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心下痞硬」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心下痞硬,中醫名詞,是指胃脘部堵塞滿悶不適,按之硬滿的癥候。多因胃氣虛弱,邪氣逆結所致,治當扶胃攻邪。

《傷寒論》中記載:“太陽病,發熱惡寒,身疼痛,無汗,脈浮,至七日,自利,胸滿,煩躁,小便不利,心下痞硬,表裡不解者,桂枝人參湯主之。”

桂枝人參湯由桂枝、人參、甘草、生薑、大棗組成,具有發汗解表、調和營衛、扶正祛邪的功效。適用於外感風寒、表裡不解、胸滿煩躁、小便不利、心下痞硬等症狀。

心下痞硬的其他治療方法還有:

  • 生薑瀉心湯:由生薑、大棗、甘草、半夏、黃連、乾薑組成,具有和胃降逆、止嘔止瀉的功效。適用於胃虛寒邪上逆、心下痞硬、乾嘔食臭、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等症狀。
  • 甘草瀉心湯:由甘草、半夏、黃連、乾薑組成,具有和胃降逆、止嘔止瀉的功效。適用於胃虛寒邪上逆、心下痞硬、乾嘔心煩、下利日數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鳴等症狀。
  • 旋復代赭湯:由旋復花、代赭石、黃連、乾薑、半夏、甘草組成,具有和胃降逆、止嘔止呃的功效。適用於胃虛寒邪上逆、心下痞硬、噫氣不除等症狀。
  • 五苓散:由白朮、茯苓、豬苓、澤瀉、桂枝組成,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和胃的功效。適用於痞不解、燥渴、小便不利等症狀。
  • 柴胡湯:由柴胡、黃芩、半夏、生薑、大棗、枳實、芍藥、甘草組成,具有疏肝解郁、和胃降逆的功效。適用於心中痞硬、吐嘔下利等症狀。

心下痞硬的飲食調理宜清淡、易消化,少食生冷油膩、辛辣刺激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蔬菜、水果、豆製品等。

心下痞硬的患者平時要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要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激動。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心下痞硬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因此,如果出現心下痞硬的症狀,一定要及时就醫,以免耽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