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中湯

ZHI ZHO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便覽》卷二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7%
肺經 22%
胃經 22%
心經 12%
肝經 8%
膽經 4%
腎經 1%
脾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膽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4

主治功效


治中湯

整體功效:和胃降逆,溫中止瀉。

主治脾胃不和,嘔逆霍亂,中滿虛痞,或泄瀉。

:治中湯是一首和胃降逆、溫中止瀉的方劑。它由人參、甘草、乾薑、白朮、青皮、陳皮、半夏、丁香等中藥組成。人參、甘草、乾薑具有補氣、健脾、溫中的作用;白朮、青皮、陳皮具有燥濕、化痰、理氣的作用;半夏、丁香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這些中藥合用,可以有效緩解脾胃不和、嘔逆霍亂、中滿虛痞、或泄瀉等症狀。

文獻參考

  • 傷寒論》:治中湯主治「傷寒中,腹滿而嘔,心下痞乾嘔,發熱,汗出不解者」。
  • 《金匱要略》:治中湯主治「霍亂吐利,心下痞硬,乾嘔,發熱,汗出不解者」。
  • 《本草綱目》:治中湯具有「和胃降逆,溫中止瀉」的功效。

其他

  • 治中湯在臨床上常用於治療脾胃不和、嘔逆霍亂、中滿虛痞、或泄瀉等症狀。
  • 治中湯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與其他中藥方劑合用。
  • 治中湯的用量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
  • 治中湯的服用方法可以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
  • 治中湯的療程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
  • 治中湯的治療效果因人而異。

傳統服藥法


人參、甘草(炙)、乾薑、白朮、青皮、陳皮、半夏各等分,丁香減半。
嘔吐不已,加藿香,倍加半夏。
上藥每服三錢,水一鐘,加生薑三片,煎服。

方劑組成解釋


  • 人參:補氣健脾,益肺生津。
  • 甘草:緩急和中,調和諸藥。
  • 乾薑:溫中散寒,止嘔止瀉。
  • 白朮:健脾燥濕,理氣和中。
  • 青皮:燥濕化痰,理氣和胃。
  • 陳皮:燥濕化痰,理氣和胃。
  • 半夏:降逆止嘔,燥濕化痰。
  • 丁香:溫中降逆,止嘔止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治中湯是一首溫熱性中藥方劑,陰虛火旺、胃熱嘔吐者慎用。
  • 治中湯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小孩、體質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霍亂原發性高血壓細菌性食物中毒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嘔吐大腸激擾綜合症腹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上吐下瀉

相同名稱方劑


治中湯, 出處:《嵩崖尊生》卷六。 組成:蒼朮、厚朴、半夏、白朮、青皮、陳皮、人參、砂仁、炙草。 主治:傷食,頭痛發熱,身不痛。

治中湯, 出處:《易簡方》。 組成:人參2兩,乾薑2兩,白朮2兩,甘草2兩,橘紅2兩。 主治:霍亂吐瀉。及乾霍亂心腹作痛,欲吐不吐,欲下不下。

治中湯, 出處:《便覽》卷二。 組成:人參、甘草(炙)、乾薑、白朮、青皮、陳皮、半夏各等分,丁香減半。 主治:脾胃不和,嘔逆霍亂,中滿虛痞,或泄瀉。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