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桂湯

DA GU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千金》卷十六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2.0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3%
脾經 17%
腎經 11%
心經 11%
胃經 11%
三焦經 5%
大腸經 5%
膀胱經 5%
肝經 5%
肺經
脾經
腎經
心經
胃經
三焦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大桂湯方劑中包含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 桂枝性溫,味辛,入心、肺、膀胱經,具有溫經散寒、通脈止痛之效。大桂湯多用於寒邪客於肌表,或寒凝血脈所致的疾病,如風寒感冒、肢體疼痛、脈沉遲等,桂枝可溫陽散寒,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症狀。

2. 扶正祛邪: 桂枝不僅能溫陽散寒,還能扶正祛邪。桂枝能促進正氣,增強機體抵抗力,並驅散外邪,起到雙重作用,有助於疾病的康復。

大桂湯中包含半夏,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降逆止嘔: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大桂湯主要用於治療寒熱互結,氣逆嘔吐等症,半夏可以有效地抑制胃氣上逆,止嘔止逆,配合桂枝等藥物,共同發揮治療效果。
  2. 燥濕化痰:半夏兼具燥濕化痰之效。寒熱互結,常伴有痰濕阻滯,影響氣機運行。半夏可以化解痰濕,使氣機通暢,進一步改善嘔吐等症狀。

因此,半夏在[大桂湯]中發揮着降逆止嘔和燥溼化痰的雙重功效,協同其他藥物,共同治療寒熱互結、氣逆嘔吐等病症。

大桂湯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和解表寒: 生薑性溫,具有發汗解表之效,可助桂枝發揮驅散寒邪之功,溫和地解除表寒症狀,如畏寒、發熱、鼻塞等。

2. 調和脾胃: 生薑可溫中散寒,促進脾胃運化,有助於藥物更好地吸收利用。同時,生薑還可減輕桂枝的辛辣刺激性,避免對胃腸道造成過度刺激。

大桂湯中包含黃耆,主要是基於其補氣固表之效。

黃耆味甘性溫,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利水消腫的功效。大桂湯用於治療表虛自汗、氣虛乏力、易感風寒等症,而黃耆正是補氣固表之要藥,能增強機體抵抗力,防止外邪入侵,並可改善氣虛乏力等症狀,與方劑整體功效相輔相成,故方中加入黃耆。

主治功效


大桂湯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

大桂湯由桂枝、半夏、生薑、黃耆四味藥組成。

  • 桂枝: 溫通經脈,助陽散寒,發汗解表。
  • 半夏: 降逆止嘔,燥濕化痰,和胃止瀉。
  • 生薑: 散寒解表,暖胃止痛。
  • 黃耆: 補氣固表,益腎壯陽。

主治病證

根據《千金翼方》及《備急千金要方》的記載,大桂湯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病證:

  • 虛羸,胸膈滿: 患者體質虛弱,身體消瘦,同時感到胸膈部位脹滿不適。此乃本方之主要適應證。
  • 男子卒勞內傷,汗出中風,腹脹大,飢食不下,心痛,小便赤黃時白,大便不利: 孫思邈於《備急千金要方》中亦提到本方可治療因勞損內傷導致的汗出、中風等症狀,伴隨腹部脹大、食慾不振、心痛、小便異常及大便不暢等複合病症。

治療原理分析

大桂湯的治療原理主要圍繞以下幾點:

  1. 溫陽散寒,通達經絡: 桂枝與生薑皆為辛溫之品,可溫通經脈,助陽散寒,驅散體內寒邪,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虛羸體質。
  2. 化痰降逆,和胃止瀉: 半夏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能有效改善胸膈脹滿、食慾不振等症狀。
  3. 補氣固表,扶正祛邪: 黃耆具有補氣固表之功,能增強體質,提升正氣,以對抗外邪,亦可輔助溫陽之功。

綜合來看,大桂湯的組方配伍,體現了扶正與祛邪並重的原則。其針對虛羸體質,以溫陽散寒為主,輔以化痰降逆,達到補虛扶正、改善胸膈不適的目的。對於內傷勞損導致的複雜病症,則以溫陽為基礎,配合各藥的綜合作用,共同達到調和陰陽、恢復臟腑功能的目標。

本方雖有針對男子勞傷內損之證,然以其藥性觀之,女子體虛亦可酌情參考。

方劑解析

  • 桂枝與生薑的配伍: 二者皆屬辛溫之品,加強了溫陽散寒的功效,並能促進體內氣血運行,有助於緩解胸膈滿悶的症狀。
  • 半夏與生薑的配伍: 此配伍能加強降逆止嘔,化痰散結的作用。半夏之燥,有生薑的辛溫發散之氣制約,更為平和。
  • 黃耆的應用: 黃耆在此方中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增強體質,以配合其他藥物的療效,同時能制約溫熱藥物的耗散之性。

總結而言,大桂湯針對虛羸體質,以溫陽散寒為主,兼顧化痰降逆,補氣固本,使機體重返陰陽平衡之態。

傳統服藥法


桂心1斤,半夏1升,生薑1斤,黃耆4兩。
嚼碎。以水1鬥半,煮取5升,分5服,日3夜2。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虛羸、胸膈滿的患者。服藥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大桂湯, 出處:《千金》卷十六。 組成:桂心1斤,半夏1升,生薑1斤,黃耆4兩。 主治:虛羸,胸膈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