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心半夏湯
GUI XIN BAN XIA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4.00)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膀胱經 12%
心經 12%
肝經 12%
腎經 12%
胃經 12%
脾經 12%
肺經
膀胱經
心經
肝經
腎經
胃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桂心半夏湯中加入桂枝,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溫陽化飲: 桂枝性溫,味辛甘,具有溫陽化飲、散寒止痛的功效。半夏性寒,善於燥濕化痰,但容易傷陽。桂枝的溫陽作用可以溫煦脾胃,避免半夏寒性傷陽,協調藥性,提高化痰止嘔效果。
- 疏散風寒: 桂枝能疏散風寒,與半夏合用,可溫陽化飲,同時散寒解表,對於因風寒襲肺、脾胃虛寒所致的嘔吐、腹脹等症,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桂心半夏湯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降逆止嘔: 半夏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此方以桂枝溫通心陽,但陽氣過盛易導致心火上炎,出現心煩、口渴等症。半夏的加入可降逆止嘔,避免心陽上亢,使治療更為穏妥。
- 化痰止咳: 半夏除了止嘔,還有化痰止咳的作用。方中桂枝溫通心陽,若伴隨痰濕阻滯,則會加重咳喘症狀。半夏的加入可化解痰濕,配合桂枝溫陽化痰,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桂心半夏湯」之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載於《太平聖惠方》,主要治療「霍亂轉筋」。霍亂泛指急性嘔吐腹瀉,伴隨電解質失衡而致肌肉痙攣(轉筋),屬中醫「濕濁中阻,氣機逆亂」之證。其病機重點在於寒濕或痰飲阻滯中焦,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筋脈失養而攣急。
二、組成與藥性分析
桂心(一兩)
- 性味辛甘大熱,歸心、腎、脾經。
- 功效:溫陽散寒,通脈止痛,助陽化氣。
- 作用原理:溫通經脈以解除寒凝筋脈之攣急,並助脾陽運化濕濁。
半夏(一兩,湯浸去滑)
- 性味辛溫,歸脾、胃、肺經。
- 功效: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
- 作用原理:化痰濕以暢中焦,降胃氣以止嘔吐,間接舒緩因嘔吐脫水引發之轉筋。
三、方劑配伍邏輯
藥對協同:
- 桂心與半夏相配,形成「溫陽化痰濕」之核心。桂心溫通陽氣,散寒凝;半夏化濕濁,降逆氣。二者一溫一降,針對寒濕中阻、氣逆筋攣之病機。
劑型與服法:
- 研末以生薑酒調服,增強藥效。
- 生薑:溫中止嘔,助桂心散寒,協半夏降逆。
- 酒:行氣活血,引藥速達病所,緩解筋脈拘急。
- 「行十里再服」強調頻服小量,以漸消病勢,避免藥物過猛傷正。
- 研末以生薑酒調服,增強藥效。
四、治療原理推論
針對病機:
- 通過溫陽(桂心)與燥濕(半夏)雙向調理,解決寒濕困脾、氣機逆亂之本。
緩解症狀:
- 止嘔降逆(半夏)→減少津液流失。
- 溫通經脈(桂心)→改善筋脈寒凝,緩解攣急。
整體調節:
- 恢復中焦升降功能,使氣血得暢,筋脈得養,符合「急則治其標」(止嘔舒筋)、「緩則治其本」(溫化寒濕)之原則。
五、潛在應用延伸
此方結構簡潔,若臨證見「寒濕內阻」之證,如寒性脘腹冷痛、痰飲嘔逆伴肢體拘急,或可擴展運用,但需嚴格辨證屬寒濕為前提。
傳統服藥法
桂心1兩,半夏1兩(湯浸7遍,去滑)。
上為末。
每服1錢,煎生薑酒調下。如人行10里再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上吐下瀉霍亂細菌性食物中毒
相同名稱方劑
桂心半夏湯, 出處:《聖惠》卷四十七。 組成:桂心1兩,半夏1兩(湯浸7遍,去滑)。 主治:霍亂轉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