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明砂丸

夜明砂丸

YE MING SHA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偏熱 (1.1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5%
心經 18%
肺經 15%
胃經 15%
脾經 7%
腎經 3%
膀胱經 3%
肝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脾經
腎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夜明砂丸方劑中包含「夜明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藥性互補: 夜明砂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清肝明目、散瘀消腫之效。此藥性與方劑中其他藥材相輔相成,能增強藥效,達到治療眼疾、改善視力等目的。
  2. 主治疾病: 夜明砂丸多用於治療目赤腫痛、視物模糊、夜盲症等眼部疾病。夜明砂作為方劑中主要藥材,能有效改善這些症狀,故成為方劑不可或缺的成分。

夜明砂丸中加入白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相輔相成,增強明目功效:白附子性溫,具有祛風除濕、止痛散結之效,可輔助夜明砂清肝明目,改善因肝腎不足、風濕阻滯導致的視力減退、眼部疼痛等症狀。兩藥合用,相輔相成,增強明目功效。
  2. 溫陽補腎,防止寒邪傷目:白附子溫陽補腎,可改善因腎陽不足引起的視力下降、眼乾澀等問題。夜明砂清肝瀉火,若單用易傷腎陽,加入白附子則可溫陽補腎,防止寒邪傷目,使療效更佳。

夜明砂丸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明目退翳:白僵蠶性寒,味甘,入肝經,具有清肝明目、散風祛翳的功效。夜明砂丸主治目翳、夜盲等症,白僵蠶的加入可以增強方劑的明目退翳作用,提高療效。
  • 疏風散熱:白僵蠶還具有疏風散熱的功效,可以改善肝火上炎導致的目赤腫痛等症狀。夜明砂丸中常加入其他清熱解毒藥物,白僵蠶的加入可以協同其他藥物,更有效地疏風散熱,達到治療目疾的效果。

夜明砂丸方劑中含有牛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明目退翳: 牛黃具有清熱解毒、豁痰開竅的功效,能有效清除眼部熱毒,改善眼部炎症,達到明目的效果。夜明砂本身也具清熱明目的功效,兩者相輔相成,增強藥效。
  2. 化瘀散結,促進吸收: 夜明砂丸中常含有其他藥材,如石決明、菊花等,這些藥材多具有化瘀散結的作用。牛黃則能促進藥物吸收,提高藥效,使藥物更有效地作用於眼部,達到治療效果。

因此,夜明砂丸中加入牛黃,有助於增強其清熱解毒、明目退翳、化瘀散結的功效,達到更理想的治療效果。

夜明砂丸中包含全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益精,明目退翳: 全蠍性溫,入肝腎經,具有補腎益精、祛風通絡、解毒散結的功效。夜明砂丸主要用於治療肝腎不足、精血虧虛導致的目昏眼花、視力減退等症狀,而全蠍的補腎益精作用,有助於改善肝腎功能,提高視力。
  2. 通絡活血,散瘀消腫: 全蠍性溫,入肝腎經,具有通絡活血、散瘀消腫的功效。夜明砂丸中常配伍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藥材,如當歸、川芎等,全蠍的通絡活血作用可以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眼部血液供應,達到明目退翳的效果。

夜明砂丸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通竅開竅,明目益睛: 麝香氣味芳香,具有開竅通絡、醒神開竅的功效,可通達經絡,促進氣血運行,改善眼部血液循環,有助於改善視力模糊、夜盲等症狀。
  2. 增強藥效,協同作用: 麝香與其他藥材如夜明砂、枸杞子等,相互協同,可增強藥效,更有效地治療眼疾,使藥效更佳,療效更顯著。

因此,夜明砂丸中加入麝香,是為了發揮其開竅通絡、明目益睛的功效,並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增強療效。

夜明砂丸中包含硃砂,其主要原因有二:

一、 補腎明目:硃砂性寒,味甘,入心、肝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明目退翳之功效。古人認為腎主藏精,精氣不足則目失所養,而硃砂可補腎益精,並能清肝明目,故用於治療夜盲、視力減退、眼疾等症。

二、 鎮驚安神:硃砂具有鎮驚安神的作用,可用於治療心神不安、失眠多夢、驚悸癲癇等症。夜明砂丸中加入硃砂,不僅可以明目,更能鎮心安神,增強療效。

夜明砂丸中加入葶藶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肝利膽,清熱明目: 葶藶子性寒,味辛,入肺、肝、膀胱經,具有疏肝利膽、清熱明目的功效。夜明砂丸以補腎明目為主要功效,加入葶藶子可緩解肝氣鬱結,引導肝膽之氣下降,輔助夜明砂、補腎藥物發揮作用。
  2. 通絡行氣,促進藥效吸收: 葶藶子具有通絡行氣的作用,可以促進藥物在體內的運行和吸收,加強夜明砂丸的療效。同時,它還能緩解肝氣鬱結導致的視力模糊、眼部疼痛等症狀,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夜明砂丸中加入青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明目退翳: 青黛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明目退翳之效。夜明砂丸多用於治療目赤腫痛、視力減退、翳障等眼疾,青黛能清熱解毒,消散眼部炎症,幫助恢復視力。
  2. 增強藥效,協同作用: 青黛與夜明砂、黃連、菊花等藥物配伍,能增強清熱解毒、明目退翳的功效。青黛的寒涼之性,能制約夜明砂的燥熱之性,使藥性更為平和,不易傷陰。

夜明砂丸中加入烏梢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肝腎、益精血:烏梢蛇性溫,味甘,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益精血、通經絡的功效。夜明砂丸主治目疾,而肝腎虧虛、精血不足是導致目疾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入烏梢蛇可補益肝腎,改善精血不足,從根本上治療目疾。
  2. 通經活絡、散瘀消腫:烏梢蛇還具有通經活絡、散瘀消腫的作用,可以促進眼部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減輕眼部炎症,達到明目效果。

綜上所述,烏梢蛇在夜明砂丸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既能補益肝腎,又能通經活絡,可有效改善目疾,達到治療目的。

夜明砂丸方劑中含有蟾酥,其主要原因如下:

  1. 補腎明目: 蟾酥性寒,味苦,入心、肝、腎經,具有解毒消腫、止痛止癢、祛風散結、補腎明目的功效。夜明砂丸主治目疾,如夜盲症、視力減退等,蟾酥能通過補腎明目,改善視力,達到治療目的。
  2. 相輔相成: 夜明砂丸中其他藥材,如夜明砂、枸杞子、菊花等,都具有補肝腎、明目之效。蟾酥與之搭配,能增強藥效,起到協同作用,使藥效更加顯著。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夜明砂丸】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為「小兒風疳」,其臨床表現包括:

  1. 鼻口多癢:風邪上擾,疳熱熏蒸孔竅。
  2. 肌體羸瘦:疳積日久,脾胃受損,氣血生化不足。
  3. 搖頭揉目:肝風內動,風痰上擾清竅。
  4. 昏昏多睡:痰濁蒙蔽心神,或氣血虛弱所致。

此證屬「風疳」,即疳疾兼夾風邪或肝風,病機涉及 肝脾失調、風痰內擾、疳熱積滯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分析

1. 息風定驚,化痰通絡

  • 白僵蠶、乾蠍、烏蛇:蟲類藥善走竄,息風止痙,祛風通絡,針對搖頭揉目之風動證。
  • 白附子:祛風痰,定驚搐,尤善治頭面風痰。
  • 牛黃、麝香:開竅醒神,化痰息風,改善昏睡與痰蒙清竅之症。

2. 清疳熱,涼肝明目

  • 夜明砂:主藥,性寒清肝明目,散血消積,專治疳疾目翳。
  • 青黛:清肝瀉火,涼血解毒,協同夜明砂清熱。
  • 蟾酥:解毒消腫,通竅醒神,輔助開竅並殺蟲(疳疾多與蟲積相關)。
  • 雀兒飯甕(五倍子蟲癭):收斂殺蟲,傳統用於疳痢蟲積。

3. 瀉肺行水,消積導滯

  • 甜葶藶子:瀉肺行水,導滯消腫,可能用於疳疾夾痰濕或浮腫。
  • 朱砂:鎮心安神,兼清心火,防肝風擾神。

4. 調和藥性,引藥入經

  • 豬膽汁:為丸之賦形劑,性苦寒清熱,助藥力入肝膽經(膽汁與肝相表裏)。
  • 粥飲送服:顧護脾胃,緩和藥性,防攻伐傷正。

整體方義

此方以 「清肝息風、化痰消疳」 為核心:

  • 攻邪:蟲類藥熄風通絡,結合清熱藥(夜明砂、青黛)解疳熱,化痰藥(牛黃、白附子)開竅。
  • 標本兼顧:治風動急症(搖頭揉目)的同時,兼顧疳積本虛(羸瘦),用葶藶子、雀兒飯甕消積殺蟲,豬膽汁引藥入肝。
  • 用藥特點:多為動物藥(夜明砂、烏蛇、蟾酥等),體現「以蟲治蟲」思維,符合古代對疳疾「蟲積」的認識。

此方反映古代對小兒「風疳」的治療策略:外熄風、內消疳、兼開竅,適合風痰熱交織、正虛不甚者。惟需注意,現代應用需考量小兒體質及具體證候演變。

傳統服藥法


夜明砂(微炒)2分,白附子(炮裂)2分,白僵蠶(微炒)2分,牛黃(細研)2分,乾蠍(微炒)2分,麝香(細研)2分,朱砂(細研)2分,甜葶藶(隔紙炒令紫色)2分,青黛(細研)2分,烏蛇3分(酒浸去皮骨,炙微黃),蟾酥半分,雀兒飯甕2-7枚。
上為末,用豬膽汁和丸,如綠豆大。
每服3丸,以粥飲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夜明砂丸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夜明砂丸, 出處:《聖惠》卷九十三。 組成:夜明砂1分(微炒),訶黎勒半兩(煨,用皮),龍骨半兩,熊膽1分(細研),朱砂1分(細研),牛黃2分(細研),麝香1分(細研),黃連半兩(微炒,去須)。 主治:小兒疳痢久不癒,可吃乳食,漸加黃瘦。

夜明砂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六。 組成:夜明砂(微炒)2分,白附子(炮裂)2分,白僵蠶(微炒)2分,牛黃(細研)2分,乾蠍(微炒)2分,麝香(細研)2分,朱砂(細研)2分,甜葶藶(隔紙炒令紫色)2分,青黛(細研)2分,烏蛇3分(酒浸去皮骨,炙微黃),蟾酥半分,雀兒飯甕2-7枚。 主治:小兒風疳,鼻口多癢,肌體羸瘦,搖頭揉目,昏昏多睡。

夜明砂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六。 組成:夜明砂(微炒)半兩,蘆薈(細研)半兩,熊膽(細研)半兩,朱砂(細研)半兩,蜣螂(微炒,去翅足)半兩,蛇蛻皮(燒灰)半兩,蟬殼(微炒)半兩,青黛(細研)半兩,蟾頭1枚(炙黃熟),麝香1分(細研),牛黃1分(細研)。 主治:小兒一切疳,面腫項細,腹肚脹滿,四肢羸瘦,身上生瘡,鼻流清涕,頭發稀疏,日漸尪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