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芋漫酒

YIN YU MAN JIU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5%
肝經 16%
心經 15%
脾經 15%
肺經 13%
膀胱經 5%
胃經 5%
膽經 2%
大腸經 0%
小腸經 0%
心包經 0%
三焦經 0%
腎經
肝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膀胱經
胃經
膽經
大腸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茵芋漫酒」方劑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散寒,止痛止咳: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痛止咳的功效。方中茵芋性寒,漫酒則可助寒邪內侵,細辛可溫經散寒,抵禦寒邪,減輕茵芋的寒性,避免其寒性過盛而損傷陽氣。
  2. 通竅開竅,助藥力達病所:細辛辛香走竄,可通鼻竅、開肺竅,有助於藥力順利到達病所,發揮更佳的療效。茵芋漫酒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鼻塞流涕、咳嗽等病症,細辛的通竅開竅之效,可促進藥效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症狀。

茵芋漫酒方劑中包含天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腫止痛:天雄性溫,具有祛風濕、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風寒濕邪引起的肢體疼痛、關節腫脹等症狀。茵芋漫酒方劑主治風寒濕痹,而天雄的消腫止痛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疼痛和腫脹。
  2. 溫經散寒:天雄入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的作用,可溫暖經絡,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因寒邪入侵而引起的肢體麻木、畏寒等症狀。茵芋漫酒方劑中加入天雄,可以加強溫經散寒的作用,更有效地驅散寒邪,改善患者的體質。

方劑「茵芋漫酒」中加入「防己」,主要是針對其利水消腫、祛風止痛的功效。

茵芋漫酒主要用於治療水腫、腳氣、風濕痹痛等症。防己性寒,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祛風止痛的功效,可有效改善水腫、腳氣等症狀。同時,防己也能緩解風濕痹痛引起的疼痛。

此外,防己與茵芋、漫酒等藥物配伍,可以增強其利水消腫、祛風止痛的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茵芋漫酒方劑中含有烏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除濕: 烏頭性熱,味辛,具有祛風除濕、散寒止痛的功效,對於風寒濕邪所致的痹痛、麻木、肢體不遂等症狀有較好療效。茵芋漫酒方劑常用於治療風濕痹痛、筋骨疼痛、四肢麻木等,而烏頭的藥性恰好能起到溫經散寒、祛風除濕的作用。
  2. 活血通絡: 烏頭能活血通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有利於消除疼痛、促進組織修復。茵芋漫酒方劑中常加入活血化瘀的藥材,如紅花、桃仁等,與烏頭配合使用,能起到協同作用,增強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

因此,烏頭在茵芋漫酒方劑中起到祛風除濕、活血通絡的重要作用,是該方劑不可或缺的藥材。

「茵芋漫酒」方劑中含有石斛,主要原因如下:

  1. 滋陰潤燥,生津止渴: 石斛性微寒,味甘,歸胃、腎經,具有滋陰生津、潤肺止咳的功效。茵芋漫酒多用於治療陰虛燥熱、口渴咽乾、體虛乏力等症狀,石斛能有效改善這些症狀,提升藥效。
  2. 增強藥力,協調藥性: 石斛與其他藥材搭配,能協調藥性,起到增強藥力的作用。例如,石斛可以緩解茵芋的辛辣刺激性,使其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同時也能提高藥效的穩定性,使治療效果更佳。

茵芋漫酒為一方傳統中藥酒劑,主要用於調理身體、強健筋骨。在茵芋漫酒的組成中包含杜鵑,此處所指的杜鵑非觀賞植物,而是指一種中藥材,又稱為「羊踯躅」或「闹羊花」,具有溫腎壯陽、祛風濕的功效。杜鵑之所以被選入茵芋漫酒之中,主要是因其含有生物鹼成分,能活絡血脈,對筋骨酸痛、風濕性關節炎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從中醫理論來看,杜鵑性味辛、溫,歸肝、腎經,適合用於寒濕阻滯、腰膝冷痛等情況。在茵芋漫酒的配方中,與其他草藥如茵芋等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溫通經絡、活血化瘀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由於杜鵑具有一定毒性,使用時應遵照醫囑,不可過量服用,以免造成不良反應。總體而言,杜鵑在茵芋漫酒中的應用,旨在利用其獨特藥效,達到治療目的,但必須謹慎使用。

茵芋漫酒方中加入山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補腎固精: 山茱萸味酸澀,性微溫,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固精縮尿之功效。茵芋漫酒方中加入山茱萸,可起到補益腎氣,固攝精氣,改善因腎虛所導致的遺精、早泄等症狀。

二、溫陽止瀉: 山茱萸同時具有溫陽止瀉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脾腎陽虛所致的泄瀉。茵芋漫酒方中,山茱萸可以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溫陽固脫,止瀉止遺的效果。

茵芋漫酒方中加入柏子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滋陰安神: 柏子仁味甘性平,入心、腎經,具有滋陰補腎、安神定志之效。茵芋漫酒主治心腎陰虛所致的失眠、多夢、心悸、健忘等症狀,柏子仁可助於滋養心腎,寧心安神,改善睡眠品質。
  2. 潤腸通便: 柏子仁亦具潤腸通便之效,可緩解因心腎陰虛所致的腸燥便祕。茵芋漫酒中常配合其他潤腸通便藥物,柏子仁則可協同作用,促進腸道蠕動,改善便祕。

綜上所述,柏子仁在茵芋漫酒方中發揮滋陰安神和潤腸通便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茵芋漫酒方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調和藥性: 茵芋性寒,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但容易損傷脾胃。甘草性甘溫,能夠緩和茵芋的寒性,防止其損傷脾胃,並增強其活血化瘀的功效。
  • 增強藥效: 甘草味甘,性平,有益氣健脾、和中緩急的作用,可以提高茵芋的藥效,使其更好地發揮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因此,甘草在茵芋漫酒方中起到調和藥性、增強藥效的作用,使方劑更加安全有效。

茵芋漫酒方中使用木通,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通利水道,消腫止痛: 木通性寒,味甘,入膀胱經,具有通利水道、消腫止痛的功效。茵芋漫酒用於治療小便不利、水腫、濕熱下注等症,而木通有助於疏通水道,利水消腫,減輕患者痛苦。
  2. 清熱解毒,除濕止癢: 木通亦具清熱解毒、除濕止癢的功效。茵芋漫酒主治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瘙癢、瘡瘍腫毒等症,木通可清熱解毒,除濕止癢,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茵芋漫酒方劑中包含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散寒,活血通絡: 桂枝性溫,味辛甘,入心、脾、膀胱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絡的功效。茵芋漫酒以茵芋為主,其性寒,擅長祛風濕、止痛,但易傷陽氣。桂枝的加入,可溫陽散寒,協調茵芋寒涼之性,避免藥性過於寒涼,損傷脾胃之陽。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 桂枝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並具有抗炎作用。與茵芋配伍,可加強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效果,並能有效緩解因風寒濕邪引起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

茵芋漫酒方劑中包含秦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濕止痛:秦艽性寒,味苦,善於祛除風濕寒邪,並能止痛。茵芋漫酒主要用於治療風濕痺痛,而秦艽能有效緩解關節疼痛、肌肉痠痛等症狀,與方劑主治相符。
  2. 清熱解毒:秦艽除了祛風濕作用外,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功效。茵芋漫酒中其他藥材可能具有較強的溫熱性質,加入秦艽可以平衡藥性,防止過於燥熱,避免對患者造成副作用。

茵芋漫酒方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固表: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之功效。茵芋漫酒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皮膚濕疹、瘡瘍等病症。黃耆可補益脾胃之氣,增強機體抵抗力,從而促進瘡瘍的癒合。
  2. 調和藥性: 茵芋漫酒中其他藥物如茵芋、黃柏等多偏於苦寒,容易傷脾胃。黃耆甘溫,可中和藥性,避免藥物對脾胃造成損傷,同時增強藥效,使藥物更易於吸收和發揮作用。

茵芋漫酒方劑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中散寒,助藥力: 茵芋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但其寒性較重,容易損傷脾胃陽氣。乾薑性溫,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之功效,可溫暖脾胃,促進藥力發揮,避免茵芋寒性過重而損傷脾胃。
  2. 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茵芋善於清熱解毒,而乾薑則擅長溫中散寒。兩者結合,既能清熱解毒,又能溫暖脾胃,相輔相成,增強療效,使藥物作用更加全面。

茵芋漫酒方劑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滋陰潤燥: 生地黃味甘性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茵芋漫酒方劑多用於熱毒熾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疾病,生地黃可有效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同時滋陰潤燥,緩解熱毒對人體的傷害。
  2. 配伍相宜,協調藥性: 生地黃與方劑中的其他藥物,如茵芋、漫等,具有協同作用,相互配合,發揮更佳的療效。生地黃的清熱涼血作用可緩解茵芋、漫等藥物的燥熱之性,使藥性更為平和,避免對人體造成過大的刺激。

「茵芋漫酒」方劑中包含「莽草」,乃因其具有祛風除濕、散瘀止痛之效。

莽草味辛、性溫,歸肝、脾經,其揮發油成分可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而其所含的生物鹼則具有鎮靜安神、抗炎止痛之效。

因此,在「茵芋漫酒」中,莽草與其他藥材配合,可有效治療因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風濕痺痛、跌打損傷等疾病。

茵芋漫酒方中使用附子,主要原因如下:

  1. 溫陽散寒:附子性溫熱,入心、腎經,能溫陽補火,散寒止痛。茵芋漫酒主治寒濕痹痛,附子的溫陽散寒之性,可溫通經絡,驅散寒邪,從而緩解痹痛症狀。
  2. 助陽化氣:附子能溫補腎陽,促進陽氣生發,有助於驅散寒濕,使氣血運行通暢,進而減輕疼痛,恢復肢體功能。

茵芋漫酒方劑中包含杜仲,主要原因如下:

  1. 補腎壯陽,強筋健骨: 杜仲性溫,味甘苦,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強筋健骨之效。茵芋漫酒主治腰膝痠軟、筋骨無力等症,而杜仲可增強腎氣,改善腰膝痠軟,並提升筋骨的韌性。
  2. 調節氣血,溫通經絡: 杜仲可調節氣血,促進血液循環,溫通經絡,有助於舒緩因氣血瘀滯導致的腰膝痠軟。

故杜仲加入茵芋漫酒方劑中,可以起到補腎壯陽、強筋健骨、調節氣血、溫通經絡的功效,協同其他藥物更有效地治療腰膝痠軟、筋骨無力等症。

茵芋漫酒方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通絡,散瘀止痛: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之效,能改善因氣血瘀滯所致的頭痛、頭暈、肢體麻木等症狀。茵芋本身也具有散瘀消腫之效,川芎的加入能增強其活血化瘀的效果,協同治療因跌打損傷、瘀血腫痛所致的疼痛。
  2. 行氣止痛,溫經散寒: 川芎性溫,能行氣止痛,溫經散寒,對於寒凝氣滯所致的疼痛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茵芋本身也具有溫經散寒的作用,川芎的加入能增強其溫經散寒的作用,協同治療因寒邪入侵所致的疼痛。

茵芋漫酒方中加入澤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利水滲濕:茵芋漫酒主治濕熱阻滯,導致的腹痛、泄瀉、小便不利等症狀。澤瀉性寒,味甘,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能有效清除體內濕熱,促進水液代謝,緩解患者的腹痛、泄瀉等不適。
  2. 配伍相宜:澤瀉與茵芋、漫酒等藥物配伍,能發揮協同作用。澤瀉利水滲濕,能助茵芋清熱解毒,漫酒溫中散寒,三者合用,可更有效地消除濕熱,改善患者的症狀。

茵芋漫酒方中加入石南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除濕: 石南葉性溫,味苦,具有祛風除濕、止痛消腫的功效。茵芋漫酒主治風寒濕痹、筋骨疼痛,石南葉可助其驅散寒濕,緩解疼痛。
  2. 活血化瘀: 石南葉還具活血化瘀作用,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進而減輕疼痛,加速病症康復。

因此,石南葉的加入,可增強茵芋漫酒的祛風除濕、活血化瘀功效,使其更有效地治療風寒濕痹、筋骨疼痛等病症。

茵芋漫酒方中包含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止痛: 防風性味辛溫,入膀胱經,具有祛風解表、止痛的效果。茵芋漫酒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痺、筋骨疼痛、肢體麻木等病症,防風可有效祛除風寒濕邪,緩解疼痛症狀。
  2. 助藥力: 方中茵芋、漫為君藥,具有逐濕消腫、通絡止痛的功效。防風作為臣藥,可以幫助茵芋漫發揮藥效,加強祛風止痛的作用,使藥力更強,療效更佳。

因此,防風的加入,不僅可以祛風止痛,還可以增強茵芋漫的藥效,使其更有效地治療風寒濕痺等病症。

茵芋漫酒方中包含遠志,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安神益智: 遠志味甘、性溫,入心、肺經,具有安神益智、解鬱消煩的功效。茵芋漫酒用於治療酒醉心神不寧、失眠健忘等症,而遠志可以起到安神定志、提高記憶力、改善睡眠的作用,協同茵芋、漫酒等藥物發揮功效。
  2. 疏肝解鬱: 遠志亦可疏肝解鬱,而酒醉後常伴有肝氣鬱結、情緒不佳等症狀,遠志可以配合其他藥物,起到疏解肝氣、舒緩情緒的作用,進一步緩解酒醉不適。

茵芋漫酒方中包含川牛膝,主要原因有二:

  1. 活血通絡: 川牛膝性溫,味苦辛,入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茵芋漫酒主治風寒濕痺、筋骨疼痛,川牛膝可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改善痹痛症狀。
  2. 利水消腫: 川牛膝亦能利水滲濕,消腫止痛。茵芋漫酒亦可用於水腫、小便不利等症,川牛膝可助其利水消腫,緩解病情。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茵芋漫酒」介紹

總體介紹: 中藥方劑「茵芋漫酒」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細辛、天雄、防己、烏頭、石斛、杜鵑、山茱萸、柏子仁、甘草、木通、桂枝、秦艽、黃耆、乾薑、生地黃、莽草、附子、杜仲、川芎、澤瀉、石南葉、防風、遠志、川牛膝。

各中藥成分介紹:

  • **桂枝:**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柏子仁:**具有安神鎮靜、止血、固澀固表、生津止渴、潤燥滑腸、補氣補陰等功效。

  • **牛膝:**具有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等功效。

  •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 **杜仲:**具有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安胎、補腎等功效。

  • **防風:**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 **附子:**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 **乾薑:**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 **黃耆:**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 **木通:**具有清熱瀉火、清熱利尿、補血養肝、利水滲濕、排膿、通乳、利尿、利尿通淋、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

  • **秦艽:**具有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清熱利尿和強筋骨的功效。

  • **山茱萸:**具有固澀收斂、澀精止遺、補益肝腎、補血養肝、益精等傳統功效。

  •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 **石斛:**具有滋陰清熱、生津益胃、潤肺益腎、明目強腰、補氣養血、清熱瀉火、生津止渴、強筋骨、益精等功效。

  • **細辛:**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

  • **遠志:**具有安神益智、利水消腫、止咳化痰、清熱解毒等功效。

  • **澤瀉:**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等功效。

  • **烏頭:**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 **防己:**具有祛風除濕、利水消腫、散風寒、健脾胃、止咳化痰、利水滲濕、活絡止痛、破血消癥等功效。

主治功效: 「茵芋漫酒」的主治功效包括:

  • **八風十二痹:指由風寒暑濕燥火等八種外邪,侵犯人體而引起的痹證。
  • **五緩六急:指身體出現的五種緩慢的症狀和六種急性的症狀。
  • **半身不遂:指身體的一半不能活動。
  • **四肢偏枯:指身體的四肢出現萎縮或麻痹。
  • **筋脈拘攣:指筋脈痙攣,不能舒展。
  • **肩髀疼痛:指肩部和臀部疼痛。
  • **腰脊不能俯仰:指腰部和脊椎不能彎曲和伸直。
  • **胸脅膨脹:指胸部和肋骨脹痛。
  • **心煩:指心情煩躁。
  • **目眩耳聾:指眼睛眩暈、耳朵聽不見。
  • **咽喉不利:指咽喉不利索,有異物感或疼痛感。
  • **或賊風所中,痛如錐刺,行人皮中,無有常處:指一種突然發作的劇烈疼痛,疼痛像針刺一樣,在皮膚下遊走,沒有固定的位置。
  • **或四肢肌體偏有冷痹,狀如風吹:指四肢或身體局部出現與風寒有關的痹症,表現為局部麻木、疼痛、畏寒等症狀。

總結: 「茵芋漫酒」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具有多種療效,可以治療各種疾病。

傳統服藥法


茵芋1兩,白及2兩,薏苡仁2兩,赤芍藥2兩,桂心2兩,牛膝2兩(去苗),酸棗仁2兩(微炒),乾薑1兩(炮裂),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甘草1兩(炙微赤)。
上銼細,以生絹袋盛,酒二斗,浸七宿。
每溫服1小盞,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茵芋漫酒性味辛溫,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弱者慎用。服用茵芋漫酒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相關疾病


暈眩梅尼爾氏病肩中部肩痛坐骨神經痛耳聾半身不遂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腹瀉心情煩燥心胸煩熱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茵芋漫酒, 出處:《聖惠》卷三。 組成:茵芋1兩,白及2兩,薏苡仁2兩,赤芍藥2兩,桂心2兩,牛膝2兩(去苗),酸棗仁2兩(微炒),乾薑1兩(炮裂),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甘草1兩(炙微赤)。 主治:肝臟風,筋脈拘攣,不可屈伸。

茵芋漫酒, 出處:《聖惠》卷二十五。 組成:茵芋1兩半,細辛半兩,天雄1兩(炮裂,去皮臍),漢防己1兩,川烏頭1兩半(炮裂,去皮臍),石斛1兩(去根),踯躅1兩(微炒),山茱萸3分,柏子仁3分,甘草(炙微赤)3分,木通3分,桂心3分,秦艽(去苗)3分,黃耆3分,乾薑(炮裂)3分,熟乾地黃3分,莽草(微炙)3分,附子(炮裂,去皮臍)3分,杜仲(去粗皮)3分,芎藭3分,王孫3分,澤瀉3分,石南3分,防風(去蘆頭)3分,遠志(去心)3分,牛膝(去苗)3分。 主治:八風十二痹,五緩六急,半身不遂,四肢偏枯,筋脈拘攣,肩髀疼痛,腰脊不能俯仰,胸脅膨脹,心煩,目眩耳聾,咽喉不利;或賊風所中,痛如錐刺,行人皮中,無有常處;或四肢肌體偏有冷痹,狀如風吹。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