甘草(炙,銼)1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銼)2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半,半夏(湯洗7遍,焙)1兩半,白朮1兩半。 主治:暴急成勞,痰盛喘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