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肝扶脾湯

YI GAN FU P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胃經 18%
肝經 13%
肺經 13%
膽經 10%
心經 7%
大腸經 5%
膀胱經 2%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腎經 2%
脾經
胃經
肝經
肺經
膽經
心經
大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抑肝扶脾湯

組成

  • 人參:補氣養血,益氣健脾。
  • 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固表止汗。
  •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柴胡:疏肝解鬱,清熱解表。
  •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益氣。
  • 青皮:理氣行氣,疏肝解鬱。
  • 陳皮:理氣健脾,化痰止咳。
  • 萊菔子:消食化積,止咳化痰,降氣。
  • 龍膽草:清熱燥濕,清熱瀉火。
  • 山楂: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活血化瘀。
  • 神麴: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

功效

  • 主治:小兒肝癌,臉色和指甲都發青,眼睛失明流淚,口渴煩躁,大便青色如苔蘚。

用法用量

  • 煎服,每日一劑,連服10天。

禁忌

  • 孕婦忌用。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人參:味甘、微苦,性溫。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脫、益氣生津、寧神益智等功效。用於氣虛體弱、倦怠乏力、食少納呆、心悸失眠等症。

  • 白朮:味苦、辛,性溫。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固表止汗等功效。用於脾虛食少、泄瀉、水腫、自汗、盜汗等症。

  • 黃連:味苦,性寒。歸心、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等功效。用於熱痢、泄瀉、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等症。

  • 柴胡:味苦、微寒。歸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清熱解表等功效。用於肝鬱氣滯、胸脅疼痛、口苦咽乾、惡心嘔吐等症。

  • 茯苓:味甘、淡,性平。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等功效。用於水腫、泄瀉、食少納呆、虛弱乏力等症。

  • 青皮:味辛、苦,性溫。歸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疏肝解鬱等功效。用於肝鬱氣滯、胸脅脹痛、食少嘔吐等症。

  • 陳皮:味辛、苦,性溫。歸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化痰止咳等功效。用於脾虛食少、泄瀉、咳嗽痰多等症。

  • 萊菔子:味辛、性平。歸肺、胃經。具有消食化積、止咳化痰、降氣等功效。用於食積腹脹、咳嗽痰多、氣滯胸悶等症。

  • 龍膽草:味苦、性寒。歸肝、膽經。具有清熱燥濕、清熱瀉火等功效。用於濕熱黃疸、泄瀉、痢疾、瘡瘍腫毒等症。

  • 山楂:味酸、甘,性溫。歸脾、胃經。具有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等功效。用於食積腹脹、泄瀉、痢疾、胸痹心痛等症。

  • 神麴:味甘、溫,性平。歸脾、胃二經。具有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等功效。用於食積腹脹、嘔吐泄瀉、脾虛食少等症。

總結

抑肝扶脾湯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疏肝理氣、健脾益氣等功效。用於治療小兒肝癌,臉色和指甲都發青,眼睛失明流淚,口渴煩躁,大便青色如苔蘚。

傳統服藥法


人參、白朮(土炒)、黃連(薑炒)、柴胡(酒炒)、茯苓、青皮(醋炒)、陳皮、白芥子、龍膽草、山楂、神曲(炒)、炙甘草。
加生薑、大棗,水煎服。

方劑組成解釋


抑肝扶脾湯由人參、白朮、黃連、柴胡、茯苓、青皮、陳皮、萊菔子、龍膽草、山楂、神麴等組成。

人參具有補氣健脾、益肺生津的功效,可緩解小兒肝疳所致的脾虛氣弱、面目爪甲皆青、燥渴煩急等症狀。

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功效,可緩解小兒肝疳所致的脾虛濕盛、面目爪甲皆青、糞青如苔等症狀。

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可緩解小兒肝疳所致的肝熱脾虛、面目爪甲皆青、眼盲眵淚等症狀。

柴胡具有疏肝解郁、和胃降逆的功效,可緩解小兒肝疳所致的肝鬱脾虛、面目爪甲皆青、燥渴煩急等症狀。

茯苓具有健脾滲濕、利水消腫的功效,可緩解小兒肝疳所致的脾虛濕盛、面目爪甲皆青、糞青如苔等症狀。

青皮具有疏肝理氣、燥濕化痰的功效,可緩解小兒肝疳所致的肝鬱脾虛、面目爪甲皆青、燥渴煩急等症狀。

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可緩解小兒肝疳所致的脾虛濕盛、面目爪甲皆青、糞青如苔等症狀。

萊菔子具有下氣消食、化痰利水的功效,可緩解小兒肝疳所致的脾虛濕盛、面目爪甲皆青、糞青如苔等症狀。

龍膽草具有清熱燥濕、瀉肝膽火的功效,可緩解小兒肝疳所致的肝熱脾虛、面目爪甲皆青、眼盲眵淚等症狀。

山楂具有消食化積、行氣散瘀的功效,可緩解小兒肝疳所致的脾虛食積、面目爪甲皆青、燥渴煩急等症狀。

神麴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積的功效,可緩解小兒肝疳所致的脾虛食積、面目爪甲皆青、燥渴煩急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抑肝扶脾湯具有清熱利濕、和胃健脾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小兒肝疳的症狀,但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服用期間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幼兒手足心熱失明

相同名稱方劑


抑肝扶脾湯, 出處:《顧氏醫徑》卷五。 組成:人參、白朮、黃連、柴胡、茯苓、青皮、陳皮、萊菔子、膽草、山楂、神曲、炙草。 主治:小兒肝疳,面目爪甲皆青,眼盲眵淚,燥渴煩急,糞青如苔。

抑肝扶脾湯, 出處:《金鑑》卷五十二。 組成:人參、白朮(土炒)、黃連(薑炒)、柴胡(酒炒)、茯苓、青皮(醋炒)、陳皮、白芥子、龍膽草、山楂、神曲(炒)、炙甘草。 主治:小兒肝疳,病勢稍退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