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至寶丸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解鬱,行氣止痛: 香附味辛、苦,性平,入肝、脾經。其具有疏肝解鬱、行氣止痛之功效,能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腹痛、乳房脹痛等症狀。
- 理氣化痰,消積止痛: 香附還具有理氣化痰、消積止痛的作用,可以改善痰濕阻滯、氣機不暢所引起的咳嗽、胸悶、消化不良等症狀。
因此,至寶丸中加入香附,可以有效地改善肝氣鬱結、痰濕阻滯所引起的各種病症,達到疏肝理氣、行氣止痛、消積化痰的功效。
中藥方劑「至寶丸」的組成中,包含人尿,是因為人尿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人尿能夠清除體內的熱毒,改善由於熱毒引起的病症。其主要作用是清熱解毒,幫助方劑改善相關症狀。人尿的使用能夠提升方劑的效果。
至寶丸中包含黑豆,主要源於其 補腎益氣 的功效。
黑豆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 補腎強筋、活血化瘀、利水消腫 等作用。
方劑中加入黑豆,目的在於 滋補腎氣、改善腎虛 所致的腰膝酸軟、乏力、水腫等症狀。
此外,黑豆亦可 補脾益氣、健脾利水,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弱、水濕停滯等問題。
因此,黑豆在至寶丸中發揮著 補腎益氣、健脾利水 的作用,有助於提升藥效。
至寶丸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滋陰補血:熟地黃味甘性溫,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填精益髓的功效。至寶丸主治血虛、精虧、氣虛、陰虛等症,熟地黃能補益血氣,滋養陰液,從根本上改善患者的體質,為其他藥物發揮作用奠定基礎。
- 調和藥性:熟地黃性溫,能溫和藥性,避免其他藥物過於寒涼,對脾胃造成損傷。至寶丸中其他藥物多偏寒涼,加入熟地黃可以起到中和寒涼的作用,使藥物配伍更加合理,避免副作用。
至寶丸中包含當歸,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其具有補血養血、活血止痛的功效,能改善氣血不足、經血不調等症狀,配合至寶丸其他藥材,可達到滋陰補血,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的功效。
- 潤腸通便,改善氣色: 當歸還具有潤腸通便的功效,能改善便祕,促進血液循環,使面色紅潤,氣色改善。這與至寶丸整體的補益氣血、改善氣色的作用相呼應。
至寶丸中添加杜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補腎壯腰,強筋健骨:杜仲性溫,味甘苦,入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作用。至寶丸主治腎虛腰痛、筋骨痿軟、胎動不安等症,杜仲的加入可增強補腎固本之效,使藥效更顯著。
- 利水消腫,改善血液循環:杜仲亦具利水消腫之功,可改善血液循環,有利於改善腎虛所致的浮腫。至寶丸常用於治療腎虛引起的腰膝痠軟、水腫等症,杜仲的加入可輔助利水消腫,更全面地緩解病症。
至寶丸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經、心包經,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之功效。至寶丸主治血瘀阻滯所致的各種病症,川芎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緩解疼痛。
- 疏通經絡: 川芎能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從而達到治療各種病症的效果。至寶丸常用於治療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川芎的通經活絡作用可以有效改善這些症狀。
綜上所述,川芎的活血化瘀和疏通經絡作用,使其成爲至寶丸中不可或缺的藥材,對於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疼痛、疏通經絡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至寶丸中加入人參,主要是基於其 補氣固本 的功效。人參味甘性溫,入脾肺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復脈、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等功效。
至寶丸通常用於治療 氣虛證,患者常表現為面色蒼白、乏力倦怠、心慌氣短、食慾不振等。人參能補益正氣,提升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改善氣虛證的諸多症狀。同時,人參也能 增強心臟功能,改善心悸氣短等症狀,進一步提升患者體質。
至寶丸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至寶丸主治心悸失眠、健忘、頭昏目眩等症狀,茯苓能健脾利濕,改善脾胃運化功能,有助於消除心悸、健忘等症狀。
- 寧心安神: 茯苓能寧心安神,緩解因心脾兩虛導致的失眠、心慌、健忘等症狀。至寶丸中加入茯苓,能加強寧心安神之效,提高藥效。
至寶丸中添加牡丹皮,主要是利用其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牡丹皮性寒,味苦酸,入心、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在至寶丸中,牡丹皮可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清熱解毒、涼血止痛、活血化瘀的效果,對於治療熱毒血瘀所致的各種疾病,如癰疽瘡瘍、跌打損傷、閉經痛經等,具有較好的療效。
至寶丸中添加延胡索,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行氣止痛: 延胡索性味苦辛,歸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活血化瘀之效。對於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脅疼痛、腹痛、經痛等症狀,延胡索能有效緩解。
2. 疏肝解鬱: 延胡索能疏肝解鬱,調暢氣機,對於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脅痛、心煩易怒、失眠等症狀,延胡索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綜上所述,延胡索在至寶丸方劑中,主要起到行氣止痛、疏肝解鬱的功效,有助於改善氣血運行不暢、肝氣鬱結所致的各種病症。
至寶丸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和消腫止痛的功效。
乳香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行氣止痛的功效。
在至寶丸中,乳香可以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從而達到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的效果。
此外,乳香還能促進組織再生,加速傷口癒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至寶丸中含有沒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止痛:沒藥性溫,味苦,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至寶丸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而沒藥的活血化瘀作用能有效緩解疼痛,促進瘀血消散。
- 生肌斂瘡:沒藥亦有生肌斂瘡的作用,可以促進創傷癒合。至寶丸在治療外傷方面也有應用,而沒藥的生肌作用可以幫助傷口儘快癒合,減少感染風險。
至寶丸方中加入赤石脂,主要是為了固澀止瀉。
赤石脂性寒,味甘澀,歸肺、腎經,具有收斂固澀、止瀉止血的功效。對於因脾虛、腎虛、脾腎兩虛所致的泄瀉、久瀉不止、便溏不固等症狀,赤石脂能有效收斂腸道,止瀉止血,改善症狀。此外,赤石脂還能清熱解毒,對於因熱毒所致的腹瀉,也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赤石脂在至寶丸中起到固澀止瀉和清熱解毒的作用,是方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至寶丸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方中加入白朮,可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改善氣虛乏力、食慾不振等症狀,為治療脾胃虛弱之根本。
- 固護脾土:白朮能固護脾土,防止濕邪侵襲脾胃。方中常與茯苓等藥物配伍,共同起到健脾滲濕、利水消腫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因脾虛濕盛引起的腹脹、水腫等病症。
總之,白朮在至寶丸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能健脾益氣,又能固護脾土,使其成為治療脾虛濕盛等病症的有效藥物。
至寶丸中加入白芍,主要原因如下:
- 緩解肝鬱氣滯: 白芍具有養血柔肝、緩解肝鬱氣滯的作用。肝鬱氣滯是至寶丸所治病症的重要病機之一,白芍可疏肝解鬱,使氣血運行順暢,緩解胸悶、脅痛、煩躁等症狀。
- 調和營血: 白芍有養血柔肝、調和營血的作用。至寶丸所治病症多伴有氣血不足、血虛生熱等情況,白芍可補血養血,使氣血充盈,改善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狀。
白芍在至寶丸中,配合其他藥材,可達到協同作用,更好地治療肝鬱氣滯、血虛生熱等病症。
至寶丸中加入鹿角膠,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壯陽: 鹿角膠性溫,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補腎壯陽、強筋健骨、生精益髓的功效。對於腎虛陽痿、腰膝酸軟、筋骨無力等症狀,鹿角膠能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
2. 促進骨折癒合: 鹿角膠富含膠原蛋白和磷酸鈣,能促進骨骼生長和修復,對於骨折、骨質疏鬆等症狀,鹿角膠可以加速癒合,提高骨骼強度。
因此,至寶丸中加入鹿角膠,不僅能補腎壯陽,更能增強體質,促進骨折癒合,是藥方組成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至寶丸」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要用於「胎前一切症」,即妊娠期間因氣血失調所致的諸多不適,如:
- 調經止帶:針對經期紊亂、帶下量多,由肝腎不足或衝任失調引起者。
- 安胎補虛:用於胎動不安、習慣性流產,主因氣血虛弱或衝任不固所致。
- 其他可能兼治症候:妊娠惡阻(噁心嘔吐)、腰酸腹墜、面色萎黃、倦怠乏力等虛損表現。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此方以「補養氣血、固攝衝任」為核心,結合理氣活血、補腎健脾之法。藥物配伍可分為以下幾類:
1. 補益氣血(奠定基礎)
- 熟地黃、當歸、川芎、白芍:四物湯骨架,滋養肝血以充養胞宮。
- 人參、白朮、茯苓:四君子湯部分組合,益氣健脾,使氣血生化有源。
- 鹿角膠:補腎益精,溫養衝任,增強固胎之力。
2. 理氣活血(調暢氣機)
- 香附(重用且炮製繁複):疏肝解鬱、調經理氣,童便制增強下行滋陰之效,黑豆汁與人乳拌曬強化其補血潤燥之性。
- 延胡索、乳香、沒藥:活血止痛,兼防氣滯血瘀,然劑量輕緩,不致傷胎。
- 牡丹皮:涼血化瘀,制約溫補藥之燥性。
3. 固攝收澀(穩定衝任)
- 赤石脂(煅後醋淬):收斂止血,固護胎元,防氣血耗散。
- 杜仲(鹽水炒):補肝腎、強筋骨,鹽制引藥下行,專注下焦衝任。
4. 特殊炮製與增效設計
- 香附經多道工序(童便浸、黑豆汁拌、人乳拌)後,減其辛燥,增其補血滋陰之效,既疏肝又不傷陰血。
- 鹿角膠以牡蠣粉炒珠,增強其固澀作用,契合安胎需求。
三、整體治療思路
本方以「補養為主,疏通為輔」,針對孕婦體虛或氣血失和之病機:
- 氣血充盛:透過四物、四君配伍,確保胞宮得養,胎元得固。
- 衝任調和:香附疏肝、杜仲益腎,穩定下焦功能。
- 動靜平衡:雖用活血藥(如乳沒),但量少且配伍收澀藥(赤石脂),形成「補而不滯、活而不耗」的安胎框架。
適用於「虛中夾滯」之妊娠病症,如素體氣血不足,兼有情志鬱結或輕微血瘀者。
傳統服藥法
真金華香附1斤4兩(擇大而毛淨者,童便浸3日,搗碎,曬乾,為末,用馬料黑豆數升.煮濃汁拌曬3次,復以人乳拌曬1次,磨為末,用十2兩),熟地黃3兩,當歸2兩,杜仲(鹽水炒)2兩,川芎1兩,人參1兩,白茯苓1兩,牡丹皮1兩,延胡索1兩,滴乳香1兩,沒藥(2味瓦上焙去油,研)1兩,赤石脂(細膩粘唇者,火煅醋淬)1兩,白朮1兩5錢,白芍1兩5錢,鹿角膠(牡蠣粉炒成珠,去粉)4兩。
調經止帶,安胎補虛。
上藥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每早空心服1丸,白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至寶丸性溫,孕婦服用前應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至寶丸, 出處:《仙拈集》卷四。 組成:牛角2兩,羊角2兩,穿山甲(3味用濕紙裹煨焦,淨末)2兩,皂刺3錢,生大黃12兩。 主治:楊梅瘡。
至寶丸, 出處:《回春》卷七。 組成:真阿魏2錢,蘆薈2分,天竺黃2分,胡黃連2分,雄黃2分,川山甲(炒)2分,沉香2分,白草烏(泡)2分,硇砂2分,沒藥2分。 主治:癖疾發熱。
至寶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五。 組成:金箔50片(細研),銀箔50片(細研),川升麻1兩,子芩1兩,犀角屑1兩,蜣螂3枚(去翅足,微炒),梔子仁1兩,龍齒2兩(細研),鐵粉2兩(細研),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朱砂1兩(細研,水飛過)。 主治:小兒驚癇,頻發不定。
至寶丸, 出處:《慈幼新書》卷首。 組成:真金華香附1斤4兩(擇大而毛淨者,童便浸3日,搗碎,曬乾,爲末,用馬料黑豆數升,煮濃汁拌曬3次,復以人乳拌曬1次,磨爲末,用12兩),熟地黃3兩,當歸2兩,杜仲(鹽水炒)2兩,川芎1兩,人參1兩,白茯苓1兩,牡丹皮1兩,延胡索1兩,滴乳香1兩,沒藥(2味瓦上焙去油,研)1兩,赤石脂(細膩粘唇者,火煅醋淬)1兩,白朮1兩5錢,白芍1兩5錢,鹿角膠(牡蠣粉炒成珠,去粉)4兩。 主治:調經止帶,安胎補虛。主治:胎前一切症。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