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飲

SHENG DI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1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6%
心經 17%
胃經 16%
肝經 15%
脾經 8%
腎經 8%
大腸經 4%
膽經 2%
肺經
心經
胃經
肝經
脾經
腎經
大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3

方劑組成解釋

生地飲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基於其涼血滋陰的功效。生地黃味甘、性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

當患者出現熱證,如高熱、煩躁、口渴、血熱妄行等,生地黃可以清熱涼血,降低體溫,緩解症狀。同時,生地黃還能滋陰生津,改善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症狀。因此,生地黃在生地飲中扮演著重要的清熱涼血、滋陰生津的角色,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生地飲的組成中,確實曾經包含犀角,此乃因古人認為犀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鎮驚安神之效,且其性寒涼,可與生地黃、玄參等寒涼藥物相配伍,以達到清熱涼血、解毒止痛之功效。

然而,犀角為瀕危物種,現已禁止使用,故現代藥方中已無犀角。現今臨牀上可選用其他具有類似功效的中藥材,如水牛角、羚羊角等,以代替犀角,達到類似的治療效果。

生地飲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滋陰養血,緩解血虛症狀: 生地飲以生地黃為君藥,具有滋陰涼血的功效,白芍則以養血柔肝著稱。二者相輔相成,能有效滋陰養血,改善因血虛所引起的口乾舌燥、心悸失眠、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狀。
  2. 緩解肝氣鬱結,促進血液循環: 白芍具備疏肝理氣、養血調經的功效,能緩解肝氣鬱結所導致的胸脅脹痛、月經不調等症狀。同時,白芍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協調肝脾功能,進一步提升生地飲的滋陰養血效果。

生地飲中加入知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生地飲以清熱涼血為主,知母性寒,味苦,能清熱瀉火,並能降肺氣,與生地、麥冬等藥物相輔相成,增強清熱涼血的功效。
  2. 滋陰降火: 知母具有滋陰降火之效,能潤燥生津,與生地、麥冬等藥物共同作用,滋陰養血,緩解熱病所致的陰虛火旺症狀,使清熱涼血效果更為持久有效。

總之,知母在生地飲中起到清熱瀉火、滋陰降火的重要作用,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熱病、涼血生津的功效。

生地飲中包含天門冬,主要基於其滋陰潤燥、養胃生津的功效。

生地飲以滋陰清熱為主,而天門冬性寒,味甘,入肺、腎經,具有滋陰潤肺、清熱生津、養胃除煩等功效。

其潤燥生津的作用,可以緩解生地飲清熱解毒後可能引起的津液不足,同時滋陰養胃,緩解熱邪傷胃所致的胃陰不足。

因此,天門冬在生地飲中起著重要的輔佐作用,有助於增強方劑的滋陰清熱功效,使之更全面有效地治療陰虛火旺、熱病傷津等症。

生地飲中包含麥門冬,主要原因如下:

  1. 滋陰潤燥: 生地黃性寒,擅長清熱涼血,而麥門冬則性微寒,以滋陰潤肺為主。兩者搭配,可共同滋陰潤燥,適用於熱病傷津、燥熱傷肺等症。
  2. 清熱生津: 生地飲中,生地黃能清熱涼血,麥門冬則能清熱生津,共同作用,可有效緩解熱病引起的口渴、咽乾、汗出等症狀。

此外,麥門冬還具備養心安神、益氣生津之效,更能增強生地飲的治療效果,使其更適合於熱病後津液不足、陰虛火旺等情況。

生地飲中加入黃芩,主要是基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與方劑整體作用相輔相成。

生地飲以滋陰清熱為主,但若患者體內濕熱較重,單純滋陰清熱恐難以奏效,甚至可能加重濕熱。黃芩可清熱燥濕,並能瀉肺火,與生地、麥冬等藥物協同作用,更有效地清熱解毒,達到滋陰降火、清熱利濕之功效。

生地飲中加入桔梗,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利咽: 生地飲以清熱涼血為主,但同時也需顧及肺氣,避免熱邪壅肺,影響藥效。桔梗具宣肺利咽之效,能通暢氣道,使藥力更易下達病所,配合生地清熱解毒,更有利於消除肺熱,達到清熱涼血、宣肺利咽之目的。

2. 促進藥物吸收: 桔梗能使藥物更容易進入氣分,配合生地清熱涼血作用,能更好地清除血熱,達到治療熱病的功效。

生地飲中加入當歸,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 補血養血: 生地飲以滋陰涼血為主,而當歸則有補血活血之效。兩者相輔相成,既能清熱涼血,又能補益氣血,使療效更為全面。
  2. 調和藥性: 生地飲中常用生地、丹皮等寒涼藥物,而當歸性溫,能緩解寒涼藥物的寒性,避免過於寒涼損傷陽氣,使藥性更加平和,更易於人體吸收。

總而言之,當歸在生地飲中發揮著補血活血、調和藥性的作用,使藥效更加協調,更能達到清熱涼血、滋陰補血的功效。

生地飲中加入紫菀,主要原因有二:

  1. 潤肺止咳:紫菀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化痰散結之功效。生地飲主治肺熱燥咳,而紫菀能有效緩解肺熱,並促進痰液排出,達到潤肺止咳的效果。
  2. 宣肺通絡:紫菀還具有宣肺通絡的作用,能促進氣血流通,有助於緩解肺氣鬱滯引起的胸悶、喘息等症狀。在生地飲中,紫菀能協同其他藥物,共同達到宣肺通絡的效果。

生地飲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生地飲以生地黃、玄參、麥冬等寒涼藥為主,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藥性,避免寒涼過度,減輕對脾胃的刺激,使藥性更加平和,更易於服用。
  2. 增強療效:甘草有解毒、調和、緩解藥物毒副作用的作用。生地飲治療熱病、陰虛燥熱,甘草能保護脾胃,增強藥物的療效,使藥物更有效地發揮作用。

主治功效


生地飲

生地飲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由生地黃、犀角、白芍、知母、天門冬、麥門冬、黃芩、桔梗、當歸、紫菀、甘草組成,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止咳化痰、涼血止血等功效,主治孕婦咳嗽,咳嗽吐血不止。

生地黃

生地黃味甘、性寒,歸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用於治療熱病煩渴、骨蒸勞熱、肺熱咳嗽、大便燥結、小便不利、陰虛發熱、骨蒸勞熱、肺虛燥咳、消渴、腸燥便祕、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乾舌燥、肺熱咳嗽、陰虛燥咳、痰黃粘稠、乾咳少痰、胎熱、胎毒、流產等症。

犀角

犀角性寒涼,清熱解毒之力甚強,能清心肝之熱,涼血止血,又能解瘡瘍疔毒,故為治療熱毒瘡瘍之要藥。此外,犀角還具有強筋骨、解毒、清熱瀉火、清熱涼血等功效。

白芍

白芍性味苦、微酸,歸肝、脾經,具有平肝息風、養血柔肝、緩中止痛、養血調經、美白祛斑等功效。用於治療肝鬱氣滯、肝火旺盛、肝炎、肝硬化、脾虛血虛、月經不調、痛經、產後腹痛、跌打損傷等症。

知母

知母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用於治療熱病煩渴、骨蒸勞熱、肺熱咳嗽、大便燥結、小便不利、陰虛發熱、骨蒸勞熱、肺虛燥咳、消渴、腸燥便祕、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乾舌燥、肺熱咳嗽、陰虛燥咳、痰黃粘稠、乾咳少痰、胎熱、胎毒、流產等症。

天門冬

天門冬味甘、性寒,歸肺、胃經,具有滋陰、潤肺、清熱、止咳、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潤燥、補氣、止血、清熱解毒等功效。

麥門冬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用於治療陰虛津虧的各種症狀,如乾咳少痰、口乾咽燥、舌紅少苔;心肺氣陰兩虛所致的咳嗽、氣喘、心悸、失眠;以及熱病津傷、煩躁、身熱、神昏等症狀。

黃芩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桔梗

桔梗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濕熱、寒熱交加所致之咳嗽、痰多等症狀,亦可預防和治療呼吸道感染。

當歸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當歸能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達到補血效果;其活性成分能調節子宮平滑肌,緩解痛經,促進內膜生長,改善月經不調;當歸所含的維生素K等活性成分能增強血管壁張力,促進血小板聚集,達到止血效果。

紫菀

紫菀具有止咳化痰、降氣、止咳平喘等功效。紫菀中含有紫菀苷、紫菀酸等成分,可以刺激呼吸道上皮細胞分泌分解痰液,幫助排出痰液,而且能夠使氣道平滑肌鬆弛,抑制黏液分泌,以此緩解咳嗽及喘息。

甘草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總結

生地飲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由生地黃、犀角、白芍、知母、天門冬、麥門冬、黃芩、桔梗、當歸、紫菀、甘草組成,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止咳化痰、涼血止血等功效,主治孕婦咳嗽,咳嗽吐血不止。

傳統服藥法


生地3錢,犀角3分,白芍2錢,知母2錢,天冬2錢,麥冬2錢,黃芩8分,桔梗8分,當歸2錢,紫菀錢半,甘草4分。
喘,加瓜蔞1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咳血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胃腸出血咳嗽吐血

相同名稱方劑


生地飲, 出處:《胎産秘書》卷上。 組成:生地3錢,犀角3分,白芍2錢,知母2錢,天冬2錢,麥冬2錢,黃芩8分,桔梗8分,當歸2錢,紫菀錢半,甘草4分。 主治:妊娠子嗽,咳嗽吐血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