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桂朮苓散

FANG GUI ZHU LI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證錄》卷二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8%
肺經 17%
腎經 16%
肝經 13%
心經 13%
胃經 7%
膀胱經 7%
三焦經 3%
大腸經 3%
脾經
肺經
腎經
肝經
心經
胃經
膀胱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3

方劑組成解釋

防桂朮苓散中包含白朮,主要是因為白朮具有以下功效:

  1. 健脾益氣: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能補脾益氣,燥濕健脾,對於脾胃虛弱、氣虛乏力、食慾不振等症狀有改善作用。
  2. 燥濕利水:白朮還具有燥濕利水的作用,可以祛除體內濕氣,改善水腫、腹瀉等症狀。

防桂朮苓散的組成中,白朮與其他藥物如防風、桂枝、茯苓等共同作用,達到溫陽化氣、祛風止痛、健脾利水等功效,用於治療風寒濕痹、肢體麻木、腰膝痠痛等病症。

防桂朮苓散中包含茯苓,主要原因如下:

  1. 利水滲濕: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之功效。方中以桂枝、防風、朮等溫陽化氣,但易耗傷津液,而茯苓可助其利水滲濕,避免燥烈傷陰。
  2. 健脾益氣: 茯苓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配合朮的健脾燥濕之功,共同促進體內水濕代謝,達到祛風除濕、止痛止癢的效果。

防風在防桂朮苓散中,其作用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一、祛風散寒: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祛風散寒、止痛的功能。方中桂枝、朮、苓等藥材具有溫陽化氣、利水消腫之效,但若寒邪未除,則難以發揮其功效。防風可協同桂枝等藥材,祛除寒邪,助其溫陽利水,使藥效更顯著。

二、調和藥性:方中朮、苓性燥,防風性偏溫,可調和藥性,防止燥性過強而傷陰,使藥物更加平和,更好地發揮治療作用。

防桂朮苓散中包含巴戟天,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壯陽,溫陽利水: 巴戟天性溫,味甘辛,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溫陽利水的功效。防桂朮苓散以桂枝、白朮、茯苓等溫燥之品為主,用以溫陽利水,而巴戟天則可補腎助陽,協同藥物發揮溫陽利水、健脾化濕的作用。
  2. 提升藥效,改善症狀: 防桂朮苓散用於治療脾腎陽虛,寒濕困脾,出現腰膝痠軟、水腫、小便不利等症。巴戟天入腎經,能夠溫腎壯陽,改善陽虛引起的腰膝痠軟等症狀,同時還能促進水液代謝,配合其他藥物達到利水消腫的效果。

防桂朮苓散方中包含肉桂,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助脾陽運化: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散寒、助脾陽運化之效。此方以溫陽散寒為主,肉桂能溫暖脾腎陽氣,促進脾胃運化,改善寒濕內阻所致的腹痛、泄瀉等症狀。
  2. 引藥入腎,協調藥性: 方中白朮、茯苓等藥材性偏燥,肉桂性溫,可引藥入腎,避免藥性燥烈傷陰,並協調各藥材的藥性,使之發揮更好的療效。

防桂朮苓散中包含桂枝,主要源於其溫經散寒、活血通絡的功效。

桂枝性溫,味辛,入心、脾、膀胱經,能溫通經絡,散寒止痛,且兼具活血化瘀之效。此方以桂枝搭配白朮、茯苓等健脾利濕藥,用於治療寒濕凝滯所致的脘腹冷痛、四肢不溫、水腫等症狀。桂枝的加入,不僅能溫散寒邪,還可促進水濕代謝,達到溫陽化氣、利水消腫之目的。

防桂朮苓散中加入天花粉,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點作用:

  1. 清熱利濕: 天花粉性寒,味甘,能清熱利濕,對於暑濕所致的發熱、口渴、小便不利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防桂朮苓散中,桂枝、朮、苓等藥物具有溫陽利水的作用,加入天花粉可以起到清熱解暑,平衡藥性,防止燥熱傷陰的作用。
  2. 瀉火解毒: 天花粉還具有瀉火解毒的功效,能清肺熱,利咽喉,對於因熱毒引起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有一定效果。防桂朮苓散中,加入天花粉可以更好地清除體內積熱,防止濕熱毒邪的蔓延。

防桂朮苓散中加入黃耆,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補氣健脾:黃耆味甘性溫,具有補氣固表、益氣生津的功效,可增強脾胃運化能力,改善氣虛乏力、食慾不振等症狀。防桂朮苓散本身以健脾燥濕為主,加入黃耆能增強其補脾益氣之效,使藥效更為全面。
  2. 固護正氣:方中桂枝、朮苓等藥物辛溫燥濕,易傷津耗氣,加入黃耆補氣固表,可起到平衡藥性、保護正氣的作用,避免藥物過於燥烈,引起副作用。

主治功效


防桂朮苓散:溫暖祛風 散痰清鬱

防桂朮苓散是中醫方劑之一,由白朮、茯苓、防風、巴戟天、肉桂、桂枝、天花粉、黃耆等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溫暖祛風、散痰清鬱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風寒濕邪侵犯三焦所導致的痺證,表現為全身疼痛,有時疼痛停止,痰氣不清,想咳嗽卻咳不出來,咽喉氣悶,胸悶,大小便不通暢等症狀。

1. 桂枝:辛溫散寒 活血止痛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桂枝常與其他中藥材搭配使用,以增強藥效。桂枝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水腫、痛經、血瘀等症狀。

2. 白朮:健脾胃 利水滲濕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白朮可以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具有多種藥用價值,常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3. 防風:散風邪 解表發汗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防風能治療外感風寒或風熱表證,如感冒、流行性感冒等;防風能祛風除濕,勝濕止痛,常用於治療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痛風等;防風能解痙止痙,常用於治療肌肉痙攣、抽搐等;防風能活血通經,常用於治療瘀血經閉、痛經等;防風能解毒透疹,常用於治療溫熱病、瘡瘍腫毒等。防風是中醫常用的藥物之一,具有多種功效。在使用時應根據具體情況,辨證論治,以免誤用。

4. 茯苓:利水消腫 健脾胃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茯苓可以促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茯苓還可以祛風除濕,適用於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等症。茯苓還可以安胎,適用於孕婦水腫、先兆流產等症。茯苓還可以健脾胃,適用於脾虛諸證,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等症。茯苓還可以補血,適用於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茯苓還可以安神,適用於失眠、多夢等症。

5. 黃耆:補氣固表 利水消腫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黃耆為中藥補氣之聖藥,具有補氣生血、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之效。黃耆還具有排膿、止血、解毒、化腐生肌、生津止渴、補中益氣、健脾胃、補血、固表止汗、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是中醫臨牀常用的補益藥品。

6. 肉桂:溫經散寒 活血通經

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對陽虛體弱、手足冰涼、陽痿宮冷、經血不暢、痛經、血瘀、血栓性疾病、寒痹腰痛、胸痹、陰疽、心腹冷癰、寒疝作痛、閉經、痛經、月經不調、陰道濕熱、脾胃虛寒、陽虛畏寒、腹痛吐瀉、月經不調、血虛萎黃、心腹冷痛等症具有良好的療效。

7. 天花粉:清熱瀉火 止咳化痰

天花粉性甘寒,歸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止咳化痰、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排膿、潤燥、清熱解毒等功效。天花粉用於肺熱燥咳、熱病津傷、口渴多飲、瘡瘍腫毒、水腫等症。另外也有抗癌作用、抗菌、抗病毒的作用,可抑制艾滋病病毒(HIV)在感染的免疫細胞內的複製,減少免疫細胞中受病毒感染的活細胞數。

8. 巴戟天:補腎壯陽 強筋骨

巴戟天,性溫、味甘、微苦,歸肝、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祛風除濕、補氣、散風寒、止咳化痰、降氣、強筋骨等功效。臨牀上常被用於治療腎虛陽痿、遺精早洩、腰膝酸軟、風寒濕痹、關節痠痛、痰多氣喘、胸悶氣短、降氣止痛等症狀。

總結:溫暖祛風 散痰清鬱

防桂朮苓散,性溫,味辛甘,歸肺、脾、胃、心、腎經。具有溫暖祛風、散痰清鬱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風寒濕邪侵犯三焦所導致的痺證,表現為全身疼痛,有時疼痛停止,痰氣不清,想咳嗽卻咳不出來,咽喉氣悶,胸悶,大小便不通暢等症狀。方中,桂枝、白朮、防風、茯苓、黃耆、肉桂、天花粉、巴戟天等藥材,共同發揮作用,溫暖祛風,散痰清鬱,達到治療痺證的目的。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溫,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坐骨神經痛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多痰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防桂朮苓散, 出處:《辨證錄》卷二。 組成:白朮5錢,茯苓5錢,防風5錢,巴戟天3錢,肉桂1錢,桂枝8分,天花粉2錢,黃耆2錢。 主治:理肺腎脾胃之氣,兼以散邪。主治:風寒濕邪犯於三焦而致痹證,一身上下盡痛,有時而止,痰氣不清,欲嗽不能,咽喉氣悶,胸膈飽脹,二便艱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