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命丹

定命丹

DING MING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局方》卷十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3

熱/寒比例

極熱 (7.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40%
肺經 15%
胃經 15%
脾經 15%
心經 12%
肝經
肺經
胃經
脾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定命丹方劑中加入青黛,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解毒:青黛性寒,味苦,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外感熱毒、瘡瘍腫毒、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青黛能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2. 涼血止血:青黛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外傷出血、血熱妄行所致的出血症狀,如吐血、衄血、便血等,青黛能起到止血止痛的作用。

因此,定命丹方劑中加入青黛,主要是為了發揮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定命丹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一些急性或危重症的疾病。其組成中包含蟾酥,這在於蟾酥具有獨特的藥理特性。蟾酥主要源自蟾蜍的分泌物,含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對於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及止痛等方面具有顯著效果。

首先,蟾酥被認為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有效地清除體內的毒素,特別是在一些疾病伴隨有發熱、肝腎功能受損的情況下,能助於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況。其次,蟾酥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經絡的通暢,這對於急性病症的緩解尤為重要。最後,蟾酥在中醫上還被用來增強免疫力,提升抵抗力,對於重症患者的恢復具有積極的作用。因此,蟾酥的加入使定命丹在從多方面治療和緩解病症上具有更為多樣化的療效。

定命丹方劑中包含全蠍,主要源於其藥性與功能:

  1. 通經活絡:全蠍性溫,味辛鹹,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散瘀止痛的功效。對於因氣血不通、經絡阻滯所導致的各種疼痛,如頭風、牙痛、筋骨疼痛等,全蠍能起到疏通經絡、緩解疼痛的作用。
  2. 息風止痙:全蠍還具有息風止痙的功效,能治療因肝風內動、筋脈失控所導致的抽搐、痙攣、口眼歪斜等症狀。

因此,定命丹中加入全蠍,旨在通過其通經活絡、息風止痙的藥性,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定命丹」方劑中含有麝香,其主要原因有二:

一、 開竅醒神: 麝香性溫,氣味芳香濃烈,能迅速通過血腦屏障,直達腦部,具有開竅醒神之效。對於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能起到迅速改善的作用。

二、 活血化瘀: 麝香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達到止痛消腫之效。

因此,在「定命丹」中加入麝香,旨在提升其開竅醒神和活血化瘀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定命丹中加入白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溫陽散寒,止痛解痙:白附子性溫,入脾、肺經,具有溫陽散寒、止痛解痙之效。對於寒邪客於心經,導致心悸、胸痛、肢冷、氣喘等症狀,白附子可以溫暖心陽,驅散寒邪,起到止痛解痙的作用。
  2. 祛痰化瘀,活血通絡:白附子還具有祛痰化瘀、活血通絡之效。對於痰濁阻滯、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咳嗽、胸悶、肢體麻木等症狀,白附子可以化痰通絡,改善血脈循環,達到止痛止咳的效果。

因此,定命丹中加入白附子,旨在溫陽散寒、止痛解痙、祛痰化瘀,以達到治療寒凝心脈、痰濁阻滯等病症的目的。

「定命丹」方劑中包含「天南星」,主要源於其祛風止痙的功效。

天南星味辛、苦,性溫,歸肺、脾經。其具有散風寒、化痰止咳、開竅醒神等作用。在治療風寒濕痺、痰涎壅盛、神志昏迷等病症方面,天南星發揮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定命丹」的組成中,加入天南星可以起到驅散風寒、鎮定神經、緩解痙攣的作用,以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方劑「定命丹」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小兒急慢驚風,症見「天釣撮口」(意指小兒頭頸強直、口噤不開)、「潮發搐搦」(反覆抽搐)、「奶癇壯熱」(哺乳期癲癇伴高熱)、「昏塞不省」(神志昏迷)。此類證候多因風、熱、痰、驚交織,內風妄動,閉阻心神所致,屬中醫「驚風」危症,需以開竅熄風、化痰鎮驚為急務。

二、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方中藥物可分為以下幾類,其配伍邏輯緊扣「祛風痰、清熱毒、開竅鎮驚」之核心:

  1. 熄風止痙

    • 獨角仙、乾蠍梢:蟲類藥善走竄,直達肝經,熄風止痙。
    • 天南星、白附子:辛溫燥烈,祛風化痰,專攻經絡風痰。
  2. 清熱解毒

    • 犀角屑、牛黃:涼血清心,解熱毒,牛黃尤擅豁痰開竅。
    • 青黛、龍膽:清肝瀉火,透解熱鬱,防肝風內動。
    • 雄黃、朱砂:金石重鎮,清熱解毒,鎮心安神。
  3. 開竅醒神

    • 蟾酥、麝香:芳香走竄,通關開竅,醒神回蘇。
    • 薄荷水送服:外引藥勢上行,內疏風熱,助藥力透達。
  4. 化痰散結

    • 天竺黃、桑螵蛸:化痰通絡,桑螵蛸兼能固攝(防正氣耗散)。
    • 天漿子:攻毒散結,協同化解痰熱瘀滯。
  5. 異類相佐

    • 膩粉(輕粉):辛寒攻毒,與諸藥合力破除痰熱膠結。
    • 豬膽汁為丸:苦寒清熱,兼作賦形,引藥入肝膽經。

三、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以「急則治標」為原則,針對小兒驚風之「風、痰、熱、閉」四端:

  • 蟲石並用:蟲類藥熄風,金石藥鎮墜,共抑肝風抽搐。
  • 寒溫並行:犀角、牛黃之寒涼,佐以南星、白附子之辛溫,防冰伏痰濁。
  • 內外同治:吹鼻取嚏以開肺竅(肺主氣,氣暢則痰降),內服丸劑直搗病所。

全方攻邪之力峻猛,尤適於痰熱閉竅之急症,體現「開閉透毒,風靜痙止」之古法思路。

傳統服藥法


蟾酥豇豆大,桑螵蛸1個,獨角仙半錢(去皮翅足),牛黃半兩(研細),天漿子7個,犀角屑半兩,雄黃半兩(研細),朱砂半兩(研細,水飛過),天竺黃半兩(研細),麝香1分(研細),青黛半兩(研細),天南星半兩,白附子半兩,乾蠍梢1分,膩粉1分,龍膽半兩(去苗)。
上藥並生用,為末,以豬膽汁為丸,如黃米粒大。
先以溫水化破1丸,吹鼻內,得嚏五七聲,即以薄荷水送服2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遵醫囑。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使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癲癇小兒驚巒急性脊髓灰白質炎四肢抽搐腹瀉多痰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相同名稱方劑


定命丹, 出處:《衛生總微》卷十。 組成:巴豆10個(去油),丁香1兩(炒黑色)。 主治:小兒一切吐逆不止。兒體壯實,有積食者。

定命丹, 出處:《幼幼新書》卷九引《聚寶方》。 組成:生龍腦2錢半,真麝香2錢半,桃心7個,柳心7個,蟾酥1皂大。 主治:小兒急慢驚風。

定命丹, 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四引張道人方。 組成:木香1分,夜明沙1分,麝1分,蟬殼3個,胡黃連2錢,金箔5片,銀箔5片。 主治:小兒十二種疳。

定命丹, 出處:《旅捨》。 組成:天麻1分半,青黛1分半,天南星(炮)1兩半,膩粉1兩半,朱砂(研)半兩,白附子(炮)半兩,麝香2字,蠍尾14個(炮)。 主治:小兒急慢驚風,天釣、臍風,撮口搐搦,奶癇壯熱。

定命丹, 出處:《局方》卷十。 組成:青黛(研)半錢,蟾酥(乾者,酒浸1宿)1錢,乾蠍(全者,微炒)7個,麝香(研)1字,白附子(炮,爲末)半分,天南星(炮,爲末)1分(一本不用天南星)。 主治:小兒急慢驚風,天釣撮口,潮發搐搦,奶癇壯熱,昏塞不省。

定命丹, 出處:《聖惠》卷八十五。 組成:蟾酥豇豆大,桑螵蛸1個,獨角仙半錢(去皮翅足),牛黃半兩(研細),天漿子7個,犀角屑半兩,雄黃半兩(研細),朱砂半兩(研細,水飛過),天竺黃半兩(研細),麝香1分(研細),青黛半兩(研細),天南星半兩,白附子半兩,乾蠍梢1分,膩粉1分,龍膽半兩(去苗)。 主治:小兒急驚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