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半夏湯

SHENG BAN XIA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保命集》卷下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5.00)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33%
脾經 33%
肺經 33%
胃經
脾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生半夏湯中包含半夏,主要原因如下:

  1. 燥濕化痰:半夏味辛、苦,性溫,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其能有效祛除體內濕痰,並能止咳化痰,對於濕痰阻肺引起的咳嗽、胸悶、痰多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2. 降逆止嘔:半夏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可以治療胃氣上逆引起的噁心、嘔吐、呃逆等症狀。其能調和脾胃,降逆氣,止嘔逆,並能緩解脾胃不和引起的脘腹脹痛、食慾不振等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生半夏湯」主治功效分析

從古籍記載來看,「生半夏湯」並非單獨使用的方劑,而是作為治療咳嗽痰飲的連續療法中的一環。多數醫家在使用此方前,會先使用由枳殼、桔梗、黃芩等藥物組成的方劑,清理胸膈痰氣,再以「生半夏湯」進一步深入治療。

綜合各家之說,「生半夏湯」的主治功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燥濕化痰: 半夏為本方主藥,其性味辛溫,具有強大的燥濕化痰作用。古籍中雖未詳細描述「生半夏」的炮製方法,但強調其清洗次數(如「洗七遍」),可見古人對其毒性的認知,並透過清洗來降低毒性。無論生用或炮製,半夏的燥濕化痰能力皆為其主要功效,能夠針對體內濕邪凝聚而生的痰液,使其乾燥並易於排出。
  2. 降逆止嘔: 半夏亦有降逆止嘔之功,對於痰濁上逆引起的噁心、嘔吐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從古籍「食後服」的記載來看,此方亦可針對飲食不適引起的嘔吐。
  3. 和胃止痛: 痰飲易阻礙氣機,導致胃氣不和,產生腹脹、疼痛等症狀。半夏不僅能化痰,還能調和胃氣,緩解因痰阻引起的胃部不適,達到止痛的效果。

治療原理分析:

從整體療程來看,古醫家認為咳嗽痰飲的產生,往往源於胸膈之間痰氣的堆積。因此,治療時需先開達胸膈,清理痰氣,再深入化痰。具體而言:

  1. 前導方劑: 以枳殼、桔梗、黃芩等組成的方劑,主要發揮理氣寬胸、化痰清熱的作用。枳殼能破氣消積,桔梗開宣肺氣,黃芩清熱燥濕。此方可先打開胸膈,疏通氣機,為後續藥物的吸收利用創造條件。
  2. 「生半夏湯」: 在清理胸膈痰氣之後,使用「生半夏湯」能針對痰濕的根本,起到更深入的燥濕化痰、降逆止嘔、和胃止痛的作用。半夏的強大燥濕化痰功能,能直接作用於體內痰液,使其逐漸清除。
  3. 善後方劑: 古籍中多有「再服枳殼丸」的記載,可見在痰氣基本清除後,醫家會使用健脾理氣、調和腸胃的方劑,以鞏固療效,防止痰飲再次生成。

總結:

「生半夏湯」並非單獨使用的方劑,而是在整體治療方案中起關鍵作用的環節。其核心功效在於半夏的燥濕化痰,並兼顧降逆止嘔、和胃止痛之功。整體治療策略,強調先開達胸膈、疏通氣機,再深入化痰,最後調補脾胃,以達標本兼治的目的。此方體現了古人對痰飲病機的深刻認識,以及靈活變通、步步深入的治療理念。

傳統服藥法


半夏不拘多少(洗7遍,切作片)。
每服稱3錢,水1盞半,入生薑5大片,同煎至1盞,和滓食後服,1日2-3服。服3日畢,再服枳朮丸,盡其痰為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咳血肺氣腫咳嗽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生半夏湯, 出處:《保命集》卷下。 組成:半夏不拘多少(洗7遍,切作片)。 主治:濕痰咳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