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仁湯

ZHI RE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證錄》卷二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肺經 18%
腎經 14%
心經 12%
肝經 10%
胃經 9%
膀胱經 4%
三焦經 3%
大腸經 3%
脾經
肺經
腎經
心經
肝經
胃經
膀胱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至仁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健脾益氣:白朮味甘性溫,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至仁湯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各種病症,白朮可以補益脾胃,增強機體的正氣,為其他藥物的發揮作用提供基礎。

二、燥濕利水:白朮能燥濕利水,對於脾胃濕困、水腫等病症有良好的治療作用。至仁湯中其他藥物如茯苓、澤瀉等也有利水滲濕的作用,白朮的加入可以加強利水效果,促進水濕的排出,緩解水腫症狀。

至仁湯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固表: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之效。至仁湯多用於治療氣虛、表虛證,如容易感冒、體虛乏力等,黃耆可補益正氣,提升機體抵抗力,鞏固肌表防禦,預防外邪侵襲。

2. 協同其他藥物:至仁湯中常含有其他藥物,如甘草、當歸等,黃耆與之搭配,可加強補氣效果,並協調藥性,使藥效更佳。例如,黃耆與甘草相配,可增強補氣固表作用;與當歸相配,可改善氣血不足,提升整體療效。

至仁湯中包含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疼痛,養血柔肝: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其具有鎮痛、止痙、養血柔肝之效,可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疼痛、腹痛、乳房脹痛等症狀。
  2. 和解肝脾,調和營衛: 至仁湯以和解肝脾、調和營衛為主要功效,白芍可緩解肝氣鬱結,同時又能滋養脾胃,使肝脾氣血調和,營衛流通。

因此,白芍在至仁湯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不僅緩解疼痛,更能促進整體氣血調和,達到治療目的。

至仁湯中加入天花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利尿消腫: 天花粉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功效。至仁湯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津液虧損所致的熱病,天花粉可以清熱解毒,利尿消腫,幫助化解熱毒,恢復津液,緩解病症。

2. 協同其他藥物: 至仁湯中其他藥材如生地黃、丹皮等也具有清熱涼血的功效,天花粉可以協同這些藥物,增強清熱解毒的效果,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至仁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至仁湯用於治療水濕內停所致的病症,如水腫、腹脹、小便不利等。茯苓能利水滲濕,將體內多餘的水分排出,有助於緩解水腫和腹脹等症狀。

2. 健脾益氣: 茯苓還具有健脾益氣的功效。當水濕內停,脾胃功能受損時,茯苓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促進水濕的代謝,進而消除水腫。

至仁湯中加入車前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利濕: 車前子性寒,味甘,入肺、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通淋止痛的功效。至仁湯主治熱淋、小便不利,而車前子可有效清除體內濕熱,促進尿液排出,緩解尿路不暢。
  2. 利水消腫: 車前子能利水消腫,對於因濕熱導致的浮腫,也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至仁湯中加入車前子,可增強利水消腫的療效,有助於整體的治癒效果。

至仁湯中加入防風,主要考慮其以下兩個功效:

  1. 祛風止痛:防風味辛性溫,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止癢的功效。至仁湯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痺、肢體疼痛、麻木等症,防風可以有效祛除風寒濕邪,緩解疼痛。
  2. 疏散風熱:防風亦可疏散風熱,適用於風熱感冒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至仁湯中加入防風,可以協同其他藥物,更好地達到疏散風熱、緩解感冒症狀的作用。

綜上所述,至仁湯中加入防風,是為了發揮其祛風止痛、疏散風熱的功效,以達到治療風寒濕痺、風熱感冒等疾病的目的。

至仁湯中包含甘草,其原因主要有二: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之功,能使藥性趨於平和,減少藥物毒性,避免藥物相互抵觸,使藥效得以充分發揮。
  2. 增強療效: 甘草能補脾益氣,緩和藥性,並具有解毒、抗炎、抗氧化等作用,有助於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使治療效果更佳。

總而言之,甘草在至仁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調和藥性和增強療效的作用,使其成為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至仁湯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溫陽散寒: 肉桂性熱,味辛甘,具有溫陽散寒、補火助陽的功效。至仁湯常用於治療寒凝血瘀、陽虛氣滯等症狀,肉桂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氣血運行,有助於緩解寒凝血瘀引起的疼痛、腹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2. 活血化瘀: 肉桂不僅溫陽散寒,同時也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至仁湯中的其他藥材,如當歸、川芎等,也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肉桂的加入可以增強藥效,促進血液流通,加速瘀血消散,進一步緩解疼痛,改善血液循環。

至仁湯中加入益智仁,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健脾益智,開竅醒神: 益智仁味甘性溫,歸脾、腎經,具健脾益智、開竅醒神之效。對於脾胃虛弱、神志不清、記憶力減退等症狀,能起到改善作用。
  2. 化痰止咳,平喘止嘔: 益智仁亦有化痰止咳、平喘止嘔的功效。在至仁湯中,可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緩解痰多咳嗽、氣喘、嘔吐等症狀。

綜上所述,益智仁加入至仁湯,可發揮其健脾益智、開竅醒神、化痰止咳等多重功效,進一步提高方劑的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至仁湯」

**組成:**白朮,黃耆,白芍,天花粉,茯苓,車前子,防風,甘草,肉桂,益智仁。

**主治功效:**中風之後,手腳疼痛難忍,時間久了就會麻痺不仁,難以彎曲伸直。

組成介紹:

甘草:

  • 性味:甘平
  • 歸經:脾、肺、心經
  • 功效: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臨牀應用: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白芍:

  • 性味:苦、酸,微寒
  • 歸經:肝、脾經
  • 功效: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臨牀應用:頭痛、眩暈、抽搐、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症狀、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狀。

白朮:

  • 性味:甘,微苦,溫
  • 歸經:脾、胃經
  • 功效: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臨牀應用: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車前子:

  • 性味:甘,寒
  • 歸經:肺、膀胱經
  • 功效:利水滲濕、清熱瀉火、止咳化痰、降氣、補血養肝、清肝明目、瀉下
  • 臨牀應用:感冒、流行性感冒、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痛風、肌肉痙攣、抽搐、瘀血經閉、痛經、溫熱病、瘡瘍腫毒等症狀。

防風:

  • 性味:溫,微苦
  • 歸經:肺、脾、膀胱經
  • 功效: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 臨牀應用:感冒、流行性感冒、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痛風、肌肉痙攣、抽搐、瘀血經閉、痛經、溫熱病、瘡瘍腫毒等症狀。

茯苓:

  • 性味:甘,淡,平
  • 歸經:脾、胃、心經
  • 功效: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臨牀應用: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孕婦水腫、先兆流產、脾虛諸證、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失眠、多夢等症狀。

黃耆:

  • 性味:甘,溫
  • 歸經:脾、肺經
  • 功效: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
  • 臨牀應用:氣虛倦怠、食少便溏、泄瀉、自汗、盜汗、水腫、尿頻、夜尿多、遺尿、陽虛體弱、手足冰涼、陽痿宮冷、經血不暢、痛經、血瘀、血栓性疾病、寒痹腰痛、胸痹、陰疽、心腹冷癰、寒疝作痛、閉經、痛經、月經不調、陰道濕熱、脾胃虛寒、陽虛畏寒、腹痛吐瀉、月經不調、血虛萎黃、心腹冷痛等症狀。

肉桂:

  • 性味:甘,辛,溫
  • 歸經:心、肝、腎經
  • 功效: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
  • 臨牀應用:陽虛體弱、手足冰涼、陽痿宮冷、經血不暢、痛經、血瘀、血栓性疾病、寒痹腰痛、胸痹、陰疽、心腹冷癰、寒疝作痛、閉經、痛經、月經不調、陰道濕熱、脾胃虛寒、陽虛畏寒、腹痛吐瀉、月經不調、血虛萎黃、心腹冷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天花粉:

  • 性味:甘,寒
  • 歸經:肺、胃經
  • 功效:清熱瀉火、止咳化痰、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排膿、潤燥、清熱解毒
  • 臨牀應用:肺熱燥咳、熱病津傷、口渴多飲、瘡瘍腫毒、水腫等症。另外也有抗癌作用、抗菌、抗病毒的作用,可抑制艾滋病病毒(HIV)在感染的免疫細胞內的複製,減少免疫細胞中受病毒感染的活細胞數。

益智仁:

  • 性味:甘,溫
  • 歸經:脾、胃、腎經
  • 功效:補陽、補氣、溫裡溫中、調經和補腎
  • 臨牀應用:陽氣不足、體質虛弱、氣血不足、免疫抗疲勞能力差、中焦虛寒、食少、多唾及腹痛便溏、月經不調、腎臟功能低下、腎臟疲勞等症狀。

總結: 至仁湯是一個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白朮、黃耆、白芍、天花粉、茯苓、車前子、防風、甘草、肉桂、益智仁。它具有補氣、活血、祛風除濕、止痛等功效,臨牀上主要用於治療中風後的手腳疼痛、麻痺不仁、難以彎曲伸直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白朮3錢,黃耆3錢,白芍3錢,天花粉3錢,茯苓5錢,車前子1錢,防風5分,甘草5分,肉桂3分,益智仁5分。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至仁湯具有補益肝腎、祛風通絡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坐骨神經痛麻痺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化膿性關節炎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至仁湯, 出處:《辨證錄》卷二。 組成:白朮3錢,黃耆3錢,白芍3錢,天花粉3錢,茯苓5錢,車前子1錢,防風5分,甘草5分,肉桂3分,益智仁5分。 主治:猝中之後,手足流註疼痛,久之則麻痹不仁,難以屈伸。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