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心下痞」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心下痞,是指心下胃脘部滿悶不舒的症狀。《傷寒論》云"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又云:"按之自濡,但氣痞耳。"說明心下痞是脾胃氣機失調而形成的痞塞症。

心下痞的常見證候有:

熱痞:心下痞,按之濡,心煩口渴,或見吐衄,小便黃赤,舌苔薄黃,其脈關上浮。 寒熱痞:心下痞,按之濡,兼見惡寒,汗出,舌苔薄白,其脈浮弱或數。 痰氣痞:心下痞滿,惡心嘔吐,頭暈目昏,大便不利,舌苔白膩,脈滑。 飲氣痞:心下痞滿,納少不馨,乾臆食臭,腹中作響,大便溏薄,舌苔薄白,脈沉弱。 客氣上逆痞:心下痞,心煩不安,乾嘔食少,或兼下利,舌苔薄白,脈略弦。

心下痞的鑒別分析:

熱痞與寒熱痞:痞症多由太陽病疊經誤下,脾胃受傷,遂使客氣上逆,阻塞心下所致。熱痞有心煩口渴,溲赤,苔黃之熱證可尋;寒熱痞除有熱擾心下而見痞症外,必兼惡寒汗出之陽虛證。前者治宜泄熱消痞,方選大黃黃連瀉心湯;後者治宜清熱扶陽消痞,方選附子瀉心湯。 痰氣痞與飲氣痞:痰與飲同源,水濕所聚,稠者為痰,稀者為飲。痰與飲結於心下,胃氣失於和降,清氣不得上升,遂可致痞。痰氣痞有惡心嘔吐,苔膩;飲氣痞有腸鳴,苔薄白。前者可用半夏瀉心湯化痰消痞;後者可選生薑瀉心湯散飲消痞。 客氣上逆痞:傷寒、中風,表不解而誤用下法,胃中空虛,客氣上逆,心下痞硬,若誤認心下痞硬為下之不盡,繼而再下,則痞更甚。心煩不安,坐臥不寧是其特點。治宜緩急消痞,甘草瀉心湯主之。

心下痞一症,其病機總以脾胃氣機升降不和所致。常見於傷寒誤下,或內傷脾胃,治法重在調理脾胃,升清降濁,中氣樞轉,痞症自消。

景岳全書.痞滿》:"痞者痞塞不開之謂,滿者脹滿不行之謂。蓋滿則近脹,而痞則不必脹也。所以痞滿一證,大有疑,辨則在虛實二字。凡有邪有滯而痞者,實痞也;無物無滯而痞者,虛痞也。有脹有痛而滿者,實滿也;無脹無痛而滿者,虛滿也。實痞實滿者,可散可消;虛痞虛滿者,非大加溫補不可。此而錯用,多致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