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水玉湯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降逆止嘔: 半夏性辛溫,善降胃氣,能止嘔逆,且能燥溼化痰,對於水玉湯所治之嘔吐,多因痰飲阻滯,胃氣上逆所致,半夏可有效緩解。
- 和胃止痛: 半夏味辛,能行氣止痛,對於因脾胃虛寒、寒溼內停導致的胃脘疼痛,半夏可起到溫中散寒、和胃止痛的作用。
綜上所述,水玉湯中加入半夏,旨在發揮其降逆止嘔、和胃止痛的功效,更好地治療嘔吐、胃痛等病症。
主治功效
水玉湯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水玉湯,又名小半夏湯,主治痰厥所致的眉棱骨痛。根據所引古文,其主治功效和治療原理可分析如下:
主治功效
- 眉棱骨痛不可忍者: 是水玉湯最主要的適應症。此症狀被古人歸因於「痰厥」。
- 痰厥: 古文多次提到「此痰厥也」,指明了眉棱骨痛的病機為痰濁上逆,阻遏清陽。
治療原理
- 化痰降逆: 半夏為君藥,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直指病機,祛除上逆之痰濁。
- 溫中散寒: 方中生薑用量較大(十片),辛溫發散,既可增強半夏降逆化痰之力,又能溫中散寒,助陽氣升發,以驅散痰濁。
綜合古文觀點:
- **《皇漢醫學》和《楊氏家藏方》**直接點明水玉湯即小半夏湯,並指出其主治眉棱骨痛,病因為痰厥。
- **《奇效良方》**詳細記載了水玉湯的用法用量。
- **《中國內科醫鑑》**以「痰疾之所致也」概括了眉棱骨痛的病因,並將水玉湯與理中湯並列,暗示兩者均與寒邪、痰濕相關。
- **《赤水玄珠》**列舉了水玉湯的組成和用法,並提出「又宜服溫膽湯」,說明此症亦可與膽氣不舒,痰熱內擾相關。
- **《金匱玉函要略輯義》**引用多個方劑,均與小半夏湯相關,並將水玉湯與玉液湯並列,玉液湯中加入沉香,進一步說明水玉湯所治之症與氣機鬱滯,痰濁上逆相關。
- **《楊氏家藏方》**進一步說明水玉湯治療的眉棱骨痛乃痰厥證。
總結:
水玉湯以半夏和生薑為主要成分,通過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溫中散寒的功效,治療因痰濁上逆、阻遏清陽所致的眉棱骨痛(痰厥)。方中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生薑溫中散寒,助陽氣升發,兩藥合用,共奏化痰降逆之功,使痰濁得化,清陽得升,則眉棱骨痛自除。
傳統服藥法
半夏不拘多少(湯洗7次,切作片子)。
上(口父)咀。每服3錢,水1盞半,加生薑10片,煎至8分,去滓,食後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水玉湯,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八。 組成:半夏不拘多少(湯洗7次,切作片子)。 主治:痰厥,眉棱骨痛不可忍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