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妙丸

二妙丸

ER MIAO W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5.00)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33%
脾經 33%
肺經 33%
胃經
脾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二妙丸中包含半夏,主要因為其具有以下兩方面作用:

  1. 燥濕化痰: 半夏性溫,味辛,歸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二妙丸主治風熱痰濕阻肺所致的咳嗽、胸悶、痰多、氣喘等症,半夏能有效祛除肺中的濕痰,使呼吸通暢。
  2. 和解脾胃: 半夏還能和解脾胃,緩解因濕熱鬱積而引起的脾胃不適,如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二妙丸中加入半夏,能更好地協調藥性,使藥物作用更為全面。

因此,半夏在二妙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助於治療風熱痰濕阻肺所致的相關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二妙丸自古主要應用於治療「痢疾」與「瘧疾」,此二者均與濕熱病機密切相關:

  1. 痢疾(濕熱痢):
    濕熱鬱滯腸道,導致腹痛、裏急後重、下痢赤白。黃柏清熱燥濕,善走下焦;蒼朮健脾燥濕,助運化濕濁,二者協同可除腸道濕熱,恢復氣機。

  2. 瘧疾(濕熱瘴瘧):
    濕熱蘊結脾胃,邪伏膜原,引發寒熱往來。蒼朮芳香化濁,辟穢燥濕;黃柏清熱解毒,合而能分解濕熱之邪,截瘧退熱。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對配伍核心

    • 黃柏:苦寒沉降,清熱燥濕,偏走下焦,瀉腎火與膀胱濕熱。
    • 蒼朮:辛溫苦燥,健脾燥濕,芳香化濁,兼能解表祛邪。
    • 等分合用:一寒一溫,黃柏制約蒼朮之溫燥,蒼朮緩和黃柏之寒凝,形成「清熱不助濕,燥濕不助熱」的平衡。
  2. 作用機制推論

    • 濕熱分消:蒼朮從中焦健脾運濕,黃柏從下焦利濕清熱,上下分消濕熱之邪。
    • 氣機調暢:濕熱膠結易阻遏氣機,蒼朮辛散開鬱,黃柏苦降泄熱,一升一降,恢復脾胃升降。
    • 蜜丸緩圖:煉蜜為丸,緩和藥性,兼具補中作用,適用於濕熱夾虛或久痢傷正者。
  3. 延伸潛在功效(基於藥性推導):

    • 濕熱下注:腳氣、淋濁、帶下(如「蒼柏二妙丸」用於濕熱痿證)。
    • 皮膚濕瘡:濕熱鬱蒸肌腠,二藥外用可收濕斂瘡。

三、綜述
二妙丸以簡驭繁,通過黃柏與蒼朮的協同與制約,針對濕熱膠結的核心病機,體現「治病求本」原則。後世拓展用於濕熱痿痹、帶下等症,皆基於其「清熱燥濕」的基礎邏輯。

傳統服藥法


黃柏末、蒼朮末各等分。
清熱燥濕。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陽明二妙丸、蒼柏二妙丸(《症因脈治》卷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臁瘡腰膝軟弱無力坐骨神經痛前列腺炎腳氣病瘧疾白帶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慢性腎衰竭痢疾志賀桿菌病阿米巴病丹毒麻疹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腎絲球腎炎

相同名稱方劑


二妙丸, 出處:《奇方類編》卷上。 組成:生半夏1斤,好燒酒1斤。 主治:痢疾,瘧疾。

二妙丸, 出處:《朱氏集驗方》卷九引何光甫方。 組成:巴豆(不去殼)7枚,蓽澄茄7枚。 主治:齒衄。

二妙丸, 出處:《醫家心法》。 組成:橘紅4兩,半夏(薑制)4兩。 主治:瘧疾3-4發,有痰有食,誤服補藥,以致不癒者。

二妙丸, 出處:《外科大成》卷二。 組成:棉花子1斤,朴消4兩(入小酒瓶內,加老酒4碗,入瓶內封口,炭火煅,煙盡爲度,取出)。 主治:內痔,臟毒出血。

二妙丸, 出處:《醫學綱目》卷二十引朱震亨方。 組成:黃柏末、蒼朮末各等分。 主治:清熱燥濕。主治:濕熱下注之足膝腫痛,痿證,濕瘡,濕疹,丹毒,白帶,腰痛。下焦濕熱腫痛,或流註遊走,遍身疼痛。濕熱腰痛。熱痹,肌肉熱極,唇口乾燥,筋骨痛不可按,體上如鼠走狀,屬濕熱傷氣分者。腳氣。熱盛於下焦,而成痿證者。濕熱下注,腿腳發沉作腫,及膝下生瘡。濕熱下注,足膝紅腫熱痛,下肢丹毒,白帶,陰囊濕疹等。濕瘡,臁瘡等證,肌膚焮紅,作癢出水,屬於濕熱內盛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