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白半夏

法制白半夏

FA ZHI BAI BAN XIA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5.00)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33%
脾經 33%
肺經 33%
胃經
脾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法制白半夏的組成中,包含半夏,這是因為半夏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需要經過炮製才能減毒增效,更安全有效地使用。

半夏生品性寒,味辛,有毒,容易引起嘔吐、腹痛等副作用。法制白半夏的炮製過程,主要是利用特殊的工序,去除半夏中的毒性成分,使其性質變得溫和,藥效更穩定。同時,炮製還能增強其止咳化痰、消痞散結的功效,使其更適合臨牀應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法制白半夏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觸冒感寒咳嗽,痰飲」,乃針對外感風寒引動內痰之證。其機理在於:

  1. 外寒束表:風寒襲肺,肺氣失宣,故見咳嗽。
  2. 內飲上逆:平素痰飲內伏,遇寒則飲動,痰氣交阻,形成痰多黏白、胸膈滿悶之證。

方中白半夏經特殊炮製後,兼備「消飲化痰」與「壯脾順氣」之功,既能祛已成之痰,又可健脾杜絕生痰之源,適於寒證夾痰之體質。

二、組成與炮製邏輯分析

(一)核心藥材

  1. 半夏(主藥):

    • 性味辛溫,傳統認為能燥濕化痰、降逆止嘔,但生用有毒,需經炮製減毒增效。
    • 此方透過「湯洗七遍」「米泔浸」「白礬浸」「鉛白霜浸」「漿水煮」等繁複程序,逐步強化其化痰效力:
      • 湯洗去臍:去除毒性部位(臍指半夏底部殘留的莖基)。
      • 米泔浸潤:米泔甘平,可緩和半夏燥性,兼助健脾。
      • 白礬浸泡:白礬(明礬)酸寒收澀,能解毒防腐,與半夏相伍可固化痰飲(「礬制半夏」為傳統化痰要法)。
      • 鉛白霜潤製:鉛白霜(醋酸鉛)具收斂之性,進一步消痰散結,古法用於頑痰膠結之證。
      • 漿水慢煮:漿水(發酵米湯)酸性可解藥毒,並助半夏降氣和胃。
  2. 輔助材料

    • 生薑湯送服:生薑既可解半夏殘毒,又能溫散寒邪、協同止咳,與炮製後的半夏形成「治痰-驅寒」合力。

(二)治療原理推論

  1. 逐層分解痰濕
    • 白礬與鉛白霜均屬礦物藥,其酸性收澀之性能「凝結」痰濁,使黏稠之痰轉為易化;半夏辛溫則推動痰濕排出,形成「收-散」並用之效。
  2. 標本兼治
    • 米泔、漿水健脾以斷痰源,符合「壯脾順氣」思路;生薑溫肺衛以禦外寒,兼顧表裏。
  3. 炮製深意
    • 七次湯洗、多次浸泡與慢火煮煉,不僅減毒,更使藥性趨於「溫而不燥」,適於寒痰而免傷正氣。

三、方劑特色

此方體現「藥隨證變,製法為用」的中醫思維,透過炮製轉化藥物性能,使單味半夏兼具化痰、健脾、散寒三重功效,尤宜於素體脾虛痰盛復感寒邪者。其組方邏輯嚴謹,層層遞進,堪稱傳統藥製工藝之典範。

傳統服藥法


上好半夏。消飲化痰,壯脾順氣。
湯洗一遍,去臍,輕焙乾再洗,如此七遍,用濃米泔浸一日夜,取出控乾,每半夏1兩,用白礬1兩半(研細),溫水化,浸半夏,上留水兩指許,頻攪,冬月於暖處頓放,浸五日夜取出,輕焙乾;用鉛白霜1錢溫水化,又浸一日夜,通七日盡取出,再用漿水於慢火內煮,勿令滾,候漿水極熱取出,放乾,於銀石或瓷器內收貯。
每服1兩粒,食後細嚼,溫生薑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咳血心內膜炎百日咳心包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二尖瓣狹窄咳嗽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法制白半夏, 出處:《禦藥院方》卷五。 組成:上好半夏。 主治:消飲化痰,壯脾順氣。主治:觸冒感寒咳嗽,痰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