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麝珀散
SHE PO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普濟方》卷三二八引《衛生家寶方》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熱 (13.5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麝珀散是一種古老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當歸,是因為當歸在中醫理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當歸被譽為“補血之王”,其主要功效是滋養血液、調和脾胃,並促進血液循環。麝珀散的主要適應症包括胸腹疼痛、血虛引起的諸多問題等,當歸的加入恰好能夠針對這些症狀。
此外,當歸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功能,能促進氣血的運行,對於改善血瘀引起的病情尤為有效。麝香本身是一味名貴的藥材,具有通經活血之功效,與當歸相配合,可以增強全方的療效,輔助緩解痛症,加速癒合過程。當歸的補血特性與麝香的行氣作用形成良好的互補,這使得麝珀散在臨牀使用中不僅能有效對症,還能增強患者的整體健康,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這也是為什麼當歸會被納入麝珀散的重要原因之一。
麝珀散方劑中,加入人參的主要原因如下:
- 補氣固本:人參性溫,味甘,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之功效,可增強機體抵抗力,改善因氣虛導致的乏力、心悸、氣短等症狀,與麝香、琥珀等藥物相輔相成,共同提升療效。
- 調和藥性:麝香性辛溫,琥珀性甘平,二者皆具較強的走竄特性,若單獨使用可能造成燥熱之弊,加入人參可起到中和藥性、緩解燥熱的作用,使藥物更加平和安全。
麝珀散中包含琥珀,主要是因為琥珀具有以下作用:
- 安神定驚: 琥珀性平,味甘鹹,入心經,具有安神定驚之效,可治療心神不寧、失眠、驚悸等症狀。
- 活血化瘀: 琥珀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改善血液循環,有助於消腫止痛,適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病症。
琥珀在麝珀散中與其他藥材配伍,共同發揮安神定驚、活血化瘀的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麝珀散方中加入柏子仁,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安神定志,緩解心悸失眠: 柏子仁性味甘平,入心、脾經,具有養心安神、潤腸通便之效。麝珀散主治心神不安、心悸怔忡、失眠多夢,柏子仁可以輔助麝香、琥珀等藥物,共同起到安神定志、緩解心悸失眠的作用。
- 滋陰潤燥,改善心神失養: 柏子仁亦可滋陰潤燥,對於因心脾虛弱,導致心神失養而出現的心悸失眠,具有改善作用。與方中其他藥物配伍,可以更好地滋養心脾,改善心神失養,從根本上解決心悸失眠問題。
麝珀散中加入肉桂,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陽散寒:肉桂性溫,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散寒、活血通經的功效。麝珀散用於治療寒凝氣滯、血瘀不通的疾病,肉桂的溫陽散寒作用可助麝香、珍珠等藥物溫通經絡,驅散寒邪,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2. 助麝香行氣:肉桂氣味辛香,能助麝香行氣活血,促進氣血流通,使藥物更易到達病竈部位發揮功效。同時,肉桂還能增強麝香開竅、醒神的作用,提高療效。
麝珀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調和藥性,緩和烈性:麝香性烈,辛溫通竅,易傷陰耗氣。甘草性甘平,能緩和麝香的燥烈之性,使其藥力平和,不易傷正氣。
二、增強藥效,協同作用:甘草味甘,能增強麝香的通竅活血功效,使其藥效發揮得更加充分。同時,甘草還能解毒,減輕麝香可能帶來的副作用,使藥效更加安全可靠。
麝珀散中加入熟地黃,主要考量以下兩個原因:
- 滋陰補血: 熟地黃味甘性溫,入肝腎經,能滋陰補血,填精益髓。麝珀散中加入熟地黃,可與麝香、珍珠等補益精血之品相輔相成,共奏補益氣血,改善氣血不足之症。
- 調和藥性: 麝香辛溫,性燥烈,若單用容易耗傷陰液。熟地黃性溫潤,可中和麝香的燥烈之性,使藥性平和,避免對身體造成過度刺激,確保用藥安全。
麝珀散中加入白朮,主要是基於其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固表的作用。
白朮味甘苦,性溫,歸脾、胃經。其健脾益氣,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改善消化吸收;燥濕利水,可祛除體內濕氣,利水消腫;止汗固表,有助於固護體表,防止外邪入侵。
因此,白朮在麝珀散中可以起到增強脾胃功能,提升機體抗病能力,促進藥物吸收,加強療效的作用。
麝珀散中包含茯苓,主要原因如下:
- 利水滲濕:茯苓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能幫助去除體內多餘的水分,改善濕氣導致的各種症狀,如水腫、腹脹等。麝珀散治療的疾病,如痰飲咳嗽、水腫等,都與濕氣相關,茯苓的利水滲濕作用可以輔助麝香等藥物發揮療效。
- 健脾益氣:茯苓同時具有健脾益氣的作用,能增強脾胃功能,促進食物消化吸收,改善氣虛所致的乏力、倦怠等症狀。麝珀散中包含麝香等溫燥之品,容易耗傷脾氣,茯苓的健脾益氣作用可以起到平衡作用,避免藥物對脾胃造成過度損傷。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麝珀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載其主治「婦人諸虛不足,産前産後等疾」,屬婦科調理範疇。古人所言「諸虛不足」,概指氣血兩虛、陰陽失調,而「産前産後」之疾,多與衝任虧損、瘀滯內停相關。産前需養血安胎,産後則需化瘀生新。此方兼具補益與疏通之性,推測其作用於血分,既能扶正,又能祛瘀,以應對婦人虛中夾瘀之證。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原方未列具體藥物,然從方名「麝珀散」及服用方法提及「麝香」推測,核心藥物當含麝香與琥珀,輔以其他未明之品。茲依此二藥爲主分析。)
君藥:麝香
- 性辛溫,歸心、脾經,具開竅醒神、活血通經之效。
- 於産前能通絡安胎(古人用於胎氣壅滯之實證),産後可散瘀止痛;其走竄之性,能行滯氣、通血脈,改善虛中夾瘀之閉塞。
臣藥:琥珀
- 性甘平,歸心、肝、膀胱經,長於鎮驚安神、利尿通淋、活血散瘀。
- 與麝香相配,一溫一平,活血兼能利水,助祛胞宮瘀滯;其安神之性,可緩産後憂思驚悸。
三、方劑配伍推論
- 通補兼施:麝香開竅活血,琥珀化瘀安神,二者合力疏通血脈;若方中另含補益藥(如當歸、人參等未載之品),則形成「通中寓補」之局,符合「諸虛不足」兼瘀滯之病機。
- 煎服法奧妙:
- 煎後再入麝香,意在保留其揮發成分,增強藥力透達之效;
- 「急以盞子蓋定」防藥氣外泄,顯古人對芳香藥物運用之精細。
四、可能功效延伸
除主治所述,此方或可療:
- 月經不調(血虛血瘀型)
- 産後惡露不絕、腹痛
- 虛勞心悸伴血行不暢者
結語
《麝珀散》以麝香、琥珀爲核心,體現「以通爲補」的治療思路,針對婦人虛瘀互結之證。其組方嚴謹,服法考究,展現中醫對氣血關係的深刻理解,尤其適用於虛實夾雜之婦科疾患。唯今人運用時,需參考古法並結合臨床辨證,靈活加減。
傳統服藥法
上為細末。
每服3大錢,水1中盞半,煎至8分,去滓,乘熱再入麝香少許,攪勻,急以盞子蓋定藥少時。空心食前通口服;如急要服,便服,抄2平錢,泡麝香湯調下。酒浸服亦得。
忌生冷、油膩、硬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麝珀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二八引《衛生家寶方》。 組成:獨莖川當歸1兩(去蘆頭并梢,洗,以好酒浸1宿,次日漉出控乾,切作薄片子,火焙令乾),紫團人參(去蘆頭)8錢(切作片子,慢火焙乾),琥珀4錢(别研極細末,候眾藥成末子,卻入琥珀末,一處拌勻),柏子仁半兩(揀去殼,如眾藥碾成末子,即將柏子仁一味入碾100-300百碾,卻將眾藥末子又在碾內一處,又同碾100-200百碾,抄出,再用紗羅子隔篩,餘者藥碾又羅,隻候張蓋),川芎1兩(銼碎,焙乾用),官桂(削去粗皮,銼碎,不得見火,隻于日熱乾)3錢半(令碾作細末,卻拌和入藥),甘草1兩(火上微炙透),熟地黃2兩(須用酒漉勻,9蒸9次曬者),白朮(乾好者,銼碎,焙乾)8錢,白茯苓1兩(銼碎,微焙)。 主治:婦人諸虛不足,産前産後等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