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氣噎湯

TONG QI YE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13

熱/寒比例

偏熱 (1.46)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3%
胃經 15%
脾經 15%
心經 15%
肝經 15%
膀胱經 7%
腎經 7%
肺經
胃經
脾經
心經
肝經
膀胱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通氣噎湯中加入半夏,主要是針對其止嘔降逆化痰止咳的功效。

半夏味辛、苦,性溫,歸脾、胃、肺經。其具有降逆止嘔、化痰止咳、消痞散結的功效。通氣噎湯主要用於治療因痰濁阻滯、氣機不暢導致的胸悶氣短、咳嗽痰多、食慾不振、嘔吐等症狀。

半夏的降逆止嘔作用可以緩解患者的嘔吐,化痰止咳作用可以幫助痰液排出,從而改善呼吸道症狀。因此,半夏的加入能夠有效地緩解通氣噎湯的治療目標,起到協同作用。

通氣噎湯中加入桂枝,主要原因有二:

  1. 溫陽化氣,行氣止痛:桂枝性溫,入心、肺、膀胱經,具有溫陽化氣、通經活絡之效。對於氣滯血瘀所致的胸悶氣短、吞嚥困難等症狀,桂枝可溫陽化氣,促進氣血運行,緩解胸部脹悶,幫助順暢呼吸。
  2. 散寒解表,溫通經絡:桂枝亦能散寒解表,溫通經絡,對於寒邪客於胸中,導致氣機阻滯的症狀,桂枝可溫散寒邪,疏通經絡,使氣機流通,解除胸悶氣短。

通氣噎湯中加入生薑,主要原因如下:

  1. 溫中止嘔: 生薑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的作用。對於因寒邪客胃、氣機阻滯導致的呃逆、嘔吐等症狀,生薑可以溫胃散寒,化解阻滯,達到止嘔的效果。
  2. 行氣化痰: 生薑辛溫,具有行氣化痰的作用,可以促進氣血運行,疏通經絡,對於痰氣阻滯所致的胸悶、氣短、呼吸不暢等症狀,生薑可以起到化痰通氣的作用。

通氣噎湯中使用羚羊角,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開竅:羚羊角性寒,味鹹,入心經,具有清熱解毒、開竅醒神之功效。對於因熱邪壅塞心竅,導致呼吸不暢、昏迷不醒等症狀,羚羊角能有效清熱開竅,恢復神志,使呼吸通暢。
  2. 鎮驚止痙:羚羊角具有鎮驚止痙的作用,能平息因熱邪上擾心神而導致的驚厥、抽搐等症狀。對於痰熱內擾、熱極生風所致的呼吸困難、神志不清,羚羊角能有效鎮驚止痙,緩解症狀。

主治功效


通氣噎湯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

根據古籍記載,通氣噎湯有兩種組成,一為:

  • 半夏(八兩,洗)
  • 桂心(三兩)
  • 生薑(八兩)

另一組成則在上述基礎上去橘皮,加羚羊角:

  • 半夏(三兩,洗)
  • 桂心(三兩)
  • 生薑(八兩)
  • 羚羊角(三兩)

主治病症

通氣噎湯主治「氣噎」,即因氣機阻滯導致的噎塞不通之症,表現為胸悶、吞咽困難等症狀。

治療原理分析

半夏、桂枝、生薑

這個組合是通氣噎湯的基礎方,出自《集驗方》。

  • 半夏:辛溫,歸脾、胃、肺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的功效。在此方中,半夏主要發揮其降逆化痰的作用,以疏通被痰濁阻滯的氣機。
  • 桂枝:辛甘溫,歸心、肺、膀胱經,具有發汗解表、溫通經脈、助陽化氣的功效。在此方中,桂枝溫通經脈,助陽化氣,與半夏配合,加強行氣散結之力。
  • 生薑:辛溫,歸肺、脾、胃經,具有解表散寒、溫中止嘔、溫肺止咳的功效。在此方中,生薑溫中散寒,協助半夏和桂枝溫化痰飲,開胸散結,使氣機通暢。

羚羊角

在《外臺秘要》所載的通氣噎湯中,加入了羚羊角。

  • 羚羊角:鹹寒,歸肝、心經,具有平肝熄風、清肝明目、清熱解毒的功效。加入羚羊角,可能是考慮到部分氣噎患者兼有肝鬱化火或熱毒壅盛的情況。羚羊角清肝熱、平肝陽,有助於疏肝解鬱,使氣機條達。

總結

通氣噎湯通過辛溫的半夏、桂枝、生薑溫化痰飲,開胸散結,並可酌加羚羊角以清肝熱、平肝陽,從而達到疏通氣機、消除噎塞的目的。其治療原理是通過溫化、行氣、降逆、清熱等多方面作用,以恢復氣機的正常運行,使噎塞症狀得以緩解。

其他方劑

古文中還提到了其他治療氣噎的方劑,例如:

  • 鹽末方:水服鹽末,利用鹹味來刺激咽喉,以達通氣之效。
  • 美酒、酢方:含咽美酒或酢,推測也是利用刺激性味道來緩解症狀。
  • 蘇蜜方:蘇蜜合煎,細細含咽,可能是利用其潤滑和滋養的作用。
  • 韭汁方:搗韭取汁服用,韭菜辛溫,可能也有溫通之效。
  • 灸法:灸膻中穴、第五椎、內踝上三寸等穴位,通過溫通經絡來達到行氣的目的。
  • 杏仁桂心丸:杏仁降氣,桂心溫通,二者合用製成丸劑,可能也有行氣散結之效。
  • 蜜酥薑汁煎:蜜酥滋潤,薑汁溫散,合用煎服,推測兼有溫通和滋養的作用。

這些方劑雖與通氣噎湯組成不同,但都體現了古代醫家對於氣噎病症的認識和治療思路,即通過溫通、行氣、降逆、滋養等方法來達到疏通氣機、消除噎塞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半夏3兩(洗),桂心3兩,生薑8兩,羚羊角3兩。
上切。
以水8升,煮取3升,分服半升,日再服。
忌羊肉、生蔥、餳。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辛溫燥烈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通氣噎湯, 出處:《外台》卷八引《集驗方》。 組成:半夏3兩(洗),桂心3兩,生薑8兩,羚羊角3兩。 主治:氣噎。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